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_第1页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_第2页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_第3页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_第4页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inishedconstructionsurveyofplanningtoverifyDB*/*200X(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目次1 总则0.2 术语1.3 基本规定3.4控制测量4.1.1 平面控制测量4.1.2 高程控制测量6.5 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7.5.1 一般规定7.5.2 平面位置测量8.5.3 高度及层高测量9.5.4 竣工地形图测绘115.5 面积测量与计算1.25.6 成果提交146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1.56

2、.1 一般规定156.2 竣工带状地形图测量1.56.3 纵横断面测量1.66.4 成果提交1.77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187.1 一般规定187.2 平面位置测量1.97.3 高程测量207.4 地下管线竣工图207.5 成果提交218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228.1 一般规定228.2 绿地竣工地形图测绘228.3 绿地面积计算238.4 成果提交24附录A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25附录B高度测量略图26附录C层高测量略图27附录D外轮廓测量及面积计算略图28附录E实测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29附录F管线竣工测量记录表30附录G绿地测量成果表31Contents1 Gener

3、alPrinciples1.2 Terminologies2.3 BasicRegulation44 ControlSurvey54.1 HorizontalControlSurvey5.4.2 VerticalControlSurvey7.5 Constructions(orStructures)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85.1 GeneralRegulation85.2 HorizontalPositionSurvey95.3 HeightandFloorHeightSurvey1.05.4 FinalConstructionTopographi

4、cMapSurvey125.5 AreaSurveyandCalculation1.35.6 OutcomeSubmission1.56 Road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166.1 GeneralRegulation1.66.2 ZonalTopographicMapSurvey1.66.3 VerticalandCrossSectionSurvey1.76.4 OutcomeSubmission1.87 UndergroundPipeline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197.1 GeneralRegulat

5、ion1.97.2 HorizontalPositionSurvey207.3 HeightSurvey2.1.7.4 UndergroundPipelineFinalConstructionMap227.5 OutcomeSubmission2.28 Greenbelt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238.1 GeneralRegulation2.38.2 GreenbeltFinalConstructionTopographicMapSurvey238.3 GreenbeltAreaCalculation248.4 OutcomeSubmission2

6、.5.AppendixARelationshipMapofPlanePositionofConstructions(orStructures)2.6.Appendix B OutlineMapofHeightSurvey27Appendix C OutlineMapofFloorHeightSurvey28Appendix D OutlineMapofOutsideProfileSurveyandAreaCalculation29Appendix E CollectiveTableofActualSurveyConstructionAreaandMainTechno-economicIndic

7、ator30Appendix F RecordSheetofPipelineFinalConstructionSuevey31Appendix G OutcomeTableofGreenbeltSurvey321.0.1为了统一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乡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提供各种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以适应现代化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城乡各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绘工作。1.0.3竣工测量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但必须满足本规程规定的精度要求。1.0.4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的

8、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细部点detailsofbuilding建(构)筑物的外围墙角、拐角、圆心等主要特征点。2.0.2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四至关系planerelationofbuildings建(构)筑物与周边建筑和规划界线的间距关系。2.0.3建(构)筑物高度buildingaltitude建(构)筑物室外地面到檐口、女儿墙、屋脊线或屋顶最高处等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2.0.4层高storeyheight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层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2.0.5净高netstoreyheig

9、ht从楼、地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2.0.6用地红线boundarylineofland;propertyline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2.0.7规划四线planline城市红线、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和城市紫线。2.0.8女儿墙housetopwall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2.0.9檐口eaves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2.0.10建筑密度buildingdensity,buildingcoverageratio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2.0.11绿地率greeningrate一

10、定地块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2.0.12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3基本规定3.0.1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竣工规划核实测量。3.0.2测绘单位接受委托后,应根据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的内容、工作量编制相应的技术方案。3.0.3竣工测量采用的坐标与高程系统,应按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3.0.4竣工测量应采用解析法作业。3.0.5竣工地形图及地下管线竣工图的数据格式应满足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标准及入库要求。3.0.6竣工地形图及地下管线竣工图选用的比例尺及分幅要求宜与当

