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标-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20220222_第1页
团标-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20220222_第2页
团标-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20220222_第3页
团标-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20220222_第4页
团标-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202202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团 体 标 准T/QDAS xxx2022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Bigbio microfibre synthetic leather(征求意见稿)2022-xx-xx发布 2022-xx-xx实施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发布T/QDAS xxx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15要求16试验方法4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5附录A(规范性)活性成分检测6附录B(规范性)抗菌率检测17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

2、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青岛市标准化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xxx、xxx。本文件主要起草人:xxxx。本文件的本版本为首次发布。23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超细纤维基布制成的大生物合成革。其他规格、类型、用途的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可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3 化学试剂

3、 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QB/T 2888 聚氨酯束状超细纤维合成革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以超细纤维基布制成的大生物合成革。4 分类产品按用途分类,见表1。表1 产品用途分类类别用途I类鞋面革类II类箱包、家具等工业用革类III类球用革类IV类服装、手套及鞋里用革类V类杂品类5 要求5.1 外观产品的外观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外观要求序号项目要求光面绒面1花纹较清晰2色差/级343脱层不允许4脏污、气泡、色斑、皱折等明显的分散性缺陷允

4、许轻微5色道、皱折、磨痕等连续性缺陷允许轻微连续性缺陷5.2 物理力学性能5.2.1 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光面绒面A类B类C类A类B类C类1表观密度,g/cm30.702拉伸负荷,N纵横向35651003560903断裂伸长率,%纵横向152515254撕裂负荷,N纵横向1525351525355耐折牢度,级23,20万次无裂纹-10,2.5万次无裂纹6耐热粘着性,级45.2.2 I 类产品除符合表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I类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光面绒面1剥离负荷,N/20 mm352崩裂负荷,N493表面颜色牢度,级干摩擦

5、43湿摩擦324透湿度,mg/cm2·h3.05吸水度,%156耐水度,水压14.7 kPa,1 min表面无水珠5.2.3 II 类产品除符合表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II类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光面绒面1剥离负荷,N/20 mm252表面颜色牢度,级干摩擦43湿摩擦32汗液摩擦323耐水度,水压14.7 kPa,1 min表面无水珠5.2.4 III 类产品除符合表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III类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指标1剥离负荷,N/20 mm252表面颜色牢度,级干摩擦4湿摩擦3汗液摩擦33耐水度,水压14.7 kPa,1 min表面无水

6、珠5.2.5 IV 类产品除符合表3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 IV类产品物理力学性能序号项目指标光面绒面1剥离负荷,N/20 mm252表面颜色牢度,级干摩擦43湿摩擦325.3 活性成分与功能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活性成分及功能见表8。表8 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活性成分及功能产品名称活性成分指标功能大生物艾草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槲皮黄素有检出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80%大肠杆菌80%大生物薄荷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大黄素有检出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80%大肠杆菌80%大生物原茶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儿茶素有检出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80%大肠杆菌80%大生物真橙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柚皮甙有检出抑菌

7、:金黄色葡萄球菌80%大肠杆菌80%大生物姜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姜黄素有检出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80%大肠杆菌80%6 试验方法6.1 试样裁取按QB/T 2888规定执行。6.2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试样状态调节按GB/T 2918规定的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标准环境和一般偏差范围进行,试样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4 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6.3 规格、外观、表观密度、物理力学性能按QB/T 2888规定执行。6.4 槲皮黄素检验见附录A.2。6.5 大黄素检验见附录A.3。6.6 儿茶素检验见附录A.4。6.7 柚皮甙检验见附录A.5。6.8 姜黄素

8、检验见附录A.6。6.9 抗菌率见附录B。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1 标志每卷产品应附有合格证,并具有以下标志:a)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 产品名称;c) 产品类别;d) 产品规格(厚度、宽度、长度、颜色、花纹等);e) 生产日期及生产批号;f) 商标;g) 执行的产品标准编号;h) 检验员代号。7.2 包装内包装用塑料袋或发泡布进行软包装,外包装用瓦楞纸箱、热收缩膜或根据用户要求包装。外包装内应附有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应包括用途、使用注意事项、贮存期等内容。7.3 运输产品运输中要轻装轻放,切勿日晒雨淋,保持包装完整。7.4 贮存产品贮存在空气流通的库房内,应防潮、防挤压、防霉、远离热

