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_第1页
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_第2页
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_第3页
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_第4页
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球化学 陈远荣陈远荣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11 年年 11月月第四章第四章 水水岩化学作用和岩化学作用和 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元素也包含于其中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元素也包含于其中,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系统水,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系统水岩化学作用岩化学作用和作用类型及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及迁移的和作用类型及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及迁移的控制因素。控制因素。 要求掌握:要求掌握: 1 1、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2 2、水介质中元素迁移沉淀的化学规律及其、水介质中元素迁移沉淀的化学规律及其影影 响因素响因素 3 3、热力学在

2、元素结合规律中的应用、热力学在元素结合规律中的应用 4 4、自然过程的方向和相图的编制、自然过程的方向和相图的编制 5 5、地球化学动力学概念地球化学动力学概念 3.1 3.1 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和化学迁移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和化学迁移 地球系统的化学不均一性和系统的物理化地球系统的化学不均一性和系统的物理化学条件的不断改变,是引发化学作用的导因。学条件的不断改变,是引发化学作用的导因。 地球各层圈内部和一些流体相中,会发生相地球各层圈内部和一些流体相中,会发生相转变和不同相间的元素分配,这是常见的化学转变和不同相间的元素分配,这是常见的化学作用方式。作用方式。 地球的层圈界面、岩石界面和矿物相

3、界面地球的层圈界面、岩石界面和矿物相界面等地带,若两者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等地带,若两者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中有一相为流体相、或者有流体作为介质,其中有一相为流体相、或者有流体作为介质,该处将成为化学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带。该处将成为化学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带。 地球系统中化学作用的基本特点地球系统中化学作用的基本特点 1 1、地球中化学作用是在地球系统组成和条、地球中化学作用是在地球系统组成和条件的背景上进行的;(大量组分共存、件的背景上进行的;(大量组分共存、开放体系、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范围有限开放体系、物理化学条件变化范围有限等)等)2 2、无论在大系统和少体系中都可以发生地、无论在

4、大系统和少体系中都可以发生地球化学作用,在化学界面上地球化学化球化学作用,在化学界面上地球化学化学作用较强烈,流体的参与使化学作用学作用较强烈,流体的参与使化学作用加速和加强;加速和加强; 3、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体系内相数、自发进行的不可逆过程,体系内相数有限,稳定相一般都不是纯化合物。有限,稳定相一般都不是纯化合物。 3.1.1 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类型地球系统的化学作用类型地球系统中化学作用类型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水岩反应和水介质中的化学作用,如热液对围岩的交代作用。(2)熔-岩反应和熔浆化学作用,如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火成岩。(3)水-气化学作用,如地表水和大气中H2O、O2、CO

5、2的相互作用。(4)岩-岩化学作用,如球外物质撞击地球表面的岩石。(5)有机化学作用,如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3.1.2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3.1.2.1 物质迁移的类型物质迁移的类型 在不同介质中物质的迁移形式和迁移方式都有所不同,在不同介质中物质的迁移形式和迁移方式都有所不同,它们可分为:它们可分为: 1 1、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硅酸盐熔体迁移,水溶硅酸盐熔体迁移,水溶液迁移,气态迁移;液迁移,气态迁移; 2 2、生物和生物化学迁移、生物和生物化学迁移与与生物活动有关,如光与与生物活动有关,如光合作用、生物还原合作用、生物还原( (硫硫) )作用等;

6、作用等; 3 3、机械迁移、机械迁移以岩屑,矿物碎屑的形式进行迁移以岩屑,矿物碎屑的形式进行迁移 物质经常不是以单一形式而是以多种形式进行迁移,物质经常不是以单一形式而是以多种形式进行迁移,地球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元素)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迁地球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元素)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移。 3.1.2.2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当体系所处的环境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当体系所处的环境其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与变化时,为了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间原来的结合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间原来的结合关系将自动解体,转变成一种新的相对关系将自动解体,转变

