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东升高中导学案(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四课 课题:宋词二首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两课时主备人:卜卫红 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时间:2008年2月28日 第一课时 雨霖铃一、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2、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3、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
2、见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三、学习时数: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学1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整理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
3、致。2柳永简介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
4、人的别离情景。二、预习检测1、整理介绍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著有(乐章集)。2、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词描写了整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宋元时期流行的( 宋金十大曲 )之一三、整体感
5、知全词内容 学习诗歌,很讲究诵读。况且雨霖铃又是一首词作。我们知道,词是一种极具音乐性的诗体。那么好,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1)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诵,注意句子的节奏。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诵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因为课文中的标点是按意思的连贯点的,有些地方跟乐句并不一致。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切”字起韵,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 ”“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6、(投影显示重点词语),然后自由朗读全词。 四、具体分析 (一)方法指导:学习宋词就要学会赏析的方法,最基本的就是通过诵读,读字、读句、读情,通过读,掌握词中写了什么内容,即文中写了哪些景,描绘了什么场景,文中抒发了什么情感,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二)赏析上片 (1)上片写词人和心爱的人难分难舍、依依惜别的场面。如果你是一位画家,给这幅画面选取一些背景来渲染这一对恋人的离愁别恨,你会作怎样选择?说说你选择的理由。而词人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 明确:为表现这样一幅画面,词人是这样选择的: 先实写 长亭离别 寒蝉凄切 骤雨心凉 理由: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
7、“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后虚写 烟波愁思绵长 暮霭愁思浓重 楚天愁思无际 理由: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
8、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如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见贺铸青玉案)词人都对景物的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除了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人的离愁别恨,词人还调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词人还通过白描写法刻划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神态,极力表现离人的离愁别恨。人物的内心矛盾:留恋催发 (情深意长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此处极写离别之难。 人物的神态:相看凝噎(一切尽在不言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9、有声) 此处极写离别之悲。(3)齐读;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 示例: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长鸣不已。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篷帐里,筵席上有两个斟满酒的酒杯和两盘几乎没动过筷子的下酒菜。词人与情人双手紧握,喉咙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脸颊上挂满了滚烫的泪水。此时,水面上,一只小船里一位老艄公正对着这对情人使劲地喊着:“上船喽,上船喽”。天色越来越暗,茫茫水域里,濛濛雾气一片。(4)小结上片 (5)齐读,体会词人情感 (三)赏析下片 (1)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字字珠矶,句句含情。齐读,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羁旅长愁
10、的画面。 示例:一夜飘流后,词人仿佛来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时,头顶依然有一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的杨柳树在瑟瑟秋风中摇曳着。词人望着残月,感受着秋风,愁眉不展,若有所思。(2)下阕写景有何特点?明确:下阕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写尽别后的相思苦,因此本阕以虚写为主。伤离别 不堪清秋 愁意浓虚写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酒醒伤 好景虚设 风情难说 悲苦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下片所写之景全部是整理的想象,但读来真切感人,引发人的愁思,也把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这种表现手法发挥到极致。(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
11、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理解一: a、“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性的了解了。 b、“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经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时候的景象了解在一起来说的。 c、“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
12、凉难耐。 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理解二: a、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杨柳和离别似乎已经具有了必然的了解。 b、“酒醒”后偏偏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难免使离人想到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景,怎能不叫人倍感伤痛。 C、“晓风”乃秋天拂晓之风,比傍晚之风更凉,“酒醒”偏遇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凉,“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 d、“残月”离人都希望去时有日,归时有期,月圆之时想必也是团圆之时。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弯“破镜”般的“残月”,使“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本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分
13、明是这样一幅画面: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真是天凉人更凉,借酒销愁的初衷不但没能实现,反而使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因此,本句很难确定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境界,被传颂为千古绝唱,实至名归,当之无愧!(4)学生诵读下片,体会意境。五、诵读全词六、作业布置1、 背诵全词。2、 查找有关描写离别的诗词或文章,进一步体会整理的离愁。 第二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豪壮情调,体会苏轼的豪放词风。2、学习本词景、史、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3、吟诵品味,背
14、诵本词。二、学习重点:目标1、3三、学习难点:目标2四、课时: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 导入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支文艺奇葩,词按风格分婉约和豪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其中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融情于景,有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学习苏东坡的一首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起来感受苏轼的豪放和洒脱吧。(板书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二、了解整理、背景简介1、整理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
