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第二章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汇编第1章生物个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一) 重要概念、专业术语、结论内环境: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内环境是外界环境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的媒介。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1) 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 三者与内环境的关系: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一淋巴 (淋巴循环)5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原因3点)6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

2、盐水的浓度是 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 K+维持。7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二)易混易错知识辨析1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肾小管、集合管、膀胱、生殖道等与外界想通的管、腔、囊 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原尿、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 细胞外液。2 .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Na+, Cl-等)、蛋白质(血浆蛋白)、神经递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维生素等 废物:尿素 尿酸乳酸等血液运送的物质Y气体:02、双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淋巴因子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3、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3 .体内细胞具体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其中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淋巴和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和血浆中;其余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4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如淋巴管堵塞、

4、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2)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过少;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5,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和碱 溶液引起的P 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 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对缓冲液的处3总结: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 H的相对稳定。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NaH2PCk/Na2HP

5、O4CO2+H2O .H2CO3 * H+ + HCO3-6.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PH=7.35- -7.45 渗透压=770KPA 温度=37度左右相关的系统;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直接参与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消化、吸收作用卜清牝系续一同岫-昔茶相舌 修蛤作用)氧气、营养物质氧气代谢终产物组妈细第二氧化碳.3量水其余的代谢终产物第F泄作用)广泌尿系统L皮肤住内祐胞三不受肾W注生二养的运程周解三大平衡调节一 水和无机盐平衡(1) 重要概念、专业术语、结论1 .肾脏排尿是体内水分的主要排出途径。2 .肾小

6、球(毛细血管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除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以3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除废物和蛋白质外都可以4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5 .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6 .与血钠含量降低相比,醛固酮的分泌对血钾含量升高更敏感。(2) 重要生物过程1 .水平衡的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A.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垂体一抗利 尿激素一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一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B .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一一传入神经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一

7、传出神经一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2 .无机盐调节:(负反馈)调节方式-体液调节(激素调节)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一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一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3 .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

8、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重吸收作用(三)易混易错知识辨析1 .人体内水的来源和主要来源、体内水排出的途径和主要途径? 来源:饮水(主要来源)、食物、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排出:肾(尿液-主要去向)、皮肤、肺、大肠等2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释放部位抗利尿激素(多肽)是由下丘脑某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泌到垂体后叶,再由垂体后叶释放到血液中运输到全身,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

9、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3 .醛固酮的分泌(肾上腺):主要是血钾升高或血钠减低对肾上腺皮质的直接刺激引起的。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保钠排钾)二血糖的平衡(一) 重要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1 .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有些细胞(如神经细胞)内糖贮备很少,其所需能量几 乎完全依赖于血糖。2.3.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TRH1+i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一i 1+:细胞代谢一TRH是:促甲状*素»»*TSH是:促甲状腺激素(记忆方法:释放RNease)TRH是二促甲状腺激素TRH、TSH、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途径都是:体液运输甲状腺激素可以同

10、时抑制二 下丘脑和垂体两者的分泌,分级调节:仅强调上面对下面的分层控制反馈调节:强调下面反过来对上面的作用5.负反馈:某物质的增加反馈作用的培果是使该物质减少昌善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正反馈工某物质的增加反馈作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进一步地加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www. 3 Itaok a, cam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 内分泌的枢纽。直接或间接控制相关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刺界.外6.激层新皮L 一脑-大降低血械升高助糖吸聃排髀性行为减少喊的排出肾糖阈:肾重吸收葡萄糖的最高界限。低血糖(空腹低于 0.8)、高血糖(空腹高于

11、 1.3)、糖尿病(尿糖和高血糖) 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 A细胞)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激素间的作用一一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对同一生理效应的作用是相反或相同) 激素分级调节中的机制 一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知识整合(二) 主要生物过程1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吸收血糖分解分解_合成.转化转化食物中糖类肝糖原非糖物质消化氧化CO共H,6能量(乳酸+能量)口画4 .朋.听脂肪酸等非糖物质2 .血糖平衡的调节起主要作用的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肾上腺素正常人的血糖:0.8-1.2g/l(80-120mg/dl )廉岛海分港地加f促进肘耀元分解和#糖物质精