11、地城市基本地形图一致。3.0.7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3.0.8成果提交分为向用户提交和归档提交。向用户提交应按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规定提交成果。3.0.9成果资料归档宜提供电子数据文件。3.0.10成果计算时,角值应取至秒,距离和坐标值应取至毫米。标注时,角值应取至分,距离、坐标和高程值应取至厘米。4控制测量4.1 平面控制测量4.1.1 竣工测量平面控制应在当地等级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加密。当地等级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应按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DB33/T552要求布设等级控制点。4.1.2 竣工测量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

12、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5cm。4.1.3 竣工测量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附合导线、结点导线网、GPS测量(包括GPS-RTK测量)的方法,不宜超过两次附合。4.1.4 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表4.1.4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平均导线全方位角测距测角测回测距测距度边长长相对闭合差中误差数测回数一测回(m)(m)闭合差(”)(mm)DJ2DJ6(单程)读次数1500120<1/6000<+24,n土151212注1: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注2:当导线较短,由全长相对闭合差折算的绝对闭

13、合差限差小于土13cm时,其限差按土13cm计;注3:附合导线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o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注4:原则上不宜布设支导线,确因地形条件限制布设支导线时,支导线总边数不应多于4条边,总长度不应超过500m,最大边长不应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支导线边长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距,对向各观测一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一测回,其它测站的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土40”04.1.5 GPS测量的技术要求按照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

14、3二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执行,闭合环或闭合线路边数不大于10条边。4.1.6 单基准站GPS-RTK方法进行控制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 GPS-RTK测量时为求解转换参数,应至少联测3个高级控制点;2高级控制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应对相关的RTK流动站点有足够控制面积,并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3 GPS-RTK基准站作业半径不宜超过5km;4 GPS-RTK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5 GPS-RTK要求流动站有效观测卫星数A5颗,PDOP值W6;6应采用三角支架方式架设天线进行作业,测量过程中仪器的圆气泡应严格稳定居中;8进行GPS-RTK测量时

15、,对每个控制点独立观测2次,2次测定的控制点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2c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3cm;9开始作业或重新设置过基准站后,应检测至少一个已知点或重复测量点。检测点的平面较差不应大于5cm;510GPS-RTK测量控制点应进行100%外业校核,校核可按图形校核或进行同精度导线串测校核进行。4.1.7网络RTK方法进行控制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网络RTK作业地点应位于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2网络RTK作业要求及精度与校核要求参照本标准第4.1.6条相关规定执行。4.2高程控制测量4.2.1 竣工测量高程控制应在当地等级高程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布设。当地等级高程控制点密

16、度不足时,应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要求进行加密。4.2.2 竣工测量高程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土5cm。4.2.3 竣工测量高程控制的施测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S程测量等方法。具体技术要求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相关规定。4.2.4 采用GPSS程测量方法时,要求该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5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5.1 一般规定5.1.1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实施前应收集以下资料: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2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4建筑施工竣工图等相关资料;5规划竣工

17、核实测量需要的其它相关资料。5.1.2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范围:1建设用地红线外50m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若遇道路应测完整);2与竣工建(构)筑物有规划要求的周边建(构)筑物。5.1.3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1平面位置测量;2高度及层高测量;3竣工地形图测绘;4面积测量与计算;5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其它核实内容。5.2 平面位置测量5.2.1 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应测量其地上与地下外轮廓主要细部点坐标及有关元素。细部点的选取,应根据建(构)筑物类别及规划核实要求确定。5.2.2 建(构)筑物细部点坐标测量的位置按下列要求确定:1矩形建(构)筑物墙角点;2圆形建(构)筑物圆

18、心或求算点;3其它形状建(构)筑物为墙角或其它特征点。5.2.3 细部点坐标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5.2.4 细部点测量相对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士5cm。5.2.5 细部点坐标的检核,可采用重复测量、间距量测等方法。重复测量的点位较差应小于7.0cm。两相邻细部坐标点间,反算距离与检核距离较差的限差不应大于7+S/2000(注:S为两相邻细部点的距离,以cm为单位。)5.2.6 细部点的综合信息,宜在点或地物的属性中进行表述。当不采用属性表述时,应对细部点进行分类编号,并编制细部点成果表。当细部点图面分布密度不大时,可直接将细部点坐标注记于图上;当细部点密度过大时,可将主要特征点

