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几何图形初步单元计划本章教材分析:本章是从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物体开始,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和补角、余角等内容,本章出现的最基本的几何概念是使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或由几何图形想出实物形状,进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1、几何图形;2、直线、射线、线段、3、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对比,概括出几何研究的对象2在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在复习小学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建立几何图形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会辨识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教具学具:实物模型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实物展示课时安排:4.1几何图形约4课时4.2直线、射线、线段约3课时4.3角约5课时小结约2课时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喀拉布拉镇中学谢玉平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1.
3、1几何图形课型新授第1课时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冋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重难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点八、
4、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请同学们思考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二示标导入观察下列实物,从整体上看它们的形状是什么?归纳: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结并板书课题(板书课题41.1几何图形)三导学施教一),观察图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出示章前图)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二,认识新知,活动一: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
5、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小结: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的异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活动二:1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2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小结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6、,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3同学们举例生活中存在哪些几何图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四、练测促学1. 请你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接起来正方体球Mt六穆柱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中的位置五、拓展延伸1. 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2. 作业:必做题习题4.1第1、2、3题选做题(1)习题4.1第7、8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收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实物,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第四章图形的初步
7、认识4.1.1几何图形1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 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都是平面图形。仲体球立体图形rJA几何图成功之处:教学不足之处:反思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喀拉布拉镇中学谢玉平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1.1几何图形(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第1课时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知识与能力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教学2. 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目标过程与方法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
8、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重难占八、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二次备课教学设计、查学诊断下面各图中物体形状分另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左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圆)圆)圆)二、示标导入思考: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什么样的
9、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圆(长方体(长方体(圆三、导学施教一.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 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 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 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二.认识新知:思考并动手操作.(1)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
10、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四、练测促学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2.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3.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三棱柱和四棱锥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4. 若右图是某几何体的三种不同方向的图,则这个几何体是()O正面左面上面A.圆柱B.正方体C.球D.圆锥5. 图所示的物体,从左面看得到的图是()6.如图2,这是个正三棱柱,则从上面看到的图为()图2(D)五、拓展延伸1.小结:请学生谈:
11、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作业:2如图是一个由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图中所标数字为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图片见课件)3画一画:根据所给图片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预习: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板书设计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1几何图形(2)三视图正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一一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一一从上面看到的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谢玉拉平布拉镇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1.1几何图形(
12、第三课时)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与其他冋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重难点八、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冋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冋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
13、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法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I二、示标导入你能画出圆柱圆锥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吗?三、导学施教一. 思考:生活中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同学们观察图片,猜想下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是怎么制成的?动手试一试: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边剪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做一做:教科书118页探究,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把四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折一下,看看你的猜测对不
14、对)。比一比:你们组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与其他组的是否一样?二认识新知现在你能帮助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正方体的纸盒吗?(学生讨论有多少种情况)说说你的方案。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形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正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F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3、如图2,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是顺次是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B
