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_第1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_第2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_第3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_第4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公开课优质教案全册合集第六章 溶解现象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3 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4 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5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溶液的概念、特点。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学习目标:1 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如果物质以细小

2、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注】新名词: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教学过程: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 或几种物质)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1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阅读实验:在14 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

3、分散现象。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植物油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

4、混合和溶液。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学习目标:1 、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3 、 记住溶解性的含义, 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 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设问: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P16

5、0 溶质和溶剂相关内容。思考问题:1 、什么叫溶解?与溶化是否一样?2 、什么叫溶质和溶剂?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讲授新课: 1、关于溶质、溶剂(方法:分析讲解)阅读实验:课本P160 ,药匙取0.1 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500 毫升烧杯中,注入 200-300 毫升 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 分析: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其中溶质是什么?溶剂又是什么 ?思考: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 ?归纳: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1 )溶液的组成溶剂:通常为液体( 2 )溶液的名称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关于物质的溶解性:问题引入:( 1 )沾有机

6、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 2 )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引出概念: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分析归纳: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 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目的:1. 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2.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重点难点:1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2 . 难点:溶液组成的含义。教学过程:引言 (1) 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2)

7、 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3) 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 溶液的组成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例如, 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 (1) 溶液的“浓

8、”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2) 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例如:已知50 g氯化钠溶液里含2 g NaCl和50 g氯化钠溶液里含4 g NaCl ,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 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引导讨论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 下情况:1 .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2 .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3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4 .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

9、减少,溶液会变浓。从而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 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的组成表示法。 我们主要学习溶质、溶液的量都用质量单位表示的溶液的组成及有关计算。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指导阅读教材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康族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一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 x溶液密度(g.cm-3)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10、;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注】在了解溶液组成时,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c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2)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1 .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1、的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4)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 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比较项目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意义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限制。温度要求-7E不f溶剂量要求100g不f

12、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f单位g无关系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例:要配制20%勺NaOH§?夜300克,需NaO书口水各多少克?溶质质量(NaOH = 300克X 20险60克。溶剂质量(水)= 300克60克=240克。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 .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 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 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2 .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

13、量。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 20联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X 16%- 24千克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答:配制150千克16加盐溶液需食盐 24千克和水126千克。3 .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勺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20%§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蔗量为工5。克乂 9幽二旦婚豳克需要水的质量是工因5克一 50克三1 05克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嘛释成质量分数为 20%勺溶液,需要水1

14、95克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稀液需要质量分数为 98%;少毫升?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容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勺密度为。设需质量分数为98%勺体积为x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 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例:用70体积的71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 70%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教学目标:1

15、 .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2 .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教学过程:3 设情景:1.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2. 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 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勺食盐水溶液,而不用 30% 40%S至50%勺食盐水来电解呢?交流讨论: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是否都容易溶解呢?联想与启示:P166小结:一、溶解性1 .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活动探究:P166实验1填表:在

16、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盐水好蔗糖水好熟石灰水差结论: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167实验2填表:在室温条件下溶质溶剂溶解性食用油水差食用油汽油好结论:(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有关活动探究:P67实验3填表:溶质溶剂溶解性室温硝酸钾水好加热硝酸钾水更好结论:(3)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交流讨论:P167阅读:P167过渡:上述实验3中在室温下将3g硝酸钾加到5ml水中,硝酸钾没有全部溶解,说明了什么呢?(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溶液的

17、浓度)那么,你能否解决上课前提出的问题:电解食盐水制氯气时,为什么不用 50%勺食盐水呢?交流讨论:那么,除了用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未溶解的硝酸钾溶解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呢?活动探究:P167小结: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溶剂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增多。大多数固体,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溶剂的量增多,溶解量增多。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大多数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展示:观察一瓶底部仍有少量白色硝酸钾固体的溶液。小结:二、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提问:那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前是否可以

18、转化呢?举例:以上述实验为例。小结:加水 加热A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 降温 加溶质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3 .同一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常用溶解度来衡量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但在解题过程中还是让学生套公式进行计算。x 100 克由于初中教材对溶解度计算的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涉及单一的溶剂量改变或温度改变的情况下溶解度的计算,其它较复杂的情况则不要求,因此,书 上的习题学生根据公式表面上也会计算,但这种方法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死套公式,没有真正理解到 计算公式的原理、实质,更

