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孜矿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1页
海孜矿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矿区地理位置海孜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井筒位于祁集镇。北距淮北市约40km,东距宿县35km,交通极为方便如图1.1所示。1000000砀山淮北市县符离集固镇蒙城宿州市灵璧宿州市淮永城北,海孜煤矿蚌埠市怀远厂嘉山7图1海1孜煤矿海交孜通位矿置交图通位置图新修矿区公路与淮北,涡阳,淮南,宿州等地的公路相接。濉阜铁路从本矿的西北通过,临涣车站,海孜车站均距井口67km,矿区铁路专用线在青芦线的小湖集配站接轨。供电:本矿位于宿县矿区西部,距淮北电厂40km,电力部已在海孜建立110/35/10kv变电站一座,该变电站以110kv送电线与淮北电厂相

2、联,而淮北电厂与淮南电厂联网,故本矿区电源充沛可靠。11.2矿区气候条件本区年最大降雨量1481.3mm,年平均气温14.3度,最低气温-23.2度,最大积雪深度22mm,最大冻土15深度厘米,最大20风速m/s,主要风向为东北风。11.3矿区的水文情况浍河流经井田西南鄣,为中型河流无堤,历年最高洪水位标高为+28.20米,洪峰流量865立方米/秒,雨季时沿河沟渠两岸几洼地形成内涝积水,水深0.51.2米。区内沟渠密集,多为灌溉渠。浍河为本区主要河流,属淮河水系,属季节性河流。水位一般较浅,夏季水位上涨,洪水期间溢出河床,冬青两季干枯状态。浍河发源于河南商丘,上游由东沙河与包河第2页在临涣集附

3、近合并而成。自1967年开挖了新汴河后,增强了泄洪能力,目前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基本无危害。供水:本矿新生界第一含水层水质为上Hco3-K1Na+Mg+Ca型,pH值7.88.0,矿化度0.3280.44g/l,全硬度11.8b-15.74德国度,含氟量1-1.4mg/l,水样细菌化验细菌数10-38个/ml,大肠杆菌1-14个/ml,水质较好,符合饮水标准,其它地段水质较差,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新生界“二含”水质变化大,有些地段不符合标准,太灰水矿化度火较高,水质为混合型水,不符合标准,经处理可以利用。本矿井工业广场附近,最高洪水位约为+112m,东处香山降压站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约为+103m(19

4、71年6月29日)。1.2井田地质特征矿井范围西以大刘家断层为界,东南以大马家断层为界与临涣煤矿毗邻,北至10煤层-950m水平投影线,呈类似梯形。走向长约3.27km,南北宽3.4km,面积19.4km2。勘探区位于淮北平原的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6.5m+28.6m,般+27m左右,北高南低,区内沟渠纵横。1.21煤层特征煤系地层全为第四系、第三系松散层覆盖,松散层平均厚度约199m,与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三系松散层属黄淮平原的冲积层,自上而下分为4个含水层(组)和3个隔水层(组)。其中,第4含水层直接位于煤系地层之上。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含煤9组

5、,主要煤层有3、4、7、8、9、10等6层,其中10煤层为本矿井设计的主采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8m。10煤层为稳定煤层,其余煤层在20勘探线以西和15勘探线以东为不稳定,20勘探线15勘探线间为极不稳定。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由于中组煤(7、8、9)厚度分布不稳定,为了保证矿井产量和正常效益,矿井以10煤层为主采煤层,因此本矿井设计主要为10煤层的开采设计。各煤层特征如表1.1所示:表11海孜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层间距厚度/m变异稳定顶、底板煤层最大最小最大最小系数平均/m平均/m1%类型主要岩性302450.8742极不稳定顶板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底板泥岩为主41.010.00.2913

6、536较稳定顶板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底第6页4.10.76板以泥岩为主238276不稳定7243.403.170.5251-94极不稳定顶板泥岩为主,少量粉砂岩,底板泥岩为主7.036.005.89顶板泥岩为主,次为泥岩,底板822.01.1289极不稳定以泥岩为主010.6不稳定93.104.880.7360-89极不稳定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底板以泥岩为主1063.0115612852稳定顶板泥岩、粉砂岩为主,底板砂岩为主海孜矿总体上为一走向近东西,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仅有一吴坊断层,其余在中部有较小的波状起伏。吴坊断层倾角为40°60°,落差为025m。地

7、层倾角10°15°,平均倾角为12°。在平面上西部缓,东部陡;在剖面上具有中部陡,浅部和深部缓之特点。海孜矿岩浆活动较为强烈,110煤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岩浆侵入,其中矿井中、西部侵入5煤层位的火成岩(俗称赵庙岩体)沿走向绵延6.5km,钻井揭露最大厚度169m。地质综合柱状图如图1.2所示。12.2水文地质特征地层系统岩石名称柱状全新统冲积层砂粘土1'l|ll|l厚度2021岩性描述以黄色粉沙岩,亚粘土为主冷第三系新生界更新统79棕红色含砂加亚粘土上新统二叠系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上统下统石子下盒绢山西组奥陶系下古生界老虎上组马家沟中下统砂页岩粗砂岩3煤细砂岩4

8、煤砂页岩7煤砂岩8煤泥岩9煤砂岩砂泥岩10煤中砂岩1)含水层图1.2地质综合柱状图棕红色泥质胶合砂,多以砾石为主红色,棕色为主上部为灰色,紫色砂页岩,中部为回绿色砂岩灰色中粒砂岩上部为砂页岩,中部为细粒砂岩灰色细粒砂岩与深灰色粉沙质泥岩构成薄层互层岩性以灰色为主由泥岩,粉沙岩,深灰色泥岩组成主要由细砂岩,中砂岩组成由泥岩,粉沙岩,砂岩组成属奥陶系含水层,含水量极大第5页由下至上各含含水层如下(1)太原群组:厚117.8-135.09米,平均127.29米,夹石灰岩十二层63米厚,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含水丰富,钻孔漏失量为3.0-38.84立方米/小时,太原群组上距10煤层55米左右,与煤层无直

9、接水力联系,但在大断层地带石灰岩直接与煤系接触可构成水力联系。(2)煤系地层:由泥岩,粉砂岩,砂岩组成,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含水的强弱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不取决于砂岩厚度。分述如下:11-3煤层组砂岩含水层:由9-16层中细砂岩组成,厚51.18-77.31米,厚度与层数变化大,砂岩裂隙不发育,与第四纪底部含水层组有水力联系;24-8煤层组含水层:由10-13层中细砂岩组成,厚10-25米;310煤层上,下砂岩含水层:由2-4层中细砂岩组成,厚度11.12-34.77米,局部为10煤层顶板,砂岩裂隙不发育,与第四纪无直接水力联系。(3)断层导水性:断层带中多为泥质充填,井田内钻孔穿过断层内未漏水,钻孔地吴坊断层抽水证明断层无水,导水性能差,一般不会引起突水,若断层落差大于60米,石灰岩与煤系接触,开采中石灰岩有突水危险需留防水煤柱。(4)第四纪含水层组:在井田范围内普通分布,表土厚度187-219米,直接覆盖于煤系地层上,按垂直部面自上而下分四个含水层组,三个隔水层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