9、源。产品贮存期为生产之日起两年。AA附录A (规范性)活性成分检测A.1 总则本标准中活性成分的检验:槲皮黄素、大黄素、儿茶素、柚皮甙、姜黄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验。本质量规格要求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制剂及制品,应按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用水应符合GB/T 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2 槲皮黄素检验A.2.1 方法原理利用甲醇萃取样品中的槲皮黄素,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2.2 试剂a) 槲皮黄素标准物质:槲皮黄素含量:98%;b) 甲醇。A.2.3 仪器设备要求要求如下:a) 高效液相色谱仪

10、(HPLC):配紫外检测器;b)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 g;c) 具塞玻璃管;d) 恒温水浴箱;e) 抽滤瓶;f) 0.45 m滤膜;g)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A.2.4 槲皮黄素标准溶液配置准确称取槲皮黄素标准物质适量,用甲醇配制成标准溶液浓度如下:20 mg/L、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样品中槲皮黄素的含量。A.2.5 样品处理将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裁剪成0.1 cm×0.1 cm大小,然后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5 g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于锥形瓶中加150 mL甲醇浸泡过夜(24 h),超声30 mi

11、n,过滤;滤渣再加50 mL 甲醇,置于超声波浴中室温萃取1 h,过滤;合并滤液,40 减压旋干,加入2 mL甲醇复溶后,过0.45 m膜后即得样液,上机。A.2.6 分析步骤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的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以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a) 色谱柱:Ultimate Plus-C18 4.6*250 mm 5 m;b) 流速:1.0 mL/min;c) 柱温:35 ;d) 进样量:10 L;e) 检测波长:360 nm;f) 流动相:0.1%磷酸水:甲醇=50:50。 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槲皮黄素标准物质的标准物质色谱图参见下图。图A.1 槲皮黄

12、素标准物质色谱图A.2.7 计算结果及表示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中目标物含量,由以下公式计算:(1)式中:试样中槲皮黄素的含量,mg/kg;S试样萃取液中槲皮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C0标准工作液中槲皮黄素的浓度,mg/mL;V样液体积,mL;S0标准工作液中槲皮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m试样质量,g;n稀释因子。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3 大黄素检验A.3.1 方法原理利用甲醇萃取样品中的大黄素,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3.2 试剂a) 大黄素标准物质:大黄素含量:98%;b) 甲醇。A.3.3 仪器设备要求要求如下:a)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紫外检测器;b) 分析

13、天平:精确到0.0001 g;c) 具塞玻璃管;d) 恒温水浴箱;e) 抽滤瓶;f) 0.45 m滤膜;g)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A.3.4 大黄素标准溶液配置准确称取大黄素标准物质适量,用甲醇配制成标准溶液浓度如下:0.5 mg/mL、1 mg/mL、3 mg/mL、6 mg/mL、12 mg/mL。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大黄素的含量。A.3.5 样品处理将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裁剪成0.1 cm×0.1 cm大小,然后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5 g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放入100 mL的蓝盖瓶中,量取30 mL甲醇倒入蓝盖瓶中浸泡过夜(约24 h),超声30 min摇匀过滤,

14、滤渣再加50 mL 甲醇,置于超声波浴中室温萃取1 h,过滤;合并滤液,40 减压旋干,加入2 mL甲醇复溶后,过0.45 m膜后即得样液,上机。A.3.6 分析步骤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的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以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a)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250 mm×5 m;b) 流速:1.0 mL/min;c) 柱温:40 ;d) 进样量:10 L;e) 检测波长:254 nm;f)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 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大黄素的标准物质色谱图参见

15、下图。图A.2 大黄素标准物质色谱图A.3.7 计算结果及表示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中目标物含量,由以下公式计算:(2)式中:试样中大黄素的含量,mg/kg;S试样萃取液中大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C0标准工作液中大黄素的浓度,mg/mL;V样液体积,mL;S0标准工作液中大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m试样质量,g;n稀释因子。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4 儿茶素检验A.4.1 方法原理利用甲醇萃取样品中的儿茶素类,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4.2 试剂a) 儿茶素类标准物质 :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16、含量:98%;b) 溶剂:甲醇,乙酸;c) 流动相:流动相A:甲醇;流动相B:0.05%乙酸。A.4.3 仪器设备要求要求如下:a)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紫外检测器;b)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 g;c) 具塞玻璃管;d) 恒温水浴箱;e) 抽滤瓶;f) 0.45 m滤膜;g)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A.4.4 儿茶素类标准溶液配置取儿茶素类标准物质,用甲醇配制系列标准曲线如下:1 g/mL、2 g/mL、4 g/mL、6 g/mL、8 g/mL、10 g/mL。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儿茶素类的含量。A.4.5 样品处理将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裁剪成0.1 cm