15、。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D。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四、练测促学1如图,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A.5B.4C.3D.23,4265加汕北京.运2.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图中加”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字是()A.北B.京C.奥D.运3.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五、拓展延伸1、小结: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2. 作业:必做题习题4.1第4、5题选做题习题4.1第14题3如图,是一些火车车厢的模型,他们对应着什么样的立体图形?选择适当的比例,在一张硬纸板上画
16、出他们的展开图,折叠起来,得到火车车厢的模型.你还可以给他们加上窗子,或是装上货物,加上车轮板书设计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图形相对应的面(找出相对应的字或图形)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张永拉兴布拉镇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1.2点、线、面、体课型新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2、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
17、系重难点八、教学重点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模具/、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二、教师活动:1几何图形2、立体图形3、平面图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提出问题: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导学施教教师活动:1、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观察可知:长方体有面,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条线,线与线相交成个点2、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
18、组讨论后的结论。教师活动: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分布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3、几何体的概念。(1) 长方体是一个几何体,我们学过的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2) 提出问题: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体,说出围成这两个几何体的面有哪些?这些面有什么区别?4、给出面的分类。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解决,给出面的分类:平面和曲面。教师活动:板书:平面和曲面。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内容,得出观察图片能发现的结论。师生互动:请学生给出观察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并把学生观察结论板书.注:在
19、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思考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5、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出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和模具的展示让学生明白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四、练测促学教师活动:1. 夜幕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明了什么?2. 小朋友玩游戏游戏,老师要小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了他三件东西:一截小棍、一支粉笔、一根细绳,你能告诉小李如何做吗?3. 将你手中的三角板绕着一边转一周,得到什么几何体?用半圆
20、形量角器呢?4: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对本节课的应用能力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教师活动:1、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几何体的形成: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2、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3、体验了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作业:完成小练习册设计意图:学生梳理本节内容方法思路板书设计4.1.2点、线、面、体一、示标导入二、讲授新课三、练测促学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钱欢托
21、别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陈兰课题直线、射线、线段课型宋体小体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关系,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生活中简单的图形。重难点八、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含义及特征使学生体会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法学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观察下面一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直线、射线、线段请你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学生活动:填写下
22、列表格:类型端点数延伸方向度量表示方法直线射线线段设计意图: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明确概念后师指出三者之间的区别。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探究活动: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2)过已知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学生活动:iir由上可推出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应用:1、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分别固定两枚钉子,然后在钉子之间拉一条绳子,定出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的。设计意图:学
23、生通过亲手实践得出基本事实,增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为可以说是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应用直线的基本性质的例子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说明即可一、直线表示: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表示我们可以用下列方式表示直线:表示: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无先后顺序。直线AB(或直线BA)ABl-=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直线I二、画直线I,再画任意一点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P,想一想,点P与直线I可能有I点P在直线I外点P在直线I上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2、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
24、点)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五、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线段: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记作:线段a射线:用射线的一个端点和射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记作:射线0P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记作:射线b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及时的巩固,掌握新知识四、练测促学五、教师活动:1、我说你画: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拓展:你能根据下面的语句画图吗?(1)延长线段QP(2
25、)延长线段PQ至点E;(延长线一般画成虚线)2、观察图形,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直线OM和直线MN是同一条直线()(2)射线NM和射线NC是同一条射线()(3)射线OM和射线ON是同一条射线()(4)射线NO比线段NM短()MNO设计意图:类比也是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通过此题简单类比得到新知识,学会知识间进行迁移通过对比分析,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分辨,掌握概念的本质.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宋体小四)教师活动:在直线上探究线段、射线条数的规律1当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时,一条线段,四条射线2当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点时,三条线段,六条射线3当一条直线上有四个点时,六条线段,八条射线二二BE
26、)-T-ALHcB板书设计线趣线,直纟、系条缘线你定射射!|确综直两左直点、1234教学反思如如»:之之措功足进成不改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钱欢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陈兰课题直线、射线、线段课刑新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点、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意义,了解线段、直线的性质,理解线段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过程与方法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线段的性质,通过线段的中点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难点八、教
27、学重点直线公理和线段中点以及两点间距离最短教学难点运用线段中点的性质求线段的长教法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线段、射线的表示:用两个大与子母表示;用一个小与子宋体小四母表示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看下面这三幅图片谁高谁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设计意图:类比也是学习的一个基本能力,通过此题简单类比得到新知识,学会知识间进行迁移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一、怎样比较两根细木条的长短?第一种方法:度量法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根绳子的长度,再进行比较第二种:叠合法先把两根绳子的一端重合,另一端
