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考试部分题_第1页
分子生物学考试部分题_第2页
分子生物学考试部分题_第3页
分子生物学考试部分题_第4页
分子生物学考试部分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名词解释1.启动子: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能活化RNA聚合酶的DNA序列。2.增强子:位于DNA转录起点上游200bp的强化转录起始的两段重复序列。3.核酶:一类具有催化RNA链中磷酸二酯键断裂的RNA分子。4.同义密码子:具有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多个密码子。5.热休克蛋白:能够在细胞内辅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的一类应激反应性蛋白。6.信号肽:位于其实密码子后的一段编码疏水性氨基酸序列的RNA区域。7.cDNA: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8.基因表达调控:对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的调节。9.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2、或整套基因。10.冈崎片段:DNA的滞后链不连续合成的片段。2.解答题 1、简述乳糖操纵子。 原核生物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的控制区包括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其CRP结合位点位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上游)和操纵基因;其信息区由-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通透酶基因(lacY)和乙酰化酶基因(lacA)串联在一起构成。当培养基中乳糖浓度升高而葡萄糖浓度降低时,乳糖作为诱导剂与阻遏蛋白结合,促使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分离;另一方面,细胞中cAMP浓度升高,cAMP与CRP结合并使之激活,CRP与启动基因结合并促使RNA聚合酶与启动基因结合,基因转录激活。2、 简述色氨酸操纵子。 trp操纵

3、子是一种阻遏型操纵子,当无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不能结合O序列,操纵基因开放,开始转录;当细胞内有较大量的色氨酸时,辅阻遏蛋白与色氨酸结合后,可结合O序列,阻遏基因转录。E.coli的trp操纵子的另一个调控方式是衰减调节机制。在色氨酸操纵子第一个结构基因与启动基因之间存在一弱化区域,当细胞内色氨酸浓度很高时,通过与转录相耦联的翻译过程,形成一个弱化子结构,使RNA聚合酶从DNA上脱落,导致转录终止。3、 简述PCR原理。 答:PCR是在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方法,原理并不复杂,首先将双链DNA分子在临近沸点的温度下加热分离成两条单链DNA分子,DNA聚合酶以单链DNA 为模板并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

4、四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合成新生的DNA互补链。包括:DNA解链(变性)、引物与模板DNA结合(退火)DNA合成(延伸)三步,可以被不断重复。Lesson2脱氧核糖核酸(英语: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DNA结构:1. 核苷酸=核糖+磷酸+碱基2. DNA链具有方向性;3. 双链,反向平行,互补,骨架在外,氢键在内;4. 双螺旋结构染色体:(chromosome)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因为亲代能够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以染色体的形式传给子代,保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

5、续性。染色体的特征: DNA和蛋白质1.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 自我复制,与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 H 1 ,H 2 A,H 2 B,H 3 及H 4 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组蛋白的特征 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无组织特异性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o 碱性氨基酸分布在N端、疏水基团在C端 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o 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非组蛋白 非组蛋白约为组蛋白总量的60%70%,可能有20100种(常见的有1520种)。 主要包括酶类(RNA聚合酶)、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 也可能是染

6、色质的结构部分。 宽度增加 长度压缩第一级 DNA+蛋白质 核小体 5倍 7倍第二级 核小体 à 螺线管 3倍 6倍第三级 螺线管 à 超螺旋 13倍 40倍第四级 超螺旋 à 染色体 2.5-5倍 5倍 500-1000倍 8400倍原核与真核细胞染色质的比较 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称为拟核(nucleoid)的结构区。每个原核细胞一般只有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一个双链环状DNA。 真核细胞中:DNA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

7、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串连重复序列多态性。原核生物基因组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 如大肠杆菌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仅为4.6×10 6 bp,其完全伸展总长约为1.3mm,含4000多个基因。 总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 DNA的结构o 一级结构:四种核苷酸的链接及其排列顺序o 二级结构:反向平行双螺

8、旋o 三级结构:超螺旋Lesson3关键词 复制子(Replicon):DNA的复制是由固定的起始点开始的。一般把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replicon)。一个复制子只含一个复制起点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复制起点叉子形式,被称为复制叉(Replicationfork)。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

9、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前导链的连续复制和滞后链的不连续复制在生物界是有普遍性的,因而称之为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冈崎片断(Okazaki fragment)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DNA的合成 由于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因此两个模板极性不同。 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DNA 复制的体系 亲代DNA分子为模板 四种脱氧三磷酸核苷(dNTP)为底物 提供3-OH末端的引物 多种酶及蛋白质o DNA拓扑异构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

10、物酶、DNA聚合酶、RNA酶以及DNA连接酶等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复制的起始(initiation):复制起始原点 DNA双螺旋的解旋 复制的引发 DNA链的延伸(elongation) 复制的终止(termination)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环状DNA双链的复制1. 型2. 滚环型(rolling circle)3. D-环型(D-loop)思考题1染色体具备哪些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2什么是核小体?简述其形成过程。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它们是如何组装的?4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5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6DNA双螺旋结构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意义

11、。7DNA复制通常采取哪些方式?8简述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9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10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Lesson4基因表达包括转录(transcription)和翻译(translation)两个阶段。o 转录是指拷贝出一条与DNA链序列完全相同(除了TU之外)的RNA单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核心步骤。o 翻译是指以新生的mRNA为模板,把核苷酸三联遗传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多肽链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目的。生物体内三类主要RNA1、编码特定蛋白质序列的mRNA;2、能特异性解读mRNA 中的遗传信息并将其转化成相应氨基酸后加入多

