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资源配置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途经研究小组成员:指导老师:目录绪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和提升途径探讨基于神华重载铁路技术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理论综述基于资源配置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010102020303040405050606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3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绪论0101宏观背景提出技术创新概念 绪论211.11.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 人们对于技术创新的关注最早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从此人们
2、开始认识并研究技术创新。建筑业规模效益大多处于递减状态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不明显技术进步不明显 作为传统产业的建筑业自身的生存发展理念也在发生转变。 绪论 绪论1.11.1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3我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我国专家和学者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倾向于研究一般的工业或高新技术行业。专门研究具有独特性的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还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意义基于技术创新对于建筑企业的日益重要和国家对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日益重视,而建筑业技术创新严重不足这一现状。基于资源配置,以技术创新绩效提升为目的,对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研究,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一
3、定的现实意义。4 绪论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2004)总结出了影响建筑业创新的最主要的几个因素(2007)对香港已采用创新的35个项目进行了调查,从客户的角度研究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1997)从实证方面论证了企业规模同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具有同向变动的关系 绪论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举例 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实行以引进吸收为主的技术追赶战略。技术引进的成功使日本在60年代中期就接近欧美国家水平。70年代后并转向自主开发和技术超越战略,将技术创新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目前日本已被公认为拥有世界
4、一流的建筑技术,并依靠技术创新振兴建筑业的典型国家 绪论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绪论1.2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010203045仅对这些障碍因素如何影响建筑业创新进行阐述。过于侧重障碍因素,而有些障碍因素是相对而言的。指标数据不明确。对于其他影响因素也很少涉及。缺少有关对建筑企业进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文献中的不足之处 绪论1.31.3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 研究内容本文较为系统的
5、分析了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问题,对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绩效评价、资源配置理论等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范围界定在建筑类企业上,选择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建筑类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建筑企业提出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的途径。 绪论1.31.3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指标体系法4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5层次分析法62342.1技术创新2.2技术创新绩效2.3资源配置理论 相关理论综述0202相关理论综述2.1技术创
6、新1 技术创新概念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生产要索与生产条件缀合并引入生产体系。1982年,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弗里曼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我国创新管理学家傅家骥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市场实现为最终目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相关理论综述2.1技术创新2 技术创新特点技术创新特点复杂性超前性相对优势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相关理论综述2.1技术创新3 技术创新类型类别内容技术应用的对象不同管理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程度的不同改良型技术创新和全新型技术创新技术变化程度的不同渐进的创新、根本性的创新技术创
7、新的组织方式不同引进创新、联合创新和独立创新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和中性的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综述2.2技术创新绩效1 绩效概念绩效,即正在进行的某种活动或者己经完成的某种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效果。我国财政部统计评价司将企业绩效定义为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2技术创新绩效西方在进行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中,将技术创新的绩效表示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产出技术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企业新开发的产品、工艺等方面。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对“创新绩效”的理解则主要集中在效率和效果两方面。相关理论综述2.2技术创新绩效2 技术创新绩效具体而言,技术创新项目绩效主要包括以下四
8、个方面效益: 经济效益1 社会效益2 技术效益3 过程效益4技术效益包括新知识、人才、论文发表及对论文的引用数量和程度。过程效益主要是指企业在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客户之间的交流程度和合作程度。相关理论综述2.2技术创新绩效2 技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项目的绩效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绩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2)滞后性(3)多样性(4)不确定性(5)度量的困难性相关理论综述2.3资源配置理论1 资源的含义与特征1 资源的含义资源,从经济学角度说,是指一切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所需要的并构成生产因素的、稀缺的、具有一定开发利用选择性的相关要素的总和。2 资源的
9、特征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资源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资源的需求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可选择性相关理论综述2.3资源配置理论2 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含义与特征1 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含义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经济学意义下的资源配置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和消费领域的资源配置。2 资源配置的特征资源配置的时间特征资源配置的空间特征资源配置的数量特征 资源配置一般指社会稀有资源在不同经济活动中的投向,这一点是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基本共识,但对于资源配置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各流派经济学家的认识则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新古典主义经济
