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土工程数值分析 n岩土工程问题解析分析岩土工程问题解析分析 基于弹塑性理论和结构力学,适用于连续介质、未知量少、边界条件简单,有局限性。n岩土工程问题数值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数值分析 借助于计算机,材料复杂(非线性、非连续、非均质、各向异性等)、边界条件复杂、任意荷载、任意几何形状,适用范围广。 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离散单元法等。绪 论n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发展过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差分法,用差分网格离散求解域,用差分公式将控制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 20世纪60年代:有限元法 20世纪70年代: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第一章 土的本构模型 岩土工程问
2、题数值分析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本构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本构模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称本构方程。 主要有: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内蕴时间塑性模型、损伤模型等。 1.1 应力应变分析一、应力张量土的本构模型zzyzxyzyyxxzxyxijyxz x y z zx xz yz zy xy yxzzyzxyzyyxxzxyxij333231232221131211土的本构模型n应力不变量321313322123211)(III2223222212xyzzxyyzxzxyzxyzyxzxyzxyxzzyyxzyxIII土的本构模型主应力方程:平均应力:应力张量可
3、分解为:球应力张量:球应力张量:032213IIINNN132131)(31)(31IzyxmijijijSP ijmmmmijP000000土的本构模型偏应力张量:偏应力张量:ijmijmzzyzxyzmyyxxzxymxijSSSSSSSSSS333231232221131211应力球张量也称为静水压力张量,对于金属材料,一般应力球张量也称为静水压力张量,对于金属材料,一般认为,静水压力只产生材料的体积变形,不引起形状改认为,静水压力只产生材料的体积变形,不引起形状改变。对于金属材料,描述其塑性变形时一般与静水压力变。对于金属材料,描述其塑性变形时一般与静水压力无关。偏应力张量只引起形状改
4、变,不引起体积变化。无关。偏应力张量只引起形状改变,不引起体积变化。土的本构模型球应力张量球应力张量偏应力张量偏应力张量应力张量应力张量土的本构模型32122232322213221323222161222222612322212122222221133221222212)()()()()(6)()()()()()(0)()()(SSSSSSSSSJSSSSSSSSSSSSSSSSSSSSSSSSJSSSJxyzzxyyzxzxyzxyzyxzxyzxyxzzyyxzxyzxyzyxzxyzxyxzzyyxzyxmzmymxn应力偏量不变量032213JsJsJs弹塑性本构关系中, 反映切应力
5、大小及方向。2J3J土的本构模型n有效剪应力(也称剪应力强度)2132322212)()()(61JT故 T 0 0 03212132322212)()()(213J 0 211故 在简单拉伸时,应力强度还原为简单拉应力n有效应力(也称应力强度、或广义剪应力) 在纯剪时剪应力强度还原为简单剪应力土的本构模型n等斜面与八面体13231nml土的本构模型八面体上正应力3)(1321312322218InmlmN32)()()(232213232221318JN)(9423222128八面体上剪应力土的本构模型二、应力空间、罗德参数主应力空间与平面平面应力点OPNQ123三个主应力构成的三维应力空间
6、平面总是过原点O的平面的方程:0321土的本构模型 在主应力空间内,某点的主应力可用向量OP描述,它可分解为两部分:垂直于平面上的球应力张量ON、位于平面上的偏应力张量OQONOQsssOPmmm)()(321321kjikjikji82213232221232221322)()()(31TJSSSOQ331IONm土的本构模型 在平面内取坐标系oxy,其中y轴方向与 在平面上的投影一致。主应力向量OP在平面上的投影为 , 与x轴的夹角为 ,称为罗德角。P312OrxyPOPO的模与方位角(罗德角)2r31231tan31312xy213313122土的本构模型三、应变分析zzyzxyzyyx