19、标记于图上。5.2.7 细部点坐标测量完成后,应编制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5.2.8 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编制要求:1图上应标注建(构)筑物的相互间距及建(构)筑物与四周有规划要求的其它建筑、用地红线、规划四线等控制线的间距;2标注的尺寸必须是实测反算或实量的尺寸,如果计算的是垂直距离,应标注在点位上,并应标注垂足符号;3应标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上设计坐标点位相对应的坐标,并进行比较;4应标注建(构)筑物的名称或幢号、层数;5绘制的建(构)筑物外轮廓线应除去墙面抹灰、镶贴块料、装饰性幕墙等装饰面;6平面位置关系图中规划道路控制线及用地控制线宜用红线表示;规划绿化控制线宜用绿线表

20、示;规划河道控制线宜用蓝线表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线宜用紫线表示;7可参照附录A中参考图例A.0.1绘制。5.3 高度及层高测量5.3.1 建(构)筑物高度及层高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室外地坪、室内各层地坪、顶层内地坪和女儿墙、屋面结构面、檐口及建(构)筑物最高点的标高。5.3.2 对技术层、士0层或住宅层以下各层,且层高在2.20米左右(2.00米至2.40米)的,应加测净高;单独的地下车库宜同时测量室内地坪及净高。5.3.3 建(构)筑物的层数计算执行以下规定:1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按室内地坪士0.00以上计算,自下而上以自然数表示;地坪土0.00以下为地下层数,自上而下用负

21、整数表示;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2.20m(含)以上的,计入地下层数。房屋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小于该房屋室内净高的1/3,且层高在2.20m以上的,计入自然层数;2旋转上升式的楼房,按地坪土0.00以上计算,以其旋转一周且层高2.20m以上的水平投影为自然层计算;3复式房屋、跃层建筑按实际占有的自然层数计算;4夹层、插层、阁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不计层数;5斜面结构屋的坡形屋层高达到2.20m以上的部分占整个顶层层面建筑面积的2/3以上时,该层计入房屋自然层数;6用作水、电、暖、卫生等设备安装的技术层,建在自然层内的,不计层次;建在自然层之间

22、的,并经规划部门批准,且可利用空间高度大于或等于2.20m的,应计层数。5.3.4 建(构)筑物底层内外地坪的标高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其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土3cm;其余各层地坪可用手持测距仪、钢尺实量等方法施测。各檐口高度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钢尺或手持测距仪实量等方法施测,两次测量值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值。5.3.5 高度测量及层高测量施测位置应参考竣工剖、立面图确定。5.3.6 建(构)筑物的高度及层高测量结束后应编制高度测量略图和层高测量略图。105.3.7 高度测量略图应结合北立面、东立面等影响日照的竣工立面图绘制。一个立面不能表示清楚时,应加绘其它立面图。略图中应

23、标注比高和高程数据。比高位置参照竣工立面图,士0位置需绘出,并标注高程。士0位置以下的加“一”标注。可参照附录B中参考图例B.0.1绘制。5.3.8 层高测量略图应结合竣工剖面图绘制,一个剖面不能表示清楚时,应加绘其它剖面图,并注明剖面编号。层高略图中士0位置应标注绝对高程值。可参照附录C中参考图例C.0.1绘制。5.4 竣工地形图测绘5.4.1 竣工地形图应表示范围内测量控制点、建(构)筑物、道路、绿地、水系、管线及附属设施等各种地形、地物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且原则上不作综合取舍。精度应满足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DB33/T552要求。竣工地形图

24、的各种符号应按国家现行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和当地基础地形图的相关规定执行。5.4.2 竣工地形图测绘方法宜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法。测绘区域内已有城市基础地形数据时,可利用全站仪修测成图。5.4.3 建(构)筑物测量以墙基外角为准,以外墙勒脚以上(100士20)cm处为测点。5.4.4 每幢建(构)筑物要求标注一个室内地坪标高,同时标注比高数据;一般标注士0层(或与士0层接近层)的室内地坪标高,有些11半地下室士0位置在中间的以标注住宅层(第一层)的室内地坪标高为宜。5.4.5 竣工地形图图廓整饰按照当地基础地形图规定绘制。5.4.6 按建设工程规划

