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_第1页
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_第2页
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_第3页
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_第4页
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铁路救援起复顶复法作业、基本作业方法虽然机车车辆脱轨或颠覆后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在各种事故状况下采用的救援起复方法都是由基本顶复方法演变而来的。下面介绍几种基本顶复方法及作业程序。1 .端梁位两点顶复参见图541,四轴货车前端转向架脱轨,转向架横 跨在钢轨上,车轮分别落在钢轨两侧。楣*一1同型位前由俄观方决如果脱线车辆的底架与轨面的间距大于500mm按下述方法在端梁位实施顶复作业:(1)准备工作按第四章“吊索具使用指南”介绍的方法,用索具将转向架与车体捆绑在一起i在车辆前端下部与脱轨转向架之间,垂直线路穿入横移梁。横移梁架在线路的两根钢轨上,横移梁两端及中部用短枕木垫实。根据路基的松软情况,横移

2、梁应高于钢轨面20 30mm为防止顶车时车辆移动发生危险,须在车辆后端转向架下安放止轮器,止轮器应放置在轮对两侧。将两个横移小车分别放置在横移梁两端。在小车平台上设置套筒式千斤顶。从两端将小车推入车下,使千斤顶正对车架侧( 边 ) 梁。为防止打滑,千斤顶头部与侧( 边 ) 梁间应垫以硬木板、胶皮、棉纱等。将横移千斤顶及托架安放在横移梁的适当位置,使托架上的定位块落入横移梁的定位孔中。横移千斤顶的头部与小车相连,尾部与托架相连。按要求接好液压油管。对有些起复设备而言,要特别注意检查各油管接头上的进、出口标记,以防接错发生危险。2 2) 顶复作业启动液压站,将控制阀手柄放在起升位置,使横移小车上的

3、两个套筒式千斤顶同步起升,将车辆前端连同脱轨转向架一起平稳顶起超过钢轨平面。启动横移千斤顶,推动横移小车,带动其上面的套筒式千斤顶、车体一起在横移梁上平移,参见图5 4 1 。当车辆中心与线路中心重合时,摆正转向架;将小车上面的套筒式千斤顶和车体一起缓缓落下,使转向架轮对落在钢轨上。撤除油管,把千斤顶、小车、横移梁等从车下拉由。拆除车辆索具,清理现场后,起复作业完毕。2 .钩头位顶复(1)如果脱线车体的底架与轨面的间距小于500mm则不能按上述方法作业。因为千斤顶、横移小车及横移梁组合后的高度大于500mm作业空间不足以容纳起复机具。在这种工况下应选用结构高度小于 250mm勺低式千斤顶,采用

4、步进法作业,参见图 542。J I 1> I A图A中一2的头位顶里法门)1 一修尊率"一盘弁酒II: A小艳环;一犬第界:5 一名塞朴力一心型仃一中培埃L陋,准备工作的前三条同“端梁位两点顶复”。(1)在横移梁上放置横移装置,低式千斤顶安放在小车 滑板上。在千斤顶缸体上面安放支承护环,支承护环上面安 放支承垫板。将小车及千斤顶推入车下,对正车钩托板。(2)千斤顶正向给油后,活塞全部伸由顶在车钩托板上用叉型工具将1 #垫环放置在千斤顶支承护环上,垫环的开口应朝向外侧。(3)缩回千斤顶活塞,使车体落在垫环上。从垫环的开口处塞入1 “垫块,重新伸由千斤顶活塞,经1#垫块再次顶起车辆

5、。(4)在1#垫环上加装2#垫环,落车,塞入2#垫块,再次 伸由活塞杆顶起车辆。这样反复交替使用垫环、垫块, 一步步把车辆顶起,直至脱轨轮对越过钢轨平面为止。(5)横移复轨步骤同前。(6)拆除垫环(块)组的程序与上述步骤相反。注意事项:(1)为保证作业安全,必须使用叉型工具安放或拆除垫 环、垫块,严禁用手直接操作。(2)为保证横移作业安全,顶起高度应小于800mm3 .钩头位顶复(2)参见图543,这是另一种步进作业法,其特点是千 斤顶倒置使用,活塞向下伸由,在横移小车上放置垫环和垫 块。4 .边梁位两点顶复如果脱线后事故车一端陷入路基中,车下空间不足以放 置起复机具,则上述几种方法均不能使用