12、化促前就乳化分抬促合成曲沅裁#精的抑制肝请兀分解和作格物庙同化腆高而唐京分卷增加.促附物元分解腆岛Af胞*下丘腑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主要是产热,供能合成糖原:场所(主要是肝脏细胞及肌肉细胞)机体内的三大物质可以相互转化饥饿时消耗为:糖 脂肪蛋白质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其次是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的器官:下丘脑、胰岛、肾上腺、肝脏(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肾脏(肾小管对葡萄 糖的重吸收)(三)易混易错知识辨析1 .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血糖升高的直接刺激;血糖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经下丘脑(血 糖

13、调节中枢)及其发出的副交感神经传来的信号刺激。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血糖降低的直接刺激;血糖降低刺激相关感受器经下丘脑及 其发出的交感神经传来的信号刺激。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因素: 血糖降低刺激相关感受器经下丘脑及其发出的交感神经传来的 信号刺激。2 .三种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相关实验(1) 胰岛素(蛋白质、作用于全身细胞): 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贮存(合成糖原和转化为脂肪、非必须氨基酸)和利用(细胞呼吸氧化分解供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再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蛋白质):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原的

14、分解。例. 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卫生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卫生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实验材料和用具:正常实验小白鼠 两只,生理盐水,用生理卫生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做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h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实验结果表明的预测,解释和结论实验步骤确定一只鼠为 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 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将两支试管分别 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

15、氏糖定性试剂给药一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将两支试管摇匀后, 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 加热煮沸,待冷却持,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 的变化。实验结果和预测: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 砖红色沉淀,表明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而实验结论: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评价:该实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4 .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原因:胰岛素分泌太少或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所以出现尿糖,由于葡萄糖溶解在水里排出所以 多尿,又因为失水很多,

16、所以要多饮,葡萄糖都从尿液排出,所以细胞供能不足,使患者都经常出现饥饿,表现为 多 食。糖代谢也出现障碍,供能不足,所以改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所以 消瘦。 5.尿糖的检验:尿液吸引蚂蚁,班氏试剂(CuSO,Na2CO)呈蓝色-(临床应用),较稳定; 斐林试剂(CuSO, NaOH呈蓝色;尿糖试纸。5 .尿糖就是糖尿病?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 3.9mmol/L6.1mmol/L 之间。当血糖浓度高于 10.0mmol/L时,就 会形成糖尿,尿糖的可能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食糖过多、肾小管病变等。6 .肾小管、集合管壁细胞比较多或发达的细胞器有哪些?肾小管、集合管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离

17、子,因此,细胞中线粒体较多一一供能,高尔基体较发达-分泌钾。三体温的调节(一)重要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1 .体温:机体内部或深部的温度。2 .体温因昼夜、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不同而不同。3 .体温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将引起酶活性的改变或 丧失,从而导致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4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5 .人体产热量的多少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肌肉运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进食等都会增加机体的产热量。6 .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90%以上)。产热的主要器官(肝脏,骨骼肌)7 .体温调节的方式包括:(神经一体液调节)8

18、 .温度感受器(感受散热速率变化的神经末梢)包括 温觉感受器(对散热速率减小敏感) 和冷觉感受器(对散热速率增大敏感)。9 .调节体温的基本生枢在下丘脑。(二)主要生物过程:热磁受器冷耀受器(8激素法放嘛£垂体一促甲状眼激素皆上膘 甲1腥炎热下丘胞体温调节中枢一度联血管收黑皮肤血管钎张汗腺活动增强散热减少* 讦股活动减弱散热增加(三)易混易错知识辨析1 .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和肾上腺都是效应器。不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受下丘脑、垂体产生的有关激素的分级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分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交感神经支配的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所以甲状腺不是、肾上腺是。 所以进入寒冷环境后肾上腺激素分泌增