7、xzxyxmmmzzyzxyzyyxxzxyxijeeeeeeeee000000212121212121土的本构模型n应变不变量321313322122222211IIIzxyzxyxzzyyxVzyxn偏应变不变量3213133221222232110eeeJeeeeeeeeeeeeeeeJeeeeeeJzxyzxyxzzyyxzyx土的本构模型1.2 土的变形特性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应用土的三轴试验,可以测得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通常有两种方法:(1) 不变的三向压缩固结 试验,土体先在等压条件下固结, 然后增加轴压 直至破坏; (2)试验时,保持 不变,增 加 ,减小 。32r13211
8、)(32r土的本构模型正常固结粘土与松砂应力应变双曲线1131qabf(破坏点)1/a土的本构模型 上图中,1/a为双曲线初始切线斜率,1/b为双曲线渐近线值(极限值 )。 破坏比: 加工硬化曲线:土体在加载时,主应力差 随着应变的增加而不断增加。ultultq)(31ultfR)()(3131)(31土的本构模型超固结粘土或密实砂应力应变曲线1()mqa bc131321()()acqab土的本构模型 上图中,1/a为曲线初始切线斜率,1/a(b-c)为曲线峰值,c/b2为曲线渐近线值。 加载时,开始土体体积稍有收缩,此后随即膨胀。 曲线有两个阶段: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在软化阶段,弹塑性耦合
9、较为明显,即随着软化现象的增大,土的变形模量逐渐减小。松砂剪缩,密砂剪胀松砂剪缩,密砂剪胀土的本构模型理想弹塑性应力应变曲线土的本构模型n岩石类介质的压缩试验结果 岩石类介质在一般材料试验机上不能获得全应力应变曲线,仅能获得破坏前期的应力应变曲线。岩石在猛烈的破坏之后便失去承载能力。 一般材料试验机刚度小于岩石试件刚度,试验过程中试验机的变形量大于试件的变形量,试验机存储的弹性变形能量大于试件存储的弹性变形能,对试件破坏时产生冲击作用。 实际上,多数岩石从开始破坏到完全失去承载能力,是一个渐变过程,采用刚性试验机和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加载速度以适应时间变形能力,可以得到岩石全程应力应变曲线。土的
10、本构模型典型岩体应力应变曲线土的本构模型典型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三轴)土的本构模型二、土体变形特性 土具有应力应变的非线性、硬化或软化等特性。 压硬性:静水压力会产生剪切变形。 剪胀性:切应力会引起体积改变。 各向异性: SD效应:拉压强度不同。 应力路径及应力历史相关性 粘滞性:应力、应变、强度等与时间有关。土的本构模型3330q1围压影响三、土体变形影响因素土的本构模型0q1DCBA应力路径影响土的本构模型垂直方向0水平方向45方向各向异性影响土的本构模型0q1加载速率影响土的本构模型1.3 屈服准则与破坏准则一、基本概念1、初始屈服、相继屈服和破坏 ABC岩体岩石软弱结构面0土的本构模型2
11、、屈服条件、加载条件和破坏条件 材料从初始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的条件,称为屈服条件(初始屈服条件)或屈服准则。屈服条件一般说来与应力、应变、时间和温度有关。可表示为: 0),(Ttijij 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及常温下的屈服条件,则屈服条件只与应力和应变有关。另外材料在初始屈服之前为弹性状态,应力和应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应变也可以用应力表示。所以初始屈服条件只与当前应力有关。对于复杂应力状态,初始屈服条件可以一般性地表示为:土的本构模型) 3 , 2 , 1,( 0)(jifij 相继屈服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为加载条件。可表示为:) 3 , 2 , 1,( 0),(jiHij 破坏时的应力应变关
12、系称为加载条件。可表示为:) 3 , 2 , 1,( 0)(jifijf土的本构模型3、屈服面、加载曲面和破坏曲面4、屈服曲线的性质 屈服面在平面上的迹线称为屈服曲线。 (1)封闭 (2)单连通 (3)对称 (4)外凸5、岩土材料的 屈服曲线 123AA BB CCAABBCC土的本构模型二、屈瑞斯加(Tresca)屈服准则 1864年提出,假设当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K时,材料屈服。该准则认为当最大剪应力达到某一值时材料开始屈服,在平面上,其形状为一正六边形。123土的本构模型 屈瑞斯加准则可表述为:k231maxk2 , ,max1332210k64k96k362746242222332