6、。此时可采用下述 方法作业,以起复机车为例。 1 SA = "一三"国5弛跳位两点便复(1)准备工作同前。(2)参见图544,在机车脱轨端两侧边梁的架车位, 各放置一只套筒式千斤顶。为了减少千斤顶的无效行程,可 在千斤顶下部支垫短枕木,尽量缩小千斤顶与车体的间隙。(3)启动液压站,使两只千斤顶同步动作,将机车连同 脱轨轮对一起顶起越过钢轨平面。(4)在脱轨转向架侧架或轮对下穿入横移梁,横移梁上 设置两套横移装置,分别对正侧架或轮对。(5)缩回套筒式千斤顶,落车后使转向架两侧构架或车 轮落在横移小车上。继续缩回套筒式千斤顶,直至能将它们从车下撤除。(6) 启动液压站,使两只横

7、移千斤顶同步动作,把机车推向线路中央。(7) 再次从两侧边梁下放置套筒式千斤顶,启动液压站顶起机车,使其脱离横移装置。(8) 从车下撤除横移机具,缩回套筒式千斤顶,落车后使转向架复轨。5边梁钩头位顶复如果脱线后车辆一端陷入路基中,车下空间不足以放置起复机具,则可采用下述方法作业:(1) 准备工作同前。(2) 在完成上述“边梁位两点顶复”的前三项工作,从边梁位顶起车辆的基础上,再按钩头位顶复法作业。(3) 在车辆脱轨端端梁下穿入横移梁,梁上放置横移装置,横移小车上安放顶升式千斤顶,千斤顶对正车钩托板。(4) 启动液压站,使钩头位千斤顶动作,顶起车辆,直至两侧边梁下的千斤顶脱离车体,撤除两侧套筒式

8、千斤顶。(5) 按上述“钩头位顶复”方法完成横移复轨。6扶正颠覆的棚车事故状况:P6。棚车脱轨后翻倒在路基上,转向架心盘 仍与车体相连。(1) 准备工作将棚车内的货物卸空,用索具将车辆前后转向架(简称1#、2#转向架)与车体固定。因车体着地,在车下捆缚缆梯有 一定困难,可采用抬顶法或挖掘法操作。注意,在实际作业中,捆缚缆梯工序所占用的时间约为总时间的20%30%, 一定要熟练掌握。抬顶法捆缚缆梯参见图545,在翻倒车辆的中部车顶处铺垫短枕木, 将爪式千斤顶倒置在枕木上,将千斤顶的附爪插入车体与地 面的间隙中。启动液压站,爪式千斤顶扣住车顶将其缓缓抬 起,千斤顶到达最大行程时可将车体抬高400m

9、m 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空间可以穿过缆梯。注意,在车体离开地面后,立即在车辆两端车体与地面 的间隙中塞人枕木,随着车体逐步顶起,增大垫木数量。分别把两副缆梯(与转向架编号对应,称为 1#、2#缆梯) 从车体侧墙下穿由,缆梯位置应靠近车体中部、转向架 2、3 轴附近。缆梯下端通过“ S”形钩子与车辆中梁相连, S钩应 桂在中梁的下部翼边上。缆梯上端与细钢丝绳连接,后者绕过车顶甩过棚车另一端,利用紧绳器将缆梯捆缚在车体上。为了防止缆梯在车架棱角处割伤,应在缆梯与车架的接触处 垫以护绳铁。挖掘法捆缚缆梯若按上述方法在车下安装缆梯仍有困难,可按下述挖掘法扩大作业空间:在靠近转向架2、 3 轴附近的路基上

10、,从车辆两侧挖出约100mm(采)x 500mm砥)的两条浅坑,分别把两副缆梯从车 体侧墙下的浅坑内穿过。为了方便缆梯穿过,可用 3 10mmK 3000mm勺钢筋制成拉绳钩,从车体下拉拽缆梯。缆梯捆缚方 法同上。(2) 扶正作业在车顶1 缆梯处的地基上铺垫短枕木作为第一基础,枕木上安放较支座,较支座上架支400mmm亍程的爪式千斤顶( 简称 1 千斤顶 ) ,千斤顶端部安装顶高片。启动液压站,使千斤顶抓住缆梯横挡,将棚车缓缓抬离地面。当千斤顶到达最大行程时,将液压站置于保压位,用千斤顶撑住倾斜的车辆。在车下塞入方木进行安全防护,方木应 “井” 形交叉,码放平稳。在2 缆梯附近的合适位置铺垫短