19、谈不上能力、发散思维上的培养,这样,学生到高三总复习时,遇到稍复 杂的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时,就不知所措了。鉴于此,解度计算的教学利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 算时打下的基础,采用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相似的方法来教学,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后,对 溶解度计算中较复杂的习题都能解答。此法对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迁移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具体 方法如下:一、在讲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后,复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实质就是根据 化学方程式,推导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行的一种计算。 点燃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2H 2 + O2 - 2H 2O4: 32:36得出:每4份质量的氢气

20、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 36份质量的水。现只要知道 H2、 Q、H2O三种物质中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推导出的质量关系,求出另外两 种物质的质量。2H2O22H2。4: 32:36即:4 : 32 = x : y或 4 : 36 = x : z或 32 : 36 = y : z(x已知:则可求v、zy 已知:则可求x、zz 已知:则可求x、y)据此,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情况下指水做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温度下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因此,根据此定义,解题时利用此关系,先把溶剂设定为100克(已

21、知数),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是在这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然后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就可进行求解:温度(C)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t C 100 克 : 溶解度(S)克 :(100 + 溶解度)克 学生在解有关溶解度计算的问题时,先将上式列出,再根据题意,找出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 量比关系: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 :溶解度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100(100+溶解度)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溶解度:(100+溶解度)(相当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先找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关系)就可进行计算了(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习题)。在具

22、体教学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死记以上推导出的关系式,而是将重点放在根据溶解度的实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者的结合上。具体如下:例题 1 、把 50 克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 12 克硝酸钾,求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解析:设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为S此题是在一定温度下且定温(t=20C)时求溶解度的题,即溶解度为未知数(一般把溶解度设 为S),跟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未知时的计算相似。温度(C)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C100克 : 溶解度(S):(100 + 溶解度)克2050 克 12 克 12 克50克列出比例式:100克 :

23、(100 + S) = (50克12克):50克或S(100 + S) = 12: 50或 100 克:S = (50克12克):12克(用此式计算最简单)S= 31.6 克例题 2、已知氯化铵在20时的溶解度是37. 2 克。实验室在20时,配制1000 克氯化铵饱和溶液,需氯化铵和水各多少克?解析:设需氯化铵的质量为 x ,水的质量为y此题溶解度已知(相当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温度(C)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C100克 :溶解度=37.2 克:(100+37.2 )克20 ( 1000 x )克 x 克1000克列出比例式:37.2克:( 100+ 37

24、.2 )克 =x : 1000克(二.用这个式子计算最简单)x= 271 克,需要水的质量 y=1000克271克=729克例题 3、已知氯化钠在 20时的溶解度是36 克。在20时要把40克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氯化钠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析:设需要水的质量为 x此题溶解度已知(相当于一般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温度(C)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 饱和溶液质量(克)20 C100克 :溶解度=36克 :(100+36)克20 Cx40克(40+x)克列出比例式:100克:36克=x : 40克(二.这个式子计算最简单)x= 111 克例题4、把 200 克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从50降低到10,计算有

25、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已知氯化铵在50 C和10c时溶解度分别为 50克和33克)解析:设有x克氯化俊析出因为氯化俊在50c和10c时溶解度分别为 50克和33克,根据溶解度的定义:50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50克氯化钱即饱和,当此(100 + 50)克50c时的饱和溶液降到 10c时,溶剂量不变, 但此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 33克氯化钱即饱和。所以(100 + 50)克50c时的饱和溶液降到 10c时, 只有(100 + 33)克,析出晶体(100 + 50) ( 100+33)克=17克,即析出的晶体等于两温度下的溶解度之差:50克-33克=17克(如果是升温的题,则两溶解度之差即是溶

