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_第1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_第2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_第3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_第4页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校对摘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整个史记中较为特殊的一篇,司马迁在最后评述时引用了整篇过秦论,这是在史记全书中也仅此一见。由此可见该卷的价值与其它卷不同。由于当时编写条件差,而且史料众多,司马迁在编撰的时候不免有一些错误。但这些错误并不影响我们通过阅读该卷了解整个秦朝的兴衰历史。本文也仅仅是列由了该卷的十分容易发现的错误,希望对以后阅读该卷提供微小帮助。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错误;校对;价值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承其父司马谈之志,任太史令,完成此著作。为写此作,司马迁曾漫游各地、了解民俗、

2、采集传闻、博览群书,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终成此书。郑樵曾形容这部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鲁迅先生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也因其治史的态度为后人称赞。但人非圣人,史记所记,上古传说时代至西汉汉武帝时期,上下横跨几千年,拥有大量历史资料,编史工作繁杂,不免由错。又因司马迁将不少民间传闻编入其中,使得部分史料并不十分可信。如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有: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日:“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

3、行前。行前者还报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彳矍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日:“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日:“妪子何为见杀?”妪日:“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彳矍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这是家喻户晓的刘邦斩白蛇的史料记载。刘邦斩白蛇此事或许有,但是这部分史料中有明显的被神话的痕迹,其中有一处实为可疑,“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此处描述过于神秘,应该是司马迁听到的民间传闻,用来称赞刘邦的

4、英勇。自古以来,很多圣人的生生都会被人神话化。比如史记卷四周本纪中有: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日姜原。姜原为帝善元妃。姜原由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被丢弃后,马牛不践,飞鸟用翼覆之。?样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该人的优秀。这些皆是民间传闻,可信度并不高。因此,史记的部分史料有误,我们在引用的时候需反复斟酌,切不可盲目相信史记的权威。一、史记部分史料有误的原因第一,史记中存在有部分民间传闻,民间传闻越传越神,这些史

5、料虽是作者亲自采集,但是传闻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第二,史记是诞生于西汉最为强盛的时期,帝王对下面的人思想控制应十分严厉,有些史料或许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所采集的史料本身有误。第三,司马迁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在整理的时候,或许作者本身的原因,会导致阅读史记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史料记载前后矛盾。这类史料的引用就需要认真考证。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的错误校正(一)有关该卷中王与太后死时的用词该卷有几处这类的错误。首先是“庄襄王死”,原文中有“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始皇帝是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去世用“死”字,未免贬低了庄襄王作为一个王的身份,虽然“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但是当时的“质子”行为送去人

6、质差不多都是皇帝的后代,既然是皇子,去世当用“薨”。其次是“夏太后死”,贵为太后,对太后的去世称为“死”,不妥,当依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为“薨”O还有“华阳太后卒”、“始皇帝母太后崩”这些都应按照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改为“薨”。(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五国共击秦”的质疑首先是对哪五个国家联合击秦的质疑。原文“六年,韩、魏、赵、卫、楚共击秦,取寿陵。秦由兵,五国兵罢。”但是在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中司马迁只写了“五国共击秦”。在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中记载“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只有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中记载“四年,庞??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廉,不拔;移攻齐,取饶安。”有关秦始皇六年的

7、“五国共击秦”只有这两处有较为详细地记载。还有一处就是史记卷七十八春中君列传中记载“春中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中君用事。至函谷关,秦由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春中君相二十二年正是秦始皇六年。此处也是仅仅记载了当时的联军来到了函谷关,后被秦军打败而已。其余各处未见详细描写。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中有“卫从濮阳徙野王”。梁玉绳所著史记志疑认为“卫微弱仅存,被秦迫逐,徙居野王,将救亡不暇,何敢攻秦?盖燕、楚、赵、韩、魏五国伐秦耳。故此纪误以卫替燕,而赵世家误脱韩也。”然后是对“取寿陵”的质疑。史记正义徐广云“在常山。”按:本赵邑也。故此,寿陵本就是赵邑。五国

8、攻秦取赵邑?赵国之前并未失去寿陵。从赵世家中可以了解,“庞??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最,不拔”,“最”亦不属于寿陵,史记集解徐广曰:“在新丰。”“五国共击秦”并未取得秦寸土。“秦由兵,五国兵罢”,而五国所攻者在新丰之最,而非寿陵。(三)关于秦始皇十四年桓吸是否杀赵将李牧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十四年,(桓?t)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中写道:“三年,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史记卷八H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t。”此处,秦为赵所破,怎么会有取宜安、杀其将军之事?两处记载相互矛盾,

9、有一处定有误。梁玉绳认为,此处是秦始皇本纪有误,太史公未改。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的价值秦始皇本纪是研究秦王朝兴盛衰亡的重要史料,它从整个历史的宏观方面向我们描述了当时历史从分裂到统一,由分封到郡县,从儒学到法学的重大转变。史记的作者从“天下一统”的大局由发,肯定了秦始皇作为“始皇帝”的功绩。从其“皇帝”帝号的来源以及各个石刻的内容,无不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乱世及其积极发展生产力,实施使民安居乐业的措施。天下初定,朝廷官员内部对于封建和郡县的利弊进行了讨论:丞相第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

10、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傩,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于是郡县制便确定下来,“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重大转变,对中国以后的政治制度影响甚大。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周青臣首先赞颂了始皇帝一番。“始皇悦。”淳于越以其儒学的思想向秦始皇进言,用“殷周之王千余岁”,“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认为始皇帝可效仿前人,以便实现秦始皇认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美好愿望。李斯则反驳: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李斯便进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于是便有了焚百家之书。虽然禁锢了言论、巩固了统治,却使秦王朝失去了人心,加快了秦的灭亡。秦始皇本纪最后引用了过秦论作为该文的总结,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秦朝快速灭亡的原因。表面上看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更深层的则是“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收之者无异也”。司?R迁将过秦论引入改卷,足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