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城总体规划2030年版_第1页
安庆城总体规划2030年版_第2页
安庆城总体规划2030年版_第3页
安庆城总体规划2030年版_第4页
安庆城总体规划2030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人民政府的批复全文“IT4.KH4I4i口MnfcU*VAA4A44BllfeB*I.*!*&*国中星.中.+事立;,*I*、,4-BBif,,11p'*11994b*一,,*,*,!idH11+fPfi函,事“申,!AI!VIHB-iI.L*-一.>W*I.l卜“Hf“、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安庆市坐落在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的北岸,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

2、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誉为"宜城"。现辖8县(市)3区,桐城市和怀宁、枫阳、潜山、望江、太湖、宿松、岳西七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04%。市区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现状总用地面积为821平方公里。面对国家层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宁安高铁、江北高速(公路)、800万吨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等重大设施对城镇空间布局的影响,以及城乡规划法对城乡问题和规划实践的思考等,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

3、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安庆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应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导安庆城市建设,安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并与09年3月由完成对上版总规进行评估,09年4月省政府批准修编总体规划,同月由北京市规划院和安庆市规划院一起开始编制工作;09年11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专题审查会;2010年5月通过建设厅组织的总规纲要审查会;整个编制过程在安庆市城乡规划局精心组织下,于2011年0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总规专家评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及省内权威专家参加,住房和城乡

4、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担任主任委员,并对安庆总规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城乡统筹及中心城区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和综合交通体系予以充分肯定。2011年03月通过省规委会审查;2012年0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0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三、规划层次1 .市域:包括安庆市区、桐城市、怀宁县、枫阳县、潜山县、望江县、太

5、湖县、宿松县、岳西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2 .城市规划区:包括安庆市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四、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宜居城市、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安庆市域总面积为15398平方公里,市域现状总人口约627万人,其中:市辖区总人口约90万人。市域内现状总计乡镇153个,其中建制镇97个。忖*席*靠凰43罪K城i5第M*心阐勒岫(tt串胆制,和理H书Qtff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刚】市域城镇分布现蟠一、市域规划人口2015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5

6、6万人左右,2020年安庆市总人口规模为675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规模为710万人左右。二、市域城镇化水平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2%,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58%,2030年城镇化水平为72%。依据市域人口预测,2015年总人口规模按656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40万人左右;2020年总人口规模按675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390万人左右;2030年总人口按710万人左右考虑,城镇人口为495万人左右。三、次区域划分整个安庆市域划分为安庆中心都市区、桐潜重点发展区、西南沿江发展区、西北生态发展区四个次区域。1、安庆中心都市区.区域空间范围安庆市规划区,包括安庆市市辖三区和皖河农场

7、;枫阳县城所在地(枫阳镇)、官埠桥镇、铁铜乡;怀宁县城所在地(高河镇)、洪铺镇、月山镇、凉亭乡、茶岭镇、石镜乡;桐城的鱼寻鱼镇。2、桐潜重点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桐城市区所在地、孔城镇、范岗镇、青草镇、大关镇、金神镇、新渡镇、双港镇、吕亭镇、嬉子湖镇;潜山的县城所在地(梅城镇)、源潭镇、余井镇、黄铺镇、王河镇、油坝乡、黄泥镇;怀宁的金拱镇、马庙镇、公岭镇、三桥镇、黄墩镇、平山镇、黄龙镇、江镇镇、小市镇、秀山乡、清河乡;极阳的汤沟镇、义津镇、钱桥镇、项铺镇、横埠镇、周潭镇、麒麟镇、浮山镇、老洲镇、函山镇、陈瑶湖镇、风仪乡、长沙乡、会宫乡、雨坛乡、金社乡、白湖乡、钱铺乡、白梅乡。3、西南沿江发展区区域