17、5;0.1 cm大小,然后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5 g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放入500 mL的蓝盖瓶中,量取150 mL甲醇倒入蓝盖瓶中浸泡过夜(约12 h),超声30 min摇匀,取120 mL滤液倒入单口烧瓶旋蒸,旋蒸条件为35 减压旋干(约510 min),残渣用2 mL甲醇复溶,超声23 min后,取出复溶液过0.45 m膜至2 mL棕色瓶中,待上机。A.4.6 分析步骤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的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以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a)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 4.6 mm×250 mm×5

18、m;b) 流速:1.0 mL/min;c) 柱温:35 ;d) 进样量:10 L;e) 检测波长:278 nm;f) 流动相:25% A相75% B相保持25 min。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儿茶素类标准物质的色谱图参见下图。图A.3.1 儿茶素(C)标准物质色谱图图A.3.2 表儿茶素(EC)标准物质色谱图图A.3.3 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标准物质色谱图图A.3.4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标准物质色谱图图A.3.5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标准物质色谱图A.4.7 计算结果及表示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中目标物含量,由以下公式计算:(3)式中:试样中儿茶素的含量,mg/kg;S

19、试样萃取液中儿茶素的峰面积(或峰高);C0标准工作液中儿茶素的浓度,mg/mL;V样液体积,mL;S0标准工作液中儿茶素的峰面积(或峰高);m试样质量,g;n稀释因子。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5 柚皮甙检验A.5.1 方法原理利用甲醇萃取样品中的柚皮甙,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5.2 试剂a) 柚皮甙标准物质 :柚皮甙含量:98%;b) 溶剂及纯度:甲醇,乙腈,色谱纯。A.5.3 仪器设备要求要求如下:a)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b)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 g;c) 具塞玻璃管;d) 恒温水浴箱;e) 抽滤瓶;f) 0

20、.45 m滤膜;g)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A.5.4 柚皮甙标准溶液配置准确称取柚皮甙标准物质适量,甲醇配制成标准溶液浓度如下:1 mg/kg、2.5 mg/kg、5 mg/kg、7.5 mg/kg、10 mg/kg。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样品中柚皮甙的含量。A.5.5 样品处理称取5 g剪碎成0.2 mm×0.2 mm大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 mL甲醇,浸泡10 h,置于超声波浴中室温萃取2 h,过滤;滤渣再加50 mL甲醇,置于超声波浴中室温萃取1 h,过滤;合并滤液,40 减压旋干,加入2 mL甲醇复溶后,过0.45 m膜后即得样液,上机。A.5.6 分析步骤由于测

21、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的仪器,因此不可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以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a) 色谱柱:C18色谱柱(粒度5 m,4.6 mm*250 mm)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b) 流速:1.0 mL/min;c) 柱温:30 ;d) 进样量:10 L;e) 检测波长:283 nm;f) 流动相A:100%乙腈;g) 流动相B:0.5%甲酸水溶液。 运行梯度如表A.1所示。表A.1 运行梯度时间(min)流动相A(%)流动相B(%)090105901015109017109017.19010259010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柚皮甙标准物质色谱图参见下图。图A.4 柚皮甙标准物质色谱

