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_第1页
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_第2页
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_第3页
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_第4页
动人的北平教案结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丰南一中 董雅 导入:播放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北京。2008,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号。而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动人”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伴随画面,走进老北京。 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平”往事。 (教师补充,激发兴趣) 二、简单了解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 资料介绍 (幻灯片展示)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

2、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

3、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 三、美读全文,初步赏析,感受迎面扑来的古都北平的动人气息。 你认为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请有感情地朗读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并说出你的感受。要求:口头表达,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有文采。 (目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从内容上归

4、纳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教师示范总结第五段内容,其余各段由学生用类似方法自己总结。提高阅读文章时提炼重点词,分析概括的能力) A、自然风光动人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四、作者介绍 好,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分析了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此可见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力,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林语堂先生. 资料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

5、宙风,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杂文: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等. 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五、课堂小结 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散文语言中的诗意”:像诗语一样的美,像诗语一样的节奏感;像诗语一样的富有抒情性。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品味语言,划出喜欢的句子。 分类作业 A类: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B类: 回忆故都的秋,试与本文比较。 六、预习布置 在文中画出能体现本文语言特点的句子。 七、板书

6、设计 一是自然风光动人; 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八、课后反思 本文是散文之部的第一篇文章,出自文学大家林语堂之手,在全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篇散文的精讲,让学生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动其间,甚至感觉不到“语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闪现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赏析: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

7、日气候。” 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 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赏析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

8、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又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他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不具体写是怎

9、么新鲜的,两个“就是”,让读者去尽想这种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 3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阅读文章第三段,请说说这一段的语言特点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总结:林语堂曾经是被我们忽视了的作家,就像我们曾忽视了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细腻与美好的情思一样。现在,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后,这些单纯的,深厚的真与美和振奋人心的热血激情一起留存

10、下来,感染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运用工具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设置拓展探究: 1、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 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美的 2、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发现美呢?懂得有爱才有美丽。 将文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发思考,表现文学的教育、认识的作用。 五、借助图片进一步了解北平的动人。唤起学生共鸣。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向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的大门。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够让他们

11、通过思考,一步步领略文学的神秘与迷人。因此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 北平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源远流长。林语堂笔下的北平,似乎散乱无序,面面俱到,好象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如何理解这种写法?说说全文的结构,并提炼主题 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总体介绍北平城的老成、豪爽、包容。以下各段具体阐述它的这几个特点,行文脉络清晰,北平城的动人之处描绘的多姿多彩。分别从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角度描绘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各部分各自独立,虽然撒得开,但是处处紧扣“动人”特点来写。宛如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读者面前逐渐出凸显出了一个繁华而闲适而淡雅的古城。作者内心中包含的对古城的无限热爱在淡雅的笔

12、触中逐渐丰满。文中有画,文中有情。 这在绘画中称为散点透视。 2、 欣赏清明上河图,直观上将随处皆细节随处皆画面随处皆情感的特点进一步理解。 运用衬托的方式,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使学生理解透彻,记忆长久。 3、 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4、 体会文章与画面的切合点。画面中,随处皆细节,随处皆图画。 总结:在每一幅精致的画面中,都能丝丝缕缕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所以这种情感就成了穿起项链的红线。而那总能让人回味无穷

13、的故事仿佛永远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珍珠。一粒粒中都珍藏着一个个对古城热爱的故事,一种种对古城热爱的情怀。这就是散文写作中所谓的“形散而神聚” 明确:形:每一处美景,每一幅图画 神:热爱 5、深入探究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现在你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北京更吸引你还是曾经的北平更吸引你? 结合马克思对中国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6、北平固然是美的,但是那不是我们的家园,如果要你说说平舆的动人之处,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试着仿照动人的北平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写一写 “动人的平舆”,可以先写几个片断,共同赏析。 六、预习布置 汉家寨 七、板书设计 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抒情的语句-表达优

14、雅的情怀。 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 八、课后反思 本文的语言很有韵味,应作为欣赏的重点。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能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散文的美。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教学目的:1、 以形探旨,把握文章的内涵。2、 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3、 解读作者的人文情怀。4、 品味意蕴深厚的语言。教学重点:把握主旨,探究形神关系教学难点:作者人文情怀的解读教学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探究内容主旨。第二课时:重点品味语言。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步骤:一、 预习检测1、加点字注音wú