25、许可证附图的样式编制“竣工实测总平面布置图”。5.5 面积测量与计算5.5.1 面积测算应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测算。5.5.2 建筑面积计算应按国家和省房产测量规范及相关规定执行。5.5.3 面积测量以建(构)筑物各层外轮廓测量为依据,逐层计算。底层外轮廓面积为建筑物占地面积,底层有架空部分,占地面积应包括架空部分外围投影面积。5.6 .4建(构)筑物各层外轮廓测量应按以下规定执行1施测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位置,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2)坡屋顶和场馆看台下2.10m净高位置;(3)有“门厅上空”、“客厅上

26、空”等情况的上空部分轮廓线位置;(4)走廊、通道、门斗等围护结构和门廊柱的外轮廓线位置;(5)露台、内庭院等的外轮廓线位置;(6)架空层中非架空部分外轮廓线位置。122采用细部点坐标测量结合手持测距仪、钢尺量距等方法进行,量边读数到厘米。5.7 .5各层外轮廓测量结束后应绘制各层外轮廓测量及面积计算略图。5.8 .6各层外轮廓测量及面积计算略图的绘制执行下列规定:1按一定比例绘制包括地下室、跃层、阁楼层、电梯层等各层外轮廓线,标注边长和每层的层次;2外轮廓线尺寸应除去镶贴块料、装饰性幕墙等装饰面;3不同使用功能部分的分界线应绘制,并标注使用性质;4坡屋顶和场馆看台下2.10m净高位置用虚线绘制

27、,并加注“净高n2.10m”等文字说明;5按一半计算或不计算建筑面积的部分,标注“阳台”、“客厅上空”、“露台”等文字说明;6上下层建筑外轮廓有变化的,用细实线表示下层轮廓线,并标注与下层的相关尺寸;7分别标注各层不同使用功能部分的面积,其中底层加注占地面积;8可参照附录D中参考图例D.0.1绘制。5.5.7 面积计算的方法采用坐标解析法,精度等级满足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的二级要求。5.5.8 各层面积测量与计算结束后,应编制建(构)筑物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按国家和省房产测量规范及相关规定的要13求,对不同使用功能分别统计面积根据汇总的建筑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总

28、绿地面积及总用地面积,计算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可参照附录E中参考图例E.0.1绘制。5.6成果提交5.6.1 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结束后须归档提交如下资料:1竣工测量说明书(包括时间、委托单位、测区位置、范围、面积、采用的坐标系和高程系、作业依据、作业方法、实际精度、允许精度、需要说明的问题等);2野外观测记录及计算资料;3控制点成果资料;4细部点坐标成果表;5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6建(构)筑物高度测量略图;7建(构)筑物层高测量略图;8建(构)筑物外轮廓测量与面积计算略图;9建(构)筑物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10竣工地形图;11竣工实测总平面布置图。146

29、道路工程竣工测量6.1 一般规定6.1.1 本规程所指的道路为规划区内的交通道路,含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6.1.2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实施前应收集以下资料: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2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4道路规划红线、施工竣工图等相关资料;5规划竣工核实测量需要的其它相关资料。6.1.3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范围一般为道路边线外20m范围内的地形地物。6.1.4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特征点坐标测量;竣工带状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6.1.5 道路工程相关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参照本规程第7章执行。6.1.6 桥梁、轨道交通、隧道等

30、专项工程竣工测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专项设计与实施。6.2 竣工带状地形图测量6.2.1 竣工带状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建(构)筑物、道路、绿15地、水系、管线及附属设施等各种地形、地物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且原则上不作综合取舍。精度应满足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DB33/T552要求。6.2.2 道路工程特征点测量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线(或边线)转折点、道路交叉点、主要附属物(桥梁、立交桥)等。特征点应在控制点上直接实测,其测量中误差为士5cmo道路中心线或边线应采用解析法采集,点位间距不宜大于30m。采集的点位应能反映道路走向及坡度变化。6.2.3 特