7、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稳定的结合方式,在元素赋存状态发生在元素赋存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和变化的同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和元素组合的变化时元素组合的变化时,称为元素的地球化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学迁移。 3.1.2.3 3.1.2.3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包括三个环节:元素地球化学迁移包括三个环节: 首先,首先,是元素从原来的固定(稳定的结合)状是元素从原来的固定(稳定的结合)状态转化为活动(非稳定结合)状态,并进入迁移态转化为活动(非稳定结合)状态,并进入迁移介质;介质; 随之,随之,元素发生空间位移,在这一阶段元素有元素发生空间位移,在这一阶段元素有一定的迁移形式

8、,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固相化合物一定的迁移形式,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固相化合物; 最后,最后,元素在迁移到一个新的空间后,由于物元素在迁移到一个新的空间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明显改变,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理化学条件的明显改变,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元素形成新的稳定结合关系,即沉淀或结晶出下元素形成新的稳定结合关系,即沉淀或结晶出新的矿物新的矿物 。判断元素是否发生了迁移,有多种识别方法:判断元素是否发生了迁移,有多种识别方法: 1 1、通过矿物组合的变化来判断、通过矿物组合的变化来判断 在岩浆侵在岩浆侵入体或热液矿床的围岩中经常可以发现蚀变入体或热液矿床的围岩中经常可以发现蚀变矿物组合矿物组合,如当中

9、酸性岩浆岩外围的碳酸岩,如当中酸性岩浆岩外围的碳酸岩岩石发生矽卡岩化时,原来的碳酸盐矿物(岩石发生矽卡岩化时,原来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方解石CaCO3CaCO3、白云石、白云石(Ca,Mg)CO3(Ca,Mg)CO3)被新生成)被新生成的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的硅酸盐矿物(石榴子石( C a , F e ) 3 ( F e , A l ) 2 S i O 4 3( C a , F e ) 3 ( F e , A l ) 2 S i O 4 3 、 辉 石、 辉 石Ca(Mg,Fe)Si2O6Ca(Mg,Fe)Si2O6等)所替代。等)所替代。蚀变岩石与原蚀变岩石与原岩成分的差异:岩成分的差异:硅

10、、铝的原子数相对增加,硅、铝的原子数相对增加,同时镁、钙的原子数相对减少,指示碳酸岩同时镁、钙的原子数相对减少,指示碳酸岩岩石中发生了硅、铝的迁入和镁、钙的迁出岩石中发生了硅、铝的迁入和镁、钙的迁出。 2、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来判定计算来判定 当岩石中有元素(原子或离子形式)当岩石中有元素(原子或离子形式)加入,或岩石中原有的元素迁出,元素加入,或岩石中原有的元素迁出,元素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就必然会发生变化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就必然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因此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可以确定哪些元素发生了和

11、定量计算,可以确定哪些元素发生了迁移(包括迁入和迁出),并可计算出迁移(包括迁入和迁出),并可计算出迁移量的大小。迁移量的大小。3 3、通过物理化学(环境)界面来判断、通过物理化学(环境)界面来判断 从元素迁移的三个阶段(环节)可从元素迁移的三个阶段(环节)可知,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明显改变既是知,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明显改变既是元素发生迁移的动因,又是元素终止迁元素发生迁移的动因,又是元素终止迁移的制约因素。移的制约因素。因此,自然界的物理化因此,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界面,如氧化还原界面,压力释放带学界面,如氧化还原界面,压力释放带,温度界面,温度界面,pHpH界面,水位线,土壤湿界面,水位线,土壤

12、湿度界面等通常是元素发生或终止迁移的度界面等通常是元素发生或终止迁移的部位。部位。 3.2 水岩化学作用水岩化学作用 水水- -岩化学作用是地壳中最广泛和最活跃的化岩化学作用是地壳中最广泛和最活跃的化学作用,这类作用可以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水学作用,这类作用可以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水- -岩化学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为岩化学作用发生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为0-4000-400和和1 1100001000010105 5PaPa,水,水- -岩化学作用通常又分岩化学作用通常又分为低温水岩作用和高温水岩作用。为低温水岩作用和高温水岩作用。3.2.1 3.2.1 低温水低温水- -岩作用的物理化学环境岩作用