22、图A.5.7 计算结果及表示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中目标物含量,由以下公式计算:(4)式中:试样中柚皮甙的含量,mg/kg;S试样萃取液中柚皮甙的峰面积(或峰高);C0标准工作液中柚皮甙的浓度,mg/mL;V样液体积,mL;S0标准工作液中柚皮甙的峰面积(或峰高);m试样质量,g;n稀释因子。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A.6 姜黄素检验A.6.1 方法原理利用甲醇萃取样品中的姜黄素,利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A.6.2 试剂a) 姜黄素标准物质 :姜黄素含量:98%;b) 溶剂及纯度:甲醇,色谱纯。A.6.3 仪器设备要求要求如下:a)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23、HPLC/DAD);b) 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 g;c) 具塞玻璃管;d) 恒温水浴箱;e) 0.22 m滤膜;f)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A.6.4 姜黄素标准溶液配置准确称取姜黄素标准物质适量,甲醇配制成标准溶液浓度如下:0.1 mg/kg、1 mg/kg、5 mg/kg、10 mg/kg、20 mg/kg。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姜黄素的含量。A.6.5 样品处理称取5 g剪碎成0.2 mm×0.2 mm大小的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15 ml甲醇,放置过夜,超声1 h,取上清液过0.22 m滤膜后上机。A.6.6 分析步骤由于测试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的仪器,因此不可

24、能给出色谱分析的普遍参数。采用下列操作条件以被证明对测试是合适的:a) 色谱柱:Diamonsil-plus C18-A(粒度5 m,4.6 mm*250 mm)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b) 流速:1.0 mL/min;c) 柱温:30 ;d) 进样量:50 L;e) 检测波长:420 nm;f) 流动相:0.1%磷酸:乙腈(50:50)。 上述液相色谱条件下,姜黄素标准物质色谱图参见下图。图A.5 姜黄素标准物质色谱图A.6.7 计算结果及表示大生物超细纤维合成革中目标物含量,由以下公式计算:(5)式中:试样中姜黄素的含量,mg/kg;S试样萃取液中姜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C0标准工作液中姜黄

25、素的浓度,mg/mL;V样液体积,mL;S0标准工作液中姜黄素的峰面积(或峰高);m试样质量,g;n稀释因子。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附录B (规范性)抗菌率检测B.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经抗菌处理的塑料制品(包括半成品)的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注:本标准也适用于经抗菌处理的其他无孔材料的抗菌性能检测。B.2 材料B.3.1 试验细菌采用以下两种细菌:a)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b)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3.2 试剂、培养基与溶液所使用的水都应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1 S/cm。所有试剂都应是分析纯或微生物实验试剂。B

26、.3.2.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B.3.2.2 生物材料以下是需要的生物材料:a) 卵磷脂;b) D-葡萄糖;c) 酵母膏;d) 牛肉膏;e) 蛋白胨;f) 酪蛋白胨;g) 大豆蛋白胨;h) 胰蛋白胨;i) 酒精。B.3.2.3 培养基(1) 概述应用下述专用培养基,如采用商品培养基,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制备。(2) 悬浮液1/500营养肉汤(1/500 NB)将3.0 g牛肉膏、10.0 g蛋白陈和5.0 g氯化钠溶入100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500倍体积,并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将pH值调整至6.87.2。用高压蒸汽灭菌。如

27、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星期或以上的1/500营养肉汤。(3) 营养琼脂将5.0 g牛肉膏、10.0 g蛋白胨、5.0 g氯化钠、15.0 g琼脂粉加入100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将容器放在电炉上或浸入沸水水浴锅中加热搅拌,直到琼脂溶解。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将pH值调整至7.07.2(25 )。用高压蒸汽灭菌。如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营养琼脂。(4) 平板计数琼脂将2.5 g酵母膏、5.0 g胰蛋白胨、1.0 g葡萄糖、15.0 g琼脂粉加入100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将容器放在电炉上或浸入沸水水浴锅中加热搅拌,直到琼脂溶解。

28、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将pH值调整至7.07.2(25 )。用高压蒸汽灭菌。如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平板计数琼脂。(5) 斜面培养基将6 mL10 mL加热溶解的营养琼脂加入旋盖的试管中,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将试管置于倾角约15°的位置,让培养基凝固。如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斜面培养基。(6) 卵磷脂吐温大豆酪蛋白培养液(SCDLP培养液)将17.0 g酪蛋白胨、3.0 g大豆蛋白胨、5.0 g氯化钠、2.5 g磷酸氢二钠、2.5 g葡萄糖与1.0 g卵磷脂溶入1000 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7.0

29、g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将pH值调整至6.87.2(25 ),高压蒸汽灭菌。如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SCDLP培养液。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SCDLP是默认的中和剂,在ASTM E 1054和EN 1040中规定了替代的中和剂选择和评价方法。(7) 磷酸盐缓冲液将34.0 g磷酸二氢钾放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500 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搅拌溶解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6.87.2(25 )。加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至1000 mL,高压蒸汽灭菌。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磷酸盐缓冲液。(8) 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将8.5 g氯