10、学家的观点 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学派观点 持结构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观点 持新古典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观点12342.3资源配置理论相关理论综述3 资源配置理论的发展3.1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3.2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3.3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识别与体系构建 基于资源配置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0303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就是企业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系统论的思维为理论基础,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通过识别、整合、优化配置等手段使企业资源系统化、集成化和高效化。1.资源识别 2.资源整合 3.资源优化配置
11、 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1 资源分类及配置必要性 资源分类(1)按资源来源根据创新资源的来源属性将其分为建筑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大类。(2)按资源要素根据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要素划分为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 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取得合适的创新资源则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运用于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资源在未整合之前大多是零碎的、分散的、没有系统化的。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1 ) 物质资源整合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物质资源大体上包括场地、厂房、设施、仪器
12、设备和材料等几类。 一方面可以建立企业间的技术联盟组织,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建技术创新基地。 另一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充分整合各自资源。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2)资金资源整合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要素,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资本的增值 在资源整合时,要处理好各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快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将最合适的资源提供给最重要的需求者,实现资源要素价值的有效转移。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3) 技术资源整合 技术资源主要指的是企业进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专属资源,包括研
13、发人员、研发团队、研发经费、技术。1. 首先就要培养能力强的研发带头人,以人才吸引人才2. 其次要针对研发人员进行教育培训3. 最后,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4)人力资源整合 人力资源是活的能动资源. 对于人力资源的整合管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要保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其次开发和培育新的人力资源注重对内、外部关键人力资源的整合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5)信息资源整合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充分掌握两种信息,一是技术信息,另一个是市场信息. 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做法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建立起企业技
14、术创新的综合信息平台,把原本分散在技术创新各阶段和各部门的多元化的、无序的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2 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途径(6)文化资源整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现企业形象、企业愿景、品牌形象、科技创新、组织形式、价值理念、人文精神等在内的一种文化形态。 建筑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中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就必须打破“部门文化”的限制和障碍,促进企业形成统一的具有凝聚力的技术创新文化3.1技术创新资源配置3 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模式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是按照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需求和项目需求,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创新资源调节、分
15、配和供给机制,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3.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与原则0203040105(1)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2)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3)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4)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5)目标导向性原则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二)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的初选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识别(1)物质资源配置 将物质资源配置划分为物耗,能耗节约率、原材料利用率、R&D设备价值比率、技术装备率、设备新度系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数量六个指标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识别(2)技术资源配置 将
16、技术资源配置划分为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技术创新频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企业拥有的施工工法数量、科技进步奖的获得情况、新技术销售份额和技术贸易指数七个指标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识别(3)资金资源配置 选择资本运作效率、融资能力,净资产总额、R&D投入强度、非R&D投入强度五个指标反映建筑企业资金资源的配置情况。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识别(4)人力资源配置 可以用人员结构的稳定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技术培训与再教育情况、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率、R&D人员素质五个指标来反映
17、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1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识别(5)信息资源整合 将信息资源整合划分为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建设情况、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强度、技术创新信息获取能力、知识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五个指标。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2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把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目标层,第二层是分目标(即一级指标),包括了物质资源配置效果、资金资源配置效果、人才资源配置效果、技术资源整合效果、企业文化整合效果和信息资源整合效果六项,第三层为因素指标即二级指标,共33个。3.3绩效评价指标识别与体系构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
18、级指标物质资源配置能耗、物耗节约率原材料利用率R&D设备价值比率设备价值比率技术装备率设备新度系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量技术资源配置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情况技术创新频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合作高校与科研院所数量企业拥有的施工工法数量科技进步奖的获得情况技术贸易指数资金资源配置资本运作效率融资能力净资产总额R&D投入强度非R&D投入强度R&D投入强度人力资源配置人员结构的稳定性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技术培训与再教育情况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率R&D人员素质人员素质2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信息资源整合企业内部