15、很大,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感伤时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正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 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内心忧郁。临景顿生联想,眼前浮现赤壁鏖战
16、的场景和雄姿英发的周瑜的形象,不由触动内心,写下此词,借以抒发自我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黄州赤鼻矶)时,吊古抒怀,写下了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他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三、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感情气势。1、请一生朗读。 (正音:纶巾、酹)诵读提示: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沉郁顿挫。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最后的感慨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2、认真听录音,体会全词的节奏、气势。
17、60; 注意上片高起低回,平稳过渡后的激昂慷慨;下片一笔荡开,一句比一句紧,沉郁后沉寂、旷远的语气。 3、自由朗读,体会表情朗读。4、请一生朗读。四、品读词作,整体把握内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阙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 :写赤壁之景 下:写人生感慨 (怀古抒情)(一)品读鉴赏上片1、 齐读上片。注意上片的写景主要有哪句?写的景有什么特点?明确:写景的句“大江、千堆雪”,写了赤壁风光。特点:气势磅礴。析:整理一开始就以“江”起兴,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为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文怀古的人物出场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 接下来的“故垒
18、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句就点明了题目中的地点赤壁这个古战场和“怀古”怀的人物周郎,“人道是”表明是传说,写的极有分寸。2、抓住字词,品评赤壁风光。(1)齐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2)这句话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了古战场的景象。词人从不同的角度,又诉之于不同的感觉,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思考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基调怎样?(并填写下表)明确:“穿”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 “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 “千堆雪”运
19、用比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穿高峭比拟惊汹涌声拍水石相击卷狂澜奔腾形比喻雪水色纯白 色(3)用现代汉语赏析描述赤壁风光。(大约50字)(小组内交换,欣赏交流,推选自己认为优美的赏析。)只见陡峭纷乱的群峰石壁,参差交错,直插云霄,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江岸,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简直就是一江怒涛,卷起无数堆雪白的浪花,绘形绘色,蔚为壮观。这样先写江岸,后写江水,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面,这令人
20、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的怀古渲染了环境氛围。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词中有何作用?明确: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吟咏周瑜。这句话的作用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样,似乎冲口而出,是从前面的壮丽画卷中获得的感悟。5、回读上片,要读出豪情,读出气势,并尝试背诵。(二)品读鉴赏下片1、在这样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古战场中,整理怀的古人周瑜,是什么形象呢? (1)请同学描写周瑜的几句读一读 。(2)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形容周瑜的?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补充) 明
21、确:婚姻“小乔初嫁了”(初24,实34)妙龄美人 美女衬英雄 衬托的手法 姿态-“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有气魄。 苏轼这里故意把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新婚燕尔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那“儿女情长”的一面。“风流人物”装束“羽扇纶巾”儒雅的将军。(文绉绉的文将打扮) 气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曹操80万大军,周瑜谈笑间就把他们消灭了)(能文能武) 反衬手法,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反衬周瑜的风流儒雅、指挥若定、从容破敌的英姿。 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的人物。从文中开头的三句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风流人物”
22、。2、苏轼想到周瑜24岁就被孙权拜为大都督,34岁就在赤壁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苏轼反观自身,47岁了,如今被贬黄州,还是个团练副使的虚职,这样的“雄姿英发”和“早生华发”的对比,词人怎能不生发感慨呢?(1)齐读词的剩余部分。(2)这几句由古及今,伤今伤己,抒写了自己的什么感受和人生理念?明确:感慨悲伤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人生如梦”,更着眼于对自身的反思和观照。壮丽的江山、英雄的业绩,都激起了他的豪迈之情。他想要建功立业,但壮志未酬,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但这种感伤转瞬即逝,“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洒酒祭奠江月,在逆境中流露出旷达的情怀,十分洒脱,体现了豪放的情调。3、回
23、读下片,体会品味。五、总结全词: 全词作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豪放激情,三者融为一体,这就是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六、探究:赤壁之战的人物千千万万、英雄辈出,为什么苏东坡单单怀念周瑜呢? 明确:这个大家可以百花齐放。关于他为什么会怀周瑜呢?的确是有多种原因的。请哪位同学帮他解答一下。 谁都知道,当时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应该属于主要的角色,是主将,所以苏东坡不可能去怀念别的人,而是以周瑜为主的。七、回读、背诵本词。宋词二首练习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A、憔悴纯粹翠绿淬火B、稼轩煊赫玄虚炫目 C、烽火枫树封镜疯狂D、驿站后裔臆断肄业 1B(x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木塑锥形双螺杆挤出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木刷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俄国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01路基沉降分析及防治对策15课件
- 2025年中国施肥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码管银行利率显示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硅元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VAE乳液市场发展策略分析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新疆科技学院《供应链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绿豆汤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中职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独立作业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Unit+2+Expressing+yourself+PartB(课件)【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互补关系
- 《安全人机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新媒体营销(第三版) 课件全套 林海 项目1-6 新媒体营销认知-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
- 广州市房产买卖合同范本
- 开曼群岛公司法2024版中文译本(含2024年修订主要内容)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