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_第1页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_第2页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_第3页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_第4页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复习一、新课标规定的记叙文阅读部分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归纳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评价感情倾向品味文章语言考查题型主要有:(整体感知)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就要从全局把握,格式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哪些人+干什么 (起因+叙述侧重点)+结果注意系列事件:时空上有变化,句前加时空间转换词语。如我看到一条河(1) 题目扩展法

2、。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主要内容。例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受到了深刻的

3、爱国主义教育。(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1:故乡一课,可分为三部分,段意分别是:(1)回故乡(2)在故乡;(3)离故乡。根据各部分段意可归纳为: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回到故乡后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以及离开故乡时的复杂心情。例2:06年河北我看到了一条河21小题:文章叙述了“我童年记忆中的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答案:(1)四岁时独自回家迷路。(2)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3)回家的路上,在河里学会了游泳。(分析:按文章段落层次逐条归纳,同时抓住时间地点变化及事件。)(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

4、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例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5) 问题回答法。这种方法就是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循着问题总结全文内容。例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起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例1:0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柔弱的人第17小题: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5分)(解答:本文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我”与家庭教师尤利娅结算工钱,在“我”蛮不讲理、故意克扣工钱的过程中,她只是一味退让、妥协,没有丝毫反抗,“我”对她的表现十分愤怒,但最终还是给了她应得的八十卢布

5、。)例2: 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第13小题: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解答: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教育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2、归纳主旨 (1)考题的标志:“为什么”“目的是”“意图是”“旨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2)方法:第一,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第二,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局部探究)3、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答题技巧: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中心内容及语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

6、生义等。(例: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太多,应付接待不过来。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揩油占公家或别人便宜。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B、联系语境、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例1:故乡中三个“辛苦”的含义。我奔波劳苦,闰土辛勤劳苦,杨二嫂处心积虑,挖空心思)。例2:藤野先生中“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本意为漂亮,这里指丑陋。作者运用反语,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例3:09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20小题“文中第段和第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4分)” (分析:

7、第段中“修养”的含义指有文化或有学识。第段中“修养”的含义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例4:2000年河北考题访兰22小题“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4、词句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例1: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的窥视大地的情态,表现了小草的可爱。“钻”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例2:背影“

8、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攀”“缩”等动词写出了父亲爬月台,过铁道时动作的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例3:河北2008年小扇轻摇的时光 22小题“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解答:“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挂果的喜爱;(2分)“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1分)例4: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4小题: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2分)(解

9、答:表达孩子们希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2分)(解答:表现出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病痛、自豪快乐的情景。“忘记病痛”、“自豪快乐”各1分)解析:紧扣原文,体会情感。5、文章线索(1)以题目为线索。例如:背影、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风筝。(2)以实物为线索。例如:风筝(以“风筝”为线索)、唐家寺的雨伞(以“雨伞”为线索)。(3)以人物为线索。例如:最后一课以“我”(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孔乙己中以“我”(小伙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为线索。(4)以感情为线索。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以“我对长妈

10、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济南的冬天中以“我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为线索。藤野先生中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以“我的见闻感受”为明线。 (5)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社戏(6)以行踪(游踪)为线索。(游记多采用此方式)例如: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说明:对于文章行文线索的考查常常与分析题目或分析语句、语段结合起来。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梳理情节:答题要领:把握核心事件,逐段概括提炼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筛选有效信息,简练作答。补全情节的题型,模仿示例句式。例1:我的叔叔于勒按照小说情节梳理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例2昙花终于怒放划分文章结构

11、层次。答题技巧:记叙文常用的层次(部分)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按时空转移划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按时空转移分两部分内容。 故乡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地点转换分为三部分。 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 例如:藤野先生 (1)遇藤野前(在东京) (2)在仙台与藤野相识相处 (3)别后怀念藤野先生。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例如:范进中举分为(1)中举前(2)中举后 两部分。按画面变化划分。(多用于散文) 例如:春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济南的冬天第一幅画面面:阳光下济南的全景;第二幅图画:雪后秀美的山景;第三幅图画:济南冬天的水。按作者感情变化划分。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

12、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分析人物思想性格。7、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方法:(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答题技巧:(1)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思想品质。例1:藤野先生,文中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1)修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验(4)询问中国女人裹脚情况

