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离不开大气我们离不开大气 ,如,如同鱼儿离不开水。同鱼儿离不开水。3事件事件SO2 CO2 :哈哈哈哈 ,你死定了,你死定了O3层层:我我快完了快完了GOD SAVE ME! S O SS O S第一节第一节 大气环境污染概述大气环境污染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防治大气污染的防治第三节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危害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危害对流层平流层对流旺盛近地面,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中臭氧多;只因层
2、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上冷下热高空对流高空对流电电离离层层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重要作用。(一)大气的结构(一)大气的结构O O3 3 中间层热成层大气边界层大气边界层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氮( 78。 084 )氧( 20。 946 )氩( 0。 934 )二 氧 化 碳( 0。 0333 )主 要 成 分次 要 成 分干 燥 清 洁 空 气水 蒸 气( 0.01 4 )杂 质( 自 然 过 程 、 人 类 活 动 )大 气 干洁空气干洁空气:除去
3、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悬浮微粒悬浮微粒 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一、大气的结构与组成(二)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组成氮 、 氧 、 氩主 要 组 分氦 、 氖 、 氪 、 氙 、 氡次 要 组 分恒 定 组 分二 氧 化 碳水 蒸 汽可 变 组 分不 定 组 分大 气(二)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组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来源:呼吸作用,有机体的燃烧与分解。来源:呼吸作用,有机体的燃烧与分解。 现状:在大气中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现状:在大气中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影响: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影响: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引起温室效应的
4、加剧。臭氧:臭氧: 来源:高空通过光化作用,低空通过闪电来源:高空通过光化作用,低空通过闪电 或有机物氧化及高空传输。或有机物氧化及高空传输。 作用: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生作用: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生 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灼伤。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灼伤。 分布:自然大气中含量很少。随高度分布分布:自然大气中含量很少。随高度分布 不均匀,也随纬度和时间而异。不均匀,也随纬度和时间而异。微粒:微粒: 种类:固体微粒与液体微粒。种类:固体微粒与液体微粒。 影响:影响太阳辐射传输,使能见度影响:影响太阳辐射传输,使能见度 变低,有的能起凝结核的作用。变低,有的能起凝结核的作用。与环境问题有
5、关的大气成分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二)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组成 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程度的现象 。 Air Pollution Atmosphere Pollution 室外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 室外室外+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 污污 染染 源源天然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天然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人为源: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火山火山雷电造
6、成的森林大火雷电造成的森林大火燃煤燃煤汽车尾气汽车尾气1.工业企业排放源工业企业排放源火电厂火电厂 在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中,排放量最在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中,排放量最大的是以煤和石油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大的是以煤和石油为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排放的粉尘SO2、NO、CO、CO2等,其等,其次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多种有机和无次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机污染物质。1.工业企业排放源工业企业排放源特点:排放量大特点:排放量大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复杂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复杂2、家庭炉灶和采暖设备排放源家庭炉灶和采暖设备排放源2.家庭炉灶和采暖设备排放源家庭炉灶和采暖设备排放
7、源 由于上述特点,这类污染源排放的气体不由于上述特点,这类污染源排放的气体不易扩散,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严易扩散,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时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是低空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重的大气污染,是低空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染源,排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CO、CO2等。等。特点:排放源数量多、分布广特点:排放源数量多、分布广排放高度低排放高度低3、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在交通运输工具中,汽车数量最大,排放的污染在交通运输工具中,汽车数量最大,排放的污染物最多,并且集中在城市,故对大气环境特别是城市物最多,并且集中在城市,故对大气环境
8、特别是城市大气环境影响大。在一些大城市,汽车排气已成为一大气环境影响大。在一些大城市,汽车排气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大气污染源。个严重的大气污染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烃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 一氧化碳会影响神经功能一氧化碳会影响神经功能和视力敏感性;烃类化合物与和视力敏感性;烃类化合物与氮氧化物混合氮氧化物混合 ,在阳光照射下,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引发支气管炎、形成光化学烟雾引发支气管炎、肺炎及其他肺部疾病肺炎及其他肺部疾病 。3、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铅的化合物铅的化合物3.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特点:流动源特点:流动源 主要污染物质是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产主要污染物
