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页 一、课堂教学设计表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幺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
2、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
3、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4学生特征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5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
4、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
5、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6、。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1)知识点编号 同前。(2)学习目标 同前。(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
7、B、等填入栏内即可。(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8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
8、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
9、,多为逻辑式的:一、× × × × × × ×1× × × × ×(1)× × × × ×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9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
10、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10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
11、应;(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1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1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
12、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常规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学科:数学 教师姓名:余文艾 学校名称:广州培正中学 授课班级:初二(6)班章节名称§3.3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学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79年级二、1(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本节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从形、量两个侧面体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 认识辅助线,能运用辅助线对该定理进行证明;3 掌握、初步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4 增强数
13、学实验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3.31掌握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3.32应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初步运用3.33认识认识辅助线,能初步运用3.34理解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1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利用实物和投影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从形、量两个侧面体验定理;2在理论上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对定理进行证明;3通过形成性联系运用、巩固定理学习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利用实物和投影,通过实验与观察,启发学生利用辅助线对定理进行证明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
14、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3.31理解实物(三角板)三个数学实验F、K.(实验验证)H.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从数、形两方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分钟教师模具学生用具3.32掌握黑板定理证明BF学生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多种方法证明定理20分钟教学器材3.33应用黑板投影课本例题形成性练习HB运用三角形内角定理5分钟自制3.34理解投影问题BE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5分钟自制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
15、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板书设计1、 实验要求a) ××××××××b) ××××××××c) ××××××××证明方法一××××
16、215;×××××××××××××××××××××××××××××××××××××××××××××××××
17、215;×证明方法二×××××××××××××××××××××××××××××××××××××××××××××××
18、15;××××××××证明方法三××××××××××××××××××××××××××××××××××××××××
19、5;×××××××××××××××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 动媒体的应 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练习提示、参考实验投影实验要求归纳、总结学生完成练习形成性练习评讲、纠误学生证明定理归纳实验、引导证明实验、观察课程标准:(二)、1(7)SETC·S 第三学段A1. A 2. A3 . A4课程标准:(二)、1(7)SETC·S 第三学段 A1. A 2. A3. A5课程标准:(二)
20、、1(7)SETC·S 第三学段A 2. A3 .A5投影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实验结 束引 导 结 束 开 始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331332333334331理解掌握运用理解运用拓展1一个三角形中,为什么不能有两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2填空:在ABC中,(1)C=90°, A=30°,则B ? (2)A=50°, B= C,则B ?(3) A -C=25°, B- A=10°,则B ? 3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五边形呢?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完成得较好;(2)积极做实验,并能在实验中得到启发,能
