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_第1页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_第2页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_第3页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_第4页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精品文档. 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先秦是指中国秦朝以前(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时代的统称,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下面由 为大家整理的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

2、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

3、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

4、形成。封建社会形成;选官制度:世官制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农业技术:精耕细作;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土地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经济政策: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手工业: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铁器的出现和推广;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陶向瓷过渡;出现钢剑;商业:私商出现,打破“工商食官”局面;市井、商业都会形成;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

5、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学术下移;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3)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和文艺有了发展。科技: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甘石星经;医学黄帝内经;战国司南,有关火药知识的记载文字:大篆;文学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三1.奴隶社会的基

6、本特征: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1)政治上: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

7、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2)经济上: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

8、并问题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对外交往初步发展。(2)经济上: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对外贸易频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3)文化上:秦汉文化具有突出的特点科技成就突出,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来思想文化(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传人中国;与“君权神授”等封建迷信思想相对,产生了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史学、文学、雕塑和绘画成就突出。【知

9、识体系】一、夏、商、西周兴衰更替六件事1.禹建夏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汤灭夏夏桀暴政引起奴隶反抗,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商汤乘机起兵灭夏,建商。3.盘庚迁殷商前期都城屡迁,政局不稳。商朝中期,盘庚迁殷,商朝稳定下来。4.武王伐纣商纣王统治残暴引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纣王,灭商,建立周朝。问题:武王灭纣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 解题思路:周文王时,任用姜尚、周公旦整顿政治军事,发展生产,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纣王暴政引起各属国各部落的反抗;商奴隶阵前倒戈,帮助了周军迅速灭商。武王伐纣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领

10、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5.国人暴动 西周厉王贪财好利,搜刮掠夺平民,而且统治残暴。厉王同平民的矛盾激化。前841年“国人暴动”爆发,镐京平民和奴隶等攻进王宫,赶跑厉王。国人暴动后,西周进一步衰微。 6.犬戎破镐京 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内乱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先秦历史知识点详细四、西周分封制、井田制1.分封制 分封目的和对象:为巩固奴隶主政权,对王族、功臣,已降附的商代贵族进行分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拥有封地的使用权及封地上的奴隶,并世袭;义务包括服从王命,按时朝见周王,缴纳贡赋,派兵随从周王作战。重要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影响:巩固了西周统治,扩展了版图,也巩固扩大了井田制。

11、2.井田制 周王把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使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这是;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王土地私有制。井田上的主要劳动者是奴隶,他们集体耕种、劳动成果为奴隶主剥夺。问题: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解题思路:分封制是西周社会政治制度,井田制是西周社会经济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反过来巩固井田制。西周通过实行井田制和分封制,巩固了奴隶主统治,发展了社会生产。西周王朝成为经济高度繁荣、疆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国家。三、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1)三代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农田水利发展;后称“五谷”商周都已种植,甲骨文、诗经有载。(2)商、西周使用农具多为木、石、骨蚌所制,有极少铜农具;懂得施粪肥、草木灰和绿肥。(3)商畜牧业占重要地位,饲养牲畜除食用外,有些用于拉车、祭祀。2.手工业(1)青铜铸造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但实际上夏青铜器目前发现甚少,商周是青铜时代繁盛时期。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青铜铸造规模大,作坊集中王都,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西周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2)商周玉器加工和纺织业发展。(3)陶瓷业:出现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4)商周漆器制造达较高水平(注:我国用漆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