31、征点宜按分类进行编号,并编制成果表。当特征点密度不大时,可将坐标注记于图上。6.2.4 竣工带状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应按国家现行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和当地基础地形图的相关规定执行。6.3 纵横断面测量6.3.1 道路中心线纵断面测量采集的点位应能反映道路走向及坡度变化,点位间距不宜大于30m。6.3.2 纵断面测量按图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执行,沿中线逐点进行。水准点和转点的读数取至毫米,各中视点的读数取至厘米。纵断面测量结果取至厘米。6.3.3 横断面测量的宽度一般包括道路边线外10m范围,若边线外10m内有建筑物,则测至两侧建筑物。横断面的方向

32、,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在曲线部分应在法线上。166.3.4 横断面测量宜根据道路横向坡度的变化,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施测横断面,但至少包括道路中心线的直线和曲线部分的起点、中点、终点及交点等位置。6.3.5 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或用水准仪测高、用皮尺或绳尺量距,高差读数至厘米;距离读数至分米。6.4 成果提交6.4.1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结束后须归档提交如下资料:1竣工测量说明书(包括时间、委托单位、测区位置、范围、面积、采用的坐标系和高程系、作业依据、作业方法、实际精度、允许精度、需要说明的问题等);2控制点成果表;3野外观测记录及计算资料;4特征点坐标成果表;5纵横断面成果;6绘制有规划

33、道路中心线、边线的竣工带状地形图。177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7.1 一般规定7.1.1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的对象应包括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各种管道、管沟以及电力、电信电缆。7.1.2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实施前应收集以下资料: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2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4地下管线规划红线、施工竣工图等相关资料;5规划竣工核实测量需要的其它相关资料。7.1.3 新开工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在覆土前进行竣工测量。当不能在覆土前施测时,应在覆土前,在实地做出标志并绘制点位略图,待日后还原点位再进行连测。7.1.4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

34、测量的内容应包括:地下管线点平面位置测量,地下管线点高程测量,地下管线竣工图测绘。7.1.5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或高程)、规格、性质、材料、埋设时间、权属单位等,并编制管线竣工测量记录表,可参照附录F中附表F.0.1绘制。编绘地下管线图,数据采集应满足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7.1.6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取舍标准应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管线18的疏密程度和委托方的要求确定。市政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取舍宜符合表7.1.6的要求。表7.1.6市政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取舍标准管线类别需竣工测量的管线给水管径50mm或100mm排水管径>200mm

35、或力沟>400mmx400mm燃气管径50mm或75mm工业全测热力全测电力全测电信全测7.2 平面位置测量7.2.1 管线点宜设置在管线的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上。管线特征点包括交叉点、分支点、转折点、变材点、变坡点、变径点、起讫点、上杆、下杆以及管线上的附属设施中心点等。7.2.2 在没有特征点的管线段上,视地下管线竣工测量任务不同,地下管线的管线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路地下管线及专用地下管线宜按相应比例尺设置管线点,管线点在地形图上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5cm;2厂区或住宅小区管线竣工测量,宜按相应比例尺设置管线点,管线点在地形图上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0cm;3当管线弯曲时,管线

36、点的设置应以能反映管线弯曲特征为原197.2.3 管线点的编号宜由管线代号和管线点序号组成,管线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管线点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记。管线点编号在同一图幅内应是唯一的。7.2.4 地下管线点的测量应采用解析法作业。其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士5cm。7.3 高程测量7.3.1 地下管线点的高程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亦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7.3.2 采用水准测量时,单独路线的每个管线测点宜作为转点。管线测点密集时,可采用中视法。7.3.3 采用全站仪同时测定管线点坐标与高程时,水平角和垂直角可采用半测回法。测距长度不应超过150m,仪器高和觇牌高量至毫米。7.