19、加比甲状腺激素快得多。2 .进入寒冷环境经过调节人体的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而实际情况是人体在寒冷环境 中产热量和散热量都成倍增加。怎么理解?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热速率和散热量与在温暖环境相比都显著增加,经过调节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与进入寒冷环境初期相比分别减少和增加了,但散热量和产热量仍比温暖环境要多。 3.某人在48小时内体温保持在 39C,则他在这段时间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什么关系? 相等 4.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和耗氧量有什么区别?甲亢病人和甲状腺功能 低下病人(粘液性水肿)体温和耗氧量有什么区别?恒温动物体温基本不变,耗氧量增加,变温动物体温下降,耗氧量减少;甲亢病人体

20、 温较正常人高,耗氧量较大,甲低病人体温较正常人低,耗氧量较小。第2节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一、免疫应答(1) 重要的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1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2 .特异性免疫应答:3 .细胞免疫:4 .体液免疫:5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荚膜)多 糖,如:细菌外毒素、病毒的衣壳粒、异体细胞和自身变异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等。具有 大分子性、异物性和特异性。6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能够参与免疫的物质,包括抗体、细胞(淋巴)因子、溶菌酶等。7 .抗体: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活性的球蛋白,也叫免疫球 蛋白。(2) 主要生物过

21、程171 .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胸腆中的 造面干细胞增值分化大部分死亡增值分化 F淋巴结髀施扁错律2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胸腺依赖型抗原增殖分化 傕细胞抗体+相应抗原药原一吞噬细胞一 I细胞一 B国胞J |1I记配B细胞胸腺非依皴型抗原f相同抗原再次进入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3.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抗原巨(吞) 噬细胞 胸腺非依赖型抗原直接刺激 B细胞,不产生记忆细胞。活化后熔值分记忆1%胞,1 - J t八J I效应T细胞靶细胞一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

22、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抗体的作用: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中和抗原,使抗原失去活性或感染能 力;使可溶性抗原沉淀;使病原体细胞凝集成细胞团;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和激活 NK细胞; 活化补体系统。(三)易混易错知识辨析1.怎么判断是特异还是非特异免疫?没有针对性,不出现抗体和淋巴细胞为非特异免疫;出现抗体(浆细胞)一般是体液免疫,出现效应T细胞一般判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可以参加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非特性免疫 2.什么时候是体液免疫起作用,什么时候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抗原在细胞外起作用,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体液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内, 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寄

23、生在细胞内的病毒,还有胞内寄生菌,像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 些需要细胞免疫。一般是两者配合杀敌(实际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很多时候是同时进行) 3.淋巴细胞可否在血浆中?淋巴细胞可以在血浆中。淋巴循环,经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中。4 .人体的效应 B细胞(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抗体具有特异专一的特点,不同的抗原入侵 时都会有不同的抗体与之结合。那么到底是一种效应B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抗体.还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呢 ?是在分化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不同的效应B细胞各自产生相应的抗体。5 .不是说婴儿在哺乳期不易患病吗?说是在乳汁里有免疫球蛋白,但是在胃里

24、有胃蛋白酶,为什么胃蛋白酶消化不掉免疫球蛋白呢?婴儿在出生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尚不能分泌,故不能如成人般进食,母亲初乳中含有的多种抗体可通过内吞作用被孩子摄入,因而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6 .对抗原有识别作用的细胞 有T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等, 物 质有抗体。(浆细胞只分泌抗体,不能识另抗原.但抗体能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的是: 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7 .机体自身也可产生抗原?抗原不单指病原微生物,机体自身衰老、损伤、死亡的细胞和肿瘤细胞也可能为抗原。8 .二次免疫的特点和途径;反应更快,更强9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共同点:针对某种抗