13、的物理化学环境 低温水低温水-岩作用发生在近地表处,地表是地球岩作用发生在近地表处,地表是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交织重叠的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交织重叠的区带,因此其物理化学环境有以下特征:区带,因此其物理化学环境有以下特征: 1 1、过量水的体系:地球表面大洋面积、过量水的体系:地球表面大洋面积占占71%71%,大陆面积占,大陆面积占29% 29% 。 2 2、水、水- -岩间长期的化学作用使岩间长期的化学作用使 水体系水体系中含有大量的作用剂(中含有大量的作用剂(O O2 2,CO,CO2 2,H,H+ +,OH,OH- -)和各类电解质盐类(和各类电解质盐类(NaNa

14、、K K、CaCa、MgMg的的盐),同时水又有很好的流动性。因盐),同时水又有很好的流动性。因此,表生化学作用过程中水既是作用此,表生化学作用过程中水既是作用介质,又是良好的溶剂和搬运剂。介质,又是良好的溶剂和搬运剂。3 3、 有生物和有机质参加作用。有生物和有机质参加作用。4 4、富氧、富氧 ( fo( fo2 2 = 0.213 = 0.21310105 5Pa )Pa )和和富富COCO2 2 ( fco ( fco2 2 = 3.04 = 3.04 10Pa 10Pa) )的环的环境。境。5 5、低(、低( -75 -75 +200 +200)而迅速变化()而迅速变化(昼夜和季节变化

15、)的温度条件。昼夜和季节变化)的温度条件。 6、低压(通常、低压(通常1200105Pa,深海,深海成岩可达成岩可达5000 105Pa)条件。)条件。3.2.2 3.2.2 水岩化学反应类型水岩化学反应类型: 1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redoxredox reaction reaction 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是一个完整体系中相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是一个完整体系中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是电子转移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际上是电子转移的反应。例如铁橄榄石的氧化:例如铁橄榄石的氧化: 2Fe2Fe2 2SiOSiO4 4+ O+ O2

16、 2+4H+4H2 2O = 2FeO = 2Fe2 2O O3 3+2H+2H4 4SiOSiO4 4 在铁的硅酸盐和硫化物发生氧化时,在水的在铁的硅酸盐和硫化物发生氧化时,在水的参与下,二价铁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三价,参与下,二价铁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三价,氧分子接受电子由原子态还原为负二价离子。氧分子接受电子由原子态还原为负二价离子。 还原作用是氧化作用的逆过程。还原作用是氧化作用的逆过程。如三价铁如三价铁还原为亚铁,硫酸盐的高价硫被还原为还原为亚铁,硫酸盐的高价硫被还原为负二价硫等:负二价硫等: 2Fe2Fe2 2O O3 33H3H2 2O+C=4FeO+COO+C=4FeO+CO2

17、 2+3H+3H2 2O O 细菌常参与氧化和还原反应:细菌常参与氧化和还原反应: 喜氧细菌起氧化作用喜氧细菌起氧化作用,其中一种嗜铁杆菌,其中一种嗜铁杆菌能将能将FeFe2+2+氧化成氧化成FeFe3+3+,另一类嗜硫杆菌能,另一类嗜硫杆菌能将硫化物的硫氧化成硫酸盐。将硫化物的硫氧化成硫酸盐。 厌氧细菌起还原作用厌氧细菌起还原作用,能把,能把SO42-还原为还原为H2S。 2 2、脱水和水解反应、脱水和水解反应 dehydration and dehydration and hydrolyzehydrolyze 水解作用的实质是水电离的水解作用的实质是水电离的H H+ +或或OHOH进进入矿

18、物晶格,分别取代其中的阳离子或阴入矿物晶格,分别取代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从而使矿物解体形成新的矿物。离子,从而使矿物解体形成新的矿物。如如在氧化带盐类的水解:在氧化带盐类的水解: FeFe2 2(SO(SO4 4) )3 3 + 6H + 6H2 2O 2Fe(OH)O 2Fe(OH)3 3 + + 3H3H2 2SOSO4 4 Fe Fe2 2O O3 3 + nH + nH2 2O O 铁矿铁矿化化 该反应也可以在矽卡岩化过程发生。该反应也可以在矽卡岩化过程发生。又如,正长石水解形成高岭石的反应:又如,正长石水解形成高岭石的反应: 4KAlSi4KAlSi3 3O O8 8 + 6H +