11、枕木作为基础,将800mm行程的主千斤顶(简称2#千斤顶)架支在基础上。启动液压站,使千斤顶抓住缆梯横挡,缆梯承力后停止动作。给1 千斤顶反向加载,使它缩回脱离缆梯,以备下一循环使用。继续给2 千斤顶加载,再次将车辆扶起。当2 千斤顶到达行程端点后,总共将车身抬高了1200mm。在车下塞入方木进行安全防护。参见图5 3 5,在车身下,将1 基础适当前移,安放铰支座,架支3 千斤顶。加载,使3 千斤顶握住缆梯横挡,缆梯承力后停止动作。给2 千斤顶反向加载,使它缩回脱离缆梯,以备下一循环使用。继续给3 千斤顶加载,慢慢将棚车扶起。千斤顶的作用力通过缆梯传至车体底架,又通过索具传至转向架轮对。作用力

12、按这样的顺序传递后,给颠覆车辆提供了一个复原力矩,迫使车辆以轮对与路基的接触点为中心,按力矩作用方向转动。在车下塞入方木进行安全防护。在车身下,将 2 基础连同2 千斤顶适当前移,加载,使 2 千斤顶握住缆梯横挡,再次将棚车扶起一定高度。这样反复交替使用3 只千斤顶,直至把棚车完全扶起。在车辆即将返回平衡位置时,应在千斤顶活塞杆的上部拴一尼龙绳,用绳向外侧拉住千斤顶,以防千斤顶与车辆脱离接触时,将其摔坏。随着车辆被逐渐扶起,应随时观察车辆的重心情况。当车辆的车钩中心线进入两轨之间时,表明车辆已越过重心 平衡位置,此时它可自行返回到线路上。为了防止车轮砸坏 轨枕,应事先在车轮落地处铺垫枕木或石碴

13、。当把车辆扶正后,可按照前述基本顶复法,进行横移复轨作业。7适用范围与顶点位置(1) 适用范围综上所述,基本顶复方法是按下列程序进行的:准备作业一顶起车体一横移车体一摆正转向架一落车复轨。因此上述顶复作业方法可通用于所有机车车辆。对在桥梁上、隧道内及坡道上的事故车,在采取防护措施后均可按照基本顶复方法作业。(2) 顶点位置在熟练掌握基本顶复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千斤顶在机车车辆上的顶点位置和横移小车与机车车辆的接触位置演变出多种起复作业方法,其具体方案应由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事故情况和地形条件确定。机车车辆的下述位置可作为千斤顶的举升承力点:车( 底 ) 架、 枕梁、 边 ( 侧 ) 梁、 端梁

14、( 缓冲梁) ; 转向架侧( 构 ) 架、均衡梁、 摇枕、 轴箱及轴箱托板;车钩尾框、车钩托板等等。对国外进口的机车车辆可直接利用车钩钩头承力;对国产机车车辆,因结构上的原因,车钩垂直载荷不能超过300kN, 因此不能利用车钩钩头作为千斤顶的承力点。机车车辆的下述位置可作为横移小车横移时的接触面:车 ( 底 ) 架,车轮,轴箱及轴箱托板,转向架侧( 构 ) 架、均衡梁、摇枕等等。二、典型事故的顶复作业方法机车车辆脱轨或颠覆后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但在救援起复时仍有一定的规律性。为了方便下面的论述,这里把事故分为三大类型:一类是一般性脱轨事故,指机车车辆脱轨后,车体相对线路的倾斜角较小,且脱轨车轮

