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_第1页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_第2页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_第3页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_第4页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目录一、论文分析1(1)问题结构11。 测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1、 2试题的内容和结构 2(2)试题的特点31, 突出考试重点知识, 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3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现2实生活,突出地理特色322,答案分析4(1) 整 体 形 势 分 析 班 级 形 势 对 比 分析 4(2) 原因分析 5(3)学 生 失分71、 多项选择分析 72、 综合分析103、 教学建议 :13(一)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13(2)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13(3)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4(4)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15质量分析报告XXXX 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科

2、目 :地理成绩:八年级时间:XXXX 年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命题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及考试指导意见?以地理为基础,从当前学生使用商业星球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准备地理试题本次考试侧重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 难度适中。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概念、 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引导日常地理教学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我们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初中生地理学习目标的水平, 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一、试卷分析(一 )试卷结构本次考试是商业星球地理

3、八年级第一册第一、二章的内容。试题分为两类:选择题 (25道题,共 50分)和综合题 (4 道题,共 50分)试卷得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用答题卡回答问题。 1.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为1问题类型选择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XXXX 我校初中地理教材为 商业星球 版。 该试卷以教材为关键环节,紧密遵循考试标准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确定,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试的特点。例如,地图、地形、气候等关键内容的考试比例明显较大,难度和难度的比例接近 6:3:1 知识点考试的能力是明确的,没有

4、偏见的问题或奇怪的问题。考试内容分布合理。考试内容涵盖中国领土、人口众多、民族分布、地形、气候特点、河流湖泊等。它不仅突出了关键点,而且照顾到所有方面。它具有突出重点、覆盖面广的特点。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地理特色。这次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当前主要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现实。 这些问题旨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并试图建立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环境。 它有强烈的现实感。例如,第三项以西双版纳为背景,考察了与云南省接壤的3个邻国。 (4)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背景下审视中国领土;(5)和(6)以傣族泼水节为背景, 考察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图。该剧主题完全原创,以中国四

5、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相关内容为背景,考察云贵高原的特色。基于学生的实际课堂行为,本文考察了中国的温度带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 将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设置试题,有助于树立新的知识观,促进学生学习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试卷体现了浓厚的地理学科特色,插图清晰,图片清晰。试卷中有11 幅美丽优雅的地理图片。试卷中的地理图片包括分布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类型, 以丰富的地理图像结合文本数据作为试卷的载体,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考试其实很简单,但实际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学生需要加强记忆力、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二

6、、答案分析(一 )总体情况分析0 _ 910 _ 19xxxx 年级的平均分数为50.06,这是低的。合格率为33.84%,偏低。贫困学生比例为33.84%,偏高。这三项指标表明,地理期中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 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 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反思。此外,优生率还不到 3% ,我们需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二 )班级状况对比分析5图1从图 1 可以看出,最高平均分数为 28 个班,其次是32 个班,最低平均分数为 33 个班。与 28 个班级相比,平均分数低了近16 分,差距仍然很大每个班的平均分低于 60 分,表明试卷很难。图2从图 2 可以看

7、出,最高通过率为 28 班,其次是32 班,最低通过率为 33 班,比 28 班低了近 26 个百分点。总体通过率很低,可以说非常低。为什么如此之低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6图3从图 3 可以看出, 贫困学生比例最高的是33 个班, 高达 60%, 最低的是 28 个班,但仍高达15.52%。整个年级的差生率普遍偏高,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结合以上三幅图反映的问题显示八年级的八个班在考试中表现很差。在总体情况不尽人意的情况下,班级之间的差距很大,尤其是33 班,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在的背后,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3)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多项选择题分析从多项选择题的角度来看,失分较多的问

8、题是问题 1、 3、 4、 11、12、 14、 17、 18 和 227第 1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广阔纬度的理解。 错误选择 A 和 D 的学生越来越多,这表明学生无法区分经度和纬度的差异。此外,这也表明学生很容易混淆纬度对温度的影响和地形对温度的影响。题中的第 3 题主要考察了与云南接壤的周边国家,更多的学生错误地选择了选项c。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记得与云南接壤的三个邻国,容易把印度当成云南的邻国, 而印度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给学生留下比缅甸更深的印象。事实上,景洪市有很多缅甸人开的商店,但是错误的学生可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仔细观察。 如果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现象,考试情况可能会好一些。的问题

9、4 主要考察我国的领土。大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选项 c 。这里有一个陷阱。 我国最北端是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线, 而不是学生们认为的北极镇。 北极镇只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镇。 最北端比最北端的城镇小得多。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 这个问题很容易出错。第 11 题主要考察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有各种各样的错误选择。 主要原因是有太多的山脉和各种各样 的趋势。如果学生在业余时间不花时间记忆,在课堂上听是不够的。这个问题中有许多错误的学生, 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努力是不够的。 另外,记忆的方法还没有掌握。教师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

10、学习兴趣。问题 12 的8主要考察了中国主要地形区域在三个台阶上的分布情况,这也是问题 11 的一个难点。要记住中国最初的主要地形并不容易。记住它们的相对位置更加困难, 但是记住它们在三个台阶上的分布就更加困难了。对地理不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对地理不特别感兴趣。第 14 题主要考察了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 这个问题并不难,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仍然有许多学生选择错误。 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在密集的文本信息中设置了一个很小的陷阱,即在中国的温区有一个冷温带,没有冷带。作者有意删去“寒温带 ”中的 “温度 ”一词。如果他不小心,这个问题将