28、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叠合法一一从“形”的角度比较度量法一一从“数值”的角度比较二、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法1:先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AB法2:尺规作图: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1)作射线AC(2)在射线AC上截取AB=a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三、怎样的点是线段的中点?定义: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AMB1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M=BM=-AB或AB=2AM=2BM2几何语言:说明:1线段的中点必须在线段上2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四、两点之间线段
29、最短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之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联系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总结:线段公理: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学生活动:练习:已知线段AB=4cm,延长AB到C,使BC=2AB,若D为AB的中点,则线段DC的长为cm。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巩固,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四、练测促学(宋体小四)1. (1)用刻度尺量出下图中三角形三条边的长:AC=cm;BC=cm;AB=cm;(2)用“=”、“v”或“”填入下面的空格:ACBC,ACAB,ABBC.2、
30、已知:线段m、n。(如图)求作:线段AC,使AC=m+n。(2)AC=m-n(3)AC=2m-n3、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8cm,BC=6cm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4、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AB=2,点B表示的数是-1,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设计意图: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教师活动: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若AB=CD则ACBD。(填“>”、“=”或“<”)2、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AB=2,点B表示的数是-1,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设计意图:检查学
31、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掌握。直线、射线、线段板1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的方法:目测、度量、叠合法2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书3、线段的中点-设AMB计1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M=BM=-AB2教成功之处:学不足之处:反改进措施:思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钱欢斯托别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陈兰课题直线、射线、线段练习课课型练习第3课时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表示方法及性质;2、巩固线段的度量、比较、作图的方法;3、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冋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线段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学习线段的中点的形与数的
32、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线段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重难占八、教学重点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教学难点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关系的结合。教法学法合作、交流、探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选择题1.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BCD2.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画直线
33、AB=10厘米B.画直线I的垂直平分线C.画射线0B=3厘米D.延长线段AB到点C,使得BC=AB3.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贝懺段AC的长度为()A.2cmB.8cmC.6cmD.4cm4.如图5,线段的条数为().A.8条B.9C.10条D.12条、示标导入种不5. 往返于甲、乙两地的火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则有同的票价(来回票价一样),需准备种车票.6. 在同一平面内的3个点,过任意2个点作一条直线,则可作直线的条数为。7. 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贝UAC的长等于RN。&已知线
34、段MN,取MN中点P,PN的中点Q,QN的中点R,由中点的定义可知,MN=三、导学施教9.将线段AB延长线到点C,使BC=AB,延长BC到点D,1使CD二BC,延长CD到到点E,使DE=3CD,若AE=80厘米,则AB=10.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若AD=18cm,BC=5cm,且M,N分别为AB、CD的中点,(1)求AB+CD的长度;(2)求M,N的距离.11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BiA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1C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四、练测促学11.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BC=6,点M、N
35、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MN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3)若把中的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直线AB上”,结论又如何?请说明理由。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12.如图,设有A、B、C、D为四个居民小区,现要在居民小区内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把购物中心建在何处,才能使四个居民小区到购物中心的距离之和最小?试说明理由.直线、射线、线段练习课复习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别斯托别中学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
36、陈兰课题4.3.1角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几种表示方法,理解角的度量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热情。重难占八、教学重点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角的概念教法学法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展示实物(如时钟、红领巾等),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察实物与图片,你发现其中有什么相同图形吗?2
37、你能把观察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或黑板上吗?这是一些什么图形?3.从黑板上这些不同的图形中,你能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X二、示标导入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角的形成,建立几何中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几种表示方法,理解角的度量制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一)角的概念1.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角的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2. 下面的三个图形是角吗?丄(二)用旋转观点定义角(1)演示:把一条射线由OA的位置绕点
38、0旋转到0B的位置,如图(1),射线开始的位置0A与旋转后的位置0B组成了什么图形?(1>(2)角的定义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面形成的。如图(2),当射线旋转到起始位置0A与终止位置0B在一条直线上时,形成角;如图(3),继续旋转,0B与0A重合时,又形成角;练习:1、判断题:(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3)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2、思考:平角是一条直线吗?周角是一条射线吗?为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鼓励学生交流。教师活动:(三)角的表示在刚
39、才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许多角的形象.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角取名呢?方法图形表示注意事项用三个大写字母/A0B或/B0A表示顶点的字母要写在中间用一个大写字母厶/0顶点只有一个角用数字或希腊字母-必/a、/1.在靠近处画上弧线练习:1、把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APO;(2)/A0P;(3)0PC;/OCP;(5)/0;(6)/P.C2、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1/1/ACB/BAC/ABC3、如图,有几个角?分别表示这几个角.4、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 ZABD与/ABC是同一个角吗?(2) 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几个?(3) 以点A