15、距线路基本轨的距离不大于3000mm; 另一类是轻微脱轨事故,指机车车辆仅有一台转向架或轮轴脱轨,且脱轨车轮距线路基本轨的距离不大于200mm最后一类是颠覆事故,指不包括在一、二类脱轨事故中的所有其他事故。下面结合典型事故实例,介绍几种常用的顶复方法。1单点顶复机车(1) 事故概况DF4型机车整备重量138t ,车体长度21m,机车前转向架 脱轨,轮对落在钢轨一侧,距基本轨不远。(2) 顶复方法在机车后转向架轮对下设置止轮器,用索具将机车转向架与车架捆绑在一起。口匚匚 E 二I二上7 二、,一升参见图5 46,由于机车车体较长,按基本顶复法必 须将机车前端顶举到足够高度,才能使脱轨各车轮全部越

16、过 钢轨平面。但这样会由现两个问题:一是横移时因机车重心 过高且处于倾斜状态,会增加横移复轨的危险性;二是增加 了起复作业时间。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用如下方法作业:在机车后端端梁下或侧梁下架支千斤顶。千斤顶与地面之间应垫以短枕木,千斤顶与机车间应垫以防滑物体。启动液压站使千斤顶动作,把机车后端顶起,使后转 向架2轴稍稍离开钢轨。在该轮对与钢轨之间塞入两条带限 位的300mm任)x 100mm砥)x 50mm俘)的扁钢,使千斤顶缩 回,落车后该轮对支承在扁钢上。按前述钩头位顶复法,在机车前端作业,把机车顶起 直至所有轮对越过钢轨平面,然后横移复轨。因机车后轮已 垫高50mm所以机车前端的顶起高度

17、可成倍减少,其数值与千斤顶支点到后轮的距离有关。采用这种作业方法,虽然增加了顶车次数,但从整个作 业过程来看,总作业时间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横移作业的安全度。若扁钢一端有斜度,复轨后机车可直接开离脱轨线路。为了适应各种事故情况,应备有多种不同厚度的扁钢。(3)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一般性脱轨的各型机车。若机车的轮对全部脱轨,则首先起复离钢轨较近一端的转向架或轮对。此时应在扁钢下支垫枕木,以增加接触面积和抬高车轮。对6 轴内燃、电力机车,扁钢应支垫在2 5 轴下;对4 轴内燃、电力机车,扁钢应支垫在2 3 轴下。2两端三点顶复机车(1) 事故概况DF4型机车两转向架全部脱轨,车轮落在钢轨一

18、侧,且与 线路夹角较大,机车后端最远处的车轮离钢轨约3m远。(2) 顶复方法将工人分成两组,每组24人。按第四章“吊索具使用指南”介绍的内容,将机车前后转向架与车体捆绑在一 起。甲组工人按 “基本作业方法”中的 “端梁位两点顶复”法, 在机车后端架支套筒式千斤顶,将机车顶举到适当高度,使后端转向架的轮对全部越过钢轨平面。将三根横移梁拼接起来,长度不小于4. 5m,将其从后端转向架的第2 轮轴下垂直钢轨塞入车下,参见图5 47。横移梁一端跨越线路支在两根钢轨上,另一端支在短枕木上。根据路基状况,沿横移梁长度方向在悬空处用短枕 木增加几个支点,将横移梁垫支稳当。注意,为克服地基下沉,横移梁应高于钢

19、轨平面 2030mm把两组横移小车及横移千斤顶设置在横移梁上,分别从机车两侧推入车下。落下套筒式千斤顶,使后端转向架的轮轴落在小车上。在该轮轴前后支垫止轮器,做好横移准备 为了使两只横移小车同步运动,可用螺旋拉杆将它们连接起来,参见图 547。d I h dSlCA jsskRI 5 4-7 川蛹二电御夏班军与此同时,乙组工人将拼接起来的长度不小于3m的横移梁穿入机车前端梁下,跨越线路支在两根钢轨上垫支稳当。在横移梁上安放横移装置, 横移小车上设置千斤顶。这些工作完成后按“基本作业方法” 中的“钩头位单点顶复”法,将机车前端顶举到适当高度, 使该端转向架的轮对全部越过钢轨平面。此时位于线路上方

20、的机车处于三点支承状态,即机车后 端有两点支承,前端有一点支承,这种支承方式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安全地进行横移作业。两组工人交替在机车前、后端进行横移作业,逐步把机车推回线路中央。注意,横移作业时必须随时控制机车前后端的横移速度,防止横移过限机车冲到线路另一侧。当机车到达线路中央的正确位置时,将转向架轮轴对正钢轨;缩回前端千斤顶,使前端转向架首先复轨;然后在机车后端按“端梁位两点顶复法”再次顶起机车,抽出横移梁及横移装置;最后缩回千斤顶,使机车后端落在钢轨上。(3)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一般性脱轨的各型机车车辆。若机车车辆脱轨后发生倾斜,则应首先按“端梁位两点顶复法”将机车顶起、调平。若机车车