11、是错误的,在犯了错误之后,他不会觉得自己错了。检查问题时你必须小心。第 17 题主要考察了中国 1 月份气温的分布特征和秦淮线的地理意义秦岭 - 淮河线与 1 月份的0等温线大致一致。线以北地区 1 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线以南地区1 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 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否则这个问题对初中生来说也很难。第 18 题主要考察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分布, 同时也全面考察了我国主要省级行政区划。此外,这个问题相对含蓄,也不那么直接。隐藏在问题中的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去挖掘。 虽然有一定的困难, 但这已经是高考的趋势。我们必须更接近高中入学考试。首先,学生需要知道在我国冬天南北温差很大。

12、其次, 学生需要知道主题选项中给出的位置的近似位置是99还是北方。那么旅游路线必须从北向南。因此,本课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第 22 题主要考察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这个问题不难。 选错 A 的学生没有看清问题的要求,即 “空间规律 ” 。选项 A 本身没有问题,但选项 A 反映了中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错误选择B的学生没有读完选项。选项 B 是正确的,但它是片面的,只能单向反映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特征,不全面。错误选择C 的学生没有清楚地看到选项,将 “西南 ”误认为 “西北 ” ; D 选项是最全面、最适合该主题的选项。对学生来说,耐心仔细地看这里真的不容易。

13、 2.综合试题分析从综合试题的角度来看,第 28 题和第 29 题失分较多,平均得分率不到一半。第 28 题全面考察了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项小题大做考察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学生失分的原因是他们不记得分界线上的山的名称和位置, 地理上有许多种分界线,所以学生很容易混淆。第 (2)节研究了影响中国的夏季风的分支和来源这个问题分崩离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你没有认真填写答题纸,并颠倒了顺序。10另一种是基础知识不好,认不出什么是影响我国气候的夏季风第 (3)项检验中国冬季风的影响范围这一点在这本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而是 “云南省初中学业标准和考试说明? ”地理要求这一点,即影响

14、气候的因素。 拉萨具有典型的高原和山地气候, 很大程度上不受冬季和夏季季风的影响。 如果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第 (4)项考察了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位置的影响。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了丰富的降水,并对我国的气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夏季风的运动和性质, 对夏季风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第 (5)项具体考察了中国的气候类型,比较全面正确完成这道题的学生很少,可以说是失分率最高的。首先,学生应该知道我国五种气候的分布范围, 然后判断图中给出的五个城市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找出哪两个城市具有相同的气候类型, 问题弄清楚后, 学生必须根据线索推断出这两个气候数

15、据图是哪一种气候类型, 为此, 学生必须认识到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为了避免将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混淆, 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温带季风气候在秦岭 - 淮河线以北,因此一月份温带季风气候的平均温度应该在 0以下。此外,还有一条线索可以区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11气候。秦岭-淮河线不仅与1 月份的0 等温线一致,而且与800 毫米等雨量线一致, 因此温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小于 800 毫米, 约为400 毫米至 800 毫米;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年降水量通常为 800 毫米暴雨, 1 月份平均气温在0 以上温带季风气候跨越广泛的纬度。虽然哈尔滨和北京都属于

16、温带季风气候, 但它们的温度却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是由于某些纬度相同的气候有细微的差异。很难理解它们。整个问题 28 仍然很难,尤其是第 (5)项非常全面。这个问题也是原创的。 它结合了几个知识点单独检查和不同类型的图片在一起, 这要求学生有非常坚实的基础知识和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第 29 题检查黄河流域地图。 这原本是一个划分分数的问题, 但分数的损失令人担忧。 主要原因是这一部分是最后一次学习, 有些课程直到今天才结束。第二天,考试立即举行,许多学生没有时间复习。另一个不是原因的原因是我们在前面详细解释了长江,这是一个伏笔。所以解释黄河相对简单。 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黄河段的内容不重要,他

17、们轻视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的问题 26 和 27 是非常基本的话题。他们基本上是直截了当的,没有什么好拐弯抹角的。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仍有少量学生。一些12班仍然有大量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努力学习。当然,老师的耐心和指导也很重要。总结起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次提问能力差;第二, 地理基础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 尤其是阅读和识别地图的能力差。第三,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不足。第四,由于非智力因素,答案和写作不规范。例如,一些学生忘记填写答题卡,或者填写选择题,或者填写的选择题不规范,机器扫描不正确,或者在试卷上写大题的答案。 另一个原因是有许多错误的词,

18、奇怪的地理名词,和不常见的词。如果学生不密切注意他们,错误率极高。三、教学建议根据考试暴露的问题,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1)加强基础地理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从评估中可以看出,学生基础地理知识不扎实的现实是非常普遍的。除了学习态度的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教学型教师师资力量雄厚,缺乏针对性。学生死记硬背, 不要求很好的理解, 当他们遇到一点变化或一个更全面的话题时,他们是盲目的。(2)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地理的 “双基 ” ,特别是要体现地理的特点, 即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这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

19、的 “第二语言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 许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图表获得。 地理试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没有地图, 就没有问题 ” 。 阅读地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它适合于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是一个必修的地理试题。从新版星球商业版教材来看,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图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传统教材相比,课文大大减少,所以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 在图片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对图片的分析或分析不足。(3)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区域和综合特征,决定地理学习能力的两大方面,即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分析区域内或区域间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也可以称为地理思维。 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地理思维模式,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地理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