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2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3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 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 见解和情感, 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 ,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 ,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 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

2、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描写无着落点, 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 或缺少细节的描写 , 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 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我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 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 我和妹妹摘了一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四年级摘草莓【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和鱼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 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我高兴1地回

3、家了。五年级钓鱼【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 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 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

4、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 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第一学段“写话” 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 ,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是不2得已而为之的临时应付的文字,一落笔就恨不得马上写完, 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够写出好文章来,这样的文章,连自

5、己都不能打动,如何去打动别人?究其原因, 固然有少数学生是由于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表达不清,而更多的是学生对于本学段的习作要求不明确,因而学生描写的作文的片段无生机可言。(2)内容不具体,常言之无物从以上三个片段中, 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都没有把所描述的内容写具体。这也是小学生作文中常存在的一个通病, 它以潜能生的作文更为明显。课标要求五年级学生“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300400 字的习作”。这个要求让学生倍感吃力。 有的学生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 许多学生就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写出来的作文字数就是在二、 三百字之间。而且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粗浅,描写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过,常常东一句、西一句,写

6、不出重点。如描写人物写法单调,表现不出人物的品质特点;写事未能详细描述出事件的具体经过以及表现事情蕴含的意义道理;写景或写物未能有顺序或抓住某方面进行深入的叙述,以表现景物的特点。(3) 缺观又少察,同拘一格多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小学生们通常都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在: 、观察没有目的。多数学生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盲目性。 、观察没有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 , 学生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维混3乱,没有条理。、观察没有重点。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

7、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与城市孩子对比,农村学校孩子作文还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作文的事例通常不典型、不新鲜;描写事物也不生动、不具体,想象不丰富。情节类似,细节描写粗糙,语言枯燥,感受不深刻。第二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教得事倍功半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重阅读分析,轻片段训练现行使用的教科版小学语文课本都是把作文训练放在每一单元课文阅读之后,本来很连贯的训练内容分散到各单元之后就只有一两页的文字,而教学参考资料也没有作任何要求,只有几句参考意见。(课时安排三节)即使是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的训练要求也很笼统,且时间明显不足。 因此教师学生

8、都有一种倾向重阅读分析,轻片段写作训练。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无论效果如何,都很少重复训练了。作文训练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作业份量的一种形式。写作与阅读联系不大,片段训练的课时仍偏少,有很大的随机性,缺乏系统的片段训练,使学生作文训练形式化。( 2)忽视年级衔接,目标模糊不清农村小学的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与指导上学段与学段之间断层, 不注意衔接。三年级跨入了作文的门槛,教师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意识: 第二、第三学段学生的习作总4目标都一样,因而,教师忽视第一学段与第二、三学段习作目标的衔接。殊不知,作文教学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这个整体目标,必须有

9、具体的阶段目标、内容和形式作保证。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属于 “部分”,“部分”的训练必须围绕 “整体” 目标,“整体”目标必须以“部分”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设计时,没有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没有做到整体着眼,部分入手,因而对多体裁的文章缺乏层次性的片段训练,这样对学生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3)训练无序无列,文章无筋无骨小学生学习作文,大致要经历“说话写话、片段练习、谋篇布局”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扎实而有效的训练, 否则就会出现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选材不恰当等根本性问题。而其中的片段训练显得尤为关键。 用词造句扩展开来就是段落; 段落结构扩展开来就是篇章。写好段落

10、, 着实是打实学生作文基本功的重心所在。从我校现阶段的作文教学上来看,作文教学的无序性、无计划,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教学程序单一,这些直接导致学生作文主体品质的提升。首先,作文指导课缺乏有效的指导,每当教学单元作文时,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凡写事,无非是讲起因、经过、结果、高潮部分写具体等,如此之类的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后, 就让学生打开作文本开始作文。还有一些走捷径者,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习惯依赖。其次,在作文训练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训练没有计划性、阶段性。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单元作文的要求没有在5阅读教

11、学中做好铺垫,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习作的发展。由于学生作文的描写不生动, 直接影响了习作成绩的提高, 从以往测试的习作成绩情况来分析, 学生习作优秀率不高, 雷同率还居高不下。基于这样的现状问题,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 应该积极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好低年级作文教学和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区别和尺度,目前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 以真正地达成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中高年级应该如何在正确把握作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合理、有效地运用一些策略开展作文教学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实践。我希望通过本次习作教研的开展, 能够为提高中高年级作文

12、教学的有效性指明方向,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提供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从而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个人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尽力扭转或改变这个尴尬的现实局面。一、加强基本功训练,让写作不再是难题作文从生活中来,从人一降生开始,我们的生活中就离不开语言,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都是我们语言词汇积累的过程。 可以说写作就是从一句话扩展到一篇词汇的应用、 加之结构的完美, 就构成一篇好的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已经慢慢体现出来, 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 到了中高年级不仅要让学生们会造句, 更要学会从一个词的多重解释能够造更多的句子。 低年级时

13、,作文对于字数的要求一般在 100 至 200 字6左右,看图写话等基本也只要求把内容写清楚,有人物,有事件就成了,对于如何去修饰语句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不仅要学会写出来,还要学会应用不同的修辞方法去美化作文,使作文在内容表达上不仅要完整更要生动。 要让一句话变得生动就要用一定的修饰词,要学会扩句,即不能过于罗嗦又不能过于简单。例如在四年级教学中火烧云一文中,关于云的描写就应用了大量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在教这课时应该让同学们照此课去仿写天上的云。有的同学写天上的云象羊群,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提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天上的云象羊群,这样,同学们又展开想象“蓝蓝的天空中洁白的云朵

14、就象羊群一样”等等。同学们又写出很多这样的句子,教师让学生们把这些句子组合到一起,这篇天中空的云的文章就写好了。造句是写作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将看到的事物,想象中的事物应用合理的扩充写得得生动具体, 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好的基础。二、加强阅读教学,让阅读成为写作的源泉宋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那写作的时候也会觉得没什么可写,不知道如何去写。矛盾先生曾说过 : “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 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 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

15、的步步提高反过来就会提高表现能力。 ”7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明显的效果。三四年级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们掌握的文字已经够基本阅读使用,孩子们也更喜欢读书。在这个时期引导孩子们喜欢上阅读并掌握阅读的方法就会对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四年级适合阅读一些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在阅读文章时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并了解相关的词义,并学会积累好词好句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写出读出笔记。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

16、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 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 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 仿写是指仿其文( 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 ) ,仿其格 ( 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 ) ,仿其法 ( 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 ) 。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 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 发展求异思维。 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

17、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 ,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8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 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仿写要由易到难, 从仿句到仿段、 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三、加强观察指导,让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前边讲了阅读是写作的源

18、泉, 只有源泉是不够的, 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如观察人物,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不仅要看人物的长相、衣着,还要抓住人物的特征。通过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 写景的文章观察环境,要懂得抓重点不要写得象流水账, 把看到的景物抓重点进行描述。1. 学会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细微不同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2. 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 使学生们能在活动中积累写作材料。比如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促使学生激发表达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四

19、、加强激励评价,让鼓励成为习作动力9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 。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 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 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 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 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 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