21、辆的轮对全部脱轨,则首先起复离钢轨较近一端的转向架或轮对。可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参照“基本作业方法”介绍的内容,灵活选择千斤顶的举升承力点位置和横移装置相对于机车车辆的设置位置。3摆动法顶复机车(1) 顶复方法若机车仅有一个转向架轻微脱轨,轮轴落在钢轨附近,距基本轨不超过200mm寸,则可采用摆动法顶复机车,无须 使用横移装置。在机车脱轨端2 5 轴附近的两侧边梁下铺设短枕木,短枕木上安放铰支座,铰支座上架设套筒式千斤顶,参见图 5-4-8 。在机车脱轨端1 6 轴附近的钢轨上设置限位器,限位器的结构参见图5-4-9 。限位器应朝复轨方向安装,将限位器的钩子卡在钢轨轨头上。在钢轨外侧、限位

22、器下面铺设短枕木,尽量使限位器处于水平状态。根据脱轨轮轴与基本轨的距离,选择适当宽度的垫木放在限位器上面。在机车脱轨端的转向架构架上,朝复轨方向加装辅助牵引绳。启动液压站,使两只千斤顶同步动作,缓缓接触到机车边梁,千斤顶继续顶起直至脱轨轮对超过钢轨平面。由于千斤顶下部支承在较支座上,此时机车处于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辅助牵引绳稍稍用力,机车马上倾斜落在钢轨上。在机车脱轨端1 6 轴附近设置的限位器可控制轮对的位移距离。(2)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在平缓线路上一台转向架轻微脱轨的各型机车车辆。限制条件是,机车车辆脱轨后不能发生倾斜;该方法不适用于曲线、桥梁、高路基等情况。4.顶复撞由土挡的 DF4型

23、机车(1) 事故概况DF4型机车撞由士挡,机车前端陷入地面,后端仍在轨道 上,机车纵轴线与线路倾斜较大。(2) 起复方法在机车前端挖掘由足够深的大坑,用氧乙怏切割器将机车排障器拆除,在坑内并排放置35根长度4m的标准枕木,枕木平面低于坑沿,离坑沿有100mm&右间距。在脱轨转向架轴箱与轴箱托板之间塞入木楔,用索具将转向架与机车车架捆绑在一起。为减少无效行程,应尽可 能将索具拉紧。将两只400kN 的爪式千斤顶倒置在枕木上,使其缸体上的附爪插入机车前端梁下,参见图 5-4-10 。 为增大千斤顶的接触面积,应在千斤顶的顶帽下安放硬木板,硬木板应横跨其下的枕木。为不妨碍后续作业,应尽可能加

24、大两只千斤 顶的间距。启动液压站,给千斤顶加载,慢慢把机车抬起。当千斤顶起升到全行程时,可把机车前端抬高400mm。在两只爪式千斤顶之间的枕木上,另行并排安放短枕木,两排枕木十字交叉码放。在短枕木上架设两只套筒式千斤顶,千斤顶设置在车钩两侧。启动液压站,向千斤顶加载后将机车再次抬起。当千斤顶起升到全行程时,可把机车前端抬高500mm此时已将机车抬高到900mm。撤除爪式千斤顶,使活塞杆缩回;在原位并排、交叉安放短枕木;在枕木上重新设置爪式千斤顶,顶起机车,替换(下)套筒式千斤顶,使活塞杆缩回。这样反复交替步进作业,直至把机车抬高到水平状态。注意,在步进作业中,必须确保两只千斤顶同步起升,以免发

