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2022年《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2022年《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2022年《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2022年《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2、通过杜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张骞与丝绸之路?。里面的生字词大家都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绚丽夺目目瞪口呆.小结:大家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都要赶上现在的磁浮列车了,那么,你能选一个

2、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吗?2、指名说句子。3、谈话: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这篇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小结:简单点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张倩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深远意义。二、新授:1、谈话: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在这中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苦难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出示课件思考:略2、学生反应:谁来说说,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从哪儿出发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第四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从都城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师相机板书:离都城-渡黄河-入沙漠-翻高原-到达西域各国课件出示线路图,师解说那么,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3、学习第

3、三自然段,指名说,感受交通的不便利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过度:除了交通的不便利,自然条件的恶劣,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遭遇到了什么呢?理解:俘虏在理解的根底上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对待俘虏?是啊,张骞他们人手遮眼法的屈辱达是一年之久,最后在一个寒夜逃了出来,请大家想象,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呢?逃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过渡: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呢?请看(课件背景资料介绍)过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倩奉命出使西域,历尽种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人呢?指名说小结: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4、指

4、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5、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到达西域各国之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开辟的贯穿亚洲,延伸到地中海,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快速的魔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板书:联接欧亚大陆谈话:正是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的经济才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代盛世,咱们因该饿、为他而感到-?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一遍这句话。(出示)6、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要以古罗马皇帝去剧场看戏的故事引入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A: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B:写出了丝绸

5、之路所起的作用,与结尾“纽带相照应。?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让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翻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

6、,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五、汇报交流,感悟语言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相机出示以下句子:1、“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1生读、谈。2比照读。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4师生配合读。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

7、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2指名读,生评价。3齐读。二人为阻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区分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学生想象、读。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一想象张骞回到长安的样子。二观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三再次默读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答

8、复,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学生交流。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翻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1、 自由读。2、 指名读,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

9、,理解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1、预习课文。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一、谈话引入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

10、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生字词。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局部,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时机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重

11、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奉献。)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跃。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快乐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12、)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相机介绍: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再读全文,谈感受。?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学情分析: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

13、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重点难点: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4、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

15、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说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

16、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习37自然段: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决信念以及他的深

17、深的爱国情怀。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通过这一局部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答复并解释了这个问题。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

18、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那么讲了开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局部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局部那么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学习第8自然段: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开展的纽带。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四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

19、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五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作业设计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如栩栩如生、。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摹写句子: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4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

20、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板书设计丝绸之路是_的路。教学反思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你,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交流。?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1课时。一、激导入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

21、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方案,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观察一番,感受一番。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2、学生寻读课文,答复老师的提问。3、齐读中

22、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表达在哪里?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1、感受“友谊之路: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局部,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根底上,进一步开掘:两国人民友谊表达在什么地方?交流,教师在对话中点

23、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

24、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交流,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开展呢?有感情地朗读。3、感受文化之路:丝绸之路的伟大还表达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

25、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

26、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奉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朗读。五、作业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需一个课时。?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

27、谊之路。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根底上交流。、认识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

28、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齐读课题。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局部: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

29、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表达在哪里?、小组合作讨论。、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感受友谊之路: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局部,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根底上,进一步开掘:两国人民友谊表达在什么地方?交流、生发: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跃。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快乐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教师在对话中点

30、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31、呀!、感受经济科技之路: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开展呢?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化之路:丝绸之路的伟大还表达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

32、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

33、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奉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激情朗读。、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主识字写字。2.了解“丝绸之

34、路的历史。教学准备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板书课题。2.教师范读课文。1.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2.生字词正音。二、自主识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2.汇报交流:检查字音。疏通难字。扩词比赛。3.稳固识字。1.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2.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3.字、词游戏;生字回文。三、指导书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认一认。2.记一记。3.说一说。4.看一看。5.写一写。1.认读会写字8个。2.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3.

35、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4.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5.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四、分层作业: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充实“我的词语库。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生字词语。二、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2.板书课题。1.畅所欲言。2.读题。质疑。三、感悟课文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象说话朗读指导。3.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

36、读。3.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4.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5.欣赏感受。四、延伸: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稳固理解课文。板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3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教

37、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翻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师总结: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打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四、

38、同桌交流,查漏补缺五、班内汇报,文字训练一条件艰苦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1生读、谈。2比照: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4师生配合读。2“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把它们写在你的积累

39、本上。2自由读,谈,点红“煎熬,观察煎熬的字形,说说你的理解。“人迹罕至、“白雪皑皑3齐读。二时间长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第一年过去了。师:十一年的光阴,一个人的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生答复,自由读。三人为阻挠“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区分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生想象、

40、读。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一回到长安师:张骞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把我们心中无尽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在这里加上什么词,更能表达你的心情?“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二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三再次默读。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答复,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生谈。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41、,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翻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1自由读。2指名读。3看图说课件。4看短片。5齐读。八、总结全文,回到整体九、课外拓展,激发兴趣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方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我们学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课下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请同学们在积累本

42、上记下一个,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丝绸之路?教学设计9、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师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谈话引入、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

43、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拟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拟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二、检查预习情况、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局部,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

44、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集体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那么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

45、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跃。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快乐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

46、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齐读课文自然段。 你有什么体会? 再读自然段。 答复课前两个问题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四、小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时机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

47、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丝绸之路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0设计理念1、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设计了由欣赏丝绸的风采导入,并引起学生思考“丝绸是怎样被世界认识的。2、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因势利导。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

48、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师只给以适当点拨、引导。3、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让学生宏观地看丝绸之路。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反复读课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3、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入课文1、导入。同学们,

49、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看学生(齐说):丝绸(板书“丝绸)(播放课件,展示各种华美的丝绸面料,过渡到丝绸面料的衣服)2、积累运用词语。看了这些礼物,你是什么感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预设学生会说出:赞叹不已、赞不绝口、瞠目结舌、目瞪口呆设计目的:让学生用成语形容自己的感受,一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新词“赞不绝口、“目瞪口呆;三来可以由此引入课文。可谓一举三得3、引入课文。中国的丝绸不但在今天受到全世界的青睐,早在古代就赢得了众多的喝彩!历史上就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读文。4、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丝绸在国外知名度很高。二、发现矛盾,产生

50、疑问1、课件出示地图,显示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有七千多公里。2、学生介绍当时的交通条件:没有公路铁路,没有汽车飞机。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还隔着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感受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学生产生疑问作铺垫,同时也为后面体会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作铺垫3、学生自发产生疑问。罗马和中国之间的距离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那么中国的丝绸究竟是怎么运到欧洲去的呢?设计目的:虽然文中也有这个问题,但让学生直接看到问题,远不如让他们亲自发现问题感受深刻,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也更加强烈,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4、引出“路,体会过渡段的作用。1学生很快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有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板书“路2为了开辟这条路,汉代探险家、外交家张骞献出了毕生精力。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即前半局部答复上一段提出的问题,后半局部那么和下面的自然段有关。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桥,把前后的自然段连接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相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