25、原,属于特异性免疫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 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效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 生物过程刺激吸咽.抗体*某些细胞表面相同的变应原(过他原)再次1.过敏原理:费应原近首通透增强,毛细此言次张, 平滑肌收缩,悔诔允泌熠强T 全身过软反 应f过敏性 体克)呼吸道过敏度 应C过触性鼻 炎,支气首哮 喘)消化道过鞅 反应C食物 过锻性罟筋 尬皮肤过地反 应(尊麻疹, 湿疹、曲管性 水肿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26、,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区别:分布场所不同,作用结果不同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抗原针对所有人,超敏原只针对部分人.抗原包括过敏原。(二)易混易错知识1 .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如何变化?过敏反应中形成的组织胺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浆的渗透压下 降,回流血浆的水分减少,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水肿)2 .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来 源:都来源于效应 B细胞成 分:都是球蛋白分 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

27、机理: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3 .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 AIDS)HIV病毒,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 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而最后直接死于病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病毒存在于:精液,血液,尿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潜伏期:2 1。年.后得病.2年内死亡.HIV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突变率高,不易找到药物4 .感染艾滋病后是否还有免疫能力 ?存在非特异性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因为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障碍。另外,体液免疫中大多数抗原

28、需要T细胞的呈递抗原作用,在感染病毒后,当 T细胞大量减少时,胸腺依赖型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应答将受影响。 5.自身免疫的原理是什么?主要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的某些物质和病原体的抗原在结构上相似,当感染病原体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时,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对自身相应组织造成破坏。第3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 人体的“通讯网”几组概念的辨析1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位于颅腔和椎管中的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指由脑和脊髓发出的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2 .灰质和白质:灰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在一起,颜色灰暗。白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结成束,颜色亮白

29、。3 .轴突和树突:轴突:神经元长而分支少的突起。一般每个神经元有一个。树突:神经元短而分支多,呈树枝状。4 .神经中枢和神经节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而成的灰质小块。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集结在一起而形成。如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等。5 .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纤维:神经元长的树突和轴突及其包在外面的髓鞘,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及包在外面的结缔组织膜。包括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混合神经。6 .感受器和效应器感受器:传入(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7 .植物性

30、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运动)神经,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了解一下)二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一) 重要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1 .反射:概念,区别于应激性,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整的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类型形成反射弧特点神经联系举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 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 脑皮层以下固定的,不改变吃酸葡萄时分 泌唾液条件反射后天生活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 反射有大脑皮层的 神经中枢参与暂时的,可以消 退看到或听说酸 葡萄时分泌唾 液3 .反射弧的完整性: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 传导,具有双向性;(生物体内时候,单向传导)5 .在神经元

31、间化学信号的形式 传递,是单向的。6 .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细胞体、轴突-轴突、轴突-肌肉等)、突触小体(轴突末 梢膨大)、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7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传入神经住出神经8 .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导的: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10.神经涕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只有突触后膜才有与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二)主要生物学过程神 (特点:双向传导传导方向:兴奋部分一未兴奋部位|基本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静息时电位:外正内负(钾离子的外流引起的,协助扩散)工兴奋时电

32、位:外负内正(钠离子的内流引起的,协助扩散)我 过程:静息电位一刺激一膜电位变化一电位差一局部电流1 导 I电流流动方向: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分流向未兴奋部位兴ra)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一前后膜间的间隙(组织液) 突触后膜(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一个反射弧中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时间越长。(原因:突触延搁)神、突触小泡金 b)过产兴奋一突触 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兴奋或抑制【骋L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GI递c)特点_T单向传递:由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一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L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静止时,细胞

33、膜对钾离子通透性比较高,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协助扩散)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主要表现为钠离子内流 (协助扩散一产生动作电位),而后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突触后膜兴奋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突触后膜抑制时,氯离 子大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加大,不产生动作电位。(三)易混易错知识1 .如果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以及神经中枢,有无感觉,有无运动?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所有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不属于反射。(见)(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不是产生感觉的结构)反射活动的完成及其途径:反射

34、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感受器一传入神经纤维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纤维一效应器”。这五个基本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反射活动就无法完成。感觉的形成及其途径:“感受器一传入神经纤维一神经中枢一经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感觉就无法完成。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神经中枢。若只“损伤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则有相应感觉,但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能传入大脑皮层而不能经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若只“损伤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则无相应感觉,也无相应运动。因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相 应效应器和大脑皮层相应代表区。2 .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