15、; j jù l pì yù i qí魁梧 木屐 草屦 革履 媲美 老妪 和蔼 祈祷 qú shì lu lán l xié fà fng chà 繁华街衢 嗜好 裸体 褴 褛 诙谐 珐琅 画舫 什刹海 2、文学常识林语堂, (时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曾发起创办语丝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为“论语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小说红牡丹,杂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锦绣集幽默小品集行素集欧风美雨月亮与臭虫啼笑皆非无所不谈等。“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 ”,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广博

16、和行文方式多样;散文的“ ”,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散文最大的特点是“ ”。 答案 :现代 京华烟云 形 神 形散而神不散二、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林语堂已然成了历史的回忆,而他的作品却凝结成了珍珠,熠熠生辉,充实我们的头脑,丰盈我们的智慧。今天就让我们在记忆的珠海里探珍赏奇,去欣赏上个世纪初伟人笔下的动人的北平。冠以“北平”就有了历史的深沉感,在走近历史之前,先让我们看看现代的北京留给我们什么印象。课前作业展示:1、片段练习:写写心中的北京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精神、特点,这些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

17、、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开放的城市、热情的人民、博大的文化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段100-200字的文段,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学生作品展示: 一提到北京,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故宫,那金碧辉煌的建筑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她经历了时代的更替,但时间的流逝并未给他打上沧桑的烙印,她那屹立的身躯不正象征着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么? 故宫是北京永恒不变的符号。 张家宁听不到那古老而悠长的叫卖声或许微有

18、缺憾,但耳边充盈的那爽朗耐听的京片子,是否还有一丝京剧的韵味儿?微熏风中,你听到胡同口儿那一把京胡的绵软京音儿,阳光印着微青的影壁,鸽哨响彻晴空,能不沉醉?那是向后人诉说历史的符号,是北京的符号。 尹梦玲四合院以其古老雅致、结构精巧为世人所瞩目。它或处于繁华街衢,或处于幽静深巷,封闭保守恰如老北京人长久形成的心理特点,古老传统蕴含着浓浓的怀旧情结。北京的四合院是当之无愧的北京的符号。 李孟令2、积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的古都北京,以它传统的建筑、浓厚的民俗、精深的文化为我们所熟知。2008年之后,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崭新的符号。而现在我们的视角将向前追溯,上个世纪

19、初,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自由诵读 2分钟)请同学们发表看法:13班:朱萌(紫禁城) 刘安(皇城)洪磊、尹梦玲(北平的多样性)安阔、王咏琪、高绍辉(包容)赵新明 (古老的建筑)阎红红(四合院)14班:解夫 毛?铮(包容)刘璐、张馨园 朱汉槟(紫禁城 宫殿)郑雨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李泽斌 (各式各样的文化)这些都是北平的标志符号,以此诠释北平的特点。以此总结北平的特点:古老、豪爽、宽大、包容(在第一段就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这一段可算全文的总纲。)3、豪爽、宽大其实就是说北平的性格宽怀大量、豪爽达观。文中哪里体现? “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谁去理这回事?”“谁来理

20、你?”4、这几项特点,文章重点表现的是什么?包容 课文中“包容”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首先看狭义的“包容”,开篇一段说:“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说的是对新旧两种现象、势力、潮流、风格的包容,涉及文章13段。正如题干中所说“采用对照的方式”,即新旧两派的对照互别,以此表现当时的包容。 如果深入挖掘,还可以发现课文中的北平更多的包容性。最直接的描述是个别段落的开头,“北平有多样性多样的人”,“北平有五颜六色旧的与新的色彩”,“那儿很自由去追求你的学问、娱乐、嗜好,或者云赌博和搞政治”。这些段落都含有“包容”的意思。这都是北平包容性之所在。其实课文通篇都在说北

21、平的包容。一座城市、一种文化“包容”的意义,在于发展、进步,在于赶上时代步伐。所包容者,既指新与旧两派同处共居,又指多色彩、多风格、多势力、多阶层的兼容并包。当然大而化之还是新与旧两派同处共居成为包容性的明显标志,无旧不出新,无新旧亦亡,一座城市、一种文化如果很好地包容了新旧两派,就获得了发展进步的基础。否则,或一味新,或一味旧,都是偏向的,也是难以有持久的生命力的。林语堂为什么选择“包容”来作为动人北平的典型特点?林语堂一生旅居过许多国家和城市,年迈之时,他选择了归国并定居台湾。其实走过地方越多的人越想家,因为离开过,所以才懂得家的感觉与意义。在没有归宿感的漂泊中,自己永远只是个过客。正是北