21、用多种方法证明定理;(3)作业质量良好;(4)在测验和考试时,相关部分知识得分率高(特别是拓展题型)。整理人:尤殿龙2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袁振红 单位(学校):任丘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一(1)班章节名称215 大自然的语言 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1-2 年级学段:(一)3;(二)2、5、7;(三)2、3、4。本节课教学目标:1学会“语、就、那、化、告、诉、习、永”八个生字。掌握“语言、化石、镶嵌、山巅、三叶虫”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六个字。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那些语
22、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5激发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2.15-12.15-22.15-32.15-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语、就、那、化、告、诉、习、永”八个生字。掌握“语言、化石、镶嵌、山巅、三叶虫”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六个字。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哪些语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大自然有哪些语言。1.学生自学(查阅资料、上机操作),教师指导。2.课前组织观察(春天
23、景色、鱼鳞)、搜集资料;课上交流讨论。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永远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当学生明白了“只有了解三叶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古生物这一知识,才能知道有三叶虫化石的地方曾是汪洋一片”这个问题时,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5-115-215-315-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1(文字、声音、动画、视频)课件2(文字、图画、动画)课件3课件4(图片、音乐)生字词春天图、喜玛拉雅山形成(动画)、资源库。音乐大自然图片KA、C、HIBB、F、HB、F、HHF掌
24、握生字音、形(偏旁、结构、笔画笔顺)、义;理解词语意思。深入理解大自然语言。配乐读增加美感。激发热爱大自然感情、观察大自然的兴趣。4分4分1分1分自制库存自制库存库存网上下载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25、.其它.板书设计15、大自然的语言蝌蚪春天来了鱼鳞图两圈一岁 仔细观察、爱学习三叶虫化石汪洋一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1、欣赏2、组织语言,同桌交流、回答。(1)大自然里有动植物、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化石等。(2)大自然美丽、神奇。3、齐读课题。1.赏图提问:(1)大自然里有什么?(2)给你怎样的感觉?2.总括:大自然真是太美丽、神奇了! 如果你仔细观察,她还有好多悄悄话要对你说呢!3.板书课题 15、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1开 始媒体的应 用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 动一激趣导入1.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1
26、)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语言。 我们在用什么交谈? 有声语言回答问题前为什么要举手? 无声语言总括: (2) 归纳重点问题。 大自然有那些语言? 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2.学习这篇课文,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常规目标)学会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题“她会有好多悄悄话会对你说呢!”课程标准:1-2年级 (二)2、7SETC·S:第一学段 课堂 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1 2年级 (三)2课程标准:12年级(一)3(二)7三、 探究达标(一)自学(完成初级目标)1. 看书听师配乐读.2. 自由读,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3. 自学4. 汇报自学结果。 课件3使学生能够在较短
27、的时间内学会大量的生字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配乐范读,划出诗共有几节? (五节)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新词。3.自学,完成目标1、2、3,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自学结果。(二)合作学习(完成高层次目标:1.深入了解诗歌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2、3、4、自然段1.自由组合,选择一种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学习。(1) 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进行拓展性学习。(2) 小组汇报展示。2. 指导学写诗歌。SETC·S:第一学段 A3 1. 质疑。(思考、组织语言、表达)2明确重点目标。 课件2SETC·S:第一学段 A5 二、
28、质疑定标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12年级(二)2、5、7SETC·S:第一学段A2、A4 课程标准:12年级 (二)7课程标准:12年级(二)2、(三)3、(四)4年龄组:.自由朗读第三小节.各自出示课前搜集的鱼鳞,互相观察,说一说鱼有几岁。.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年龄方面的大自然的语言?、选音乐,配乐朗读。活动二春天组:、朗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点。、说一说,还有哪些语言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好美呀!选一段音乐,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活动一SETC·S:第一学段 A3 、A5 自由结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
29、地位,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同学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自编诗歌 的环节增强了运用语言的能力。1. 自由结组。2.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活动)3.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代表发言)4.体会语言,学写诗歌课件4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SETC·S:第一学段A2、A41.思考,组织语言。2.交流,升华情感。3.齐读课文。1.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随机总结,激发情感: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课程标准:12年级(二)2、(二)5、(三)4SETCS:第一学段A4课程标准:12年级(二)5、(三)4四.