35、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这句话对不?不对,因只感觉没有行动3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电流的流动方向应该分膜内和膜外,在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相反,在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4 .突触存在于神经中枢部分,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突触数目的多少;正常的生 物体内兴奋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突触);突触间隙是组织液5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实现电一化一电6 .神经递质是由什么结构包装、是怎么到达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由高尔基体 包装形成突触小泡,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 移动并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三、四神经调节与稳态脑的高级功能安

36、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应急紧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强。2 .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从而使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量增强,动脉血压上升、血糖水平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有利 于机体做出更加迅速的反应。3 .紧张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降低免疫系统的活力,造成 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机体的稳态长期失去平衡会导致代谢紊乱,使人感到精力疲惫, 身体乏力,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焦虑、抑郁、恐惧等。5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性激素,

37、甲状腺激素的 分泌),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学习,记忆,思维,;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6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第4节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一) 主要概念、专业术语和结论1 .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由内分泌腺组成的系统。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 .内分泌腺:无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或

38、毛细淋巴管,再通过 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调节生命活动,统称激素。3 .任何激素都不能为细胞提供活动的能量,只是作为信息分子起着蓿息载体”的作用。4 .协同关系:2种或2种以上的激素或结构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着相同的作用,使生理效应 加强。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水 平升高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对产热增加的作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黏膜 增厚的作用、植物生长素与赤霉素对细胞伸长的作用等。5 .拮抗关系:2种或2种以上的激素或结构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着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 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6 .激素、神经递质在完成它的信息

39、传递作用后逐渐被分解。7 .靶细胞、受体(糖蛋白)-一般在细胞膜上,也有极少在胞内8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9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不仅受神经系统的调节,而且还受内分泌系统本身的多 (分)级调节。(二)知识要点1.常见的动物激素激素名称及本质产生的 内分泌 腺名称主要生理作用激素失调症生长激素(蛋白质)垂体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 骨骼的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幼年过少: 侏儒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 症甲状腺激素(含I的氨 基酸衍生物)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0、偏高:甲亢(精力日I盛,烦躁不 安)偏低: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动作迟缓 精神不振)幼年过 少:呆小症胰岛素(蛋白质)胰岛B 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偏高低血糖,偏低尿糖甚至糖 尿病性激素(固醇)性腺(男: 睾丸,女: 卵巢)维持第二性征(性周期)性行为,促进生 殖细胞的形成分泌不足,第二性征不明显或 消退.性周期不正常胰高血糖素(多肽)胰岛A细胞促使肝糖元分解为C6H12O6,使一些非 糖物质转变为C6H 12O6.使血糖升高肾上腺素(固醇)肾上腺促进新陈代谢.控制糖分,体温促甲状腺激素(多肽)垂体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发育.促进甲状腺 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胸腺激素胸腺增强免疫功能2 .激素的生理

41、作用(1)调节新陈代谢: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从而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2)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体内水、无机盐、血糖等的平衡。(3)调节生殖、生长和发育。(4)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3 .激素作用的特征:(1)特异性:激素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的特性。有的表现出专一性,如促 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等。(2)高效性:含量极低、作用显著。(3)复杂性:4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1)区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概念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 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 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致, 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 进行各项生命活动。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 激素、二氧化碳)通过

42、体液的传送, 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 育所进行的调节。结构基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主要是血 液)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 合,调节具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 而不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只起 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 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信息传递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 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以突触的结构形式在神 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经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 全身各处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时间短暂时间比较长(3) 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表现在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控制,主要通过植物性神经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系统可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分泌,也可通过控制垂体分泌促激素, 间接控制一些内分泌腺的分泌(如下图)。如鸟类一般在春天进入繁殖期,这是春天的长日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 作用,下丘脑分泌较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性腺就开始发育直接控制。并分泌性激素,鸟类进入繁殖期。这就是间接控制。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