26、液在高温时重新达到饱和所需加入的溶质质量)。温度(C) 溶剂质量(克) 溶质质量(克)饱和溶液质量(克)50C100克J降到J不变10C100克50 c - 10 c 100 克(不变)50c- 10c(200 x)克20 C蒸发掉60克水溶解度=50克(100+50)克J降到J变为溶解度=33克(100+ 33)克J析出晶体J析出晶体(50 33)克 (100+50) ( 100+33)克x:200 克列出比例式:(50 33)克:(100+50)克 =x : 200 克=22.7 克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溶解度的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教学。图示法有着直 观、明显的特点,学

27、生容易理解。例题1、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 60g水后,温度降到20 C,析出无水晶体 5g;再蒸发60g水后,温度仍降到20 C,又析出无水晶体 6g。则在20c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多少克?解析:设在20c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x克首先,该题温度一定(20C)。某溶液在第一次蒸发 60克水后,析出无水晶体 5克,此时剩余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但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然后,再蒸发60克水,又析出6克晶体,则20c时,蒸发的60克水中溶解6克晶体即饱和。(60克:6克=100克:S)如图所示:某溶液(可能是析出晶体5克析出晶体6克(则60克水溶解6克晶体即饱和)饱和溶液,也可(此

28、溶液现在肯定饱和)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得出比例式:60 克:6克=100克:S = 10 克例题2、有tc时的硝酸钾溶液 m克,在该溶液中加入 x克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仍有 y克不 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 z克水,再恢复到tC,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 t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多少。解析:假设将此m克溶液分成两部分 (如图),中间有一块隔板隔开,上边A克是纯水,下边(mA)克恰好是t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将此溶液中加入x克硝酸钾晶体后,充分搅拌仍有y克不溶,则A克水中刚好溶解(x-y)克硝酸钾; .如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 z克水,再恢复到t C,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蒸发的水应等于第一 种情

29、况下的纯水,即 土 = A克。加入x克KNO固体纯水(A克)一尸残留y克晶体(则:此部分饱和溶液质量为 aH_+x-y ,此时如将隔板抽去,由于温度不tC时KNO.变,因此,混和后的溶液仍然刚好饱和)。的饱和溶液(m A)克纯水(A克)t C时KNO此时剩下的溶液也恰好饱和:的饱和溶液因此:100克:S = z : (x-y)(mA)克则:S = 100 (x-y) /z例题3、在某温度下,某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6.8 %,在足量的此溶液中加入 W克该无水盐,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N克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该盐晶体,则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解析:设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溶质

30、的质量是 x克此题涉及结晶水合物的计算。W克无水盐加入该盐的饱和溶液中后,不仅不溶,反而要从溶液中吸水,形成含一定量结晶水的该盐晶体。由于溶液是饱和溶液,这些水被吸去形成晶体后,它们所溶 解的溶质又要析出,析出过程中又要吸水,不断进行,趋于一个数值(数学中的极限)。因此,这类 题正解很烦琐,一般先设析出的晶体质量,再求解。本题加入 W克无水盐后,析出晶体 N克,则:原溶液减少了( N-W克。因此,设(N-W 克饱 和溶液中有溶质x克,依题意得:X 100% = 26.8 %(N W X 26.8 %此题用下图解更直观:假设将此饱和溶液分成两部分,中间有一隔板:上部分加入W克该无水x克二二T .

31、隔板W卜部分饱和溶液一盐后,刚好全部析出(得 N克含结晶水的晶体);下部分是剩余的饱和溶液。上部分饱 f溶剂一 和溶液y克、溶质一下部分饱和溶液一=y X 26.8 % = ( N W X 26.8 %三、结晶:人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用途:常用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溶质。例如:用海水晒盐。四、有关守恒法做溶液计算题根据某些量守恒的关系进行解题,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解题快速是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 法。守恒法的最基本原理为一一质量守恒定律,并由此衍生出来: 一切化学变化中都存在的一一微粒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的一一得失电子守恒化合物的化学式存在的一一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

32、 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电荷守恒 下面我们就每种举例说明。【典型例题】1.元素守恒:例1粗盐中含有 Ca2+、Md+、SO2-等杂质,取120g粗盐溶于水过滤除去 6g不溶物,向滤液中依次 加入过量的1相况的氢氧化钠溶液20。川九04 56 g固体氯化钢; 31.g%的碳酸讷溶濯10 g ,发现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过滤除去沉淀物,再加入过量的盐酸,使溶液呈酸性,加热蒸发得 NaCl晶体126.65g ,求粗盐中含 NaCl的质量分数。解析:12665占MC7来自两方面.朝盐中原有犯CL除杂过程中产生的肪CL根据岫*守恒可知.后者加C?可由加入的加式7Q和帅。过来确定,即除杂中生成的西aCi