13、,这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求实等思想品质。例2: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7小题:阅读选文后,请简要概括科林是个怎样的男孩?至少答出三点(3分)(解答:聪明、懂事、能干、有主见、做事执著、果断、关心亲人、爱父亲。)例3:09年山东省你为什么拿这一个第21小题: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3分)(解答: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每个要点一分,意思对即可。)(2)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语。例如: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第12小题: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原文结尾处,筛选原文解答:随性自然、

14、不奢望、不强求。)8、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及其作用文章重点句子一般指这么几种: 用做文章标题的句子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有的句子有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句子的浅层意思或表层意思往往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句子的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而要明白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要从说话人的身份、性格、说话时的背景等来考虑,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凭空猜想、主观臆测。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过渡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景物描写句(见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句(见塑造人物的手法及作用)

15、基本技法:A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着句子的内涵;B抓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C根据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D 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E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因为社会背景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密切关系;F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G结合文章中某一信息点,概括回答“为什么”解题思路:这类题侧重答原因,可以遵循直接原因深层原因这个思路,其中深层原因要结合主题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由

16、浅入深,由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双关句解说双关语义;比喻句还原修辞本意;哲理句解析蕴含的哲理;深奥难懂句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化难为易。例1:故乡中“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用双关的修辞方法,表面是说“我”在回北京的路上,实际是说“我”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探索、跋涉。例2:孔乙己中怎样理解结尾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解析:理解这句话,必须抓住关键词“大约”和“的确”,孔乙己本来就“不会营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样残酷冷漠的社会,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说“的确”死了。但是,孔乙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没人关心他的命运,即使他“的确”死了,也没人了解确切情况。他无声无息地离

17、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响,所以,作者又用了一个“大约”。 “大约” 、“的确”表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例3:08年河北省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0题“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2分)”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解析:这是人物描写句,体会上文分析母亲的心理。解答: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例4:09年重庆市中考为我唱首歌吧第15小题: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4分)(解答: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2

18、分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六个同伴以长眠地下。失去听力和长眠各1分。9、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去考虑。通常内容上作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背景;结尾议论抒情句常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主题)。或者:表现了作者态度(观点), 抒发(强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常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常设悬念、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的作铺垫;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扣题;呼应标题。例1:背影首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

19、答:开篇点题,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又提示全文内容核心,突出背影,使读者产生悬念。) 例2:陋室铭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结有何作用?(解答:再次强调陋室不陋,画龙点睛;既巧妙地照应了前文“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例3:孔乙己第9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及其低下,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暗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例4:09年河北省中考昙花终于怒放中第22小题“选文第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解答:进一步抒发了

20、喜爱昙花的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例4:07年河北省中考江南陶公柳第20小题:文章第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解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例5:0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9小题:“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核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附最后一段: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到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解答: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例6:09年江苏

21、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中第15小题: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答: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烘托老人的形象。)10、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含义:浅层的意思,深层的与中心有关的含义. 作用通常有:(1)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荔枝蜜);(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3)充当文章线索(背影);(4)充当文眼(爱莲说);(5)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枫叶礼赞);(6)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 9、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顺叙、倒

22、叙、插叙和补叙等。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例如:散步。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例如:背影。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例如:羚羊木雕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

23、,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补叙:对全文情节进行必要的补充。 例如:智取生辰纲中结尾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考察要点:倒叙作用、插叙作用。答题技法:(1)倒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例如:背影(2)插叙、补叙使文章情节更完整,对有关人物、情节或背景作补充交待。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故乡例1:07年湖南长沙中考题大年初一没下雪23小题:“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插叙的作用: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交代了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乘车到杭州的目的)是使“我”后来

24、感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例2:09年陕西省中考溃散的黑暗中第11小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 。(2分)(解答:顺叙)例3:09年吉林省中考父亲为我念书中第21小题: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4分)(解答:插叙;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11、环境描写的作用(1)小说、记叙文中环境描写及作用: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社会环境描写:例1:孔乙己中,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为人

25、物活动设置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对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例2:变色龙中“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环境描写的作用? (解答: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 自然环境描写:A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反衬)。例1: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为孔乙己出场作铺垫。B烘托(表现)人物

