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王伯平第四版)2016-3-28_第1页
机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王伯平第四版)2016-3-28_第2页
机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王伯平第四版)2016-3-28_第3页
机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王伯平第四版)2016-3-28_第4页
机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王伯平第四版)2016-3-2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本章主要介绍孔与轴结合时,其直径尺寸本章主要介绍孔与轴结合时,其直径尺寸的精度控制、相配合时配合精度的控制。的精度控制、相配合时配合精度的控制。l孔越加工越大,轴越加工越小孔越加工越大,轴越加工越小l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孔、轴区别:孔、轴区别: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 ,轴的轴的直径尺寸用直径尺寸用 表示。表示。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孔孔: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孔的直径尺寸用的直径尺寸用 表示。表示。dD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

2、定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尺寸精度与配合设计尺寸精度与配合设计 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尺寸尺寸公称尺寸公称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尺寸偏差、极限偏差偏差、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尺寸公差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字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字D公称尺寸:由设计时给定的尺寸。一般要求符合公称尺寸:由设计时给定的尺寸。一般要求符合标准的尺寸系列。直径尺寸用标准的尺寸系列。直径尺寸用或

3、或表示。表示。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两者中大的称为上极限尺寸,小的称为下极限尺两者中大的称为上极限尺寸,小的称为下极限尺寸。寸。孔:孔:轴轴maxDminDmindmaxdd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公称尺寸所得的代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去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差。数差称为尺寸偏差。 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极限偏差上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偏差上极限偏差ES、es下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EI、ei 减公称尺寸减公称尺寸减公称尺寸减公称尺寸第二章第二章 孔

4、、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6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最大变动量。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最大变动量。公差公差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公差公差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DmaxDmindmaxdmin基本尺寸D(d)零 线eseiTsEIESTh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7公差公差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上极限尺寸下极限尺寸公差公差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孔、轴的公差分别用孔、轴的公差分别用 和和 表示。表示。 hTsT极限偏差可正可负可零,公差永远为正。极限偏差可正可负可零,公差永远为正。

5、极限偏差数值前一定要冠以正负号。极限偏差数值前一定要冠以正负号。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maxminhTDDESEImaxminsTddesei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8例例1:已知公称尺寸为:已知公称尺寸为,孔的公差为,孔的公差为0.021mm,上极限偏差为,上极限偏差为0.012mm,轴的,轴的公差为公差为0.013mm,下极限偏差为,下极限偏差为0.013mm。求:孔的下极限偏差、轴的上极限偏差。求:孔的下极限偏差、轴的上极限偏差。50mm0.012 0.0210.009hEIES Tmmmm0.013 0.0130sesei Tmmmm 例例1 1解:孔的下极限偏

6、差解:孔的下极限偏差轴的上极限偏差轴的上极限偏差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9极限与配合图解(公差带图):由零线,公称极限与配合图解(公差带图):由零线,公称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组成的示意图。尺寸、上极限偏差、下极限偏差组成的示意图。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DmaxDmindmaxdmin基本尺寸D(d)零 线eseiTsEIESTh基本尺寸线0+-孔轴ESEITheseiTs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1公称尺寸用毫米,上、下极限偏差用微米。第二

7、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公称尺寸的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公称尺寸的一条直线,通常以此线为基础来确定极限偏差。一条直线,通常以此线为基础来确定极限偏差。公差带: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公差带:由代表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或上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极限尺寸和下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区域。孔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2公差带有两个基本参数:公差带有两个基本参数:公差带大小公差带大小公差带位置公差带位置由由标准公差标准公差确定确定由由基本偏差基本偏差确定确定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

8、配合孔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3标准公差: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标准公差: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大小的任一公差。P15表表2-4基本偏差: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基本偏差: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那个极限偏差。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p2223,表,表2-7,p2425,表,表2-8孔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4公差带图的绘制(公差带图的绘制(公称尺寸相同的孔、轴公差公称尺寸相同的孔、轴公差带才能画在一张图上带才能画在一张图上):):

