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微型课教案及反思_第1页
马说微型课教案及反思_第2页
马说微型课教案及反思_第3页
马说微型课教案及反思_第4页
马说微型课教案及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说微型课数案及反思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 第四篇。下面是我为你带来马说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马说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 .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 究。教学重难点1 .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 .掌握古今异义词。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 以等。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2 .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3 .教师准

2、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 历。设计思路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 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 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 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 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 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 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 上去。伯乐遇见了

3、,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 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 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 的认识。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 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 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 .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3 .思考讨论:(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要点提示:比喻识人

4、才的人。(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四、 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 .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 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 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八3 .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

5、容。(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要点提示:(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 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 无法显示它的本领。3.齐读第二自然段。(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 .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 .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2) 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要点提示:(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3)前两个之,代词

6、,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 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 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 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 .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归纳课文。.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4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要点提示:1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 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 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

7、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 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 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五、拓展探 究1 .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 .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六、布置作业1 .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2 .背诵课文。马说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让学生 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马说一文的教学,结合平时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我

8、觉得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感悟:一、在诵读中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在学生初 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反复地朗读,再理解,再 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 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二、补充背景材料进行感悟马说一文是作者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幸遭遇,抒发自 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因此有关于文章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尤为重 要:马说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 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

9、辞焉 因此郁郁不乐。鉴于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我布置了一项内容:结合 历史知识,借助手中的资料,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 感知文章内容。三、创设一定的情景看过一个石壕吏的教学案例,这是一首叙事诗,描述的是安史之乱 时官吏捉人故事,教师为了将官吏捉人时的专横跋扈及老妇人的哭诉表现 的更形象具体,就借助于让学生编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来编、来演, 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学生就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更深入的理 解文本,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相互争论、探究,直到将人物 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才罢休,这也正达到了学生深层次感悟诗歌思想的 目的。同样在马说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了课本

10、剧,并通过采访演员 的方式,就谁来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负责展开探究,一下切中文章的主 旨。我想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儿时有时,在欣赏李白的静 夜思时若能配以相应的音乐,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会更深刻。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浓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教 学也就不是难事了。四、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初中诗词欣赏教学,最简单的方法 就是把诗化为一幅画。就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时,引导学 生找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如藤、树、鸦、小桥、人家、马等等,再仔细观 察物象的特征,如枯藤、老树、昏鸦等,借此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 象,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用笔或者用语言将他描绘下来。这样一幅秋 天行旅图便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对游子思乡有所感悟。同样在钱塘湖春 行和春望的教学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感知两首诗描写的季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