26、的心情。例1: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去哲尔赛岛旅游,“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波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看着海岸向后退去,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感到快活而骄傲。”表现菲利普一家愉快的心情。“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认出破产的于勒后沮丧失望的心情。例2:羚羊木雕“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烘托了我内心的悲伤凄凉。C推动情节发展。例如:智取生辰纲中反复对天气炎热的描写,既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D设置了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例如:

27、孤独之旅中描写芦苇荡,为人物成长提供广阔背景;描绘暴风雨的可怕,烘托出杜小康的勇敢坚强。E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等。例3:08年河北中考小扇轻摇的时光中第21小题: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解答:(3分)景物(环境)描写;(1分)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我”轻松闲适的心情。(2分)例4:06年河北中考我看到了一条河中第20小题:文章中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划线句: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解答: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烘托

28、“我”游泳的勇敢。)例5:0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心灵折旧费中第20小题:文中第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解答:烘托出大哥焦急(或绝望)的心情,为下文汉子还车做铺垫。)(2)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A用景物衬托所歌咏的对象的特征,为后文作铺垫。例如:仰望一棵树的姿势第二段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解析:描写高原贫瘠、荒芜、狂风呼啸的恶劣环境,为下文描写小树作铺垫,衬托小树的坚强。 B揭示环境的象征意义。例如:心田上的百合花文中怎样描写野百合的生长环境?为什么要这样写?(2分)(解答: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预示着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29、)例如:0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蔷薇几度花中第15小题: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答: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烘托老人的形象。)12、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花的绚烂多彩。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态(把人格化了),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写活了。例如:春“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写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排比:使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安塞腰鼓中“

30、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描绘安塞腰鼓火烈的表演场面,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反问:起警策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例如:陋室铭“何陋之有?”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引起下文。引用:引用一些名人名句,主要为了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07年河北“江南陶公柳” 20题:“文章第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解

31、答:印证“陶公柳”“武昌柳”的名称由来已久;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赞美了 (“武昌柳”)的风姿,表达了对陶公的怀念之情。)反复:起强调作用。例如:海燕“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夸张极力渲染天气炎热。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

32、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例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褒义词贬用,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注意:有些语句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1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话题一致陋室铭“何陋之有”照应前文的“惟吾德馨”15、记叙的详略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

33、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例1: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父亲的眼神中第14小题: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些内容是详写?(解答: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4分)例2:0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中第8小题: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前几段花去大量笔墨叙写“我”常年生病的情况?(4分)(解答:主要为了表现我内心的痛苦与悲哀,2分;为下文写我从野菊花精神抖擞的绽放,充满阳光的灿烂活力状态中获得启示蓄势,1分;更能突出野菊花的生命力给我的震撼,突出文章的主旨。1分

34、)16、常用写作手法及作用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海燕枫叶礼赞行道树、爱莲说陋室铭)枫

35、叶礼赞 2)衬托: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例如:爱莲说以菊、牡丹衬莲的高洁品格。 孤独之旅以杜雍和的孤独衬杜小康的孤独;以鸭群的孤独恐惧衬杜小康的孤独恐惧。(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例如:范进中举 变色龙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济南的冬天(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

36、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例如:阿长与山海经(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例如:口技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37、。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以小见大: 例如:最后一课12卒彰显志: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 开门见山: 例如:羚羊木雕13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例如:春陋室铭14层层设悬: 例如:桃花源记 15点面结合: 例如:第一次真好16情景交融: 例如:济南的冬天17、考查人称及作用。记叙文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有时第二人称也穿插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是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第二人称与读者拉近距离,直抒胸臆,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

38、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18、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理解探究(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19赏析题记叙文语言的阅读赏析,考生回答时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即作者是怎么写的,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关于怎么写,我们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入手,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具体的句式可以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写作手法、特殊句式等)”或“通过××××等词语(或短语)来写”。关于写了什么内容,具体的句式可以是“写出了”(内容)。关于为什么这样写,我们可以从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方面来考虑,具体的句式可以是“表达了(或抒发了、赞扬了、揭露了等)主题(情感)”。答题思路:句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记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可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句式、内容情感、哲理等角度去思考)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题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