8、空间范围望江全县域;太湖县城所在地(晋熙镇)、新仓镇、徐桥镇、江塘乡、大石乡、小池镇、城西镇;宿松县城所在地(孚玉镇)、复兴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汇口镇、凉亭镇、河塌乡、高岭乡、程岭乡、千岭乡、九姑乡、五里乡、佐坝乡、洲头乡、趾凤乡;怀宁的腊树镇、石牌镇、雷埠乡。4、西北生态发展区区域空间范围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国03城市次I乂域期分推据桐潜点发据医安庆大梯市中心区海西南沿江发雁区1”置二巾中二,市希市明,国生青怔安抵d?产芈圣也,*恨中史*酒Ju业u*Ma卢的&n.MLLM也扑"畸甘H-中触江区豹产曼证*D*止任摩幻导出11土玄市5

9、71;B,近Bit区5tH耳注,Wff®MM广曲C工加性*修克势F.用*网耻篁C'向忑UM周高悯明也由比例也忱ilWkl51M林医田晌化攻*,承注*三*9唉*左,;工西期雄*ng工粗两*-*iq产量WnaLiiifeJvtk,吴re看、z产生否同也10“曼夷力生眄求檀式,利*域人口即差业*口阴*旭上.收04*郎*«9货值产业M.*山西中尊心*布40电用.品力霍串wm.Utt串it沿UIMM,中国#工崛的"5市11博研文事巾中心区工匿,端国*岳西全县域;太湖的北中镇、百里镇、弥陀镇、牛镇镇、汤泉乡、刘阪乡、天华镇、寺前镇;宿松的北浴乡、柳坪乡、陈汉乡、隘口乡

10、、二郎镇;潜山的黄柏镇、水吼镇、天柱山镇、官庄镇、槎水镇、痘姆乡、五庙乡、龙潭乡、塔阪乡;桐城的唐湾镇、黄甲镇。四、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分为5级,分别是市域中心城市1个(安庆中心城区),市域次中心城市3个(桐城、潜山、宿松),县域中心城市5个(怀宁、枫阳、望江、太湖、岳西),中心镇25个,一般镇42个。1,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分为8级,分别是大于100万人的城市1个,为安庆市中心城区;30-50万人的城市3个,分别为桐城城区、潜山城区和宿松城区;1530万人的城市5个,分别为枫阳、怀宁、望江、太湖和岳西城区;10-15万人的城镇2个;5-10万人的城镇3个;35万人的城

11、镇5个;13万人的城镇12个;小于1万人的城镇45个。六、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安庆中心镇以上等级城镇的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商贸型、工业商贸型、旅游服务型、旅游工业型、交通物流型、农业服务型等7种类型。综合型城镇包括安庆中心城区以及石牌镇、许岭镇、汤沟镇等3个镇;商贸型城镇包括徐桥、弥陀、复兴3个镇;工业商贸型城镇包括桐城、宿松、枫阳、怀宁、望江5个县中心城区和新港、月山、黄墩、源潭、长岭、黄铺、菖蒲、金神8个镇;旅游工业型城镇主要为潜山县城;旅游服务型城镇包括太湖、岳西2个县城和孔城、浮山、司空山、寺前、凉亭、主簿、水吼7个镇;交通物流型城镇包括横埠、大关2个镇;农业服务型城镇包括来榜镇、高

12、士镇2个镇。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市域城镇空间布局从分散型向点轴集中网络型转化,在巩固和提高中心城市区域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市域城镇发展轴线上的城镇建设。(二)、市域城镇呈一圈两带一轴”的空间结构。1、0圈”:安庆中心城区与枫阳、怀宁县城及周边海口、月山、茶岭等城镇共同组成圈状的安庆中心都市区。2、两带”:依托长江水运和规划江北高速公路形成沿江城镇发展带;沿沪渝高速、合九铁路的山前平原城镇发展带。3、0轴”:安庆至怀宁、潜山、岳西的沿206国道和318国道纵向延伸的安怀潜岳”城镇发展轴。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30年)时I小域螺.的*憎国规划图八、旅游发展规划1、市域旅游分区根