30、化钠加入1000 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成生理盐水。以生理盐水稀释磷酸盐缓冲液至800倍体积。高压蒸汽灭菌。如不立即使用,于5 10 保藏。不得使用存放一个月或以上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B.3 仪器如无特别说明,使用以下器具和材料:a) 干热灭菌箱:能保持160 180 的温度,温度波动不超过±2;b) 高压蒸汽灭菌锅:能保持(121±2)的温度,保持(103±5)kPa压力;c) 紫外线杀菌灯;d) 带搅拌的加热电炉或水浴锅;e) pH计:精度±0.2;f) 天平:精度±0.01 g;g) 移液器:带有1000 L的枪头,灭菌后

31、使用;h) 培养箱:在设定温度下,温度精度±1 ;i) 漩涡搅拌器;j) 超声波清洗器;k) 接种环:直径4 mm,灭菌后使用;l) 覆盖膜:不影响细菌生长并且不吸水的材料(以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建议膜厚度在0.05 mm0.10 mm之间。注:均质袋(Stomacher bags)切下的膜也适用;m) 带螺盖试管;n) 培养皿:直径90 mm100 mm,灭菌后使用;o) 纱布或脱脂棉;p) 1000 mL容量瓶;q) 制备培养基用的加塞锥形瓶或三角瓶。B.4 仪器灭菌和菌种保藏B.4.1 干热灭菌将物品放入干热灭菌器,灭菌温度和时间如下:温度 最短灭

32、菌时间180 30 min170 60 min160 120 minB.4.2 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于(121±2)灭菌15 min或以上。B.4.3 紫外线灭菌将物品放入紫外线杀菌灯下,测试面面向紫外线光源,照射30 min。B.4.4 酒精灭菌用脱脂棉花沾70%酒精轻轻擦样品23次,无菌水冲洗35次,充分干燥。B.4.5 玻璃器皿的准备以碱性或中性清洁剂清洗,然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使用前用干热灭菌箱或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B.4.6 菌种的保藏菌种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存放在5 10 条件下,每月转种一次。不得使用转种超过5次或转种间隔超过1个月的菌种,

33、应从相关菌种保藏机构获取新的菌种进行试验。B.5 检测步骤B.5.1 细菌预培养用无菌接种环将细菌从保藏菌种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斜面培养基(见B.3.2.3(5)上并在(35±1)培养16 h24 h。再用无菌接种环将此细菌转移至新鲜的斜面培养基上,在(35±1)培养16 h20 h。B.5.2 试样的制备每种经过抗菌处理的材料至少准备3片试样,未经抗菌处理的材料至少准备6片试样。3片未经抗菌处理试样用于接种后立即测量活的细菌数,另3片用于测量接种后24 h的活细菌数。注:使用3个以上的经过抗菌处理的试样有助于减少误差,尤其对于抗菌效果较差的材料是这样。在对同一材料进行一系列不

34、同抗菌处理时,若所有抗菌试样都同时采用相同菌液进行检测,则每种抗菌处理只需一组未经抗菌处理的试样作为对照。制备抗菌处理和未经抗菌处理的试样,试样尺寸为(50±2)mm×(50±2)mm,试样厚度不超过10 mm。如果不能切割成这样大小的样片,只要样品能够被面积为400 mm21600 mm2薄膜覆盖即可。优先考虑从制品上制备试样。如果不能从制品上制备上述大小的试样,则利用相同原料和工艺单独制备试样。如果试样尺寸不同于50 mm×50 mm,则应在试验报告中写明实际的试样尺寸。在制样时,注意避免试样被微生物或有机物污染。样品用紫外线灭菌或酒精灭菌。同时,试

35、样不能互相接触。如果使用金属器具防止交叉污染,应保证该金属不含有抗菌效果。必要时,试样可以在测试前进行清洗、消毒或杀菌(如以70%酒精擦洗)。清洗试样可能导致表面软化、表面涂层溶解或者组分洗脱等,所以应避免清洗。如果因严重污染需要清洗,清洗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B.5.3 接种液的制备使用无菌的接种环,转移一环预培养好的细菌(见B.5.1)到少量的1/500 NB(见B.3.2.3(2)中。确保细菌分散均匀,并采用显微镜观测及计数板或利用其他合适的方法(如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菌数量。用1/500 NB稀释菌悬液,使细菌的浓度在2.5×105 CFU/mL10×105 CF