37、3.4 地下管线点的高程测量中误差不得大于士3cm。7.4 地下管线竣工图7.4.1 地下管线竣工图的测绘范围,规划道路以测出两侧第一排建筑物或红线外20m为宜,非规划路根据需要确定。7.4.2 地下管线竣工图除了符合基本的管线图要求外,还必须注明与规划有要求的实测尺寸,注明各管线之间的相关尺寸,注明规划有要求的管线点坐标和高程。7.4.3 新埋管线与原有管线衔接处,需从衔接处管线点测量至原有管20线下一特征点7.4.4 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士0.5mm。7.4.5 地下管线竣工图的要素分层、要素代码应按照当地基础地理信息

38、系统的要求。7.4.6 地下管线竣工图各种文字、数字注记不得压盖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管线线上文字、数字注记应平行于管线走向,字头应朝向图的上方,跨图幅的文字、数字注记应分别注记在两幅图内。7.5 成果提交7.5.1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归档提交的成果及资料应包括:1竣工测量说明书(包括时间、委托单位、测区位置、范围、面积、采用的坐标系和高程系、作业依据、作业方法、实际精度、允许精度、需要说明的问题等);2控制点成果表;3竣工测量原始记录:竣工测量草图、管线竣工测量记录表、控制点和管线点的观测记录和计算资料、各种检查记录等;4管线点成果表;5地下管线竣工图。218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8.1 一般

39、规定8.1.1 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实施前应收集以下资料: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2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件;4建设工程绿地批准文件及相关资料;5建设工程绿地施工竣工图。8.1.2 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范围为建设用地红线外50m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及同步代征的城市绿地。8.1.3 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1绿地竣工地形图测绘;2绿地面积计算。8.2 绿地竣工地形图测绘8.2.1 绿地竣工地形图应表示范围内测量控制点、建(构)筑物、道路、绿地、水系、管线及附属设施等各种地形、地物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40、和道路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原则上不作综合取舍。228.2.2 绿地竣工地形图精度应满足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DB33/T552要求。竣工地形图的各种符号应按国家现行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和当地基础地形图的相关规定执行。8.2.3 绿地竣工地形图测绘方法宜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法。测绘区域内已有城市基础地形数据时,可利用全站仪修测成图。8.2.4 绿地竣工地形图绘制要求:1绿地竣工地形图图廓整饰按照当地基础地形图规定绘制;2在绿地竣工地形图上须标出:用地红

41、线、地下室范围线、绿地范围线、消防登高场地;当用地红线进入道路红线时,应同时标出道路红线;3在绿地竣工地形图上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注地面绿化、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顶绿化(实测并标注覆土厚度)、园林铺装(含园路)、景观水体等。8.3 绿地面积计算8.3.1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墙脚1.5m;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23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

42、路路边1.0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他围墙、院墙算到墙脚;4开敞型院落式组团绿地,应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5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沿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算到红线。8.3.2 应采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各块绿化面积,并按附录G提交成果表。8.4 成果提交8.4.1 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结束后须归档提交如下资料:1竣工测量说明书(包括时间、委托单位、测区位置、范围、面积、采用的坐标系和高程系、作业

43、依据、作业方法、实际精度、允许精度、需要说明的问题等);2控制点成果表;3野外观测记录及计算资料;4绿地竣工地形图;5绿地测量成果表。24附录A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关系图的绘制宜参照图例A.0.1的规定25附录B高度测量略图高度测量略图的绘制宜参照图例B.0.1的规定26附录C层高测量略图层高测量略图的绘制宜参照图例C.0.1的规定27附录D外轮廓测量及面积计算略图外轮廓测量及面积计算略图的绘制宜参照图例D.0.1的规定28附录E实测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实测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的编制宜符合表E.0.1的规定表E.0.1实测建筑面积及主要技术经济

44、指标汇总表1#楼2#楼3#楼4#楼1#地下车库合计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部分建筑面积(计容积率)其中住宅商铺物业管理社区用房配套(设备用房及公厕)合计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不计容积率)合计不计建筑面积部分的面积其中架空层(绿化)合计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备注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是否包含地下部分建筑面积,根据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计算。具体功能分类,根据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执行。29附录F管线竣工测量记录表地下管线竣工测量记录可按表F,0.1执行表F.0.1管线竣工测量记录表工程名称:工程编号:权属单位:管线点号连接点号管线点类别材质管径(mm)载体特征埋深(cm)备注特征附