25、生意外,并注意把垫木十字交叉,码平放稳。为保证作业安全,在举升过程中应随着机车的抬高,随时在车下垫放枕木,搭建成枕木垛。利用钢轨和厚钢板在枕木垛上铺设便线,使用救援机车将事故机车拉出土挡,在原线路上复轨。5扶正颠覆的蒸汽机车(3) 事故概况 五轴蒸汽机车脱轨后翻倒在路基上,各轮轴与机车连接完好。(4) 起复方法由于煤水车的重量较轻,因此应首先将机车与煤水车分离。按基本顶复法将其起复,牵出事故现场,以扩大后续作业的空间。由于机车陷入路基中,车体与路基的间隙不足以设置传力缆梯,须从汽包下开始作业,方法如下:在汽包下挖由浅坑,坑内放置短枕木,枕木两端应分别超生汽包直径 200m法右,枕木与汽包底面应

26、有 200mm& 右的间隙。在汽包两侧各设置一个爪式千斤顶,千斤顶倒置在枕木上。把千斤顶缸筒上的附爪插入汽包下的空间内,在附爪与汽包之间放置由钢轨制成的短梁,短梁两端支承在附爪上。使千斤顶动作,千斤顶附爪向上顶起推动短梁,短梁抬起汽包,从而使机车离开地面。千斤顶到达最大行程后,可将汽包抬离地面 400mm机车离开地面后,立即在机车两端车体与地面的间隙中塞入枕木,随着机车的顶起,增大垫木数量。在机车第一、第五动轮附近分别捆缚1#、2#缆梯,捆缚方法参照第四节“基本作业方法”和“扶正颠覆的棚车”的内容。注意,对于蒸汽机车,可在缆梯下部安装专用钩,利用机车摇杆、连杆或车轮减重孔等部位挂住专用

27、钩;对于内燃、电力机车,可利用牵引拉杆、吊装孔座、车轮与车轴的结合部或转向架侧架等部位悬挂专用钩。由于机车重量较大,必须同时使用两只千斤顶作业。在 1 、 2 缆梯附近靠近机车处用短枕木架设第一基础,基础上放置较支座,较支座上架支800mm亍程的1#、2#主千斤顶。启动液压站使千斤顶动作将机车缓缓扶起。随着机车离开地面,立即在车体与地面的间隙中塞入方木作为防护,方木必须“井”形交叉,码放平稳。当 1 、 2 千斤顶到达行程端点时,将液压站置于保压位,由千斤顶撑住机车参见图5 4 11 , 在机车下部,1 2 千斤顶前部的适当位置铺垫短枕木,架设第二基础。基础上架设3 、 4 千斤顶。给千斤顶加

28、载,当它们抓紧缆梯横挡后,将液压站置于保压位,使1 、 2 千斤顶缩回复位,离开缆梯,以备下一循环使用。继续给3#、4#千斤顶加载,将机车缓缓扶起在 1#、 2#缆梯下反复交替使用千斤顶,可逐渐将机车推回线路。为加快扶正作业速度,当把机车扶正到与地面成45 °角的位置时,在千斤顶对面、垂直机车纵轴线的适当位置安装液压牵车机参见图5-4-12 ,利用牵车机辅助扶正作业。牵车机必须可靠地固定在地面或邻线钢轨上,在后者情况下,可将备用机车开到锚固点的线路上,利用机车压住钢轨,以增大锚固力。辅助牵引绳应拴在机车汽包上。为防止机车返回地面时再次陷入泥土中,应在车轮落地处附近铺垫枕木。完成上述工

29、作后,可启动液压站,由牵车机单独作业,将机车拉回地面。注意,在牵车机承力后,应在千斤顶活塞杆端部拴挂尼龙绳,向车体外侧拉住它们,以防摔坏千斤顶。完成扶正作业后,按基本顶复法实施横移复轨作业。6扶正翻倒的罐车(5) 事故情况油罐车在路堑区段脱轨,车辆罐体靠在路堑墙壁上,车辆与地面的倾斜角约为30 °,转向架未与车体脱离。由于事故现场在低洼地带,无法将车内粘油就地排放,必须带载扶正作业。(6) 准备工作利用索具将罐车前后转向架与车体紧固在一起。由于 是带载扶正作业,为保证安全,应使用第四章“吊索具使用指南”中介绍的 YF型车辆索具。在车辆两转向架之间捆缚1 、 2 缆梯。 若罐车底架有中