33、 知0.2x1 + 31X10 x Zx58 = 15 21g,所以粗话中为!卅 &W5a、100% = 92.9%120答案e 92 9%例2现有酒情加和理旭加丽组成的混合气体,欲用"附口"上N&0K溶液,使该混合气体全部转化成盐进入溶液,使混合气体全部转化成盐进入溶液,需用明!2(川+对冽:用JTL. £-1O.£i1JU. £ja3a3aa解析!葡Q与Mi 百溶液的反应为士32TO2 + 2NaOH = 2附町 + W+ HQNO2+NO2NaOH = 2NaNQH0在足量的|独。H时,混合气体可全部被吸收转化成盐 厢浦4

34、和 帅刘4。我们不必设多个未知数, 只要认真观察两种盐的化学式会发现: 血 元素和R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由氮原子物质的 量即为所需|独。H的物质的量:幅(岫。H)=(而+瘠鹏枕-4岫阻= r-p- a mol L答案:D2.电荷守恒:例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将燃烧后的产物全部溶解在50mL,浓度为1.8mol/L盐酸溶液中,以 20mL0.9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多余的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碱把氨全部释放出来,用足量盐酸吸收,经测定氨为0.006mol ,求镁带物质的量。解析: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皂 +5'暖警 2JkfeOMg SHb = Mg

35、C' + H Q 占燃3腔十孤'誓如蜃纵鸠= 3竭S+2初卬MY4s十独。15上踞C£ +篦% T十出之。1我1门用流程图来表示会更清晰一些;1m西工口初门“°qMg外加: NHQ T阻0.006朋以g 2 加07解质)如出上。加Eg L鲍里溶液息在溶液A中的阴离子为阳离子为竭升、网1根据电荷守恒有二亚CT)二2仪过"1*)十用(MH;) +双五+)虱两4、= 2基迹'+):用(从¥。+收而十)0.05 xL8= 2 河建力 + 0. QQ6 +。.9 乂 0.02用(岷") = 0 033鹏如=忒MQ答案,镁带物痂的量

36、丸。交那43.正、负化合价总数相等:例4向一定量的届、FQ,%。?的混合物中,力口入100次£ 1尔工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 全溶解,放出224掰£ (标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 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的铁的质量为(A n.在 B. 5.6g C, 2版 D.无法计算Bffi=最后溶液中海庸全部是户专由化合侪可知;S«(Fe)=岫-、用(以一)二姆("CT) = 0 ILxl 网Hf上二01附H.'.= 0.05kqIm01)=0 05 皿/工56 g I m/M = 2

37、 8g答嘉C4.得失电子相等(守恒):例句 将附既H的C%£跟足量稀期vq反应,生成CXNq)c 工通、ND和代d则参加反应的耳闻5中被还原的印阳己的物质的量是()A. A mmolB Wmmol C. 10附 用HD 2 加/3 阳"解析:由反应物、生成物可知:失白一为01 7 +2)失1皿/白一 ?; L2 T十6)失国.喀M得丁为:“:什5 十2),得3次H根据得、失一凝相等,有:lx 2乂昭+匕乂附= 3仪盟(WMD。庇=。网一以答案E C5.综合守恒:例6取钠、钙各一小块,投入适量水中,反应完毕时只收集到耳。1368 A (标准状况)。再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38、 3sg加入到所得的溶液中,当反应完后(此时C="、口方" HCO1完全进入沉淀)将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8.8g ,再将白色固体用水洗涤、干燥得白色不溶物 4g。试求:(1)钠、钙各多少克?(2) NaHCO NaCO各多少克?解析:为了便于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先将题目画如图(图示法分析题)H: 1. 56gLn nJ JNaCH-L 舞CaCOs 4gCa-hNa HaOH 明吩 3t _CafOHh MasCOt(1)由药守恒修mcq - Ca4i J- 04100由电子守恒得:Ctf一 /一 20.040 04Na -H2- q-1 m-yn2 0.04+1 掰=