19、 6H2 2O OAlAl4 4SiSi4 4O O1010(OH)(OH)8 8 + 2SiO + 2SiO2 2 +4KOH+4KOH 水解反应受水解反应受pHpH值控制,溶液偏酸性时有利于值控制,溶液偏酸性时有利于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当水解反应使溶液偏碱性时,天然水当水解反应使溶液偏碱性时,天然水吸收大气中的吸收大气中的COCO2 2和土壤中的和土壤中的COCO2 2、HClHCl、H H2 2S S等,等,使水的使水的pHpH值保持在值保持在5 57 7左右,增加了溶液水解的左右,增加了溶液水解的活力。活力。 在不同的在不同的pH条件下,矿物水解后的产物是不同的条件下,矿物水解后的产物

20、是不同的,如在表生条件下硅酸盐矿物水解可形成不同的如在表生条件下硅酸盐矿物水解可形成不同的次生矿物,以白云母(次生矿物,以白云母(KAl2AlSi3O10(OH)2)水)水解形成的次生矿物系列为例:解形成的次生矿物系列为例: KAlKAl2 2AlSiAlSi3 3O O1010(OH)(OH)2 2 K K1-n1-nAlAl2 2AlSiAlSi3 3O O1010(OH)(OH)2 2H H2 2O O pH=7.8pH=7.89.5 9.5 伊利石伊利石 AlAl2 2AlSiAlSi3 3O O1010(OH)(OH)2 2nHnH2 2O pH=7.5O pH=7.58.5 8.5

21、 贝得贝得石石 AlAl2 2SiSi4 4O O1010(OH)(OH)2 2nHnH2 2O O pH=7pH=78.5 8.5 蒙脱石蒙脱石 AlAl4 4SiSi4 4O O1010(OH)(OH)8 8 4H4H2 2O pH=6O pH=67 7 埃洛石埃洛石 AlAl4 4SiSi4 4O O1010(OH)(OH)8 82H2H2 2O O pH=5pH=56(?) 6(?) 变埃洛石变埃洛石 AlAl4 4SiSi4 4O O1010(OH)(OH)8 8 pH=3.5 pH=3.58 8 高岭石高岭石硅酸盐矿物水解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与硅酸盐矿物水解后,碱金属和碱土金

22、属阳离子与OHOH离子一起进入水体,最后汇入大海,离子一起进入水体,最后汇入大海,而与而与硅铝阴离子结合在一起的硅铝阴离子结合在一起的H H+ +进入粘土矿物,这进入粘土矿物,这些粘土矿物属难溶解的弱酸性物质,成为土壤些粘土矿物属难溶解的弱酸性物质,成为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温度、压力增高时可发生脱水反应。如:在温度、压力增高时可发生脱水反应。如: 高岭土高岭土+ +石英石英= =叶腊石叶腊石+ +水水 AlAl2 2SiSi2 2O O5 5(OH)(OH)4 4+2SiO+2SiO2 2AlAl2 2SiSi4 4O O1010(OH)(OH)2 2 +H+H2 2O O

23、 叶腊石进一步脱水,转变成红柱石或蓝晶石叶腊石进一步脱水,转变成红柱石或蓝晶石: Al2Si4O10( (OH) )2Al2SiO5+3SiO2+H2O 3 3、水合作用、水合作用 hydrationhydration 水合作用的实质是水分子整体进入矿水合作用的实质是水分子整体进入矿物晶格中,从而使矿物的体积增大。物晶格中,从而使矿物的体积增大。 如:如: FeFe2 2O O3 3 + nH + nH2 2O O Fe Fe2 2O O3 3nHnH2 2O O 赤铁矿赤铁矿 水针水针铁矿铁矿 又如:又如: CaSOCaSO4 4+2H+2H2 2O O CaSO CaSO4 42H2H2

