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音乐教案_第1页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_第2页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_第3页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_第4页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牧童短笛音乐教案【篇一:牧童短笛欣赏教学设计】牧童短笛小学二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培养,提倡综合学科和弘扬民族音乐为指导思想,介绍分析我国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2) 理论依据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学生对听音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感受,聆听时能够作出相应的情绪和体态反应,能够在律动、歌舞表演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二、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分析1 、体裁分析:民族音乐是包括我国56个民族以及根据民族调式创编或改变的音乐作品,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也很常见,利用西洋乐器宽广的音域有利于演奏丰富的民族音乐。2 、乐曲内

2、容分析:乐曲牧童短笛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中的欣赏曲,有钢琴和长笛两个版本,钢琴版本流传较广,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由主题发展(扩充)再现组成,每一个乐段都有很明确的主题思想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采的变化。a:第一段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去,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

3、成,比第一段热烈。(2) 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年级:二年级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整个班级没有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同学,对于分析钢琴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聆听,分段聆听,加上表演,我相信学生们还是可以不错的理解作品的结构。(3)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每段的速度,情绪,旋律并随音乐表演出适合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学习作品。(4) 技术准备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用迅雷播放器剪辑音频,下载水墨画版本的牧童短笛视频(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学生在本册书的第二课中学习过贺绿汀的作品民族管弦乐晚会,对本课的学习已经

4、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对乐曲分段的问题利用语文课文需要分段的要求来引导音乐也是要分段落的,通过引导学生乐曲有不同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清段落。段落的分析通过聆听,分段聆听,表演来分析出不同段落的情绪,速度等特点。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喜欢乐曲牧童短笛,积极地参与体验乐曲的不同段落的表演,主动找出乐曲的曲式结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乐曲,体会乐曲的速度,情绪,旋律特点并总结,在表演每段的情绪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乐曲的方法,知道三部曲式结构的特点。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知道牧童短笛是分三段并且每段的情绪、速度,旋律都不同。(二)教学难点:

5、表演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在音乐情绪中准确的表演。五、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引导学生注意力,初听牧童短笛的整体感受环节目标:整体聆听,体会初听作品的感受。设计说明:通过看牧童短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说明作品的成就引起学生自豪感,在有学习主动性的条件下聆听乐曲。活动1.1学生首先看一幅画(牧童坐在水牛上吹竹笛的画)(1)播放图画(2)学生简单描述画的内容,教师归纳刻画牧童生活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有图画作品,许多的作曲家也创作了很多描写牧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获得过世界大奖,很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叫做牧童短笛,写了这首获得世界大奖的作品的作曲家是贺绿汀

6、。活动1.2播放钢琴版牧童短笛(1)教师提问牧童短笛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钢琴(2)学生说说初次聆听的感受。(二)欣赏分析牧童短笛环节目标:分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及每个结构的不同特点教学设计:通过分段听来分析乐曲在情绪、速度,旋律上的特点,通过分析得出三段曲式的结构名称,再聆听一首三段曲式的乐曲彩云追月检验学习效果。活动2.1再次播放牧童短笛(1)教师提问此乐曲分为几段?(2)播放乐曲(3)播放乐曲举手示意乐曲段落进度,总结分段。活动2.2分段聆听牧童短笛(1)分别从乐曲每段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表演来烘托气氛。么会有上面总结的特点同时学生学唱几句体会:第一段(部分)通过连线

7、和跳音记号来表现牧童的活泼和乐曲的悠扬。第二段(部分)运用波音记号和左手旋律的跳音表现牧童与水牛嬉戏玩耍是的场景。【篇二:音乐教案-牧童短笛-教学教案】【教学内容】1 、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3 、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综合训练)。【教材分析及说明】1 、歌曲:我们的田野旋律悠扬,富有歌唱性,歌词也写得很出色,犹如一幅绚丽的水彩画描绘祖国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两课时,本课时在时间和教学安排上不作重点。2 、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

8、,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另外,为上课时更好地利用时间,教师课前可用空白磁带把本曲连录34遍。3 、口琴教学口琴教学是我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生活,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学生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再扎实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仿佛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同学们吹奏的庄重、严肃、有力、饱满。【教学目的要求】1

9、 、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2 、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3 、继续开展乐器进课教学,巩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训练(p23)要求奏准音高、吹奏的饱满,有力富有弹性。【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课时】第三课时【教具】录音机、磁带、口琴、小黑板、图画。【课的类型】欣赏课【教学步骤】一、播放音乐,

10、学生击拍进入教室。二、组织教学(略)。三、基本练习。1 、发声练习(小黑板)1=f2/40513|65|54|3#183;5|21|1-IIb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2 、视唱练习(小黑板)1=c2/40134|5一|5671|5一|5654|31|2265|1-II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11、练习时,宜集中看着教师教鞭指谱进行视唱,要求看清楚划拍的上下动作和所唱的音的时值。另外,视唱时应注意换气,只能在记号处换气,不可在其他地方换气。注:这两条基本练习,都是以后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复习我们的田野作铺垫。因此,一定要注意练好。四、口琴练习口琴练习内容在课本p23综合训练部分,本曲上节课已学过,本课时主要是复习巩固。本曲情绪庄重严肃,具有进行曲的特点,特别是二声部低音的重复,好似队伍进行曲一样。要求:第一声部坚定有力,精神饱满;第二声部短促跳跃,富有弹性。具体方法:1 、把学生分成两组,先让学生分别同时认真地听老师弹奏全曲。(老师左右手分别弹一个声部,再弹奏全曲)2 、学生分部学习练习

12、曲。3 、教师指挥,学生吹奏全曲。4 、教师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再次吹奏好全曲。五、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一)复习曲谱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65|3#183;5|132|错唱成65|3#183;5|132|20|第二乐句35|66#183;6|53|2-|2032|错唱成35|66#183;6|53|2一|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183;7|615|最后12|33#183;3|33325|1一|错唱成12|33#183;3|25|1-

13、|2、教师用风琴弹奏曲谱1.5段,(全曲较长,时间不允许一一弹奏)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二)、复习歌词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

14、白磁带先录好1、5)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六、欣赏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

15、。(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

16、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

17、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

18、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篇三:牧童短笛教案】牧童短笛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不同乐段的节奏、速度及音乐情绪的特点。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记忆作品不同乐段的主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描写牧童的乐曲,这首乐曲闻名中外,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一)初次聆听,整体感知。1 、初次聆听歌曲问题设置:这首乐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