40、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以点为顶点的角呢?(4) 图中共有多少个角?是哪些角?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演示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教师活动:(四)角度制(1) 阅读课本133页;填空:1周角=0,1平角=0;10=,1'=如/a的度数是48度56分37秒,记作/a=48°56'37(2)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注意:角的度、分、秒与时间的时、分、秒一样,都是60进制,计算时,借1当成60,满60进1。(3) 练习:度分秒的换算(1) 把4.62。化成度、分、秒.(2)把45°23'45化成度.学
41、生活动:先分析思路,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四、练测促学学生活动:想一想:角度进位制和其他什么进位制相类似?(时间进位制)一.填空。1(1) 3直角=(2) 15°=(3) 0.75°=11O周角_,6平角=,8周角=直角,60°=平角,7534.37°=°'.(4)1800=°,39°36'=°.(5)把35°24'36化成用度表示的形式.(6)14时的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的度数是()A.30°B.45°C.60°D.90°(7)9点30分
42、,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拓展点有关角的动手操作B/若以0为端点在/AOB内部画8条不同的射/线,连同/射线OAOB起共可构成多少个角?如果是°a99条呢?(n-1)条呢?教师活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作业:4.课本P134练习第2题.教材139页第1、2题板书设计4.3.1角1、角的定义2、角的表示3、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冯燕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3.2角的比较与运算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
43、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等思维方法,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重难教学重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点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及其画法.教法学法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A样比较图中线段ABBCCA的长短?(1)度量法;(2)叠合法。/AB<AC<BCB那么怎样比较/A/B、/C的大小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C教二、示标导入学1、会比
44、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过三、导学施教学生活动:程任意画两个角先估计这两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用角器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试试你的判断能力.1、比较角的大小(1)度量法(2)叠合法教师演示:、: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少”)上O(1A(2AO(3A(1)ZAOB:ZAOB;(2)ZAOBMAOB;(3)ZAOB>ZAOB。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鼓励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教师活动:2、认识角的和差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
45、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图中共有3个角:/AOB/AOC/BOC它们的关系是:/AOCMAOB#BOC/BOC2AOC-ZAOB/AOBMAOC-ZBOC游戏:(1)小组合作,用一张纸能撕出那些度数的角?(2)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演示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教师活动:3、角平分线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图(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分线等。如图(2)中的OBOCOB是/AOC的
46、一平分线,可以记作:w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的两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1/AOC=ZAOB=ZBOC或/AOBMBOC=/AOC。2_用几何语言表示:0B是/AOC勺角平分线1/AOBMBOC=1/AOC或/A0C=2AOB=ZBOC2学生活动:让学生多想一想,做一做,通过观察和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引出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几何表达式,类似的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等。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呢?练习:1.如图,/AO*90o,OC平分/AOBOE平分/AOD若/EOG60o,/AO*,/AO*,/EO*.2. 如图所示:(1) ZAOC是哪两个角的和?(2) ZAOB是哪两
47、个角的差?(3) 如果/AOB=ZCOD贝U/AOC与ZBOD勺大小关系如何?教师活动:例1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ZAOG53o17',求ZBOC勺度数.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练习:如图,把一个蛋糕等分成8份,每份中的角是多少度?如果要使每份中的角是150,这个蛋糕应等分成多少份?四、练测促学学生活动:(1) 如图,已知ZAO*90o,ZBO*60o,OD是ZAOC勺平分线,求ZBOD勺度数.(2)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ZAOB的平分线,ZCOD=3o28',求ZAOD勺度数.(3) 如图,已知ZDOG70o,ZDOG40o,OD
48、平分ZAOBOE平分ZBOC求ZAOC.分组讨论后,请学生回答度、分、秒间的转化方法五、拓展延伸(含作业布置、课堂小结)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ZB'=70°,则ZB'OG=.教师活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活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432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角的和差关系;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3、角的平分线及表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别斯托别中学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新源六中李霞课题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练习课)课型课授练习课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
49、2、会进行角的有关计算问题,并对角的平分线的概念能熟练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点的练习巩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重难占八、教学重点角的有关计算问题角的平分线的应用问题.教学难点角的有关计算问题角的平分线的应用问题.教法学法合作学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提问:1、什么是角?角有几种表示方法?角的度量制是怎么样?2、如何比较角的大小?什么是角的平分线?3、角的度分秒之间是如何换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复习知识点,与练习题内容相联系。二、示标导入教师活动:(
50、一)角的表示方法与度量制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 角是一条线段绕它的一个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C.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 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2如图,0是直线AB上一点,图中小于180°勺角的个数为()A.7B.9C.8D.103下午2点30分时(如图),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成角的度数为()A.90°B.105°C.120°D.135°A./1=/2B./2=/35由2点15分到2点30分,钟表的分针转过的角度是()A.30°B.45°C.60°D.
51、906.(1)32.6°°'(2)10.145°°';(3)5025'12=°学生活动:结合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设计意图:指明学习任务,使学生加强巩固知识点。三、导学施教教师活动:(二)角的比较与运算1.计算:(1)46°55'+23°35(2)46°55'23°35'15°23'18詔(3)68°21'32°48'(4)23°35'X3(5)2.例3:如图,/AOC=50°,OD平分/AOC,OE平分/BOC,求/DOE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3.例2:把一个周角6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那么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的角度是多少?4、女口图(4),OM,ON平分/AOB和/BOC,/MON=?60?,?那么/AOC=?/BOC=中考资.源学生活动:先分析思路,小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金共管协议书
- 闵行网站建设方案咨询
- 深圳婚内财产协议书
- 2025-2030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分析与解决方案评估报告
- 2025-2030介入导管室整体解决方案市场供需状况与竞争壁垒分析报告
- 2025-2030亲子阅读对儿童语言智力发展的长效观察
- 2025-2030亲子互动模式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塑造作用研究报告
- 2025-2030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与商业模式评估报告
- 做中提高 垃圾减量见行动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劳动五年级上册长江版《劳动教育》
- 丰润旋挖机施工方案
- 厨余垃圾收运车管理制度
- 英语二必考500词
- 多模式镇痛课件
- DLT5210.1-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 T/CSWSL 021-2020饲料原料大豆酶解蛋白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大单元作业设计
- 高效节能灯具采购及售后服务保障协议
- 新医科背景下的临床医学检验发展
- 牧场转让协议书
- 大学生物科学第1课课件
- 药品行业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