39、1.568/22.42 m - 0.06 mol 则为:0.04x40 = 1,6 g Nai 0.06x23= 1.38g(2)方法一:根据她守恒可得:4.8g NaOH中的血来自于单质钠和质NCR与附2。即: 0.06 Na 'xNaHC。” TNaQH 4,8g y弧孙.4 8 e 0.06 + X + 2", 叫 40 84x4-106,y = 3.8解得:a =y = 0.02 mol则泌/ZCQ: 0.02x84 = 1.68g 飒CQ: 0.02x106= 2.12g方法二:根据碳c守恒,4gOacq中的。来自于淞2cq和岫 则卜”高(°守恒) 84x

40、+106= 3.8方法三:根据。月一守恒;CW。/7b、声。耳中的。发-等于加HC。?,消耗 的。咒-和余下的。月一Ca -Cg(O)2- 2OR-0 040.04x2Nt - laOH - OH- 0.060.06NaHC% + NaOH =泌 2cq +4。XK4 8 则 0Qx2 + 0.06 = x + - 40x = 0.02 mol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 .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4、初步了解酸、碱、盐的

41、概念及其溶解性;5、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类,并初步学会区分物质的类别。能力目标:1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 .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情感目标: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教学重点与难点】1 .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2 .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3 、酸、碱、盐的概念;4 、物质的简单分类。、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溶液白醋、酸果汁、稀盐酸食盐水、蔗糖水纯碱、肥皂水、石灰水、氨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小艾色笠篮无色酚酗:试液小艾色小艾色变红酸碱性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PH<7=7>71.能

4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表现出酸性,为酸性溶液。如:食醋,二氧化碳水溶液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表现出碱性,为碱性溶液。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教学过程】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食醋、酸奶有酸味,苹果、桔子、葡萄等水果有酸味,因消化不良导致胃酸过多等。面团用酵母 发酵,条件控制不好会发酸。酒若保存不好也会发酸。在化学实验室也有许多酸性的溶液,与酸性溶 液相对的是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溶液,但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 那么,我们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酸性溶液用紫色石蕊试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如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紫

43、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用无色酚酞,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P178 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23 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再各滴入 2 滴紫色石蕊试液。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 23 滴白醋、酸果汁、稀盐酸,滴入 1 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像白醋、酸果汁、稀盐酸这些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我们称为酸性溶液。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 2-3 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滴入 1 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 2-3 滴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再各入滴入 2 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44、。现象: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结论:纯碱溶液、石灰水、氨水、肥皂水是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活动与探究:在反应板上分别滴入 2-3 滴食盐水、蔗糖水,一支滴入 2 滴紫色石蕊试液,一支滴入 1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而像食盐水、蔗糖水这些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它们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我们称为中性溶液。像石蕊、 酚酞这样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 称为酸碱指示剂。且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也不一样。为了使用方便,通常还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来检验酸性溶液,红色石蕊试纸来检

45、验碱性溶液。活动与探究:滴一滴盐酸于蓝色石蕊试纸上,滴一滴氨水于红色石蕊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现象:盐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氨水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结论: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其实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经过了一个过程。 请同学阅读拓展视野。 便请实验小组课后能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 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2. 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

46、性,pH越小,酸T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 pH试纸的使用方法: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 pH即为该溶液的pH。酸果汁、白醋、稀盐酸的酸性强弱不同,石灰水、氨水和肥皂水的碱性强弱不同。那么如何来衡 量溶液酸性、碱性的强弱程度呢?我们用长度来衡量物体的长短,速度来衡量运动的快慢。人们用酸度或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其实溶液的酸碱性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人体本身就处在一个大的溶液中。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请同学观察表 P1

47、837-1 ,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结论: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胃液的pH在0.91.5之间。 请同学观察表 P1837-2 ,各种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结论: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 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物质的分类:单质金属:K Ca f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非金力京 C SP Si H 2