24、2O O 硬石膏硬石膏 石膏石膏4 4、阳离子交换反应、阳离子交换反应 cationcation exchange exchange 主要发生在粘土矿物和胶体吸附过程主要发生在粘土矿物和胶体吸附过程 如如 : : 粘土粘土-2Na-2Na+ + + CaSO + CaSO4 4 = Na = Na2 2SOSO4 4 + + 粘土粘土- Ca- Ca2+2+( (交换吸附交换吸附) )又如钾长石的钠长石化(有流体相参与的过程)又如钾长石的钠长石化(有流体相参与的过程) KAlSi3O8 + Na+ = NaAlSi3O8 + K+ 3.2.3 天然水溶液天然水溶液 天然水溶液有多种成因,不同成

25、因的水化学组成天然水溶液有多种成因,不同成因的水化学组成不同不同I I、天然水溶液的类型、天然水溶液的类型怀特(怀特(White,1974White,1974,19861986)、斯金纳()、斯金纳(Skinner,1979Skinner,1979)根据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根据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水中气体成分等,将天然水的成因和来源成、水中气体成分等,将天然水的成因和来源划分为六种成因类型:划分为六种成因类型: 1 1、 大气降水大气降水 2 2、 深循环海水深循环海水; 3 3、 经过演变的同生水;经过演变的同生水;4 4、 变质水;变质水; 5 5、 岩浆水;岩浆水; 6 6、

26、卤水。卤水。 IIII、与成矿有关的与成矿有关的天然水溶液的化学组成天然水溶液的化学组成1 1、热泉水:、热泉水:具大气降水深循环成因的特征,盐度较低具大气降水深循环成因的特征,盐度较低,矿化度一般较高。,矿化度一般较高。例:(美国加洲南部)地下热卤水矿化度很高(高温例:(美国加洲南部)地下热卤水矿化度很高(高温、高盐度),水的同位素成分接近大气降水。水为、高盐度),水的同位素成分接近大气降水。水为NaNa、CaCaClCl型,沉淀物为型,沉淀物为ClCl化物型。化物型。CuCu、PbPb、ZnZn、FeFe、MnMn、AsAs、CdCd、AgAg都达成矿热液浓度。都达成矿热液浓度。 2 2、

27、海底热液泉:、海底热液泉:现代大洋中分布的深循环热液,主要现代大洋中分布的深循环热液,主要产于大洋中脊,盐度比较高,溶液为产于大洋中脊,盐度比较高,溶液为NaNa、CaCa、K KClCl型,富型,富SiOSiO2 2、FeFe、MnMn和重金属,富和重金属,富H H2 2S S,含大量硫化,含大量硫化物。酸性,含物。酸性,含COCO2 2、H H2 2、NHNH4 4等。等。 富含金属成矿物质。水的同位素成分接近海水。富含金属成矿物质。水的同位素成分接近海水。 3、岩浆热液:、岩浆热液: 经历过结晶过程的酸性和中性岩浆经历过结晶过程的酸性和中性岩浆(初(初熔岩浆含水量熔岩浆含水量45% ,岩

28、浆结晶后,岩,岩浆结晶后,岩浆岩中的含水量为浆岩中的含水量为0.5% ),),可以形成岩可以形成岩浆期后热液。浆期后热液。岩浆水中除有易溶的常量岩浆水中除有易溶的常量元素外,常含有大量的元素外,常含有大量的Si、Al、Fe等难等难溶元素和高温射气元素溶元素和高温射气元素F、B和和PO43-,H2O等,热液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范等,热液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宽,与初始岩浆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围很宽,与初始岩浆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及岩浆的结晶演化历程有关。及岩浆的结晶演化历程有关。 3.2.4 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 (一)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一)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元素的迁移形式

29、主要有:离子、分子;胶体和元素的迁移形式主要有:离子、分子;胶体和. .悬浮体悬浮体。1 1、简单离子:、简单离子:与离子对氧离子的争夺能力有关,可用与离子对氧离子的争夺能力有关,可用离子电位的大小来衡量。离子电位的大小来衡量。 p p值小的离子,争夺氧离子的能力弱,主要以简单值小的离子,争夺氧离子的能力弱,主要以简单离子形式存在;离子形式存在;2 2、络离子:、络离子:p p值大的离子,争夺氧离子的能力强,常值大的离子,争夺氧离子的能力强,常以络离子形式存在以络离子形式存在,络离子结构的通式:,络离子结构的通式:MAMAm+m+XbXbn n- - (中心阳离子(中心阳离子- -配位体)配位

