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知识培训_第1页
安全用电知识培训_第2页
安全用电知识培训_第3页
安全用电知识培训_第4页
安全用电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电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培训培训u用电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u电器火灾的防止及扑灭电器火灾的防止及扑灭u触电危害与救护触电危害与救护用电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 电力系统介绍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系统介绍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系统组成。 发电是将水力、火力、风力、核能和沼气等非电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我国以水利和火力发电为主,近几年也在发展核能发电。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压一般为 6 10 KV。 输电就是将电能输送到用电地区或直接输送到大型用电户。输电网是由35KV及以上的输电线路与其相连接的变电所组成,它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网络。输电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电力系统介绍 输电

2、过程中, 一般将发电机组发出的 610KV 电压经升压变压器变为 35500KV 高压,通过输电线可远距离将电能传送到各用户,再利用降压变压器将35KV高压变为 610KV 高压。 配电是由 10KV 级以下的配电线路和配电(降压)变压器所组成。它的作用是将电能降为 380/220V 低压再分配到各个用户的用电设备。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破坏人体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

3、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用电安全知识检查所有的插座,保证它们完好。检查所有的插座,保证它们完好。用正确的方法拔插头,否则会损坏电源线。用正确的方法拔插头,否则会损坏电源线。用电安全知识不要用亮着的白炽灯泡烘干衣物。不要用亮着的白炽灯泡烘干衣物。开着的白炽灯泡表面温度很高,请不要让你开着的白炽灯泡表面

4、温度很高,请不要让你家孩子有机会触碰到。家孩子有机会触碰到。用电安全知识临时接线板延长线路请不要放置于炉灶上方,临时接线板延长线路请不要放置于炉灶上方,高温会使线路软化而导致线路着火。高温会使线路软化而导致线路着火。不要将衣物等放置于取暖器上方,由充足的热量产不要将衣物等放置于取暖器上方,由充足的热量产生的烟雾会在衣物着火前就置人于死地。生的烟雾会在衣物着火前就置人于死地。用电安全知识使用电熨斗的时候请不要忽视使用电熨斗的时候请不要忽视它,长时间不用请拔掉插头。它,长时间不用请拔掉插头。易燃易爆物请不要放置于电器周围。易燃易爆物请不要放置于电器周围。用电安全知识电源线或延长线路不要被重物长时间

5、压住。电源线或延长线路不要被重物长时间压住。不要将电源线捆扎,大量热量的集聚会引起不要将电源线捆扎,大量热量的集聚会引起电源线软化而导致火灾的发生。电源线软化而导致火灾的发生。用电安全知识当当手、手、脚脚、身、身体湿体湿了了时时,不可不可触触摸摸电电器、器、开关开关及及插插头头;用电安全知识将将插插头头插入或拔出插入或拔出插座前,插座前,最好最好先把先把电器的电源关闭电器的电源关闭;用电安全知识使用使用活动活动插插头时头时,应应避免避免负负荷荷过过重;重;用电安全知识清洁电清洁电器器时应时应先將插先將插头头拔掉及不能沾拔掉及不能沾湿电湿电路部分;路部分;用电安全知识拔出插拔出插头时头时,不,不

6、应应拉拉电线电线,而要拿插,而要拿插头头拔出;拔出;电器火灾的防止及扑灭 电器火灾的防止 电器火灾的扑灭电器火灾的防止电器、照明设备、手持电动工具以及通常采用单相电源供电的小型电器,有时会引起火灾,其原因通常是电气设备选用不当或由于线路年久失修,绝缘老化造成短路,或由于用电量增加、线路超负荷运行,维修不善导致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热源接近电器、电器接近易燃物和通风散热失效等。 电器火灾的防止 其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

7、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线路电器负荷不能过高,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进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注意防潮等。 如何扑灭电器火灾如何扑灭电器火灾 发生电器火情,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再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发生电器火情,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再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千万不可用水及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你记住了吗?器灭火,千万不可用水及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你记住了吗?如何扑灭电器火灾如何扑灭电器火灾 1、及时切断电源 若仅个别因电器短路起火,可立即关闭电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若整个电路燃烧,则必须拉断总开关,切断总电源。如果离总开关太远,来不及拉断,则应采取果

8、断措施将远离燃烧处的电线用正确方法切断。注意切勿用手或金属工具直接拉址或剪切,而应站在木凳上用有绝缘柄的钢丝钳、斜口钳等工具剪断电线。切断电源后方可用常规的方法灭火,没有灭火器时可用水浇灭。 如何扑灭电器火灾如何扑灭电器火灾 2、不能直接用水冲浇电器电器设备着火后,不能直接用水冲浇。因为水有导电性,进入带电设备后易引触电,会降低设备绝缘性能,甚至引起设备爆炸,危及人身安全。变压器、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发生火灾后,可把水喷成雾状灭火。因水雾面积大,水珠强小,易吸热汽化,迅速降低火焰温度。如何扑灭电器火灾如何扑灭电器火灾 3、使用安全的灭火器具电器设备运行中着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再行扑灭。如果不能

9、迅速断电,可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机或干粉灭火器等器材。使用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1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距离不应小于40cm。 注意绝对不能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因其灭火药液有导电性,手持灭火器的人员会触电。这种药液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且事后不易清除。 居室、楼道或邻近房屋起火时,一定要首先关闭总电源开关,否则极易引起电线短路,从而助长火灾漫延。触电危害与救护触电危害与救护 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 触电急救方法触电急救方法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感知电流感知电

10、流: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电流值因人而异。总体上成年男子感知电流平均值约为1m,而成年女子约为0.7m。摆脱电流摆脱电流:人能忍受并能自动摆脱电源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平均值为10m。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触电事故与电流强度的关系基本概念基本概念l 安全电流安全电流:使人不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大人体电流。在一般的场合可以取30m为安全电流,即认为30m是人体可以忍受而又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 而在高危场合应取10m为安全电流;在水中或者在高空应选5m为安全电流。l 致命(室颤)电流:致命(室颤)电流: 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50m,时间超过1s就可能

11、发生心室颤动和呼吸停止,即:“假死”现象(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平均值为75次分钟,当发生心室颤动时心率将达1000次分钟) 。触电急救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的方法:触电急救的方法: 第一步是第一步是: :使触电者迅速地脱离电源。正确实施现场救护。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据统计资料,触电者在3分钟内就地实施有效急救,成活率90以上。6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措施,救活率仅为10。 12分钟后抢救,救活率几乎为0。 第二步是第二步是:开放气道。:开放气道。 第三步是第三步是:恢复呼吸。:恢复呼吸。 第四步是第四步是:恢复循环。:恢复循环。 所以,对救护者的要求是: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触电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 基本概念 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用人为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部,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认为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的操作方法如下:触电急救触电急救(口对口人工呼吸)l 操作方法 清除口中异物 使病人仰卧,然后将其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中的假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