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_第1页
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_第2页
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_第3页
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_第4页
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苏轼的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建平中学 高一<1>班 李雪莹 16【内容摘要】历来研究苏轼的学者,无不被他诗词中那份潇洒旷达、豪放飘逸、仗义执言所感染,一再地想挖掘这些词风形成的原因。也许历史上也有许多背景与他相似的人,但为何却只成就出“世上不可无一难得有二的大文豪书东坡?在此,我想从苏东坡的家庭、政治思想、经历、学养等方面追根溯源,浅析苏轼人生背景对其诗词创作之路的重要影响。【关键词】苏轼,家庭,政治思想,经历,学养,北宋诗词开展大背景 苏轼一开始就能从众多学者中脱颖而出,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说的正是苏轼三父子。在宋朝,苏氏可

2、以说是当时的文学世家。其父苏洵发奋虽晚,但非常用功。苏轼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勤勉学习的影响。从小热爱读书的习惯到苏轼做官后仍在一直延续,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记载:“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如此发奋学习,也不奇怪他日后会成为一代文化巨匠。 当然能使苏轼获得巨大成也包括他自身的诗词天赋。在苏氏一族日日文化熏陶与苏轼过人聪明的有益影响下,年未及冠的苏轼已经能“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这也为日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根底。 如果说苏洵最先替苏轼翻开文学大门,那欧阳修那么是引领苏轼踏入文学界的第一人。北宋散文家欧阳修和苏轼是宋代“

3、古文运动领袖。后来两个人成为宋代散文史上相提并举的两位杰出学者,并称“欧苏,在词的风格上都属于豪放派。欧阳修为人严谨,但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竭力赞美与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而苏轼就是在那些被伯乐慧眼识中的才子里,一匹脱颖而出的千里马。欧阳修发现苏轼才能的经过,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某一年欧阳修担任礼部省试的主考官。其中一名考生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与?春秋对义?让欧阳修赞叹不已,并毫不犹豫地将其列为第一名。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两篇文章,均出自苏轼之手。从此他对苏轼青睐有加,屡次提拔他。他曾在?与梅圣俞四十六通?中盛赞苏

4、轼的文才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欧阳修慧眼识金,提拔了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苏轼能被欧阳修这样当时的大文豪所赏识,也算是一种幸运,不过客观原因还是他出众的文采能够力压群雄。欧阳修的支持更稳固了苏轼在宋朝文学开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也给了苏轼不断向前的动力。如果说苏轼的才华本该使他的文学之路一帆风顺,那么政治上一次次的挫败那么成为影响苏轼形成其独特诗风的重要因素。就经历而言,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足迹所履近二十多处。当时北宋宰相王安石提倡新法开展经济。但由于没有资本支持,这一举措势必要加重赋税征敛。苏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改革,也反对司马光的尽废新法,他处在这么个

5、为难的地位却要倔强地坚守自己的观点,于是被新旧党相互排挤。而这段时间正好落在苏轼充满斗志与理想的年龄段,所以苏轼的诗风大多直抒胸臆,写下了充满了对一展抱负的渴望和被压抑的苦闷,如著名的千古绝句?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等。后来新旧法矛盾激化,百姓们因此饥寒交迫,生活困苦,这一时期苏轼创作了许多批判当时统治者和新法的讽喻诗,如?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除夜大雪留潍州?还有?石炭?等等。都表现了他对新法为了开展国家而压榨百姓的手法的极度不满和对生活在水生炽热中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苏轼讽喻诗中较有名的一首?荔枝叹?中,他写道:“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

6、惊尘贱血流千载。无数的生命被战争所践踏与摧残,宫廷里的贵族却吃着被鲜血染红的荔枝。苏轼以荔枝为线索,巧妙地引出北宋不平等的待遇,字里行间锋芒毕露。“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这两句那么表现了苏轼的为民思想,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在为百姓安居乐业而奋斗,他把自己的精神与思想毫无掩饰地融入了诗词中。即使是现在,我读这首诗仍会感到由衷的愤懑与悲凉。显而易见,苏轼的笔墨具有很强大的感染力。读到诗的最后,苏轼被贬谪的原因已不言而喻“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休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苏轼的坚强毅力与敢于直抒胸臆的勇气让他从一个天赋异禀的诗人蜕变成了持有钢枪的战

7、士,用自己的力量坚决维护着老百姓,即使粉身碎骨也浑不怕。我想这就是一代文豪的铮铮风骨与气节。而苏轼中晚期的一首千古名词?卜算子?的诗风却截然相反:“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歇,寂寞沙洲冷。被流放到海南的苏轼以孤鸿自比,一种孤独寂寥之感油然而生。但这并不是高处不胜寒的傲视,也不像未能达成夙愿的遗憾,我暂理解这是虽身处孤寂之地,但心仍不愿随波逐流,依然有对将来能一展宏图的希冀。在流放海南的岁月里,他还做了?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二首?,在自顾不暇的垂暮之年,苏东坡还欣喜自己的屡次建议终于实现了。天可怜见!直到最后,他心中顾念着、惦记着的还是民生之事。

8、乌台诗案让苏轼险些丧命,被贬海南遭人冷落排挤,政治上的一生颠沛流离,辗转迁移虽夺去了他珍贵的青春,但依旧无法夺去他的才思敏锐,无法击垮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仿佛是命运冥冥中安排好的,这些看似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却实实在在地塑造出一个旷达无忌、浮沉不惊的文学巨匠。在被贬谪流迁的岁月中,苏轼看破了官场的阴暗面,收敛了年轻气盛的锋芒,自请外放地方任职。正如范仲淹所写:“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君;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民,他此时虽知不在其位,也时刻心忧百姓。其实可以说,坎坷的人生使苏轼成为一个儒释道三家兼修且运用自如,充分地领会和运用了儒释道的精髓的学者。“达那么兼善天下,穷那么独善其身。苏轼是无论穷达都既独

9、善其身又兼善天下的,只可惜年已花甲的他心有余而力缺乏。他的晚期作品大多在诠释对儒释道的理解,如?易传?、?论语说?,?书传?包括未完稿?志林?。最后我想浅谈一下当时文化的大背景。在北宋时期,诗画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不仅有欧阳修、秦观这些审美要求极高的晓画者,更有三苏父子、晁补之,米芾等既善品评又精于绘画之人。邓椿在其?画继杂说论远?中就提到过:“画者,文之极也。 画家与诗人相结合形成的这种艺术更加意境深远,并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而这一时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无疑是多才多艺的文坛领袖苏轼。由于北宋诗画艺术的盛行,把画融合到文字上,这也正是苏轼崇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诗风美学观念产生之根本所在。

10、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致动人,极富情趣,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其中,?惠崇春江晚景?的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描绘的景物精确到了一枝两枝,仿佛眼前就有这样一幅精细的画,“芦蒿满地芦芽短参差不齐的芦蒿给人以动感,整首诗中画面感极强。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给全诗增添一抹亮色。?赠刘景文? 一诗最具代表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擎雨盖与“傲霜枝等景物不仅描绘了景物细节,同时也因被拟人化而显得。最后的“橙黄橘绿使整幅图的色泽鲜艳丰富,让读的人也不禁心情愉悦起来。纵观全文,苏轼诗词的风格都是多方面的,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成应算他的豪放词风,因为这一词风开创者便是苏轼。他把当时词人只会写花前月下、离愁别绪一类的词几乎全写了一遍。又参加了直抒胸臆,豪迈热烈的描绘战场的豪放词与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旷达词。可以说,苏轼不仅仅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