9、质是汽油、柴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生的NO 、CH及铅化物等及铅化物等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交通运输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567露天焚烧会释放多种有毒污染物质露天焚烧会释放多种有毒污染物质 按来源,分为按来源,分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和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 进入大气的一次污进入大气的一次污 染物之间或与正常大染物之间或与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反应以及气组分发生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下引发光在太阳辐射下引发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大气污染物。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大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
10、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 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按存在状态,分为按存在状态,分为颗粒物颗粒物和和气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常表示为总悬浮微粒(常表示为总悬浮微粒(TSP)、飘尘和降尘。)、飘尘和降尘。主要有一次污染物:主要有一次污染物: SO2、NO、CO、CO2 、氟氯烃类氟氯烃类 、C1C12化合物化合物 。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SO3、H2SO4、MSO4 、NO2、MNO3 、醛类、酮类、酸类。、醛类、酮类、酸类。 Family tree碳氧化物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颗粒物颗粒物 氟氯烃类氟氯烃类臭氧臭氧1
11、.颗粒物颗粒物颗粒物颗粒物 = 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1)总悬浮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 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微米的颗粒物。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用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的颗粒物的总质量。流量:流量:1.11.7m3/min超细纤维滤膜超细纤维滤
12、膜20.3cm25.4cm(2)飘尘飘尘 飘尘是指粒径飘尘是指粒径10m (PM10)可在大气中长期飘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颗粒物。浮的悬浮颗粒物。 PM10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危害;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颁布修订的年颁布修订的环境空气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量标准(GB30951996)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中将飘尘改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粒物(IP),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作为正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
13、学当量直径: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微米的颗粒物。的颗粒物。 1.颗粒物颗粒物建筑粉尘(4)降尘降尘 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一般一般直径大于直径大于30m,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沉降下来。 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物程度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物程度的指标之一。的指标之一。1.颗粒物颗粒物(3) 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 大气颗粒物危害大气颗粒物危害颗
14、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颗粒物的大小决定其沉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积于呼吸道中的位置; 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化学组成决定沉积位置上对组织的影响。上对组织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中一部分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大气颗粒物中一部分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并能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它们并能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它们是有毒物质的载体,使一些气体污染物转化成为有是有毒物质的载体,使一些气体污染物转化成为有害的颗粒物或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强。害的颗粒物或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增强。1.颗粒物颗粒物2.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来源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含硫燃料的燃烧含硫原料的加工过程含硫原料的加工过程
15、在适当条件下和飘尘在适当条件下和飘尘结合在一起,或与水汽结合在一起,或与水汽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中的水蒸汽结合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微粒侵入酸雾,硫酸雾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以引起肺人体肺部,可以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导致死亡。致死亡。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严重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出现咳嗽、嗓子疼、严重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人出现咳嗽、嗓子疼、胸闷和感到呼吸受阻胸闷和感到呼吸受阻;刺激腐蚀人的肺部,造成肺气肿刺激腐蚀人的肺部,造成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并加重哮喘病情。并加重哮喘病情。2.二二氧化硫氧化硫危害危害酸雨的前置物酸雨的前置物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NO NO2)氮氧化
16、物的来源氮氧化物的来源燃料的燃烧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燃料燃烧产生燃料燃烧产生NO包括固定燃烧源(工厂)和流动燃烧包括固定燃烧源(工厂)和流动燃烧源(源(汽车排气汽车排气),城市大气中的),城市大气中的NO 有有1/3来自前者,来自前者,2/3来自后者。来自后者。 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NO 大部分是大部分是NO(占(占90%),),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只有很少一部分转化为NO2。y = 0.0009x + 0.0884R2 = 0.49480.000.050.100.150.20020406080机机动动车车保保有有
17、量量(万万辆辆)N NO Ox x年年 均均 值值 浓浓 度度 ( (m mg g/ /m m3 3) )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NO )有)有95%以上是以上是NO3.氮氮氧化物氧化物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燃烧过程中NO的形成机理的形成机理燃料中的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燃料中的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NO氮化物(燃料中)氮化物(燃料中)+ O2 NO (燃料型(燃料型NO )燃烧过程空气中氮高温氧化成燃烧过程空气中氮高温氧化成NON2(空气中)(空气中)+ O2 NO (温度型(温度型NO )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NO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燃烧温度、的生成量