36、U/mL之间,最佳浓度为6.0×105 CFU/mL,用作接种液。如果接种液不立即使用,将其放置于冰块上(0 )并在2 h内使用。B.5.4 试样接种制品的外表面作为测试表面,制品的横切面不需要测试。将试样(见B.5.2)分别放入无菌的培养皿中,测试面朝上。用移液管吸取0.4 mL接种液(见B.5.3),滴到每个试样表面。并将制备好的40 mm×40 mm薄膜盖于接种好的菌液上,并向下轻轻按压薄膜使菌液向四周扩散,确保菌液不要从薄膜边缘溢出。在试样接种完并盖上薄膜后,盖上培养皿盖(见图B.1)。说明:1覆盖膜;2接种液(0.4 mL);3试样;4培养且;5培养且盖。图B.1

37、 试祥接种与覆盖膜放置除特别说明外,覆盖膜的标准尺寸为(40±2)mm×(40±2)mm,而试样尺寸为50 mm×50 mm。如果试样不是标准尺寸,则根据试样的大小按比例减小覆盖膜的尺寸,但覆盖膜尺寸不应小于400 mm2,并且覆盖膜边缘距试样边缘2.5 mm5.0 mm之间。如果覆盖膜的尺寸不是40 mm×40 mm,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其实际尺寸。所使用的接种液体积应按覆盖膜面积变化的比例相应调整并在试验报告中记录。接种液不能从覆盖膜边缘溢出。有些表面(如亲水性非常强的表面)很难防止菌液溢出。可采用选项1防止溢出。如果采用选项1仍发生溢出,则

38、选用选项2。如果某选项能抑制溢出,应在试验报告中记录。选项1:减少菌液体积以适应试样表面。但菌液体积不小于0.1 mL。当菌液体积减少时,应增加接种液细菌的浓度,以保证测试时与标准规定的细菌数相同。选项2:通过增加惰性增稠剂以增加菌液的粘度,如琼脂或其他材料。B.5.5 接种试样的培养除特别说明外,含有接种试样(包括3片未经抗菌处理制品的接种试样)的培养皿,在(35±1)、相对湿度不小于90%的条件下培养(24±1)h。根据在培养温度下检测所得到的抗菌性能值来确定制品的抗菌效果。在相关方同意的条件下,也可采用其他培养温度。如使用的不是(35±1),应在试验报告中记

39、录。注:若培养温度低于35 ,活菌总数将会减少。这将使所测得的抗菌性能值与35 下所测得的结果不同。B.5.6 试样上的细菌回收B.5.6.1 试样接种后即时测试接种后,立即对已接种的3片未做抗菌处理试样进行菌种回收,在各培养皿中加入10 mL SCDLP培养液(见B.3.2.3(6)或其他适宜而有效的中和剂。以此种方法得到试样上细菌的回收率。应对试样进行充分冲洗,即用移液管吸取和释放SCDLP培养液,冲洗试样4次以上。需特别注意的是,需要达到足够的菌液回收量。尤其是如试验中采用了B.5.4中的选项2,导致菌液的粘度增大。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机械搅拌,如均质、旋动和超声波振动等。若采用这些方

40、法后回收率能达到或超过冲洗法,则可以采用。若变更回收方法,则应在报告中说明。由于试样的尺寸和性质的关系,采用10 mL中和剂回收细菌有困难,则可增加中和剂溶液用量。若中和剂的体积不等于10 mL,则在报告中注明,并在计算抗菌效果时予以考虑。其他冲洗方法将影响所测得的抗菌性能结果,因而应充分证实其有效性才可使用。B.5.6.2 试样接种培养后的测试根据B.5.5的程序培养后,按照B.5.6.1处理试样,然后立即对试样上的活菌进行计数(见B.5.7)。B.5.7 平板培养法测定活菌数用磷酸盐生理盐水缓冲液(见见B.3.2.3(7)对SCDLP回收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计算活菌。将试样上的回收液及其10倍稀释液各取1 mL,分别放入无菌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中注入15 mL平板计数琼脂(见B.3.2.3(4),轻轻搅拌以分散细菌。倒置培养皿,并于(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