13、据安庆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及与其相关的交通、城镇和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将安庆市划分为西北生态旅游区、西南沿江山水旅游区、东北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安庆城郊旅游区四个旅游区。2、旅游服务中心规划旅游接待中心分为三级:一个旅游服务主中心,三个旅游服务次中心,以及设于主要旅游景区中心城镇的三级服务中心。安庆市中心城区建设成旅游服务主中心。安庆市旅游服务次中心分别设置在桐城、宿松城区和潜山的天柱山。九、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机场规划近期保留安庆机场的民航功能,并进一步加快改扩建工作,远期随着民航客运需求量的增长,机场需另行选址建设。2、铁路规划建成宁安城际铁路;新建合肥-安庆-九江城际铁路、六安-安庆-景德

14、镇铁路;实施合九铁路扩能改造;规划研究安庆-黄岗城际铁路和南京-江北集中区-安庆铁路。3、公路网规划规划由三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省道构成区域的快速公路交通系统。2、加快连接各县(市)城区的公路建设,提升道路等级,加强国道和连接各中心镇的一级公路的建设,尤其应加强各发展轴线的通道建设,为承接长江三角洲产业带的转移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4、区域过江通道规划12处公路跨江通道和1处铁路跨江通道。第三章安庆中心都市区规划、安庆中心都市区范围安庆中心都市区包括安庆中心城区、板阳县城、怀宁县城、海口镇、皖河农场和月山镇等,简称大宜城"。规划在“大宜城”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主三副,两带多点”的

15、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二、安庆中心都市区交通体系大宜城城镇群的道路网骨架主要由三条快速路和周边四条高速公路、以及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联系性主干路一起形成。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一、规划区范围规划区范围包括安庆市区(共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二、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总人口共计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80万人,镇区城镇人口为13万人,村庄人口7万人。镇区城镇人口中,海口镇占10万人,罗岭镇占3万人。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共计210.6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8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镇区城镇

16、建设用地15.6平方公里,其中海口12平方公里,罗岭3.6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庆园区用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三、重点区域规划空间指引(一)、大龙山一破罡湖风景旅游区以大龙山森林公园和破罡湖湿地保护区为主的风景旅游区,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产业。(二)、环石门湖区域围绕安庆集中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是城市未来重点产业发展区域。(三)、白泽湖区域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导的新城拓展区,以商业居住为主,不宜发展工业。(四)、五横罗岭区域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宜居生活组团。四、规划区镇乡发展指引(一)、海口

17、镇近期重点发展蔬菜种植、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在用地、交通、市政等方面考虑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远期发展成为沿江城镇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二)、罗岭镇依托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山区特色农产品资源,促进产业由一产向三产转移,以休闲旅游、民俗旅游带动城镇发展、农民增收。(三)、新洲乡新洲乡考虑城市防洪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引导乡村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乡域用地可作为蔬菜基地,可适度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四)、其他乡镇现状的杨桥、大龙山、五横、白泽湖、老峰、长风、龙狮桥、十里铺等镇区(集镇)纳入主城区统一规划。(五)、皖河农场近期控制发展,远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农

18、业观光旅游等产业,成为沿江城镇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五、产业集中区安庆园区发展指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确定的产业集中区安庆园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山口区域。集中区要以科技含量、环境影响、投资强度、产业效益作为选资标准,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园区废水、废气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处置。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二。一。年二口三口年)的E3规划区城乡统算榭划图留M“血也改“Ik工也钢地*巾国*«MfiimIIIMH畸星.KI'

19、F木马。陶叼电i-lNJrtt中书,MLtfflK*H国Jt国警工i4R.M1L«hX1nK3炖*K+EJt战网单8物4司£itt.fi#AKHM盅K叫"inr4«rw山忡*视IIL4tm44EHUM/弭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一、城市主要职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商贸物流中心;安徽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安徽省以石化、轻纺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地二、城市性质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安庆市中心城区总人口至2015年约为115万人,