18、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燃烧温度、空燃比。空燃比。随燃烧温度的升高随燃烧温度的升高,NO的的生成量明显增加。生成量明显增加。燃烧温度燃烧温度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形成的因素形成的因素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空燃比空燃比=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燃料质量燃料质量 化学计量空燃比化学计量空燃比:若燃烧完全(燃料完全燃:若燃烧完全(燃料完全燃烧),又无过量的氧气时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典烧),又无过量的氧气时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典型汽油的化学计量空燃比一般为型汽油的化学计量空燃比一般为14.6空燃比空燃比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形成的因素形成的因素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空燃比低时
19、,氮氧化空燃比低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低,随着空燃物的生成量低,随着空燃比的增加比的增加,氮氧化物的生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随之增加,达到化学成量随之增加,达到化学计量空燃比时,氮氧化物计量空燃比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达最大值,随后的生成量达最大值,随后由于空气过量降低了燃烧由于空气过量降低了燃烧温度,氮氧化物的生成量温度,氮氧化物的生成量逐渐降低。逐渐降低。空燃比空燃比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形成的因素形成的因素 NO2对呼吸器官有刺激对呼吸器官有刺激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可引起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产生光化学烟雾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成分之一的成分之一; ;硝酸
20、是硝酸是酸雨的原因之一酸雨的原因之一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3.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危害氮氧化物的危害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CO CO2)(1)CO人为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人为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自然来源:自然来源:甲烷的转化甲烷的转化、海水中、海水中CO的挥发、森林的挥发、森林火灾等。火灾等。大气中大气中CO的来源的来源 城市大气中的城市大气中的CO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其中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机动车,其中80%是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 燃烧过程燃烧过程CO的生成量与空然比有密切关系:随着空然比的生成量与空然比有密切关系:随着空然比的增大,的增大,CO的生成量减小。的生成量
21、减小。大气中大气中CO的去除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代谢为CO2或或CH4。目前已从土壤中分离出目前已从土壤中分离出16种能代谢种能代谢CO的真菌。的真菌。通过与通过与HO反应而去除反应而去除可去除大气中可去除大气中50%的的CO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2)CO2大气中大气中CO2的来源的来源人为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人为来源: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自然来源:海洋脱气、甲烷的转化、生物呼自然来源:海洋脱气、甲烷的转化、生物呼吸等。吸等。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大气中大气中CO2的浓度的浓度 大气中大气中CO2的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是全球变暖的的浓度呈
22、逐年上升趋势,这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之一。陆地植被在大气陆地植被在大气CO2浓度变化中的作用浓度变化中的作用a.通过热带雨林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向大气中释通过热带雨林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向大气中释放放CO2吸收吸收CO2 、释放、释放CO2 -双重作用双重作用b.森林通过森林通过CO2施肥效应吸收大气中的施肥效应吸收大气中的CO2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海洋对大气中海洋对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影响浓度变化的影响a.海洋对大气中的海洋对大气中的CO2起着吸收、贮存和转移的作用起着吸收、贮存和转移的作用 。b.大气大气-海洋之间的气体交换量的变化影响着大气海洋之间的气体交换量的变化
23、影响着大气CO2浓度的浓度的季节变化。季节变化。 南半球南半球CO2浓度的年较差小且随纬向的变化也不明显浓度的年较差小且随纬向的变化也不明显; 北北半球半球 CO2浓度的年较差大且随纬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浓度的年较差大且随纬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一是大陆植被影响的结果一是大陆植被影响的结果 二是海洋所占的比例小二是海洋所占的比例小 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散所有大气污染物中散布最广的一种,严重布最广的一种,严重阻碍血液输氧,引起阻碍血液输氧,引起缺氧中毒。缺氧中毒。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主要的温主要的温室气体室气体4.碳氧化物碳氧化物(3)碳碳氧化合物的危害氧化合物的危害5
24、.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大气中大气中CH4的来源与产生机制的来源与产生机制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原油或天然气的泄露原油或天然气的泄露有机物的厌氧分解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反刍动物及蚂蚁的呼吸过程反刍动物及蚂蚁的呼吸过程(1)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碳氢化合物的来源非甲烷烃(非甲烷烃(NMHC)的来源)的来源自然来源:自然来源:植物体的释放植物体的释放、森林火灾等。、森林火灾等。人为来源:人为来源:石油燃料的燃烧石油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焚烧、有机物的焚烧、有机溶剂的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废物有机溶剂的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废物提炼过程。提炼过程。 燃烧过程碳氢化合物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空燃比:燃烧过程碳氢化合物
