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亲戚畔之:*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池:*委而去之:*亲戚畔之: 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以天下之所顺:所以动心忍性:之:亲戚畔之:三里之城:寡助之至:而:泉香而酒
2、洌:夫环而攻之:环而攻之而不胜:于:舜发于吠亩之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国恒亡: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畔:通“叛”背叛举:被选拔,被起用苦:使受苦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B. 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 3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委而去之 (到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 、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属予作文以记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环 而 攻之而不胜 *B. 然而不胜 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 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D. 域民不 以 封疆之界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舜 / 发于 /畎亩之中B.委 而 去之 *得道 者 多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威天下不 以 兵革之
4、利 *)曾益 /其所不能C.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D.入 / 则无法家 / 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得道者多助*B.委而去之*C.寡助之至 *D.攻亲戚之所畔 *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吠亩之中策之不以其道 *去 国怀乡*比 至 陈 *辍耕 之 垄上( )惨无人 道 *去 留两便*无微不 至 *始龀,跳往助之 *B.国恒亡*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
5、.入则无法家拂士发 于声,而后喻*人 恒 过,然后能改*举 大计亦死*行 拂 乱其所为4610、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 非不深也园林 池 沼宽畅B 兵 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 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 D .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11、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 )A.正确的道理 B .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 .统治的方法凄皴劳腮专皆痫婢胫汆钺IW鹘骥鲸激。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环:包围池:水池畔:通“叛”,背叛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A、 环 而攻之而不胜 *B、 池 非不深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D、 域 民不以封疆之
6、界 *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域:区域、地域畔:通“叛”背叛举:被选拔,被起用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C、委而去之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弃城而逃)(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7、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 “法治”的思想。1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 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厦礴恳蹒骈畤翥继骚杳癞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茕桢广鲫粹选块网泪镀齐金匀摆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 竖:童仆 )追之。杨子曰
8、: “嘻 !亡一羊, 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 ” 既反, 问: “获羊乎 ?” 曰: “亡之矣。 ”曰: “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 “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列子说符)【习题】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
9、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B.杨子认为丢了一只羊没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C.因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羊。D.杨子的学生最终在杨子那里得到了答案。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
10、所以反也。(2)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亲戚畔之:通假字,畔通叛”,背叛。七里之郭:古今异义、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池非不深也池:古今异义,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委而去之:古今异义,古义:离开;今义:到 去。亲戚畔之:古今异义,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委而去之: 古今异义,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今异义,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古今异义,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今异义,古义:国防;今义
11、:国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坚固。 *2、一词多义:以:以天下之所顺:匚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至:。而: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并且。夫环而攻之:表顺接。环而攻之而不胜: 表转折,去限 但是。于:舜发于吠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而死于安乐也:由于。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国国恒亡:家。利: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3、判断文言句式: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是地
12、利不如人和也:判断句。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必先苦其心志域:区域、地域畔:通“叛”背叛举:被选拔,被起用苦:使受苦【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B. 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 【解析】例句是凭借。A按照。B因为。C凭借。D来。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A、委而去之 (到地方去) B、寡助
13、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 、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解析】A离开。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 环 而 攻之而不胜委 而 去之 B. 然而不胜 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 者 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 以 封疆之界威天下不 以 兵革之利 【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B的原因;的人。C助词,的;代词
14、,他。D都是凭 借。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D )A. 舜 / 发于 /畎亩之中B.曾益 /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 /则无法家 /拂士【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凭,考;来。B代词,城池;动词,至限C给;和。D表顺承;表顺承。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
15、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靛,跳往助之 【解析】A正义;方法;正义。B离开;离开;离开。C极点;至至限D主谓之间;动词,到;代词,他。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舜发于吠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 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 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A起,被任用;发出。B常常;常常。C被选拔;发动。D同“弼”辅佐;违背,不顺。10、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 池 非不深也园林 池 沼宽畅B 兵 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 兵 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 .攻亲戚之所畔 辍耕之垄上 【解析】A护城河;池塘。B武器;士
16、兵。C的原因;的原因。D主谓之间;动词, 到,往。11、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C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 .统治的方法凄皴劳腮专皆痫婢胫汆钺IW鹘骥鲸激。【解析】C施行“仁政”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 环 而攻之而不胜 *B、 池 非不深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D、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解析】B 古今异义,护城河。环:包围池:水池畔:通“叛”,背叛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3、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必先苦其心志域:区域、地域畔:通“叛”
17、背叛举:被选拔,被起用苦:使受苦A 词类活用,限制。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C、委而去之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弃城而逃)(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B 方圆三里那样的内城和方圆七里的外城1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 “法治”的思想。【解析】D 是仁政,不是法治
18、的思想。法治是法家的思想。16、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 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厦礴恳蹒骈畤翥继骚杳癞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茕桢广鲫粹选块网泪镀齐金匀摆【解析】C能证明这个道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