9、1)画零线,标注公称尺寸。画零线,标注公称尺寸。2)确定孔(或轴)公差带的位置与大小。确定孔(或轴)公差带的位置与大小。3)在表示孔或轴的公差带框内打剖面线区分其在表示孔或轴的公差带框内打剖面线区分其不同,标注上、下极限偏差数值。不同,标注上、下极限偏差数值。4)作图比例基本一致。作图比例基本一致。孔轴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5配合: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配合:公称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孔的尺寸减去与其配合的轴的尺寸孔的尺寸减去与其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代数差为正:称为所得代数差为正:称

10、为间隙间隙,用,用X表示。表示。所得代数差为负:称为所得代数差为负:称为过盈过盈,用,用Y表示。表示。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6间隙配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盈配合配合配合n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的配合。特点特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上方。过渡配合过渡配合基本尺寸线0+-孔轴XmaxXmin配合的种类:配合的种类: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7特征值特征值是最大间隙是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和最小间隙 。m axXminX

11、最大间隙孔的上极限尺寸轴的下极限尺寸最大间隙孔的上极限尺寸轴的下极限尺寸最小间隙孔的下极限尺寸轴的上极限尺寸最小间隙孔的下极限尺寸轴的上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线0+-孔轴XmaxXmin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maxmaxmin()()XDdDESdeiESeiminminmax()()XDdDEIdesEIes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8n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为零)的配合。的配合。特点特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下方。基本尺寸线YminYmax轴孔-+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

12、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19特征值特征值是最大过盈是最大过盈最小过盈最小过盈。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m axYm inY最小过盈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小过盈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线YminYmax轴孔-+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maxminmax()()YDdDEIdesEIesminmaxmin()()YDdDESdeiESei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0n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特点特点:孔

13、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孔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基本尺寸线XmaxYmax轴孔-+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1特征值特征值是最大间隙是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和最大过盈。最大间隙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间隙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m axY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大过盈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maxX基本尺寸线XmaxYmax轴孔-+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maxminmax()()YDdDEIdesEIesmaxmaxmin()()XDdDESdeiESei互换性与

14、测量技术基础22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最大变动量。配合公差:是指允许间隙或过盈的最大变动量。 它反映配合的松紧它反映配合的松紧变化程度变化程度,表示,表示配合配合精度精度,是评定配合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是评定配合质量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用用表示,是无正、负号的绝对值。表示,是无正、负号的绝对值。fT增加增加fT松紧松紧差别差别的程度增大的程度增大配合精度低配合精度低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3l对于间隙配合对于间隙配合:l对于过渡配合对于过渡配合:maxmaxfhsTXYTTl对于过盈配合对于过盈配合:maxminfhsTYYTT结论

15、:结论:对于各类配合,其配合公差等于相互配合的对于各类配合,其配合公差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和轴公差之和。孔公差和轴公差之和。推论:推论:1.配合精度的高低是由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加工配合精度的高低是由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所共同决定。精度所共同决定。2.配合公差永远大于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公差。配合公差永远大于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公差。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maxminmaxminminmaxmaxminmaxmin()()()()fhsTXXDdDdDDddTT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4例例2:计算:计算:孔孔孔孔孔孔配合的特征值(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配合配合的特征

16、值(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配合公差并画出公差带图,说明配合种类。公差并画出公差带图,说明配合种类。0.0250.02500.041150150mmmm与轴 0.0250.05900.043150150mmmm与轴0.0250.01800.002150150mmmm与轴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5 孔、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孔、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配合种类配合种类决定决定由由标准公差标准公差决定大小决定大小由由基本偏差基本偏差决定位置决定位置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公差系列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第二章第二章

17、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6标准公差系列(标准公差系列(p15-16):):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7标准公差数值与标准公差数值与标准公差等级标准公差等级和和公称尺寸分段公称尺寸分段有关。有关。l 标准公差等级标准公差等级IT01、IT0、IT1、IT2IT18等级依次降低等级依次降低对同一尺寸段,从左至右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对同一尺寸段,从左至右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大,精度依次降低精度依次降低对同一公差等级,随着公称尺寸的增加,标准对同一公差等级,随着公称尺寸的增加,标准公差值依次增大公差值依次增大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18、28v对同一尺寸段,随等级降低精度依次降低。对同一尺寸段,随等级降低精度依次降低。v对不同尺寸段,随着尺寸的增大,标准公差数对不同尺寸段,随着尺寸的增大,标准公差数值增大值增大,但同一公差等级其尺寸精度相同但同一公差等级其尺寸精度相同.v公差等级数值越小,公差等级越高,精度越高。公差等级数值越小,公差等级越高,精度越高。结论:结论:判断尺寸精度高低的依据是公差等级判断尺寸精度高低的依据是公差等级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29基本偏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l 基本偏差代号(轴、孔各基本偏差代号(轴、孔各28个)个)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

