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第三单元练习分课同步练习十一 邓稼先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宰割 ( ) 筹划( ) 彷徨( )马革裹尸( )鲜为人知( ) 可歌可泣 ( ) 鞠躬尽瘁( )二、 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不知稼先在关键的方案上鉴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 )3、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绝然不同。( )4、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暑名写了一封建议书。( )三、 解释下列成语。1、可歌可泣 。2、妇孺皆知 。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四、 选词填空。 1、1971年,我在北京见到了 了22年的稼先 。( A、告别 B、阔别 C、离别 ) 2、那是中华民族任人
2、 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年代。 ( A、分割 B、宰割 C、侮辱 )五、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Oppenheimer,1904-1967)。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包括奥本海默,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3、;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Bom,182-1970)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岁的生日,3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近代物理评论,在前言中我们写道:&
4、#160; 他的文章不可以速读。它们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世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详尽而奥妙。 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5、0;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吕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从上文中找出一个“家晓户喻”的同义词。2、本文写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运用了 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4、你认为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你从他的身上学
6、到了什么?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给加点字注音。地壳( ) 弥高( ) 宝藏( )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 警报迭起( ) 气冲牛斗(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解释下列成语。 1、锲而不舍( ) 。 2、兀兀穷年( ) 。 3、气冲牛斗( ) 。 4、迥乎不同( ) 。 三、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有着深刻印象的。B、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C、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吕,因他大开光明之路。D、 他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诗人。四、选择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 ) 起先,只是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 , ,
7、, ! A、叫人民起来 向全国人民呼喊 争取民主 反对独裁 B、向全国人民呼喊 叫人民起来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C、叫人民起来 向全国人民呼喊 争取民主 反对独裁 D、叫人民起来 向全国人民呼喊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五、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课文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他“学者”的一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体现他“革命者”的一面。B、 本文诗一般的语言,抒情性的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 闻一多先生的“说”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也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D、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学者、评论家、民主战士。六、 阅读语段
8、,完成练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
9、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 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0、。 1、语段首尾照应,其中一、二段起 作用,最后一段起 作用。2、语段中,闻一多先生的成就有(1) ,(2) ( 3 ) 。3、引用杜甫之事起什么作用?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加点部分的意思。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本文的语言富有节奏,有音乐美,请你举一例加以分析。十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一、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 ) 踌躇( )( ) 磐石( ) 头颅 ( ) 惹人注意 ( ) 门槛(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2、 你可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
11、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3、 女佣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 的注意。( )三、选词填空。贝多芬沉郁的情绪深深 了来访者,客人们也变得沉郁起来。 A、打动 B 、感动 C、激动 D、感染四、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的音乐。( ) 2、还有他那个流氓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 3你可想到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五、按要求连线。 海顿 德国 告别 贝多芬 法国 约翰·克里斯多夫 罗曼·罗兰 奥地利 命运交响曲 七、 阅读语段,完
12、成练习。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
13、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
14、,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
15、,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1、 语段主要写了哪两件事?2、“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3、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中的“倒落了的火山”和“熔岩”分别指什么?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5、从语段可以
16、看出贝多芬是这样一个人? 6、划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语句,并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同桌的外貌。(不少于30个字)十四 福楼拜的星期天一、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mei)力和极大的趣味。B、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kuo)。 C、 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guo),很细心地听大家讲。D、 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像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miu)、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就变得忧虑起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析的脸。B、 他
17、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锁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 C、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D、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三、解释下列词语1、 一拍即合 2、 寻欢作乐 3、 忘乎所以 4、 义愤填膺 四、选词填空。1、 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 出来。A 发射 B 迸发 C 隐射 D 映射 2、 只用几句话,就 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A描写 B 书写 C 勾画 D 描摹五、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