19、:“嘻 !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 “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列子说符)【注释】1. 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2. 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3.亡:丢失。4.既又: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既:不久 5. 率:率领,带领。6. 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7. 竖:僮仆 ( 童仆)8. 歧:岔路,小道。9. 奚: (疑问代词)怎么
20、。这里指为什么。10.(吾不知所)之:到去。11.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12.反:通“返”,返回, 回来,返还。13.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14.移时:多时,一段时 间。 15. 竟日: 终日,整天。16. 既:已经。17. 损:减少。18. 众:众多。19. 奚:哪里。 20. 焉:语气词。21. 怪:对 感到奇怪。22. 既反:已经回去。23. 命:教导,告知。24. 获:找到,得到。【 翻译 】杨朱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与他(邻居)有交情的人,还请杨朱的小僮一起追赶。杨朱说: “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 ”不久回来了,杨朱问: “找到羊了吗?”邻
21、居说: “弄丢了。 ”杨子“怎么会逃跑呢?”邻居说: “岔路之中还有岔路, 我不知道我该到哪里去了,所以就返回了。杨朱(听了邻居说的这番话)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 “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不说话,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他的门徒也不知道他要教导什么。【习题】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亡:丢失反 : 同“返” , 返回既:既然戚然:忧伤的样子A.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B.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C.既反,问:“获羊乎?”D.杨子戚然变容【解析】C已经。2. 下列语句中
22、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 何陋之有 ( 陋室铭)B.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解析】例句是助词,的。A宾语前置的标志。B代词,指马。C助词,的。D补足音节。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 吾妻之 美 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 心 乐 之( 小石潭记)*C. 故人不独 亲 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例句是意动用法,以为怪。A意动用法,认为美。B意动用法, 以为乐。C意动用法,以为亲。D使
23、动用法,使苦。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B.杨子认为丢了一只羊没有必要那么多人去追。C.因为有很多岔路,所以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丢失的羊。D.杨子的学生最终在杨子那里得到了答案。【解析】D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翻译: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2)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翻译: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二)富贵不能淫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
24、文言现象,并解释往之女家:*丈夫之冠也: 母命之:*以顺为正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2、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必敬必戒:居:居天下之广居:*居天下之广居:*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母命之: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 :3、判断文言句式:戒之曰: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 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 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 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
25、有伏焉 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 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 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 *B. 一怒而诸侯惧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不得志,独行其道 *何陋之有*而形貌映丽 *二石兽并沉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
26、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吠亩之中B.汝心之固 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 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 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 句
27、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D.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一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 无愧!”过市, 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 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选自
28、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 墙。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
29、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往之女家:女通“汝二意思:你。*丈夫之冠也:古今异义、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母命之:古今异义,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以顺为正者:古今异义,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富贵不能淫 :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词类活用,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居天下之广居:词类活用,动词活用
30、为幺词:居所,住宇*2、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动词) *居天下之广居:第二个居所(名词用作动词)*之:丈夫之冠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父命之:代词,指“男子”母命之:代词,指“女子”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得志:实现3、判断文言句式:戒之日:省略句,省去主语“母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
31、【解析】例句是助词,的。A代词,他。B助词,的。C代词,正道。D动词,至往。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 C. 一怒而诸侯惧 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解析】A代词,他;主谓之间。B把;因为。C表顺承;表顺承。惧有伏焉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句末陈述语气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使血怒。C使动用法,使听至人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无特殊用法A.往之女家*B. 一怒而诸侯惧*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D.不得志
32、,独行其道*(D )何陋之有 *而形貌映丽 *二石兽并沉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所欲有甚于生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公与之乘D助词,的;代【解析】A代词,他;代词,他。B给;比。C表顺承;表转折。词,曹刿。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 A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被动句。B判断句。C省略句。D倒装句。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 D )A.劳其筋骨 B.忿恚尉 C. 闻寡人之耳者 D. 友人惭【解析】例句是使动用法:使动摇。A使动用法,使劳累。B使动用法,【解析】A动词,至往
33、;宾语前置的标志。B表顺承;表并列。C表反问语气,怎么;句末陈述语气。D代词,他的;代词,他的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解析】B遵循。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行天下之大道 *A.舜发于吠亩之中B.汝心之固 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 【解析】例句是助词,的。A助词,的。B主谓之间。C补足音节。D动词,至。往。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 是天生的,而是要经
34、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 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略地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D.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析】C应该是从侧面论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 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一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
35、。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 北,南面再拜就死。他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 )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D.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解析】A C 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 它)的” 或“他(她,它)们的" ;B项,“其”是副词。表示