30、体) (如(如 AgAg+ +ClCl2 2 - - 和和SnSn4+4+F F6 6- - 2-2-等)等) 。 3、胶体:、胶体:个体的直径为个体的直径为10-610-9,比离子、分子大,比离子、分子大,但小于悬浮体。,但小于悬浮体。 (二)络离子对元素迁移的意义(二)络离子对元素迁移的意义 络离子电离常数络离子电离常数即络离子不稳定常数即络离子不稳定常数 K K不不 设有反应:设有反应: (MX(MXn n) )(m-pn(m-pn)-)- = M = Mm+m+ + nX + nXp p- - 则则 K K不不= M= Mm+m+XXp-p- n n/MX/MXn n(m-pn(m-p

31、n)-)- (如:(如:K K不不AgClAgCl2 2 - - = Ag = Ag+ +(Cl(Cl- - 2 2)/(AgCl)/(AgCl2 2 - - ) ) 络离子对元素迁移的意义:络离子对元素迁移的意义: A A、有利于成矿元素的稳定迁移(络离子不稳定、有利于成矿元素的稳定迁移(络离子不稳定常数常数K K不不一般较小,溶解度大);一般较小,溶解度大); B B、可用于研究矿床中元素分带;、可用于研究矿床中元素分带; C、可用于解释相似元素分异。、可用于解释相似元素分异。 (三)胶体的作用(三)胶体的作用 胶体胶体直径直径=10=10-6-6-10-10-9-9,比离子、分子大,比离

32、子、分子大,但比悬浮体小。但比悬浮体小。1.1.胶体内部结构:胶体内部结构:胶团胶团= =胶粒胶粒+ +吸附层吸附层+ +扩散层扩散层胶核胶核同型带电离子同型带电离子反离子(固定吸附)反离子(固定吸附)反反离子离子( (扩散层扩散层) ) MFe(OH)3 nFeO+ (n - x)Cl- xCl - MSiO2 nSiO32- 2(n - x)H+2xH+ 2.2.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 胶体是多相体系、一般都带电,有吸附性。胶体是多相体系、一般都带电,有吸附性。 胶体按其所带电荷的性质分为:胶体按其所带电荷的性质分为: 正胶体和负胶体。正胶体和负胶体。 正胶体正胶体氢氧化物;氢氧化物;负

33、胶体负胶体氧化物,硫化物,单质,腐殖质。氧化物,硫化物,单质,腐殖质。 半径大、电价低的离子易被胶体吸附,对半径大、电价低的离子易被胶体吸附,对稀有元素富集的影响较大,如褐铁矿(稀有元素富集的影响较大,如褐铁矿(+ +)可以吸附可以吸附V V、AsAs、P P、W W、CoCo、NiNi等离子,腐等离子,腐植土(植土(- -)可以吸附)可以吸附MoMo、V V、U U、CoCo、NiNi等离等离子。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迂时会发生凝聚沉淀。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迂时会发生凝聚沉淀。带同种电荷的胶体能在同一溶液中稳定迁移。带同种电荷的胶体能在同一溶液中稳定迁移。 3.3影响水影响水-岩化学作用的化学

34、因素岩化学作用的化学因素 水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与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与化学性质有关的因素有:化学性质有关的因素有: 体系的组成、元素在固相中的赋存形体系的组成、元素在固相中的赋存形式(化合物的类型、化合物的溶解度)式(化合物的类型、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元素进入水相后的存在形式等。和元素进入水相后的存在形式等。有些有些内容在前面已作了简单介绍,下面主要内容在前面已作了简单介绍,下面主要分析系统组成对作用的影响。分析系统组成对作用的影响。 体系组成对化学作用的影响体系组成对化学作用的影响 体系组成对化学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体系组成对化学作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类是一类是由