48、O2 N2 Cl 2He Ne Ar氧酸性氧化物:CO SO2 SO3化碱性氧化物: Na2O K2O CaO BaO物MgO CuO Fe2O3纯酸含氧酸:HNO H 2SO H 3PQ净化无氧酸:HCl H 2s物碱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NHH2O物不溶性碱:Cu(OH)2 Fe(OH)3 Mg(OH) 2 Al(OH) 3盐硝酸盐:KNO NaNO Ag NO3 Ba(NQ)2盐酸盐:不溶 AgCl,可溶 NaCl KCl MgCl 2 CaCl 2 BaCl 2 FeCl 2 FeCl 3硫酸盐:不溶 BaSO,可溶 Ns2SO K2SO MgS

49、O ZnSO4 (NH4)2SQ碳酸盐:可溶 NaCO、&CO、(NH4)2CO,不溶 CaCO BaCO Ag2CO MgCO钱盐:NHCl NH 4NO (NH 4)2SO电离方程式:1 、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2、电离:物质溶于水,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3、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含aFe2+、 bFe3+、 cSO42 ,则 2a + 3b = 2c酸、碱、盐的概念及酸碱盐的溶解性1 、在酸、碱、盐溶液中,由于电离,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 HCl、HNQ H

50、2SO、H3PO由H+与酸根离子组成:HnR = nH + + Rn -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 NaOH KOH Ba (OH 2、Ca (OH 2由金属离子与 OH-组成:R (OH n = Rn + + n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 NaCl 、 Na2CO3、 AgNO3、 CuSO42、酸碱盐的溶解性:可溶性碱: KOH NaOH Ca(OH)2 Ba(OH) 2 NH3.H2O可溶性盐:所有的硝酸盐、钾盐、钠盐、镂盐都易溶,盐酸盐(除 AgCl外)硫酸盐(除BaSO外)也可溶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沉淀:不溶性碱Cu(OH)2,Fe(OH)

51、3,Mg(OH)2,Al(OH) 3不溶性碳酸盐CaCO3,BaCO3,MgCO3,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 AgCl 、 BaSO4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小结: NaCl 固体 ( 不导电 ) NaCl 溶液 (导电 )KNO3固体(不导电 ) KNO3溶液 (导电 )NaOH 固体 ( 不导电 ) NaOH 溶液 (导电 )蔗糖固体 ( 不导电 ) 蔗糖溶液 ( 不导电 )酒精 ( 不导电 )酒精溶液 ( 不导电 )蒸馏水 ( 不导电 )设问: 为什么有的物质( 如 NaCl 固体 ) 本身不导电, 而它的水溶液能导电呢?而有的物质( 如蔗糖固体 )在水分子作用下+ Cl -离子能自

52、由移动)导电本身不导电,把它配成水溶液还是不导电分析: NaCl 固体Na(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小结:要点: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支的离子存在。讲解: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了的过程叫电离。(引出电离的概念)分析:电离是在溶于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与通电与否无关,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书写方法如下:(1) 正确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2) 离解通常发生在正价元素 ( 或原子团 ) 和负价元素( 或原子团 ) 之间的联接处。(3) 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与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相同,但写法不同。例:NaCl=Na+Cl-KNO3=K+NO-NaOH = Na+ O

53、H(NH4) 2SO= 2NH+SO2-(4) 根据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一定相等来检查电离方程式正误。1.酸小结: 盐酸、 硫酸、 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依照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提问:这三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酸的定义。强调“全部是H+”介绍酸根的概念和酸的电离通式:HnR=nH+Rn小结: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子时生成的氢离子总数2碱小结:KOH、 Ba(OH)2 的溶液能导电,依照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提问:这几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碱的定义,强调“全部是OH- ”介绍碱的电离通式:M(OH)m= MmF + mOH小结:在碱里,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数目,等于这种金属所带的正电荷数目。3. 盐小结:NazCO、MgSQ BaCl2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电离产物的特点,得出盐的定义小结: (1) 酸、碱、盐的定义及组成特点(2) 物质的分类一、常见的酸(一)常见的酸盐酸知识目标:1. 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了解它的用途。2. 了解石蕊,酚酞两种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3. 理解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