30、梁, 则可参照 “基本作业方法扶正颠覆的棚车”的内容,通过 s 形钩子将缆梯下端与车辆中梁相连,S 钩应挂在中梁的下部翼边上。缆梯上端与细钢丝绳连接,后者绕过罐体甩到罐车另一端,利用紧绳器将缆梯捆缚在车体上。如果罐车是无中梁底架结构,则可利用罐车转向架上方的罐体托架作为缆梯的定位点,将钢质撬棍插入罐体托架的减重孔中,然后把缆梯下端的索扣分别挂在撬棍两端,按照上述方法将缆梯与车体固定。在1 、 2#缆梯附近铺垫枕木,架设千斤顶。(7) 扶正作业参见图 5-4-13 ,扶正方法如前所述。值得指出的是,在车辆返回线路时,由于车辆重心是向下的,且有两台转向架支撑在地面上,不可能出现车辆翻倒到线路另一侧

31、的情况。(8) 注意事项由于罐车内的液体不可能完全装满,因此在扶正作业中,液体将来回晃动,致使车辆重心发生变化。罐体内的剩余空间越大,车辆重心发生的变化也越大,这将给扶正作业带来困难。在操作时务必小心谨慎,尽可能使两只千斤顶同步动作,避免动作突快突慢。随着罐车的逐步扶正,随时在车体下搭建枕木垛作防护。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停止千斤顶动作。在罐车即将返回平衡位置时,在车轮着地点附近铺垫枕木或石碴,防止车轮砸坏轨枕。7翻出破损车辆在发生事故以后,为了尽快恢复行车,常常采用翻车法,将破损车辆翻出限界之外,以开通线路。可利用扶正机具完成翻车作业。翻车法是扶正法的逆操作。(9) 事故情况P64型车辆脱线在线

32、路一侧,转向架严重破损,无法行走。(10) 准备工作卸空车内货物。使用第四章“吊索具使用指南”中介绍的YF型车辆索具,将事故车前后转向架与车体捆绑在一起。在两转向架之间的车体中梁上捆缚缆梯。注意,若车辆长度在12m以下,可在车辆中部捆缚一副缆梯;对12m 以上的车辆,在两转向架之间捆缚两副缆梯;本例作业使用2 副缆梯。靠近车体,在1#缆梯附近铺垫1#枕木基础。在1#基础上架设400 mm行程的1#千斤顶,千斤顶 头部安装平端顶帽。(11) 翻车作业启动液压站,使千斤顶升起,活塞杆顶帽与车体边梁接触,将车辆缓缓抬高,直至达到千斤顶最大行程;车辆离开地面后,立即在两端转向架车轮与地面的问隙中塞入枕

33、木,随着车辆的抬高,增大垫木数量;在车辆下部、2 缆梯附近的适当位置铺垫2 基础, 基础上安放较支座,支座上架设 800mmf亍程的2#千斤顶;给2 千斤顶加载,当它抓紧缆梯横挡后,将液压站置于保压位;使1 千斤顶缩回复位,离开缆梯,以备下一循环使用。继续给2#千斤顶加载,将车辆缓缓抬起在1#、2 缆梯下反复交替使用2 只千斤顶,可逐渐将车辆翻出线路。一般情况下,千斤顶作业3 次即能将车辆翻倒。(12) 注意事项顶帽与车体边梁接触处须垫放胶板或棉纱防滑;若捆缚一副缆梯,则捆绑位置在车辆中部;此时的 2 基础应在车辆下部、1 千斤顶前部的适当位置。8起复重型车辆这里所说的重型车辆是指诸如钳夹车、

34、钢包车、落下孔车等总重量超过150t 的车型。 与前面介绍的顶复方法相比,对这类车辆的起复,除使用的起复机具有数量的变化外,作业方法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从基本顶复法演变而来的。下面结合具体实例,介绍重型车辆的起复方法。(13) 事故概况D23 型特种平车总重235t ,前端两组4 轴转向架完全脱轨,车轮落在钢轨一侧。(14) 准备工作在脱轨转向架侧架与摇枕的间隙中打入木楔,将摇枕弹簧压死。用货车通用索具将转向架捆绑在车辆小底架的中梁上。在小底架横梁两侧分别架设4 只套筒式千斤顶,为减少无效行程,千斤顶下面应支垫足够厚度的短枕木。注意,小底架横梁是指转向架2 3 轴或6 7 轴上方的心盘横梁。(15) 起复方法参见图5-4-1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