25、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空燃比:随着空然比的增大,碳氢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小。随着空然比的增大,碳氢化合物的生成量减小。5.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污染物生成量与空燃比污染物生成量与空燃比甲烷甲烷最简单的烷烃,属最简单的烷烃,属温室气体,也是破温室气体,也是破坏臭氧的物质。坏臭氧的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其中的多环要成分。其中的多环芳烃类还具有致癌作芳烃类还具有致癌作用。用。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2)碳氢化合物的危害碳氢化合物的危害5.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6.氟氯烃类氟氯烃类较重要的有:氟里昂较重要的有:氟里昂11(CFC-11)-一氟三氯甲烷一氟三氯甲烷 氟里昂氟里昂12(CFC
26、-12)-二氟二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来源:生产和使用过程进入大气来源:生产和使用过程进入大气去除:在对流层中性质非常稳定,难以在对流去除:在对流层中性质非常稳定,难以在对流 层去除,扩散进入平流层。层去除,扩散进入平流层。危害:主要的破坏臭氧的物质危害:主要的破坏臭氧的物质,亦是温室气体。亦是温室气体。7.光化学光化学氧化剂氧化剂臭氧臭氧来源:来源:自然来源:紫外线照射或电击产生等。自然来源:紫外线照射或电击产生等。人为来源:人为来源: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产生;高压放电、电焊、产生;高压放电、电焊、电弧电弧 等过程产生。等过程产生。危害:臭氧对鼻子、咽喉、肺等呼吸器官有刺危害:臭氧对鼻子、咽喉、
27、肺等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运动时吸入则更严重。激作用,运动时吸入则更严重。(一)还原型大气污染(一)还原型大气污染(二)氧化型大气污染(二)氧化型大气污染(一)还原型大气污染(一)还原型大气污染还原型大气污染还原型大气污染煤炭(煤烟)型大气污染煤炭(煤烟)型大气污染造成这类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造成这类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燃煤燃煤的工业的工业企业、家庭炉灶等取暖设备的企业、家庭炉灶等取暖设备的烟气烟气排放物。排放物。 它是它是SO2、CO和颗粒物,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和颗粒物,遇上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扩散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的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时,扩散
28、受阻,易在低空聚积,生成的还原性还原性烟雾。烟雾。硫酸烟雾污染硫酸烟雾污染 主要是由于燃煤排放出来的主要是由于燃煤排放出来的SO2 、PM以及由以及由 SO2氧化所氧化所形成的形成的硫酸、硫酸盐硫酸、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伦敦型烟雾污染伦敦型烟雾污染 是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是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的照射下引发阳的照射下引发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生成的O3、PAN等强等强氧化性质氧化性质的二次污染物。的二次污染物。氧化型大气污染氧化型大气污染石油型大气污染石油型大气污染(二)氧化型大气污染(二)氧化型
29、大气污染造成这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造成这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石油石油燃料的燃烧。燃料的燃烧。交通型(汽车尾气)型交通型(汽车尾气)型目前主要污染源是目前主要污染源是交通交通运输工具尤其运输工具尤其是汽车尾气是汽车尾气。洛杉矶型大气污染洛杉矶型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还原型与氧化型大气污染主要性状对比还原型与氧化型大气污染主要性状对比调查资料表明,某市在街上工作的交警,咽炎发病率约为调查资料表明,某市在街上工作的交警,咽炎发病率约为32%,肺结核发病率约为肺结核发病率约为17%;而园林工人咽炎发病率为;而园林工人咽炎发病率为12%,很少有人,很少有人得肺结核。得肺结核。 在另一城市。
30、对在另一城市。对7500名小学生鼻炎发病率的调查发现,居住在名小学生鼻炎发病率的调查发现,居住在一般居民区和机关所在地的小学生发病率为一般居民区和机关所在地的小学生发病率为11.3%,而居住在工业区,而居住在工业区的为的为33.7%。(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随食物饮水摄入随食物饮水摄入体表接触摄入体表接触摄入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情况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情况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慢性中毒致致 癌癌 污染物污染物浓浓度
31、高度高,短期短期内内表现出不适或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污染物污染物低浓度低浓度、长时间长时间连续作用连续作用于人体,出现的于人体,出现的患病率升高患病率升高。 污染物污染物长长时间时间作用于肌作用于肌体,体,诱发恶性诱发恶性肿瘤肿瘤的作用。的作用。(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几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几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名名 称称对对 人人 体体 的的 影影 响响二二 氧氧 化化 硫硫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肺水肿,迅
32、速窒息死亡硫硫 化化 氢氢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昏迷,中毒死亡氮氮 氧氧 化化 物物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粉粉 尘尘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低,交通事故增多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1小时小时内死亡内死亡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一一 氧氧 化化 碳碳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严重的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砖瓦制品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动轮椅及助行器的助力技术考核试卷
- 2025建筑工程水电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允许分包给个体工商户
- 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的合成与应用考核试卷
- 皮革服装生产中的成本分析与控制考核试卷
- 化工产品批发商客户满意度测评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助力车蓄电池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教师助手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塔吊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光学物理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与技术岗位招聘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1567-2008危险品爆炸品撞击感度试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卫生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 DB64-T 1684-2020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高清可复制)
- 婚丧嫁娶事宜备案表
- 幼儿园教学课件小班社会《孤独的小熊》课件
- “三级”安全安全教育记录卡
- 风生水起博主的投资周记
- 赛艇赛事活动推广方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