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学目的: 1 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 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教学重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时数: 共计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判断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对文言句式的要求。2、 了解判断句的特点。3、 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教学实施过程:一、文言句式的概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
2、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也”表判断。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2、用“.,.也”表示判断
3、。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3、用 “.者,.”表示判断。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用“.者也。”表判断。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4、,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等表判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7、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之议也。” 8、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
5、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秦,虎狼之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教学反思: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二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学内容:被动句教
6、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被动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二、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为” “为所” “为所”表被动。用“为”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
7、下人嘲笑)(贾谊过秦论)“为所”“为主动者所动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吾属皆且为之所虏“为所”表被动。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在动词前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见动词”。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于”表示被动关系。“于”放到动词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
8、、“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用“见.于.。” 它的形式是: “见动词于主动者”。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3、用介词“受”“受于”
9、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加“受”,结构是:“受动词”用“受.于.。”的形式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结构是:“受动词于主动者”。“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用“被” 在动词前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0、60; (二) 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教学反思: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三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学内容:省略句教学目
11、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三、省略句 1、 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0;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5、分句的省略。如: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教学反思: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四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
13、学内容:倒装句-宾语前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四、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14、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15、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教学反思:
16、60;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五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状语后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17、0;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18、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三)、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
19、?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教学反思: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第六课时高三语文组 田广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 (四)、主语后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
20、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五、固定句式吾孰与徐公美?孰与,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以为意思是以为、认为、把当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21、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如:惟命是从 唯马首是瞻 惟利是图 岂哉(乎)、独哉意思是难道吗例如: 与其孰若、与其宁可 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22、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同意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与"孰与"、"何如&quo
23、t;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何(奚、曷)以(用)为" "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
24、上什么"、"还说什么"。"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固定句式总结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伦理与培训》课件
- 2025社区广告热销合同
- 情感驱动品牌发展的新思路计划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含解析
- 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一模)物理 含解析
- 安徽省滁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学校美术活动的志愿者培养计划
- 定期开展团队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计划
- 2025-2030中国全地形起重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乙型肝炎病人的健康教育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3《国家司法机关》听课评课记录
- 管理沟通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华东交通大学
- 分离式蜂蜜饮品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欢乐购物街 2.买卖我做主
- 2025年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7697-2024立式油压千斤顶
- 《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
- GB/T 44967-2024饲料用酶制剂通则
- 【MOOC】电子商务-四川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声乐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