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_第1页
沁园春雪-教案_第2页
沁园春雪-教案_第3页
沁园春雪-教案_第4页
沁园春雪-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

2、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二、教学设想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

3、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突破: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2、课前热身对话1: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

4、,大家能背几句吗?明确:“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轻。”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大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

5、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长调(90字上)。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共114字。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

6、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牌后面可以有题目,也可以没有题目。这首词,“雪”是题目,内容与“沁园春”词牌无关。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

7、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背景:1935.10,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十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这时,蒋介石决心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欺骗人民,他装出和平姿态,以便突然猛扑过来

8、,把中国推进内战血海之中。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领导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历史目标,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魄,不计个人风险,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长达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千古绝唱"才得以与世人见面。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对话:听老师把这首词朗诵一遍,请大家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1)望长

9、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2)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江山如此多娇'弓l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上阕:描写北国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2)四边互动(师生互动)对话1:请大家齐读上阙,在脑海勾勒北国风光的线条,然后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对话2:对照勾勒的图画,请大家合作讨论几个问题?1、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来总体概括这幅画的景色吗?即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2、你能用词中的原句把黑板上勾勒的简画具体地丰满起来吗?即找出具体描写

10、北国雪景的句子?3、黑板上是我们随着主席的视野看到的实景,如果让你猜当时主席心里想到了什么景色,你能在黑板的画上再添加一样东西吗?(太阳)那你能用上阙中的原句来描摹一下这种虚景吗?明确:1、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北国”即祖国北方,当时作者在陕北写的这首词。“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这是静景;“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这是动景。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这里“千里”“万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即“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2、作者以"望"统领下面七句,都望到了什么

11、?静景: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惟余”:只剩下。“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万里雪飘”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顿失”:顿时失去;“滔滔”:指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千里冰封”。“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当时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抗日战争即将开始,写长城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动景: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2、在诗人眼里展开一幅奇伟的画面:盖着雪的山蜿蜒起伏,像银色的蛇在舞动,在陕西和山西一带的高原上,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象在奔驰。这让我们想起上学期社戏“漆黑的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化静为动,是静物动态的写法。这里山和高原都是静止的,怎么会产生"舞"和"驰"的感觉呢?1、视觉因素:原来山连绵起伏,高原上的丘陵一个接着一个,诗人站在高处,看得很远,视线跟着山势和丘陵的高低起伏走,因而感到这些静止的东西都变活了。2、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当时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

13、,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这也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在下雪天,天上密布着密密的云,远远望去,山和天相接,丘陵也和山相接,因而感到银蛇和蜡象都要跟天比哪个高了。这些描写里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这几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比喻、对偶、拟人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3、加上一轮红日,“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有没有到晴天呢,可见是作者想象的虚景,由实到虚,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红装素裹:阳光和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更加娇艳动人。即: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

14、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看”与“望”照应,用字富于变化。 由此可见,上阕由实到虚地描写了北国的壮丽雪景。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对话2:背诵上阙。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概括上阕内容:物江山。如果相应地用一个字概括下阕内容呢?我们齐读下阕。明确:人英雄。对话3: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字概括。 (引)竞: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历史上很多英雄竞相为祖国的壮丽河而倾倒对话4: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对话5:这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上阕 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

15、下五千年对话6: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找出与上阕“望”相对的一个动词“惜”。这个字统领第二层。意味非常丰富:1、惜中含褒(陶渊明),以肯定历代英雄为前提: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汉武帝刘彻: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张骞)的文化交流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四,加强中央集权。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尊其为元太祖。他们都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

16、大民族。顺序可否颠倒?不能(历史时间顺序)2、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有哪些不足呢?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也稍微差一些。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欲抑先扬,再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

17、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而忽视文治。“只识”二字对“文治”方面的批评要严厉一些,说明作者批评成吉思汗与前四位的态度不同。 "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3、“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这后来者是谁呢?齐读下阕第三层。“俱往矣”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论今风流人物:只能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

18、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词的主旨句。对话:古今英雄相比,哪个更胜一筹?(风流人物)对话:讨论:毛泽东曾说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是真正的英雄?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对话: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