30、激发情感第二课时活动课程:说一说,你搜集的大自然语言(略)。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对大自然产生了兴趣。教师适时点拨启发,使同学们的情感自然升华。结束活动三化石组:默读并质疑“为什么喜马拉雅曾经是汪洋一片”?小组讨论。配乐读,边读边想:还有那些有关化石方面的语言?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15-115-215-315-4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拼音写词语gàO sù huàshí yng yun à () ( ) ( ) ( )2、看图填词语 ( )大海 国徽 ( )在天
31、安门城楼上 3、填空(说一说)水里的蝌蚪,告诉我们 。鱼鳞上的圈圈, 圈一岁(填数量)。 , 告诉我们喜马拉雅山曾是汪洋一片。4、任选一题,说一说。(1)下雨前有哪些现象。(2 地震前有哪些现象。5、选一小节诗,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 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1-3题同学们完成很好。4题个别同学朗读的平淡,缺乏感情。5题,下雨前的现象了解的很多,但地震前的现象同学们说得不够全面。2通过第二课时的活动课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搜集的大自然语言知识较多,个别同学知识面窄。有的同学语言表达能力缺乏锻炼。 整理人:王俊萍3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王绮 单位:上海
32、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 授课班级:三(3)班章节名称第22课 乐山大佛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A、能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内容;能感受课文所说的道理,理解基本的为人之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问题意识。B、热爱生活,关心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C、尊重别人的说话,并能听懂别人的话,理解主要意思;能正确地运用普通话独立清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D、有参加学校、班级、社区活动的兴趣,能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二学段(3年级) A级本节
33、课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石佛和它宏大的形象,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句意,能找出一段话里的总起句。3积累描写乐山大佛优美的语句,并试着用书上的语句介绍乐山大佛。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22122222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乐山大佛这一石雕艺术珍品的了解,体会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气势。通过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乐山大佛的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乐山大佛的了解,使学生喜欢乐山大佛
34、,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了解乐山大佛的宏大、神奇,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乐山大佛。通过查阅资料、直观感受、课文阅读,知道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表述大佛的宏大。将书中语句与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相结合,了解乐山大佛的神奇。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通过理解语句,自主搜集网络资料,欣赏图片、三维全景图等,解决问题。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22-122-222-322-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资源库1(图片) 资源库2(文字、图片) 资源库3(文字、图片)资源库4
35、(图片、文字资料)教师旅游乐山的照片课文内容乐山大佛图片乐山大佛三维全景图乐山旅游网站乐山风景图A、C、KA、B、C、GA、G、K1、K2B、H、IF、G、H1B、DH1B、EH1、H2G、H1、H2对乐山大佛形成初步感受深入了解乐山大佛直观感受乐山大佛的宏伟、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分钟4分钟5分钟5分钟自制自制网上下载网络资源网络资源(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发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
36、纳总结,复习巩固;K1网络浏览,丰富语言;K2网络交流,评价反馈。(2)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1自主操作;H2交互反馈。板书设计第22课乐山大佛智慧 技艺结晶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1、读了课文,看了图片你觉得乐山大佛怎样?2、用书中的语句介绍乐山大佛。 网站 “乐山大佛”网欣赏网络资源图片1学生交流2齐读课题开始CAI 乐山大佛1、谈话引入五一长假的旅游见闻2、小结:介绍四川游,祖国山河真是壮观。 3、出示课题:*
37、22乐山大佛CAI 电子课文网页 乐山大佛欣赏资源:用一个词语说说对乐山大佛的感受。阅读电子课文把乐山大佛介绍具体。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质疑。从网络学习内容中找答案,解疑。说话训练:因为,所以。一、激情导入 SETC·S: 直观地了解乐第二学段 A2、A4 山大佛的宏大课程标准:35年级 B二、整体感知SETC·S:第二学段A2、A4课程标准:35年级B、C三、自主探究 运用网络资源SETC·S:第二学段A2、A3、A4 自主学习课文课程标准:35年级 A、C、D四、拓展实践 运用网络资源SETC·S:第二学段A4 介绍乐山大佛课程标准:35年级 A、C
38、、D五、继续拓展延伸制作电子小报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网页简单介绍其他旅游景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这些景点的情况,向大家介绍。结束交流、评析六、总结 教学内容和 媒体的应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教师的活动 逻辑判断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221222223224225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看图用一个词语说说乐山大佛给你的感受。乐山大佛真 。2、用一句话说说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真 , 。3、说话训练:因为 ,所以它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4、拓展练习介绍乐山大佛访问相关网站,选择一个角度,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制作小报、演示文稿、网页;表演介绍)
39、5、简单介绍其它旅游景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这些景点的情况,向大家介绍。形成性评价1、形成性练习题13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2、第4题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介绍。3、通过第二课时的活动课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搜集的旅游景点很有特色,有的学生搜集到的内容很好,但不善于表达。 4网络环境下的研究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 物 理 设计者 谭 泽 毅 单位(学校) 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授课班级 高一级章节名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专题研究)计划学时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课程目标 一、二、(一)(二)(三)第二部分:内容标准 二、共同必修模块(物