19、管理平台建设情况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强度技术创新信息获取能力知识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企业文化整合每千人创新数量技术创新奖励企业技术创新声誉企业文化聚合力企业员工的创新协作精神4.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原理及计算思路思路4.2探索性因子分析4.3数据信度分析4.4验证性因子分析4.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04044.1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结构方程模型是基于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来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所以也称为协方差结构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由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组成,可由三个矩阵方程式代表。具体表达式为:4.1
20、结构方程模型原理4.2 结构方程模型计算思路 首先基于理论定义模型,然后确定怎样测量建构,收集数据,然后输入数据到SEM软件中,软件拟合指定模型的数据并产生包括整体模型拟合统计量和参数估计的结果。4.2 数据信度分析 数据的信度又称为数据的可靠性,是衡量一组测量因素数据质量的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过计算各测量因素的相关系数和Cronbachs Alpha(克伦巴赫系数)系数来衡量因素的信度及变量间聚集效果。 各个因子的Alpha系数值都在0.6以上,表明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可靠的,适合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假设检验。4.3 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在不知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完全依据资
21、料数据,利用统计软件以一定的原则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在不知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完全依据资料数据,利用统计软件以一定的原则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对问卷结果统计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需要使用效度检验KMO(Kaiser.Meyer.olkin)值。KMOKMO值越接近值越接近1 1,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KMO值过小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KMOKMO
22、值最低不能小于值最低不能小于0.50.5。Bartlett的球体检验是通过转换为2检验来完成对变量之间是否互相独立进行检验。若近似卡方值近似卡方值较大较大,且球形检验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显著性概率(SigSig)小于)小于0.010.01,则适合做因子分析。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3个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可以提取六个主成分,六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52.932%,可以解释33个指标包含的主要信息。4.3 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提取出六个主因子之后,将初始因子荷载矩阵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因子荷载矩阵。根据因子荷载大小选择所提取的六个主因的调查题项,进而
23、对主因子进行命名。提取出六个主因子,分别命名为:物资配置效果、技术配置效果、资金配置效果、人力配置效果、信息整合效果、文化整合效果。4.3 探索性因子分析技术配技术配置效果置效果技术装备率技术装备率新技术销售份额和技术贸新技术销售份额和技术贸易指数易指数技术创新频率技术创新频率物资配物资配置效果置效果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建设情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建设情况况能耗、物耗节约率能耗、物耗节约率R&D设备价值比率设备价设备价值比率设备价值比率值比率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量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量资金配资金配置效果置效果企业企业融资能力融资能力R&D投入强度投入强度投入强度投入强度资本运作效率(资本
24、积累率资本运作效率(资本积累率人力配人力配置效果置效果技术培训与再教育情况技术培训与再教育情况R&D人员投入数量人员投入数人员投入数量人员投入数量量信息整信息整合效果合效果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强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强度度文化整文化整合效果合效果技术创新奖励技术创新奖励企业员工的创新协作企业员工的创新协作1 模型假设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验证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的得到的因子结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数据适配,建立基于资源配置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概念模型如图。4.4验证性因子分析4.4验证性因子分析2 输出结果经过模型计算,得出标准化估
25、计值模型如图。模型中待估计的自由参数47个,模型自由度为89,卡方值等于131.617,显著性概率值P=0.0020.05,不接受假设,假设模型图与观测数据不适配。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而考虑对模型加以修正。4.4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项目检验结果模型适配判断是否没有负的误差变异量均为正是因子负荷量是否介于0.35-0.95之间0.38-0.95是上述模型经过e8e13、e6e12、 e5e8指标共变关系的修正。模型修正后,卡方值变为102.519,自由度为86,显著性概率P=0.1080.05,接受虚无假设。检验量适配标准或临界值检验结果适配判断绝对适配指数 卡方值P0.05102.519是
26、RMR0.050.038是RMSEA0.08(若0.05优良,0.900.901是AGFI0.900.943是增值适配度指数 NFI0.900.797否RFI0.900.716否IFI0.900.961是TLI0.900.940是CFI0.900.957是简约适配指数 PGFI0.500.570是PNFI0.500.571是PCFI0.500.686是卡方自由度比21.192是AIC理论模型值小于独立模型且小于饱和模型202.519536.539202.519272.000是CAIC理论模型值小于独立模型且小于饱和模型385.691595.154385.6910.05,接受假设,表示所提出的理
27、论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契合。模型外在质量较佳,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佳 在假设模型内在质量的检验方面,经过模型修正,模型修正指标值在5左右,故模型内在质量理想。4.4验证性因子分析经过上述分析,经过指标修正,建立指标间的共变关系,将变量间的关系释放,可以有效的减少卡方值。修正后的模型如图-64.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技术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构建经过识别、帅选及修正后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5.1模糊层次分析法方法简介5.2建筑企业技术创兴绩效指标权重确定5.3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措施与建议 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28、确定和提升途径探讨0505 层次分析法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于1965年提出的,是一种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权重确定方法。 因为它引入了模糊数学中的理念,来量化指标实测值,可以较好地解决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如因素类属之间的不清晰性 、 专家认识评价上的模糊性等),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影响。5.1模糊层次分析法方法简介5.2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流程01020304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构造优先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层次上权重,
29、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度对各个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05各个层次元素对系统目标重要性进行综合权重计算A-Bn优先关系矩阵A-Bn模糊一致判断矩阵R及相对权值A1B1B2B3B4B5B6相对权重B10.50000.58330.41670.16670.91670.83330.0730B20.61670.50000.33330.08330.87510.61230.4380B30.58330.66670.50000.25000.58330.57800.1230B40.83330.91670.75000.50000.62500.58330.2860B50.32810.37210.02200.25000.5000