20、至2020年约为140万人,至2030年约为180万人。安庆市中心城区总用地至2015年控制在115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140平方公里以内;至2030年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四、城市发展方向规划综合自然条件分析、建设用地分析和用地经济性分析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东进北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在上版总规的基础上向北(白泽湖方向)和环山(杨桥、五横、罗岭)发展,形成滨江、襟湖、环山”的城市空间布局。逐渐形成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五、用地布局将现状市区与近郊乡镇一一龙山镇、山口乡、白泽湖乡,近郊风景区一一大龙山风景名胜区、沿江湿地

21、保护区,按照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城市需要进行空间组合。保护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和破罡湖水系的湿地保护区,使山、水、城融为一体,形成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中心城区总的空间结构为主城区+外围组团”,其中主城区”的结构又可概括为城两翼”。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年-2030年)图仃中心城区用地献幅N*1电/藁用幽KBlllfHIttIBB履1¥科城用地MMl电监IH用,1H畀戈叫通青田BI/捌rma何*端!工侑山时出/切巾itKirlifi的勒(/舍次"事i1sm零泡曲霹同优相(M*汴再!"金.即!nika些T/目M即!IItf

22、lR六、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km2)人均用地(m"人)占建设用地比例(%)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23.547.130.826.230.626.22C公共设施用地10.628.813.916.013.816.0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1.02.01.31.11.21.1C2商业金融用地4.614.968.36.88.3C3文化娱乐用地0.21.70.30.910.9C4体育用地0.11.40.10.80.80.8C5医疗卫生用地0.41.40.50.80.80.8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4.26.35.53.54.13.5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0

23、.11.10.10.60.40.63M工业用地21.627.228.315.128.115.14W仓储用地3.75.94.93.34.83.35T对外交通用地2.35.633.133.16S道路广场用地626.17.914.57.814.5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2.01.61.11.61.18G绿地7.729.510.116.41016.4册G1公共绿地3.319.44.310.812.210.8G2生产防护绿地4.510.15.95.66.95.69D特殊用地0.20.40.30.20.30.210石化特别政策区03.702.002.011混合用地02.701.501.512旅游设施用地

24、01.000.600.6合计城市建设用地76.8180.0100.8100100100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30年)版|中心蝴门阴史通规划留安庆市区现有长江一桥(合安高速)1座,在建跨江铁路大桥(长风港)1座。规划预留5条过江通道:其中长江二桥经潜江路同大渡口地区衔接;长江三桥位于海口镇,跨越长江后与大渡口协作区西区相衔接;长江四桥跨新洲乡与环城北路(在市中心区替代318国道)相连,为318国道的联络通道;长江五桥经长风港北侧联系城区快速通道与江南高速;过江隧道平行于宁安城际铁路大桥,东跨长江后将安庆与池州相连接。八、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一)、道路网规划格局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也

25、是以东西向道路为主,呈方格网式布局。中心城区道路网主骨架由3条快速路、50条主干路构成,其中:区域性城市主干路18条,联络线城市主干路32条。(二)、道路等级标准根据道路功能,将中心城区的道路按功能划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城市快速路:是全市性快速交通走廊、供汽车连续快速行驶的专用道路。快速路为长距离出行服务,疏导跨区交通,是中心地区与周边市县(怀宁、皖河农场、池州等)之间,中心城干道与其他县市联系的主要交通联系通道。城市快速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与城市其他道路相交均为立交,进出口全部控制。快速路两侧均应设置辅路以联系两侧进出口,为车辆进出快速路提供方便,同时为地区交通,包括非机动车交通提供服务。快速路设计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城(三)、中心城区道路网布局1、中心城快速路系统有3条快速路组成。 站南路,起自中心城西侧的江北高速公路,向东连接山口组团,中心城北部地区,跨过长江,联系池州市。 安怀快线,起自中心城西侧站南路,向北连接怀宁县。 安皖快线,起自山口组团西侧的站南路,向南联系海口组团西侧以及皖河农场等区域。2、中心城区主干路系统中心城区主干路由区域性主干路和联络线主干路两部分组成。区域性主干路联系安庆市区各组团,包括主城区、山口组团、海口镇、罗岭镇、大龙山组团以及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联络线主干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