40、理1)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四学段(1012年级) A级本节(课)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特点,掌握解题方法。能力目标:熟练解决追及问题应用题,培养对生活中的追及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网络环境下激发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271272273274275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知道生活中的常见的追及问题。培养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激发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理
41、解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领悟能力。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追及”、“相遇”、“避碰”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理解题目给出的物理情景,挖掘出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应用相应运动学规律解题。采用“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利用形象直观的动态多媒体演示,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题目给出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追及”、“相遇”、“碰撞”问题的有关规律,了解各种临界条件,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学难点找出题中两运动
42、物体对应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应用多媒体进行“动像”教学,模拟两运动物体对应的位移、时间的变化,化解教学难点;选择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例子,通过解题强化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271272273274275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运用VCDCAI网络系统Falsh网页网页网络系统龟兔赛跑动画生活中的追及问题(铁路网、导弹拦截)提供互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学习平台、研究性学习资源库)物体相互追逐运动(运动类型、速度可控)形成性练习题网络题库(A、B、C 三级题库)聊天室、BBS发布区(讨论、展示学习成果)BAK
43、ECJHAGHBFHH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追及问题的类型、特点和追及条件。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解题方法。3分2分10分10分10分10分课后光碟自制校园网资源库INTERNET自制自制校园网资源库校园网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
44、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板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1、 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问题的运动类型及特点 1>追及情况(运动双方运动类型及特点,能否追及的条件。) (对照表,略) 2>临界条件: 最大距离(能追及) 最小距离(不能追及) (例,略) (例,略)2、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及问题的解题关键:(相遇时,位置相同)1>位移关系:SASBS0 S00 (同地点追赶时S00)(例,略)2>时间关系:tAtBt0 t00 (同时间追赶时t00)(例,略)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
45、动媒体的应 用学生的活 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开始创设情景(竞猜活动)教师活动:提 问学生活动:抢 答教师活动:播 放学生活动:观 赏 确立主题: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互动教学(讨论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互联网校园网网络教室形成结论生活中的追及问题多媒体是否 教师活动:监控、调节 教师活动:成果评价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引入下一内容未完成已完成 学生活动:自我反馈矫正 教师活动:鼓励、指导,反馈,矫正 师生互动:提问、释疑网络 成果展示(展示区)BBS 生生互动:互助、协作网络人机互动:CAI助学网络 人机互动:展示、修改网络 生生互动:互评、讨论网络
46、 巩固练习(网络题库)校园网资源库新知识构建 教师活动:指导、总结 学生活动:理解、记忆知识迁移、提升 教师活动:留下课题 学生活动:课后研究结束SETC·S 第四学段:A2、A3、A4、A5SETC·T:A级教学模式: 信息化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结构:“情景探究”模式 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2.74掌握一、一列客车以速度V1120km/h前进,司机发现前面同一轨道上有一列货车正以速度V2100km/h沿同方向匀速前进,货车尾与客车头距离为S02km。客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而货车仍保持原速度前进。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满足什么条件,客车与货车才不会相撞?(本题作例题用,详讲,透析,多解法解)二、若上题改为:客车仍以V1120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货车以300 km/h2R 加速度前进,问:两车是否相撞?若不相撞,两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三、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20m/s,乙车在甲车行驶至距离出发点200m处时开始由静止以加速度为2m/s2追赶甲,求追赶过程中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形成性评价本教学设计将整个教学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药学部静配中心岗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吉林二道江区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枣庄市口腔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聊城科技职业学院(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枣庄市立医院公开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36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金昌市公安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5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人民政府招聘代理服务记账中心编外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5月浙江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49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春季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湖南岳阳市平江县第四人民医院公开招聘临聘人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抖音带货考试题目及答案内衣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医院非暴力沟通小讲课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西省房地产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任务型导学案)(原卷版)
- 创建文明班级班会课件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社会渠道支撑管理制度
- DBJ50-T-047-202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
- 呼吸科出科小讲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