19、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0l 轴的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注意:顺序,位置,开口方向注意:顺序,位置,开口方向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1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2公差带系列:公差带系列:n 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 n 尺寸公差带代号在零件图中的标注尺寸公差带代号在零件图中的标注n 国家标准推荐选用的尺寸公差带国家标准推荐选用的尺寸公差带p30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3配合系列:配合系列:n 配合代号配合代号 n 国家标准推荐选用的配合国家标准推荐选用

20、的配合p31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4配合制度:基孔制配合配合制度:基孔制配合 基轴制配合基轴制配合n 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不同基本偏差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孔制中的孔为基准孔,其下偏差为零。制度。基孔制中的孔为基准孔,其下偏差为零。 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5n 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与不同基

21、本偏差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基轴制中的轴为基准轴,其上偏差为种制度。基轴制中的轴为基准轴,其上偏差为零。零。 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6例:查表确定例:查表确定 孔与轴的极孔与轴的极限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限偏差,并画出公差带图。 507/650 7/ 6HpPh与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7孔、轴基本偏差数值在确定时满足基本原则:孔、轴基本偏差数值在确定时满足基本原则:当基准制变化时,同名配合,配合性质不变。当基准制变化时,同名配合,配合性质不变。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

22、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8两配合为等价配合的条件:两配合为等价配合的条件:公差等级对应相同,基本偏差代号对应同名。公差等级对应相同,基本偏差代号对应同名。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207 /6Hm207/ 6Mh变换配合制度时变换配合制度时,配合性质相同的两个配合称配合性质相同的两个配合称为等价配合。为等价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39配合制的选用配合制的选用 公差等级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 配合的选用配合的选用 尺寸精度与配合设计尺寸精度与配合设计(常用尺寸极限与配合的选用)(常用尺寸极限与配合的选用)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

23、量技术基础40配合制的选用:配合制的选用:考虑因素:考虑因素:n 加工工艺的可行性,检测的经济性加工工艺的可行性,检测的经济性n 机械设备及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性机械设备及产品结构形式的合理性理论选用原则:理论选用原则:n 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优先采用基孔制配合n 其次采用基轴制配合其次采用基轴制配合n 特殊场合可采用非基准制特殊场合可采用非基准制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1n 考虑工艺性时:考虑工艺性时: l 中等尺寸高精度的孔(铰刀、拉刀加工),设中等尺寸高精度的孔(铰刀、拉刀加工),设计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可减少孔公差带计时应优先选用基孔制配

24、合。可减少孔公差带的数量,的数量,减少定值刀具和量规的数量,符合经减少定值刀具和量规的数量,符合经济性原则。济性原则。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2n 考虑工艺性时:考虑工艺性时: 尺寸较大或精度较低时,基孔制和基轴制尺寸较大或精度较低时,基孔制和基轴制都可,为了统一起见,一般采用基孔制。都可,为了统一起见,一般采用基孔制。用冷拉钢材直接做轴使用时,采用基轴制用冷拉钢材直接做轴使用时,采用基轴制配合。配合。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3n 与标准件配合时:与标准件配合时: 因标准件由专门生产厂家生产,其尺寸

25、已经因标准件由专门生产厂家生产,其尺寸已经标准化,与它们相配合时,应根据标准件的标准化,与它们相配合时,应根据标准件的特点来规定基准制的采用。特点来规定基准制的采用。n 多件配合时:多件配合时: 同一公称尺寸轴的表面有多个孔与之结合,同一公称尺寸轴的表面有多个孔与之结合,或同一公称尺寸孔的表面有多个轴与之结或同一公称尺寸孔的表面有多个轴与之结合,而要求不同的配合性质时,应视具体合,而要求不同的配合性质时,应视具体结构,分析确定适宜的基准制。结构,分析确定适宜的基准制。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4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n

