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浸透点 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黑暗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浸透点 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 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
2、,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3.诵读典范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异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从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3、(二)解决办法 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进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剧中安置“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置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读本元曲和明清传奇一文的相关部分,了解杂剧的基本常识。以曲词为主,诵读课文;借助课文题解,了解全剧剧情。有条件的,可从而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全文及关于关汉卿的戏剧评论。 2.第一课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体味作品。尔后,要求学生独力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列出简要提纲。 3.第二课时,要求学
4、生重复吟诵关键曲词,体会剧作语言和艺术构思的特色,从而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剧中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4.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关汉卿和窦娥冤。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确定目标 本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节选部分的剧情发展脉络,并初步把握主人公窦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体感知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造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造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从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
5、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付与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
6、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造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
7、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惨苦盘剥,并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2.指名提问,要求学生简要说明元杂剧的主要体式特点(参看语文读本)。 3.指名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窦娥冤全剧剧情(参看课文题解)。 4.分配角色,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读曲词与念白,科介从略)。 5.问题讨论: (1)试分析剧情的发展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
8、 第一层:开头至滚绣球曲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至鲍老儿曲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心;与婆婆见面后,诉说冤屈,嘱托后事。 第三层:“(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至文末。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 (2)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三层主要表现她的反抗精神,第二层表现她的善良心地。) 6.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课文词语。 下一课时,重点任务是鉴赏曲词,容量较大,难点较多。因此,在熟悉剧情后可引导学生分层梳理词语,减少下一课时的学习困难
9、。以下所列词语,仅供参考。 第一层:实词:生(深) 糊突(混淆) 勘(核查、查验) 虚词:合(应当) 第二层:实词:纽(拘束) 哥哥行(那边) 落的(落得) 葫芦提(糊里糊涂) 第三层:实词:罚(同“发”) 委实(确实) 湛湛(清明)青天 苌弘化碧(周朝的贤臣) 望帝啼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暑气暄(暖,文中指炎热)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们”) (四)总结、扩展 学习窦娥冤,重点在欣赏其曲词和艺术手法,这是下一课时的任务。但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是进行鉴赏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进行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本课时知识积累的作用,
10、有些内容,如作家作品、杂剧曲词语汇等,是可以融入我们的语文素养的,更不可忽视。 (五)课后作业 1.诵读全文,重点诵读滚绣球、耍孩儿、二煞I、一煞等几支曲子。 2.初步思考设计“三桩誓愿”的戏剧情节对于刻画人物、凸现剧作主题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剧情发展 窦娥性格 一、押赴刑场指天斥地 刚强、坚贞宁折不弯 二、婆媳诀别诉说冤屈 善良、纯朴开始觉醒 三、感天动地三桩誓愿 第二课时 (一)确定目标 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在前一课时初步通解文字、了解剧情和初步把握主人公形象的基础上,以曲词为主来鉴赏课文的语言,鉴赏剧作借助想象、夸张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和深刻批判的艺术手法,并更深入地把握主人公形象。
11、 (二)整体感知 杂剧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念白、科介三部分组成,其中曲词和念白是剧中的人物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主要就是品味曲词和念白。窦娥冤第三折中,由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等十支曲子构成的一套剧曲,十分生动地展示了窦娥这个无辜的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的感情,推动了剧情向高潮的发展。“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表现了窦娥的冤屈之深重,反抗之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1.简析端正好一曲:怎样理解曲词中的“没来由犯正法,不堤防遭刑宪”这两句话?这支曲子在全剧中起什么作用? (端正好一曲,可看作滚绣球1和以下各支曲子的引子。“叫声屈动地惊天
12、”,正与剧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相合。“没来由”、“不堤防”说明窦娥身陷冤狱的无辜。她不仅屡受酷刑,并且即刻便要惨遭杀戮,“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冤深似海,怨气冲天,她不能不暴发出悲怆惨痛的呼号。) 2.重点赏析滚绣球 (1)指名学生口译这支曲子。 (2)这支曲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支曲子集中反映了窦娥的反抗精神,你认为曲词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哪两句? (这支曲子写窦娥蒙冤赴刑时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运用了呼告、对比以及对偶、感叹、反问、重复等修辞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物的情感。 曲词中,最能体现反抗精神的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两句。在这支曲子里,窦娥
13、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日月鬼神由信奉到怀疑、质问的心理异化过程。最后则借指天斥地,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对囊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封建王权作了大胆指责与否定,因而反抗精神最强烈。) 3.对比赏析耍孩儿至煞尾等四支曲子,鉴赏曲词,领悟剧作采用超越现实的手法进行构思的艺术魅力。 (1)指名学生朗读并口译曲词。 (2)试各用4个字为“三桩誓愿”拟一个名目。 (3)历史上关于一些冤狱的传说,多半是“一人一事”,为什么剧中要连写三桩誓愿? (三桩誓愿的名目分别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课文中连写三桩誓愿,是使用递进手法,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是一桩比一桩更
14、大,由此凸现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治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 作家借三桩誓愿,也进一步突出了刚强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作家描画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无边黑暗。一个苦度青春的少妇被吞噬、毁灭了,但是,一个传诵千古的艺术形象却屹立起来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催人泪下,令人钦敬。 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完成的杰出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上了一层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于事理不合”,却“为人情所
15、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理想和要求。它启示人们:“善”虽一时无力战胜“恶”,但正义的力量不会泯灭。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发展的空间,符合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给人以鼓舞和感召。) (四)总结 关于主人公形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小结,见前面的分析。 关于关汉卿剧作的语言特色: 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一倚空傍,自铸伟词”,称赞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
16、激情如火,慷慨激昂。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抄写二至三则最喜欢的曲词,重复吟诵。 2.就课文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写一则五百字以内的短评。 窦娥冤教案(二) 【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窦娥冤全剧 (二)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窦娥冤,指的是关汉卿所创造的元杂剧窦娥冤剧本,其核心是窦娥蒙冤被押赴刑场杀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关汉卿在浪漫主义的构思中对于社会黑暗的深刻批判,把握在窦娥鲜明激越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善良而富于反抗精神的性格。 教学的重点是品味元杂剧的语言特色、把握戏曲中的人物形象,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重复朗读重点语段,了解元杂剧的戏