18、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B、文章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都是语言标志。C、莫泊桑(18501893),英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D、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六、阅读语段,完成练习。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
19、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述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
20、、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1、语段以 和 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但也用到了议论和抒情,请你用横线划出第一段中的一个议论抒情句,并说说其作用。 2、语段对屠格涅夫和都德,主要用了 、 和 等描写方法。 3、 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屠格涅夫和都德的性格特点。 4、“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
21、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十五、孙权劝学一、 填空本文的作者是 (朝代) 、 史学家 。本文选自 ,它是一部 史书,记载了 到 共1362年的史事。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孙权劝学 ( ) 2、卿今当涂掌事 (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 ) 4、卿言多务,孰若孤 ( ) 5、蒙乃始就学 ( )三、 朗读下列语句,指出加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词?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四、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的是( )A、 从孙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
22、吕蒙要多学习,也体现他善劝。 B、 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C、 鲁肃见到吕蒙的谈话,语气重在惊叹,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D、 本文语言精练,情节发展环环紧扣,自然而紧凑。八、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蒙曰:“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下列词语,哪一项与现代汉语理解不同( )A、博士 B、涉略 C 、多务 D、以为2、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语句,并翻译这句话。3、孙权让吕蒙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用
23、原文回答) 4、文章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请你举一例并作分析。 归类过关测试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一)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求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门面的小杂货店里干活、记帐,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 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连青说:“尽管是冬天,华罗庚依然在帐台上看他的数学书。清水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帐,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
24、算起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就给他娶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1、 这段文字记述了华罗庚哪一段时间的经历?侧重记述了什么? 2、在文中摘出用细节来表现华罗庚专注于数学的一句话? 3、文中写大家给华罗庚起绰号,表达作用是什么?(二 )苦难天才(节选)他喜欢作画,而且是个天才的画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的画的价值。他的画只能在兄弟的小画廊里寄售,几年来,
25、没有售出一幅画。那位管理小画廊的兄弟差点被老板炒了鱿鱼。 他一生大概只售出过一幅画,题目叫做红色的葡萄园,价值是4英镑。这幅画是他的兄弟和朋友为了帮助他而买下的。他最大的希望是能找一家咖啡馆展出自己的作品,可是,到死也没有一家咖啡馆愿意展出他的画。他死在绝望和旷世孤独中,他的安葬仪式也极其简单。他就是梵高,伟大的画家,他的成就现在无人能及。他的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他的出生地和安息地荷兰、法国都争相把他当做自己的国民,他的画在巴黎、伦敦、荷兰的博物馆都有收藏,并且都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为什么上苍如此亏待他?造就了他的天才,却没有造就出欣赏他的人。是不是一个天才的产生需要搭配相应的苦难,天才至极致
26、,也就是苦难至极致,上帝在冥冥之中的那双手,难道早已计算好了,尽在他的掌握之中?4、 前面的四个排比句段突出强调了什么?5、第五段内容突转,同前面内容形成鲜明 ,使人产生 的感觉。 5、 作者在最后一段对这种现象是如何总结的? 参考答案【分课同步练习】十一 邓稼先一、 zai chou pang guo xian qi cui 二、1.“鉴”改成“签” 2.“必”改成“毕” 3.“绝”改成“截” 4.“暑”改成“署”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1).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
27、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2)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4.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不求统一。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qiao mi zang qie jiong die dou 二、1.刻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劳苦的样子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这样做。3.泛指天空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
28、.差得远 很不一样 三、C 四、B 五、D 六、1.领起下文 总结上文 2、写了唐诗杂论 写了楚辞校补 写了古典新义3、表明闻一多先生全心致力于古代典籍研究。4、(1)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其他语句也可以)十三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sui chouchu pan lu re kan 二、1.包含 2.指望 3.犹豫 三、D 四、1.解释说明 2.转换话题 3. .解释说明 五、海顿 奥地利 告别 贝多芬 德国 命运交响曲 罗曼·罗兰 法国 约翰·克里斯多夫 六、1.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 2. 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3.耳聋 创作激情 4.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5.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营养与卫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商丘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山农金融法规试题及答案
- 厦门理工学院《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研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大学《大学体育公共体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任丘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程训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生物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南农金融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面试题金融问题及答案
- 幼儿园陶艺课课件
- 林业高级职称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保育员一日生活流程培训
- 2025年上海市新版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 重症医学进修的学习心得体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宣贯培训
- 室内地坪施工技术交底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健康教育高血压课件
-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大单元整体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