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_第1页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_第2页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_第3页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_第4页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授课时间班 级课题: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方面:教育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授课方法:探究教学法、导问启发法、总结归纳法、讨论法结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 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高教版 授课执行情况分析: 项 目执 行 情 况备注授课进度与计划进度:吻合较吻合不吻合课堂纪律优 良 中 差掌握情况好 较好 一般

2、 差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特点一、联系的含义二、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2、多样性、条件性3、客观性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复习提问】: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导入新课】:动静结合,情景导入 上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科学地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客观物质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呢?通过一个设问,引起学生注意,既回顾了上课内容,又为本课内容埋下伏笔。南宋大哲学家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社会生活是认识的源泉。因此,本课

3、的第一步是,“热点链接,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苏轼春江晚景视频:气象宣传片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则材料分别体现自然界有联系、人与自然有联系、人与人有联系),以此导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并提出探究问题: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我们怎样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谁能举些联系的例子?【新课讲授】:讲议结合,导学相依§3.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一、联系的含义:(板书)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幻灯片,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以上述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进行第二步,“自学

4、教材,讨论探究”。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组织学生看书、思考,随后讨论探究思考题,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的概念。借用刚才投影苏东坡描绘出“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春江美景,以此来表达第三步,“弄清道理,建构知识”要追求的意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清本课知识脉络。通过学生对上述三则材料的讨论,可以得出本课的第1个知识点: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要正确掌握“联系”的含义,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联系是讲事物关系的概念,三个“相互”的关系,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的

5、关系;第二,要明确谁与谁的三个相互关系的问题,即一是事物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称为事物的外部联系;二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称为事物的内部联系,二者都称为联系。)(可让学生举例: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教师活动:联系是个别的、偶然的吗?是人为想象的吗?为什么?(引起思考,并指导学生自读教材) 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事物联系表象繁多,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从而引入事物联系的特点。二、联系的特点:(板书)幻片展示:介绍安徽阜阳EV71肠道病毒感染事件及三鹿结石奶粉事件,引出联系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本课的重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继续设问:EV71病毒是怎

6、么传染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角度感受EV71的传染引起的连锁反应。)如果EV71病毒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后果怎样?(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事物内部、之间及整个世界都有联系,用联系的方法分析问题。)通过对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害及我国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探究:既然联系是普遍的,那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为什么?这样可过渡到联系的另两个特点:条件性和多样性。因为这两个特点并不是本课的重难点,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及通过投影举例来把握它们。联系条件性: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

7、转移。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的,如本质、非本质联系;必然、偶然联系等,多媒体投影俗语、漫画。投影设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引入联系的又一特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分析客观性的含义及注意事项。提问及举例的目的是要说明,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造福于人类。但不能主观臆造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这样通过

8、大量举例及正反对比,使学生直观而形象的理解本课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板书)这时,坚持联系的观点己经在学生的思想中逐渐形成,“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进行第四步,“学会运用,情感升华”,通过投影“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图片材料(材料附后)及结合上述事例使学生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震的发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通过人们的救灾可以重建家园,反映出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再结合之前所列材料,得出本课方法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

9、遵循事物的联系,利用联系为我们服务,克服主观臆想,以免造成损失。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更要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总结巩固】:最后依据本课知识结构,回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并布置作业。(1)、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 ( B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不久将有灾难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B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联

10、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3)、用本课所学内容分析以下内容:古运河重回市民怀抱,是扬州综合治水的一个缩影。 2006年9月1日,当扬州古运河水上游览线路试开通之时,数以百计的老百姓齐涌至古老运河边。在游船上,一对从运河边棚户区搬迁至西区的老夫妇感慨万千:真是没想到,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年时间,这条河已经彻底变了。 综合治水,扬州更加彰显了“人文、生态、宜居”的特色。几年来,扬州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11、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水”功不可没。去年在扬州召开的全国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扬州这几年城市的水系、水景观整治的力度非常大,效果非常好。 答案:联系是普遍、客观的,必须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既唯物);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又辩证)。附本课方法论材料: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 当风雪阻断归路 我们彼此取暖 当主权面对挑战 我们亮出利剑 当圣火遭遇屈辱 我们义无反顾 当病毒吞噬生命 我们用爱弥补 当列车冲出轨道 我们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