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初一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历史下 册朝代先后 顺序:隋(581-618 )T唐(618-907 ) 五代十国(905-960 ) 民族政权并立时期 【辽(916-1125 );北宋(960-1127 );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南宋(1127-1276 )】元(1271-1368 )T明(1368-1644 )T清(1644-1912 )隋朝相关知识点581 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 建立,589 年消灭南朝最后一个国家“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统治时期注重农业生产、勤俭节约,加强中央集权在隋朝岀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隋炀帝时期的大事件:1.开通大运河(目的;作用;分段;几个重要城市见课本p

2、3)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积极和消极意义见课本p3)(科举制度前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3 大规模的营建项目有: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三征辽东,最终导致大规模起义隋朝灭亡。4.派人三赴流求,隋朝称台湾为流求;元朝称为琉球;清朝在 1684 设置台湾府,1885 建立台湾省。唐朝相关知识点618 年李渊建立,国都长安626 年唐太宗李世民 即位;在位任用魏征、房谋杜断等大批人才;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国事虚心纳谏;岀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着名言论:水亦载舟亦能覆舟的以民为本思想言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吸取隋亡教训 的言论以人

3、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重用人才言论)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位时期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她的统治被誉为 “贞观遗风”。发展科举制开创殿试制度。唐玄宗:统治前期:锐意改革创新;整顿吏治;重用人才国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名生活安居乐业,岀现了 “开元盛世”局面,国家进入鼎盛。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最终出现安史之乱 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唐朝的国家政策、文化和对外交往对外政策: 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外国文化: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 到天竺求取佛经:成书大唐西域记;意义见课本p21

4、)高度的文化自信影响别国:与日本交往(遣 唐使学习唐朝政治制度、书法等;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前往日本。意义课本 p20)元朝时期的中外交往事件在忽必烈时期的马可波罗访华,并写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对外交往启示;交往活跃原因;玄奘和鉴真身上精神课本p21中外交往的方式有两种:和平交往和军事冲突交往对少数民族:1、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明在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人士担任官职;鼓励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杂居)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吐蕃在今西藏,是今天得藏族同胞祖先,首领松赞干布,意义p15)唐朝文化见课本p16五代十国社会特征:国家分裂

5、,政权分立。唐朝对西域管理: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辽宋夏金时期社会特征: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期宋与少数民族政权 的关系是“先战后和”,影响是: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但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北宋与辽:瀆渊之盟北宋与西夏:西夏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南宋与金:南宋向金称臣,给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北宋灭亡事件:1127 年,靖康之变,同一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杭州)两宋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人物(寇准、宋真宗时期抗辽;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北宋吸取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北宋发展科举制表现在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

6、响:全国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社会文化素养;为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四大发明有两项在宋的主要原因)宋代经济农业岀现工具:秧马和耖苏湖熟,天下足表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或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两宋时期:景德镇 是制瓷中心;泉州是最大的造船中心;两宋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宋朝设立市舶司(职能:管理海外贸易)北宋时期四川岀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作用 p46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由 阿拉伯人 传到欧洲。意义: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 术的发展。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意义:促

7、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火药,唐朝末年开始用到军事。南宋有 突火枪,元朝有火铳。意义 p61明朝历史知识1368 朱元璋建立 早期国都南京,后期明成祖朱棣迁往北京 。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和人民。地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思想上:改变科举考试的文体形式实行“八股取士” (是明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郑和下西洋(每年必考)目的: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根本原因:明初国力强盛时间:1405-1433 先后七次出发点:刘家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p72 启示:p72明朝抗击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原因:倭寇侵扰我国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