22、平这种包容精神,包容新与旧、雅与俗,也包容了自己,让每一个人都有呼吸之地,于是顿生一种故土家园的亲切感,所以林语堂在写北平时就像写自己的家乡一样,从细微之处着手,如数家珍,观察之细、用语之素、用情之真、心境之和无不彰显出一种大家风范。反过来思考,林语堂学贯中西,能用英语写小说京华烟云,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本身他也具有这种“包容”精神,因为包容所以博大,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5、动人体现在那里?一是自然风光动人; 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和

23、审美,文中北平的种种动人之处深深打动了林语堂,但是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打动你了呢?我们在谈到北京时首先想到的是故宫、长城、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名胜古迹或标志性建筑。而林语堂选取的都是哪些景观?  (平民百姓、寻常街巷、平常人平常景,是生活细节。尤其在文章结束处写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们不是圣贤和教授,而是人力车夫。”)6、由此可见,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是怎样一种人文情怀? 最可称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识、平民倾向。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耸的北京饭店、皇家宫殿花园、百尺宽的大道、艺术博物馆、大学专校等,还有平民院落、城外村庄麦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

24、女郎,还有着木屐的东北老妪、踢毽子的老人、裸体的儿童。文章行将结束时作者虽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对劳苦大众非常尊重、非常亲近。这样的北平,既没有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也没有老舍想北平中的魂牵梦萦,他就是这样自自然然,顺乎本真的流露对7、为何宜居 第一、道路极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爱”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8、林语堂笔下的北平,似乎散乱无序,面面俱到,好象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如何理解这种写法?文章采用全景式描写又处处是具体可感的画面在每一幅精致的画面中,都能丝丝缕缕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所以这种情感就成了穿起项链的红线。而那总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仿佛永远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珍

25、珠。一粒粒中都珍藏着一个个对古城热爱的故事,一种种对古城热爱的情怀。这就是散文写作中所谓的“形散而神聚” 林语堂一生周游了大半个世界,前期在北平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离开北平后就没有再回来过,而北平却成了林语堂心头最动情和留恋的地方,我想这其中的不仅仅是对北平真挚的热爱,还应有更深刻、更复杂的情愫。  (对北平真挚的热爱,对故国、故都、故土的深深眷恋,对北平散发出来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喜爱、迷恋。)动人的北平教案(2010-05-03 10:41:41) 转载标签: 教育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有那样一个地方,夏天里胡同的槐花,秋天里胡同口烤白薯的香气,还有初冬时悬挂在树梢上仿佛咸鸭蛋黄似

26、的红红的日头。依稀听见小贩的叫卖声,风车的嗡嗡声,茶馆的说书声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北京,过去的北平。 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

27、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们走进故都

28、,走进北平。二、作者:林语堂,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三、结构理解:(一)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特点: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作用: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二)文章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是如何写的?特点: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手法: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三)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

29、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也包括作者自己)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四、内容赏析:(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虽然作者说“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比较“散”,没有鲜明的结构特征或高度概括的语句,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学会归纳概括。第一,道路极其宽阔; 第二,生活“舒适可爱”; 第三,老

30、百姓善良、淳朴。(二)找出文章中对北平进行细致描写的句子,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例如:1第七段:“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上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都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2第八段:“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

31、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这段话写了居民院落的细节,由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3第十三段细说了北平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写了城壕、墙垣、亭台、中轴路、鼓楼等,内容具体而繁多,如数家珍,似有不嫌啰唆之意,其实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第二课时一、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提示:形象化、抒情性、句式等)作者对北平的感情显而易见,但通篇几乎没有直白的评价

32、,而读者的感受又很鲜明。这与语言表达的高妙有直接关系。第一段: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第一句,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并且用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写城,开篇就将读者领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第三段:比如写北平的包容宽大。“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前四句都是六个字,结构还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第四段: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形象性强,画面感很强,语言节奏感也很强,如果分行排列就近似于诗了。第六段:“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第八段:此外写北平院落里的果蔬新鲜。作者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而是说“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两个“就是”,让读者在尽想这种水果的独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