17、曲口语特征,鉴赏其抒情性,分析语言及情节所反映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了解本文的背景知识及故事梗概; 2、知道关汉卿及其创造,知道元曲四大家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3、分析矛盾冲突,把握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 4、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夸张的艺术手法; 5、把握窦娥冤批判社会黑暗的主题思想。 (二)解析 1、 本单元为戏剧单元,窦娥冤为第一课,所以教师应在第一课时简介戏剧常识:戏剧的定义;剧本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性。 2、窦娥冤属于元杂剧,有其不同于一般戏剧的特点,故也应在进入文本之前简介元杂剧的特点:本、折、宫调等
18、。 3、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剧中著名的悲剧,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故教学重点之一应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本剧的悲剧性及其悲剧效果的形成,力求通过本剧的学习,使学生对悲剧作品有初步的鉴赏常识和能力。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一光彩的人物形象,作为剧本解读,分析她的性格应为本文学习的又一重点。 4、课文以第三折为全剧高潮。主要讲述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押赴刑场途中的情节突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而指天发誓,又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斗争,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人物性格。这样,一个善良而又富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5、从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
19、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而另一方面,关汉卿让三桩誓愿成为现实,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大胆想象和夸张,属于浪漫主义手法。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既反映社会的腐败黑暗,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是生活在底层人民中的关汉卿想要表达的惩治邪恶、天不藏奸的良好愿望。 6、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的黑暗社会现实,窦娥的冤狱有巨大的典范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阅读障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古白话词语与
20、现代用语差异较大以及对元杂剧的特定模式了解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介绍全文故事梗概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鉴赏提示、课下注释,解释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的古白话用语,其中关键是了解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条件支持分析】 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
21、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造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
22、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元·关汉卿、汉宫秋元·马致远、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琵琶记明·高则诚、精忠旗明·冯梦龙、娇红记明·孟称舜、清忠谱清·李玉、长生殿清·洪升、桃花扇清·孔尚任、雷锋塔清·方成培。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2、关于元杂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
23、乐见。并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囊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
24、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囊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
25、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楔子和前三折。 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确定: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请概括讲述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1、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2、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3、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4、窦娥怨恨,指斥
26、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1、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并且冤得很深? “没来由”“不堤防”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2、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老师范读。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确定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
27、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3、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
28、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照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4、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29、(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 附示板书设计: 蒙冤 时代造成窦娥悲剧 怨恨悲愤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 忍冤 5、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闭眼想,张口说) 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y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
30、 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 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 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6、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暂时只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能有力地说明窦娥极其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讨论。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
31、到一丝慰藉(jiè)。 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 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 7、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 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
32、时代的悲剧。 三、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参考词:感天刚烈悲愤亢旱三年不屈血溅白练 四、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 五、课堂练习(出示学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所学 1、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C,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 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33、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 2、齐读滚绣球后,听读回答: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滚绣球是(2分)(A)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 解释文中加粗词(4分) A、合:应该 B、糊突:混淆 C、错勘:错误地判断 D、怎生:怎么 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3分)(
34、D)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二、四人小组讨论确定下列问题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确定: 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窦娥渴
35、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第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确定: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由此,能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3、怎样认识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 确定: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进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 4、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确定: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一级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华为5G基站设备全球销售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商房地产项目后期维护策划合同
- 考点解析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项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度混凝土浇筑技术指导和服务合同
- 2025安装承揽合同样式版
- 2024海南省五指山市中考数学考前冲刺练习AB卷附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一级建造师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远程协作工具对工作效率的提升
- 2025年阿托西班用药指导试题
- 拔牙后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南
- 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培训计划
- 拼多多培训课件
- 2025年铜化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环卫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GB/T 45696-2025公共汽电车场站分类及等级划分
- (202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以桂为墨:高中桂花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 2025年计算机二级JAVA考试中的真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 数字政府效能评估体系-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