26、多件配合时:如内燃机中活塞销与活塞孔及多件配合时:如内燃机中活塞销与活塞孔及连杆套孔的配合连杆套孔的配合1.活塞销活塞销2.活塞活塞3.连杆连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5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6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基孔制改为基轴制基孔制改为基轴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7公差等级的选用公差等级的选用: n 了解各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了解各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p37-38)、各种)、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公差等级(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公差等级(p38表表2-21)及)及各种加工方法的成本。各种加工方法的成本。n 联系工艺联系工

27、艺n 联系配合联系配合n 联系有关零、部件或机构联系有关零、部件或机构n 联系实例联系实例总原则:总原则: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取较低的公差等级。较低的公差等级。具体确定方法:具体确定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n 联系工艺联系工艺按使用要求确定配合公差按使用要求确定配合公差,而,而对对和和的分配,可按工艺等价性来考虑。的分配,可按工艺等价性来考虑。fTfhsTTTsThT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9n 联系配合:联系配合:l 对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一般不允

28、许其间隙对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一般不允许其间隙或过盈的变动太大,应采用较高公差等级或过盈的变动太大,应采用较高公差等级。8hTIT7sTITl 对间隙配合,一般间隙小,应采用较高公差对间隙配合,一般间隙小,应采用较高公差等级,间隙大,公差等级应较低。等级,间隙大,公差等级应较低。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0n 联系有关零、部件或机构:联系有关零、部件或机构:齿轮孔与轴的配合的公差等齿轮孔与轴的配合的公差等级与齿轮精度等级有关(如级与齿轮精度等级有关(如齿轮精度为齿轮精度为5级,则齿轮孔级,则齿轮孔与轴均按与轴均按IT5););滚动轴承与轴颈或外壳孔

29、配滚动轴承与轴颈或外壳孔配合的公差等级与滚动轴承的合的公差等级与滚动轴承的精度有关(如滚动轴承精度精度有关(如滚动轴承精度为为p4级,则与滚动轴承配合级,则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按的轴按IT4,孔按,孔按IT5等)。等)。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1n 联系实例:联系实例:通过分析对比(通过分析对比(类比法类比法)来选择公差等级。)来选择公差等级。参考经过实践证明合理的类似产品的公差等级,参考经过实践证明合理的类似产品的公差等级,将所设计的机械(或机构)的使用性能、工作将所设计的机械(或机构)的使用性能、工作条件、加工工艺装备等情况与之进行比较,从条件

30、、加工工艺装备等情况与之进行比较,从而而 确定合理的公差等级。确定合理的公差等级。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2配合的选用:配合的选用:应优先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应优先选用优先配合和常用配合。确定零、部件上各种配合的最常用方法:确定零、部件上各种配合的最常用方法: 计算法,试验法,计算法,试验法,类比法类比法 (1 1)分析所设计机器的使用要求(分析所设计机器的使用要求(p37表表2-14)(2)了解各种配合的特性和应用()了解各种配合的特性和应用(p38表表2-15,表,表2-16)(3)参照参照已经过实际生产验证的配合来确定所已经过实际生产验

31、证的配合来确定所需要的配合。需要的配合。P40表表2-17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3无相对运无相对运动动要传递扭要传递扭矩矩要精确同要精确同轴轴永久结合永久结合 过盈配合过盈配合可拆结合可拆结合 过渡配合或基本偏过渡配合或基本偏差为差为H(h)的间隙)的间隙配合加紧固件配合加紧固件不要精确同轴不要精确同轴间隙配合加紧固件间隙配合加紧固件不需要传递扭矩不需要传递扭矩过渡配合或轻的过过渡配合或轻的过盈配合盈配合有相对运有相对运动动只有移动只有移动基本偏差为基本偏差为H(h)、)、G(g)等间隙配合)等间隙配合转动或转动和移动形成的复合转动或转动和移动形成的复合运动运动基本偏差为基本偏差为AF(af)等间隙配合)等间隙配合功能要求及对应的配合类别功能要求及对应的配合类别第二章第二章 孔、轴的极限与配合孔、轴的极限与配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54各类配合的基本特征及应用(以基孔制为例):各类配合的基本特征及应用(以基孔制为例):1.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孔、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必须采用间隙配合(必须采用间隙配合(ah),字母越往后,间隙),字母越往后,间隙越小。工作温度越高,对中性要求低,相对运动越小。工作温度越高,对中性要求低,相对运动速度高等情况,应使间隙越大。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