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3 废墟的召唤精彩开篇词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被两个强盗抢劫后的圆明园变成了什么样子?百年后的国人又会怎么看待这废墟?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2.理解句子的含义。3.能说出和理解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态度和“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4.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
2、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1860年被八国联军一把火烧为灰烬。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百年前的国人面对这耻辱无可奈何,可百年后的国人又会想些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嚅(rú) 迤逦(y l)窸窣(x s) 轮廓(kuò) 海藻(zo) 绮辉(q) 蘸(zhàn)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
3、生字词。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解析词语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迤逦:曲折连绵。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2)多音字 (bó)停泊 (qio)静悄悄 泊 悄 (p)湖泊 (qio)悄然(3)形似字 儒(rú)儒生 琦(q
4、7;)琦玮 嚅(rú)嗫嚅 绮(q)绮丽 孺(rú)孺子 倚(y)倚靠5.作者链接宗璞,当代女作家,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选丁香结等。宗璞出生于书香门第,深受中外文化的熏陶,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她的父亲是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废墟的召唤是作者写于1979年的散文力作,充分体现了她的真挚情感和语言美感。她凭吊这片废墟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特有的感受和深沉的思考。1979年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时代正呼唤着改革和振兴。6. 写作背景废墟的召唤写于1979年12月,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召唤如春雷般在神州
5、大地回响,作者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用这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散文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7.解题链接题目运用拟人手法,既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对象废墟,又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即废墟呼唤什么,现象地概述了文章所写内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懂文意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3.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二)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可分为几个层次?【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
6、情。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三)文本探究1.本文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交流点拨】作品的开篇,作者用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描绘了在冬日斜阳无力地笼罩下的圆明园废墟的概貌。描绘了干皱的田地中点缀着的断石残碑,以及那枯荷衰草。2. 作者描写废墟的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渲染这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凭吊这一历史的遗迹,发思古之幽情
7、,而是通过这荒芜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作者渴望改变这一切,可以说,这种情感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3. .阅读本文后,思考作者所说的“废墟”召唤的是什么?【交流点拨】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唏唏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且没有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人的感叹就只能是浅薄和虚华。所以“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做出努力,应是每一个“我”的责任。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本文的主旨。【交流点拨】本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渴望改革现实的迫切
8、心情,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召唤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寻求新的改革之路。4、 板书设计 废墟的召唤 宗璞 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圆明园废墟的整体描绘 废墟的 直抒胸臆,号召人们共同改造凝固的历史 渴望更新 召唤 设置对话,呼唤全社会投身到变革之中 渴望变革 篇末点题,再次描写废墟,表达主旨五、拓展延伸圆明园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园中面积34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
9、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抢掠,同治帝时欲修复,
10、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百年前的中国,是东亚病夫,任人宰割;是熟睡的雄狮,任人欺凌。如今的中国,雄踞东方,如今的中国,傲视群雄。面对废墟,我们又作何感想?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听写生字词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11、)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嚅(rú) 迤逦(y l)窸窣(x s) 轮廓(kuò) 海藻(zo) 绮辉(q) 蘸(zhàn)若无其事 奇耻大辱 醒悟 慷慨激昂 理直气壮 瞬息万变 凭吊 甲胄怅然凝望 如诉如泣 悄立 暮色四合 匹夫有责 宛在 绮辉 凄冷2.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生纠正错音。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复习第一部分的内容(二)文本探究1.第段中“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这个句子怎么理解?【交流点拨】本句描写了这永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
12、更新、变化的渴望。2.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并用三十年前心中的念头和三十年后“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的现实,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作者连用几个“依然”,把废墟几十年中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的痕迹的事实表现得淋漓尽致。3.说说你对“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的理解。【交流点拨】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也变得明朗,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
13、憧憬。4.理解“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的含义。【交流点拨】本句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不变化的废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5.分析句子“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的作用。【交流点拨】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三)深层感悟1.如何理解我和年轻人的对话?【交流点拨】“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
14、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2.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交流点拨】不矛盾。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就是在告诫人们
15、,在不忘记历史的同时,更要响应时代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3.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废墟记录着历史,更呼唤一切爱国志士在不忘历史的同时,要响应时代 的召唤,投身到伟大的变革中,去奋斗、去建设新的一切。4.如何理解作者面对圆明园的废墟所发出的召唤?【交流点拨】作者站在时代的前沿,面对废墟,发出召唤,传达出了一种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因为这是一片耻辱的废墟,它记载着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保留这片废墟可以把它当作催人奋进的长鞭,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不忘过去,才能够有美好的未来。六、板书设计 废墟的召唤 宗璞
16、废墟 整体描绘废墟 突出凝固、停滞 渴望改革 废墟的召唤 作者直抒胸臆 召唤 对话 号召改革历史 投身改革 与年轻人对话点题 希望投身改革 奉献自己 篇末点题 铭记呼声 改造历史六、拓展延伸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因清政府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残忍杀害,虐待21名使节,决定报复清政府的暴行,提前发布告示要火烧圆明园。之后,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与合理使用在调味品行业的应用报告
-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反思试题及答案
- 教育园区建设对2025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报告
- 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与产品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教师教育教学改进表现的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师反思与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工程管理类软件应用含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升级之道:2025年漏洞扫描技术前瞻报告
-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含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市政公用工程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DB4403T339-2023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设备维护工程师简历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挖孔桩基施工方案(水磨钻)
- 变电检修技能考试计算
- 国际经济法学(湘潭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以案说德发言四篇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题答案解析
- 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不同意见沟通的标准操作规程
- 梅毒诊疗指南(2023年)
- 高中物理3-3热学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