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34(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34(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34(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34(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34(人民版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燕、楚、齐2、采取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3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秦国的对外扩展:向北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后又占高阙、阴山。修直道、长城 与边防军相匹配,形成有效的国防体系 向南:修灵渠,平岭南,在岭南置郡 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5、秦朝版图的拓展带来的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7、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

2、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8、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命,调动,不得世袭 。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9、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10、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11、三公九卿制度对秦朝的影响: A、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B、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

3、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C、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12、秦朝实行“挟书律”的目的:防止有学识的士人,以传统的知识体系为思想工具,对时政展开批评。是秦朝的暴政之一。13、秦朝统治者颁布“焚书令”以及“挟书律”,都与欣赏和实践法家专制思想有关。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是封建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 3、选官制度: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4、监察体制: 秦 两汉 明 御史大夫 设刺史 设监察御史5、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表现:A、皇帝有天下独

4、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任何制约影响:A、君主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君主的个人意志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6、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7、皇权与相权是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对矛盾,举例说明秦、汉、唐、宋、明是如何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答:A、中国古代宰相、丞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在执政的过程中,因为决策和行政的倾向和方式不同,帝相难免发生矛盾。B、秦朝和汉初,丞相的权力相当大。C、汉武帝年幼时,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5、。汉武帝主持政务后,频繁任免宰相,还形成中外朝制度,“中朝”官员参议要政,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分割了丞相的权力。东汉出现了尚书台。D、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与宰相,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E、宋代设中书门下,为了分散相权,又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F、明朝,明太祖废宰相,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皇权加强。8、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9、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如何发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答:演变

6、:A、秦朝,已设监察机构,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B、西汉时,汉武帝为了监察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在中央建立了监察机构,由御史大夫主管。C、以后历朝都有监察机构设置,如,御史台、都察院。评价:A、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发展的趋势来看,逐渐走向健全。B、在不同历史时期,监察机构发挥过不同作用C、但是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尤其是各个王朝末期的腐败,更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10、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如何演变的?你如何认识古代的选官制度?答:演变: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可以表现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评价:A、“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此选

7、官制度使官吏来源被贵族垄断,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选拔。B、“察举制”则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此制度虽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各方面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C、隋唐以后实行的“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它是一种文化专制,到明清时发展为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进步。(评价科举制)11、元朝设立行省制的原因,作用?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作用:A、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 B、省制为后世所沿用

8、,影响深远。12、清朝地方机构最高一级为:省1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14、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15、清朝通过哪些措施加强统治?中央设立军机处、地方采用密折制、完善加强各部门的规章制度。16、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措施:A、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 地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B、机构:清朝设中央机构理藩院专门主管边疆事务。;C、对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也给予了特殊的重视,并且效果明显。D、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影响:A、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B、也巩固了统一的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17、进入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相比为什么落后了?答:历史进入19世纪,从世界范围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和落后性。中国社会的进步因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夜落败的官僚系统而受到严重的阻碍,以致无以抗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