36、反诘。译为“岂,难道”。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A )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解析】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解析】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 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37、4、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 刑而死。5、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 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举于土 :*所以动心忍性: 降大任于是人也:*举于版筑之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人恒过:
38、*?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一词多义: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 士:管夷吾举于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发:舜发于吠亩之中: 发于声: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于:舜发于吠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生于忧患:3、判断文言句式:舜发于吠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二、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 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吠亩之中征于色发于
39、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A.舜发于吠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皆以美于徐公 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吠亩之中何陋之有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傅说举 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40、)*B. 故天将降大任 于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 必先苦其 心志行拂乱 其 所为 B. 困于心衡于虑而 后作出淤泥 而 不染 C. 舜发于畎亩之 中何陋 之 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泻出 于 两峰之间者 *温 故 而知新 *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潭西南 而 望,斗折蛇行*A舜发于吠亩之中 *B、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41、()A.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吠亩之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C 所以 动心忍性此先汉 所以 兴隆也 D 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吴广以为 然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举:被举用,被选拔曾:同“增”,增加。作:发作出:在外面,指国外。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曾 益其所不能 *C.衡于虑,而后作D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吠亩之中一一舜在田野中被发现B.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一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能够改正D.生于忧患一一,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11、 “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1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
43、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这篇课文,选自孟子。 孟子是孟子自己编著的,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B 孟子,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C ”孙叔敖举于海”,是指孙叔敖,隐居海滨。当时的君王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命他为宰相。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发“ f 的音,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发“ bi ”的音。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
44、友。叔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 “说义以听 , 方术信行, 能令人主上至于王, 下至于霸, 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 , 荆王欲以为令尹, 沈尹茎辞日: “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 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节选自吕氏春秋不 苟论)【注】:古代楚国都城。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 解。说义:陈说道理。方术:所持方策。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舆:车。庄王
45、: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又称称荆庄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王舆迎叔敖以衾拥覆 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辍耕之垄上 C.征于色所恶有甚于死者 D.吾将为子游士士卒多为用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吠亩之中发:*(2)荆王欲以为令尹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所以动心忍性 (2)此沈沈尹茎之力也4 .【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什么?5 .【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假字,拂,通“弼”,辅佐。 *曾益
46、其所不能:通假字,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假字,衡,通“横”,梗塞,不顺。 *举于士 :古今异义,古义:狱官;今义: 士兵 *所以动心忍性:古今异义,古义:用这些方法;今义: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今异义,古义:这样的;今义: 判断动词 *举于版筑之间:古今异义,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必先苦其心志: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痛苦。 *劳其筋骨:词类活用,形容t使动用法,使 劳累。 *饿其体肤: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饿:使受到饥饿之苦。 *?空乏其身: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经受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动:使
47、,原动; 忍:使坚强。 ?人恒过: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内。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指在国外。 *2、一词多义: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弼”,辅佐。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十。发:舜发于吠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显露、流露。而: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连词,表并列。于:舜发于吠亩之中: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生于忧患:介词,由于。3、判断文言句式:舜发于吠亩之中:被动句,发,是被选拔。倒装句,状
48、语后置,舜于吠亩之中 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倒装句。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动句,倒装句。管夷吾举于士:被动句、倒装句。孙叔敖举于海: 被动句,倒装句。百里奚举于市:被动句,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倒装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倒装句。二、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 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吠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恒亡 【解析】A志向;名作动,做标记。B违背,不顺;通假字,拂,通“弼”,辅佐。C兴起,被任用;显露,流露。D常常;常常。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
49、误的一项是(D )A.舜发于吠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解析】D连词,表并列。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B )A.困于心皆以美于徐公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吠亩之中何陋之有【解析】A在;比。B代词,他的;代词,他的。C助词,表停顿;助词,的(人)。D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解析】A将要;带领。B中间;中间。C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犯错误;经过。D显露,流露;开放。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傅说 举 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 2025资产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合同
- 2025房屋租赁合同范本租赁合同
- 2025国际航空运输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届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校本部高三二轮双周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 初级经济法课件
- 2025房地产代理公司与客户合同范本
- 小人国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 2025成都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书
- 注册制改革对市场治理机制的影响及优化路径
- 4-13-01-06 国家职业标准档案数字化管理师S (2025年版)
- 学龄儿童体重管理营养指导规范课件
- 客户维护合同协议
- 2025陕西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培训
- 2025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司校园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易制毒化学品销售人员岗位职责
- 小区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的监督流程课件
- 自主智能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哈尔滨工程大学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