13、JJJJ0k-cos2J土的本构模型 在材料力学中Tresca屈服准则也用作强度理论,一般称此条件为第三强度理论。此屈服准则存在以下两个缺点: 1、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 2、在屈服线的角点处,存在奇异点,塑性应变的方向不易确定。 根据纯拉伸试验, ;根据纯剪试验, 。因此,若材料的屈服条件满足Tresca准则,则有:2/ksskss2土的本构模型 Tresca准则主要适用于金属材料和 的纯粘性土,加上静水压力影响,可推广为广义Tresca准则,表示为:00cos12kIJ0113132121IkIkIkf 广义Tresca准则在主应力空间是一个以静水压力线为轴的等边六角锥体,在平面上为一
14、正六边形。土的本构模型三、米塞斯三、米塞斯(Mises)屈服准则屈服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第二偏应力不变量达到某个值时材料开始屈服。表示为CJ2C6213232221CJ222 所以该准则在平面上是一个圆.在主应力空间是一个母线平行于等斜线的圆柱体。土的本构模型土的本构模型 在Mises准则中加入静水压力的影响,得到广义Mises准则:021kJI 上式由德鲁克普拉格1952年提出,并推导出:)sin3(3cos6)sin3(3sin2ck土的本构模型四、莫尔库仑四、莫尔库仑(Mohr-Coulomb)屈服准则屈服准则 莫尔库仑准则基于这样的假设:当任意面上的剪应力和平均正应力达到临界组合时,材料
15、开始屈服。 (1) 若最大剪应力、 n相应面上的正应力(拉为正)、c是粘聚力、 是内摩擦角(tg相当于摩擦系数),则莫尔库仑准则可以表示为:tgnc土的本构模型tgncC231 n cosc231 31土的本构模型0cos)sinsin31(cossin3121cJIf , ,:0cos)sinsin31(cos31sincfmmI1, ,J2,:2)(sincos2)(3131c1, 3:(1 2 3)土的本构模型 在主应力空间中,是一个锥形,其正截面(或与平面上的交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六边形截面。 莫尔库仑准则是一般屈服面的内极限面,因此工程分析中采用该准则是偏安全的。 0为Tresca条件
16、; 0 ,0为Mises条件;312土的本构模型土的本构模型五、辛克维兹-潘德(Z-P)准则 对M-C屈服面进行修正抹圆尖角。 012ngqkppf六、双剪屈服准则 当单元体的两个较大主切应力之和达到某一极限时,材料发生屈服。 231232123123212121CfCf土的本构模型七、本构理论的基本法则n加载、卸载准则加载、卸载准则 在外部作用下应变点仍在屈服面上,并有新的塑性变形发生,此时称这个过程为塑性加载 如果应变点离开屈服面退回弹性区,反应是纯弹性的,此过程称塑性卸载。 应变点不离开屈服面,又无新的塑性变形发生,此时称中性变载。土的本构模型n杜拉克公设杜拉克公设 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17、状态的材料单元体上,施加附加外力,使单元体的应力增加,然后移去外力,使单元的应力卸载到原来的状态。则在施加应力增量(加载)过程中,以及施加和卸去应力增量的循环过程中,附加外力所做的功不为负。(功为零时表示处于弹性状态或塑性阶段的中性变载)。推论: 屈服面或加载面外凸。 塑性应变增量矢量的方向与加载面正交并指向其外法线方向。土的本构模型n流动法则流动法则0),(pkgijijddpijijg土的本构模型 如果材料满足杜拉克公设,则塑性势函数与加载函数相同。满足上式的流动法则称为正交(或加载条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 此时塑性应变增量方向垂直于屈服面。或者说,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当前的应力增量方向无关
18、,而只依赖于当前的应力状态。但塑性应变增量的大小与应力增量有关。此时,加、卸载准则取决于非负的比例因子d,它大于零,表示加载,等于零,表示其它情况。 采用正交流动法则时,单元刚度矩阵在塑性状态时仍为对成矩阵。土的本构模型 如果认为势函数与加载函数不同,这样的流动法则称为非正交(非关联)流动法则。 对于岩石、土和混凝土一类材料,虽然采用非关连流动法则更符合实际情况,但这样一来,意味着材料是不稳定的,而且导出的弹塑性矩阵是不对称的,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因而一般情况下,对岩土材料多采用关联流动法则。满足杜拉克公设的材料为稳定材料。 土的本构模型n硬化法则硬化法则 随着塑性变形的发展,屈服面大小、形状和