45、属物压力(电压)流向(根数)外顶内底测量日期:测量员:检查日期:检查员:30附录G绿地测量成果表建设工程配套绿地实测成果的编制应符合表G.0.1的规定表G.0.1绿地测量成果表工程名称:工程编号:绿地编号地面绿化面积M2地下室及半地下室顶绿化面积M2绿地内园路及园林铺装面积M2地下室库顶上圆路及园林铺装面积M2景观水体M2>1.5米1.01.5米0.51.0米<0.5米123。合计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M2备注:此表是按退建筑物外边线1.5米及组团绿地退宅间路、组团路、小区路路边1.0米实测,并已扣除绿地中的变压器箱、采光井、垃圾房、围墙、消防登高场地及各种形式植草砖等面积统计。屋顶绿

46、化面积的计算按当地规划部门规定执行。编制:检查:审核:审定:31目次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4.4控制测量5.1.1 平面控制测量5.1.2 高程控制测量6.5 建(构)筑物工程竣工测量7.5.1 一般规定7.5.2 平面位置测量7.5.3 高度及层高测量8.5.4 竣工地形图测绘9.5.5 面积测量与计算1.05.6 成果提交126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1.36.1 一般规定136.2 竣工带状地形图测量1.36.3 纵横断面测量1.46.4 成果提交147 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157.1 一般规定157.2 平面位置测量1.67.3 高程测量167.4 地下管线竣工图1.67.5

47、成果提交1.78 建设工程绿地竣工测量188.1 一般规定1.88.2 绿地竣工地形图测绘188.3 绿地面积计算1.932Contents1 GeneralPrinciples1.2 Terminologies2.3 BasicRegulation44 ControlSurvey54.1 HorizontalControlSurvey5.4.2 VerticalControlSurvey6.5 Constructions(orStructures)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75.1 GeneralRegulation75.2 HorizontalPo

48、sitionSurvey75.3 HeightandFloorHeightSurvey85.4 FinalConstructionTopographicMapSurvey95.5 AreaSurveyandCalculation1.05.6 OutcomeSubmission1.26 Road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136.1 GeneralRegulation1.36.2 ZonalTopographicMapSurvey1.36.3 VerticalandCrossSectionSurvey1.46.4 OutcomeSubmission1.47

49、 UndergroundPipeline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157.1 GeneralRegulation157.2 HorizontalPositionSurvey167.3 HeightSurvey1.6.7.4 UndergroundPipelineFinalConstructionMap167.5 OutcomeSubmission1.78 GreenbeltEngineeringFinalConstructionSurvey.188.1 GeneralRegulation1.88.2 GreenbeltFinalConstruction

50、TopographicMapSurvey188.3 GreenbeltAreaCalculation1.9331.0.1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的基础性测绘工作。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的技术规范,同时各地实施竣工规划核实的内容及要求存在差异。为统一建设工程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确保测量成果和成图的质量,促进我省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不仅适用于城市各项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也可为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提供参考。1.0.3在满足本规程规定的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鼓励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以促进科

51、技进步和效率的提高。1.0.4本规程是地方专业性技术规程,与现行的国家标准是互为补充关系,国家标准已规定的本规程尽量不重复。2术语2.0.3建(构)筑物高度中,平顶房屋是指室外地坪到檐口或女儿墙顶的垂直距离;坡顶房屋是指室外地坪到屋檐与屋脊的垂直距离;当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楼梯出入口小间占屋顶面面积不超过一定比例(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且高度不超过一定高度(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时,可不计入建筑高度。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空调冷却塔等均不计入建筑高度。建筑物处于航线、风景名胜区等控制高度的区域时,其高度是指室外地坪到上述屋顶突出物的垂苫邛巨'离O2.0.4屋面结构面层是指

52、除去隔热层、防水层等的结构层屋面。2.0.7本条对规划四线进行了说明,其中:城市红线即城市道路控制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边界控制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线。2.0.8女儿墙在古代时叫“女墙”,包涵着窥视之义,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特指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2.0.9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檐口”、女儿墙”均是房屋外立面处的最高点。3基本规定3.0.3竣工测量施测应采用与当地一致的坐标及高程系统。3.0.4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时应采用解析法,以保证点位坐标的精度。3.0.5竣工地形图及地下管线竣工图数据的格式及地图要素的层、色、线型、符号等都应满足当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数据入库要求。3.0.6竣工地形图及地下管线竣工图选用比例尺及分幅宜采用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基本地形图比例尺及分幅规定。3.0.7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测量,按本标准执行的,涉及到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