30、0.81250.0320B60.47500.07240.08310.41670.41200.50000.0480层次C单权值权值B1B2B3B4B5B60.0730 0.4380 0.1230 0.2860 0.0320 0.0420 C310.2686 0.0330 C320.5651 0.0695 C330.1663 0.0205 C410.4632 0.1325 C420.5368 0.1535 C510.4184 0.0134 C520.5816 0.0186 C610.3995 0.0168 C620.6005 0.0252 5. 3建筑企业技术创兴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根据以上权重
31、的结果,可以看出准则层的每一个指标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权重指标值,其中超过0.05的指标有:B2技术配置效果(0.4380),B4人力配置效果(0.2860),B3资金配置效果(0.1230),B1物资配置效果(0.0730)。B2技术配置效果B4人力配置效果B3资金配置效果B1物资配置效果B6文化整合效果B5信息整合效果从上述层次总权重表中可以看出一级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这表明:在基于资源配置的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途径的选择时,需要特别重视这些指标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之间的协调性。5. 3建筑企业技术创兴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技术创新频率C21、新技术销售份额和技术贸
32、易指数C22、技术装备率C23的权重集WBC=(C21,C22,C23)=(0.4337,0.2027,0.3636,)。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为技术创新的两翼,已知本文中技术资源配置效果下的二级指标:接着计算出三个指标对于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总目标的重要性权重集WAC=(0.1900,0.0888,0.1593),这样得出其对总目标的贡献也是最大。同理可以看出对于人力资源配置影响最大的指标是C42 R&D人员投入数量(0.1535),要对其重点控制与优化,以期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5. 3建筑企业技术创兴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 在剩下的准则层指标中,B1的二级指标中权重较大的是
33、C11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量(0.0239)和C12 R&D设备价值比率(0.0245) ,因为设备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数量为建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保障。B3的二级指标中对提升总目标贡献最大的为C32 R&D投入强度(0.0695),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其做坚实的后盾。 B5的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C52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强度(0.0186),建筑企业信息开发费用投入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竞争方式和竞争空间,有效实现技术创新。 最后CB6的权重集中比重最大的为C62企业员工的创新协作(0.0252),将技术创新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
34、工的心中,促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以实现创新为己任,真正实现全员创新,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研发经费投入会对创新产生种子效应、引致效应和自我增强效应,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行为及创新产出的提高。1 加强研发投入与人员投入的协同驱动力企业研发人员的投入数量直接反映了建筑企业对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建筑企业创新的活跃程度。虽然 R&D 经费投入、人员投入都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但二者之间的匹配协同更为重要,本文称之为“协同驱动力”。ABC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2 提高资金管理能力,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建筑企
35、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企业长期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其做坚实的后盾。一方面企业的资金实力是评价企业资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建筑项目对企业的履约能力有严格的要求,要承担这样的风险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因此,资金短缺和融资能力差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主要瓶颈。1)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2)改善建筑企业融资结构3)在整体的资金投入考虑中,加大对技术资金的投入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3 提高建筑企业的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建筑企业对外要和与自己具有技术互补性的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联盟,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建筑企
36、业对内提高自己的设备水平、加快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要充分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加产学研基地数量。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施工技术装备、施工工艺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ABC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4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筑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要培育“推崇创新、鼓励创新”的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员工创新的精神动力,推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在企业层面上形成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优秀企业文化,引导不同部门的员工从企业的整体目标出发,摒弃自己狭隘的部门文化,形成一个有利于全员创新的文化氛围,促使企业中的
37、每一个员工以实现创新为己任,真正实现全员创新,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5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企业不间断地、以下信息: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的内在实力制定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为建筑企业提供新的竞争方式和竞争空间,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确保建筑企业在竞争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有效实现技术创新,助推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需求信息市场动态变化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信息专利信息资本市场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人才信息5.4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探讨6 开展技术创新流程再造资源与人员协同创新解决了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但是还存在创新主主动性差这一大问题。在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无答案
-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 无答案
-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 无答案
- 助力2025年语文考试成功的试题与答案
- 2025年药师考试临床药物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素质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护理心理支持策略与2025年试题及答案
- 护理项目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试题及答案
- 读书交流会活动总结(15篇)
- 智能座舱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4年度云南省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安装工程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车位租赁协议书范本
- 无废城市知识培训课件
-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共建共享协议
- 中考科创班试题及答案
- 五金产品购销合同清单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四川预赛)试题含答案
- 空调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