19、位置在应力空间的变化规律称为材料的强化(硬化)规律。 硬化法则规定了材料进入塑性变形后的后继屈服函数(加载函数)。 一般加载函数: 理想塑性材料: 对于强化材料,在加载过程中,屈服面将随以前发生过的塑性变形而改变。0),(Hij0)(),(HfHijij土的本构模型(1)各向同性(等向)硬化法则。材料进入塑性变形后,(2)运动(随动)硬化法则。(3)混合硬化法则。0)(),(HHijij0)(),(HHijijijij0),(),(HHijijijij土的本构模型0)(0ijfo0),( p kfijij 后继屈服面后继屈服面AB1 2 1o1 ABC2 0)( 0 ijf 初始屈服面初始屈服
20、面DCo土的本构模型1.4 土的本构模型分析一、弹性本构模型一、弹性本构模型n线弹性本构模型线弹性本构模型 对各向同性材料, 有两个独立参数,以 、 为参数的本构方程表示为 kleijklijDeijklDEijkkijijkkijijGEE2)21)(1 (1土的本构模型 以 、 表示为 式中 ijkkijijKGe 2KG)21 (3EK)1 (2EG)21)(1 (土的本构模型 矩阵表示的本构方程 DeTzxyzxyzyxTzxyzxyzyxGGGGKGKGKGKGKGKEe000000000000343232343234210000021000021000211212121121211
21、)1 (对称称对D土的本构模型n非线性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1)变弹性模型:应力应变关系可逆,即当前应力总量唯一取决于当前应变总量。(2)超弹性模型:假定弹性应变能与应力或应变总量之间存在唯一对应关系,即应变能或余能函数与路径无关。(3)次弹性模型:不要求应力总量和应变总量有一一对应关系,采用增量意义上的应力应变弹性性质。表述应力状态,不仅与应变状态有关,还与应力路径有关。n几种非线性弹性模型几种非线性弹性模型(参考廖红建等岩土工程数值分析P43-51)土的本构模型二、塑性本构模型二、塑性本构模型n理想塑性模型理想塑性模型1、米赛斯模型 屈服准则0)(22CJJg 关联流动法则ijijijs
22、dgddp土的本构模型 K-G型式的弹性本构关系ijijijKdIdsG921d1e 故完整的弹塑性本构关系ijijijijsdKdIdsG921d1 塑性应变增量只与偏应力有关,塑性问题的求解还需确定d。土的本构模型 2、D-P模型(广义Mises模型) 屈服准则03),(22CpJJpg2p2ddJsdgijijijij 塑性应变增量土的本构模型 完整的弹塑性本构关系212921dJsdKdIdsGijijijijij d由加载准则确定;G、K为材料弹性常数,通过卸载试验确定。土的本构模型n加工硬化弹塑性模型加工硬化弹塑性模型1、剑桥模型2、Lade-Duncan弹塑性模型 土的本构模型三
23、、粘弹塑性模型三、粘弹塑性模型 一般土体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都不是瞬时完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达到最终值的。岩土体变形的这种时间效应,称之为粘性流动。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指作用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即所谓蠕变;另一种则是作用的应变不变,而应力随时间而衰减,即所谓松弛。土的本构模型n基本元件基本元件 弹簧E粘体(阻尼元件)dtdpsppspsps)/E( 0 0 强化不定理想滑块(摩擦滑动)土的本构模型n粘弹塑性粘弹塑性 三种元件组合,可得到弹粘塑性模型。如右图所示的弹性元件与Binghum模型串联的模型。该模型总应变为弹性应变和粘塑性应变之和,所以有dtddtddtdvpedt
24、dEdtde1sssvpdtd0)(1土的本构模型如果假定此模型中粘塑性具有线性强化特性,则:vpvpssE0当该模型受常应力 作用时,若 时,有弹性变形 sEe当 时,注意到应力为常数,对时间的导数为0,则s)(10vpvpsEdtd 代入 , 得EevpEEEdtdvpsvp)(10土的本构模型求解上述微分方程,并根据初始条件时间为0时,总应变等于弹性应变,得到下式:)1 (0tEvpsvpeEE对于理想粘塑性材料, ,微分方程式及其解为:0vpE)(1sdtdtEs)(10土的本构模型1.5 岩土损伤本构理论一、损伤力学的概念一、损伤力学的概念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考虑到内部微缺陷的作用,并将其理解为连续变量场(损伤场),由此研究材料内微缺陷的扩展和含微缺陷性质的一门学科。 损伤力学主要从物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