12、肽链中的tRNA;3、 直接参与核糖体中蛋白质合成的rRNA。编码链(coding strand):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 或称有意义链(sense strand).模板链(template strand): 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 或称反义链(antisensestrand)。把起点5末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把其3末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启动子:是一段位于结构基因5端上游区的保守的DNA序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转录起点:是指与新生RNA链第一个核苷酸相对应DNA链上的碱

13、基,通常为嘌呤。mRNA的组成 编 编 码区(coding region) :从起始密码子AUG开始经一连串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直至终止密码子。 5 端上游非编码区(5UTR) :位于AUG之前不翻译的区域。 3 端下游非编码区(3UTR) :位于终止密码子之后不翻译的区域RNA合成的特点1. RNA 是以53方向合成的,它的序列是与DNA编码链(意义链)相同。2. RNA的合成是以反义链(模板链)为模板。3. 同在DNA中一样,形成磷酸二脂键(Phosphodiesterbonds)。4. 必需的成分: RNA polymerase, rNTPs, transcriptionfactors,

14、promoter & terminator/template转录的基本过程1、模板识别(Template Recognition)2、转录起始(Initiation)3、转录的延伸(Elongation)4、转录的终止(Termination)Three Steps 封闭复合物(closed complex) 开放复合物(open complex) 三元复合物(ternary complex)转录机器的主要成分1.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2. 转录复合物 RNA聚合酶是转录过程中最关键的酶。1. 主要以双链DNA为模板,以4种核苷三磷酸作为活性前体。2. 需要Mg

15、2+/Mn2+为辅助因子。3. 它不需要任何引物。4. 以53方向合成RNA链。5. 缺乏35外切酶活性。6. 是一个含有多个亚单位(multi-subunit)的酶。RNA聚合酶需执行的功能1. 识别DNA双链上的起始子;2. 使DNA变性在启动子处解旋成单链;3. 通过阅读启动子序列,RNA pol确定它自己的转录方向和模板链。4. 最后当它达到终止子时,通过识别停止转录。原核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虽然都能催化RNA的合成,但在其分子组成、种类和生化特性上各有特色。原核生物启动子的共同的特点(1)结构典型,都含有识别(Recognition site),结合(Binding site)和

16、起始(Initiation site)三个位点;(2)序列保守,如-35序列,-10序列结构都十分保守;(3)位置和距离都比较恒定;(4)直接和多聚酶相结合;(5)常和操纵子相邻;(6)都在其控制基因的5端;(7)决定转录的启动和方向。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所识别的启动子区 Hogness等发现类似Pribnow区的Hogness区,在转录起始点上游2530 bp处,保守序列为TATAAA,也称TATA区。 在起始位点上游7078 bp处还有另一段共同序列CCAAT,称为CAAT区(CAAT box)。增强子(enhancer) 1981年由Benerji, Rusc

17、oni小组和Chambom等发现的,又称远上游序列(far upstream sequence)。 已在SV40的转录单元上发现其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约200bp处有两段72bp长的重复序列,它们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但能增强或促进转录的起始,因此,称这种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为增强子或强化子(enhancer)。增强子特点1. 具有远距离效应。常在上游-200bp处,但可增强远处启动子的转录,即使相距十几Kb也能发挥其作用;2. 无方向性。无论在靶基因的上游,下游或内部都可发挥增强转录的作用;3. 顺式调节。只调节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靶基因,而对其它染色体上的基因无作用;4. 无物种和基因的特异性,可

18、以接到异源基因上发挥作用;5. 具有组织的特异性。SV40的增强子在3T3细胞中比多瘤病毒的增强子要弱,但在HeLa细胞中SV40的增强子比多瘤病毒的要强5倍。增强子的效应需特定的蛋白质因子参与。6. 有相位性。其作用和DNA的构象有关。7. 有的增强子可以对外部信号产生反应。如热体克基因在高温下才表达。编码重金属蛋的金属硫蛋白基因在镉和锌存在下才表达。某些增强子可以被固醇类激素所激活。Lesson5原核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原核生物中: mRNA的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同一个细胞空间,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真核细胞中: 真核细胞mRNA的合成和功能表达发生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范畴内。 m

19、RNA以较大分子量的前体RNA出现在核内,只有成熟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并经化学修饰的mRNA才能进入细胞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半衰期短。 许多原核生物mRN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原核生物mRNA的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多聚(A)结构。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单顺反子形式存在。 5端存在“帽子”结构。 绝大多数具有多聚(A)尾巴,poly A tail。原核生物常以AUG(有时GUG,甚至UUG)作为起始密码子; 真核生物几乎永远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帽子结构的功能(1)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进入胞质;(2)保护5不被核酶降解;(3)翻译时供I

20、F(起始因子)和核糖体识别,是翻译所必需的。多聚(A)尾巴绝大多数真核生物mRNA具有多聚(A)尾巴。 除组蛋白基因外,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都有多聚(A)序列,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变化,一般为40-200个左右。 由多聚(A)聚合酶催化的; 它是在转录后加上的; Poly(A)被特异的蛋白质PABP结合。多聚(A)的功能 是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所必需的形式; 它大大提高了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mRNA刚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时,其多聚(A)尾巴一般比较长,随着mRNA在细胞质内逗留时间延长,多聚(A)逐渐变短消失,mRNA进入降解过程。 它可促进核糖体的有效循环。snRNA 细胞核中的小分子RNA称为细胞核小RNA(smallnuclearRNA, snRNA); 位于细胞质中的称为细胞质小RNA (smallcytoplasmicRNA, scRNA)。 在自然状态下,它们以核糖核蛋白颗粒(SnRNP和scRNP)的形式存在,俗称snurps和s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