35、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如由化合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如下面将介绍的活度积原理,它与化合物的下面将介绍的活度积原理,它与化合物的键性和键强等有关。键性和键强等有关。 另一类是另一类是由于体系中其它化合物或组分由于体系中其它化合物或组分的类型和浓度等所确定,如盐效应和共同的类型和浓度等所确定,如盐效应和共同离子效应。离子效应。 组分的存在形式也有影响,如胶体作用。组分的存在形式也有影响,如胶体作用。 1 1、活度积原理、活度积原理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离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离解的离子活度乘积是常数,这一常数称为活解的离子活度乘积是常数,这一常数称为活度积。度积。即在难溶

36、化合物沉淀后,溶液中各离即在难溶化合物沉淀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活度乘积相当于活度积子的活度乘积相当于活度积(Ksp(Ksp) )。 如如2525C C时,时,CaFCaF2 2的溶解度为的溶解度为1.91.91010-4-4molmol, CaF CaF2 2的活度积为的活度积为1010-10.5-10.5 =3.16 =3.161010-11-11。 当溶液中某物质的离子积达到和超过该物当溶液中某物质的离子积达到和超过该物质的活度积时,该物质即析出,相反被溶解质的活度积时,该物质即析出,相反被溶解,这种溶解,这种溶解- -沉积关系沉积关系称为活度积原理称为活度积原理。 当溶液中出现能够形成更低

37、活度积的离当溶液中出现能够形成更低活度积的离子时,会发生活度积更低化合物的沉淀子时,会发生活度积更低化合物的沉淀和原矿物的溶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和原矿物的溶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代作用交代作用”。如:如:CaCa3 3(PO(PO4 4) )2 2的活度积为的活度积为3.53.51010-33-33 , CaFCaF2 2溶解,溶解, CaCa3 3(PO(PO4 4) )2 2沉淀。沉淀。活度积原理的应用活度积原理的应用 活度积原理可用于:活度积原理可用于: 1.1.)确定各盐类溶液中被研究元素的最大浓度确定各盐类溶液中被研究元素的最大浓度; 2.2.)判断化合物迁移能力的大小判断化合物迁

38、移能力的大小 Ksp(Ksp(S S2-2-) Ksp(PO) Ksp(PO4 43-3-) Ksp(CO) Ksp(CO3 32-2-) Ksp(SO) Ksp(SO4 42-2- ) ) Ksp(Cl Ksp(Cl- -)3.3.)判断自然体系中元素溶解或沉淀的方向。判断自然体系中元素溶解或沉淀的方向。 又如:又如:SrSO4 、SrCO3的活度积分别为的活度积分别为2.810-7和和1.610-9,设溶液中,设溶液中(SO4) 2- 活度为活度为110-2mol,其中已沉淀了其中已沉淀了SrSO4,此时溶液中,此时溶液中Sr2+的活度应为的活度应为2.810-5mol。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

39、若在此溶液中加入(CO(CO3 3) )2-2-,使,使(CO(CO3 3) )2-2- 的的活度也为活度也为1 11010-2-2 mol mol,就会发生,就会发生SrCOSrCO3 3的的沉淀,同时沉淀,同时SrSOSrSO4 4将变得不稳定而发生溶将变得不稳定而发生溶解,直至溶液中解,直至溶液中(SO(SO4 4) )2-2-、 (CO(CO3 3) )2-2- 和和SrSr2+2+之间的活度积都满足活度积原理。之间的活度积都满足活度积原理。 由由SrSOSrSO4 4的活度积和的活度积和SrCOSrCO3 3的活度积可知的活度积可知,只有当溶液中,只有当溶液中(SO(SO4 4) )

40、2-2-和和(CO(CO3 3) )2-2-的活度的活度比为比为175175时,将不再发生时,将不再发生SrCOSrCO3 3和和SrSOSrSO4 4的的溶解。溶解。 经计算上述溶液到平衡时,其中经计算上述溶液到平衡时,其中Sr2+、(SO4)2- 和和(CO3)2-的活度将分别为的活度将分别为1.4110-5、1.98910-2和和1.13710-4。 2 2、共同离子效应、共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溶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实例见书本)。物的溶解度将降低(实例见书本)。3 3、盐效应、盐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