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名家精练之姜夔(解析版)第一部分:高考真题一、(200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 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 时。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

2、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1 .描绘了 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 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2 .示例一: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 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 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示例二: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 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解析】1

3、.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 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 .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 (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第二部分:精选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题.(9分)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姜夔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 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 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注】本篇作于宁宋开禧二

4、年(1206),时姜菱游浙东,随后由丽水泛舟东下永嘉,登 山览胜,有是词之作。永嘉有王子晋“吹笙台”、王羲之“五马坊”、谢灵运“双展”等 地方名胜。楚辞有远游篇,为屈原所作,多托游仙以抒情。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二句对仗工稳精致,写景错落有序。诗人于富览亭上,远望日落山紫,近观沙涨 潮回,色彩绚丽,意境开阔。B.接下来两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梦寐尚不能至的地方,一片树叶却能随波漂浮,从极 西而来,怅惘心绪油然而生。C.词人联系永嘉名胜喟叹“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大有崔颗“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意味。D.本词上片写景,暗示永嘉历史之悠久,下片连用几

5、个典故寄托诗人登临之意,描写 与抒情紧密相关,脉络清晰。2.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 B(B项“一片树叶却能随波漂浮”赏析错误,“一叶”是诗人乘船而来的形象譬喻。)2 .吟诵远游篇,“云气入吾杯”,表达诗人高蹈出尘的思想感情。“五马”、“双屐”而今“处处皆青苔”,抒发了诗人的今昔之感。“东望赤城”“吾兴悠哉”,写出了诗人置身美景之中的悠然。(每点3分,答出两 点即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鹏鸿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6、。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一个“种”字,运用拟物的手法,写出相思之情仿佛生根,难以剪除。B.三四句着重写梦,“暗”字点出梦中的环境,“丹青”突出所思之人容颜姣好。C.结尾二句,用“岁岁”照应首句“无尽",用“沉吟”更能写出了怀人沉思默想的感 性形象。D.同为记梦之作,但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本词略写梦境,详写梦醒之 后的心情。2.“人间别久不成悲”一句包含怎样的情感意蕴?请从全词中找出两处佐证的句子并简 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l.B (B项“梦中未比丹青见”是说梦中见到这个人不够真切,比较模糊,还不如在 画像中看到的清楚真切。)2.情感

7、意蕴:这一句看似说分别日久就不再有悲哀之情了,(1分)实则是写词人现 在两鬓己斑,心中不再是初别时候激动强烈的悲哀,而是年深月久心情平静后更深沉更 执着更久远的相思。(1分)(意思对即可)佐证的句子:第一处:上片一二句写出借助东流不尽的肥水写出词人绵绵无绝的相思之情,说明 久别看似可以使悲哀淡退,但实际却使相思更久远;(2分)(意思对即可)第二处:上片三四句写梦中所见之人不如画中真切,一则看出词人原本盼望梦中相 见以解相思之苦,但终究是徒然的遗憾怅恨,二则暗示词人平日里经常对着所思之人的 画像寄托相思;(答出一方面意思对即可给2分)第三处:下片结尾二句谁教”的叩问表达出自己也无力控制这相思之情

8、,只能听之 任之;“岁岁”表现出不但今夜元宵节会有相思,以后年年如此,所以别久悲哀之情却化 作了更加长久的相思。(答出一方面意思对即可给2分)第四处:卜片结尾“两处沉吟”一句,词人既表达出自己的相思之情,又运用对写 法,想象对方也正在思念自己,彼此思念而乂不能见面,徒增无奈,所以别久不是不悲,而是悲哀得更加深沉了。(2分)(意思对即可)(情感意蕴2分,佐证答出两处即可给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题。(9分)鹏鹄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注】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

9、,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笼纱: 即纱笼,指灯笼。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土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 况。B.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 照。C.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口斯,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D.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 在。2 .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A (A项,错在“正面着笔,应该是从侧面着笔。

10、)2 .“白头”二句写自身年岁渐老之寥落,有慨叹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惆怅之情。''乘肩小女”句写词人观灯,唯有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相随作伴,与贵家子弟出游 的前呼后拥形成反差,抒写困穷自乐之意,借以解嘲,亦含激愤。“花满市,月侵衣”句,词人由满市花灯、当空皓月回忆起少年时灯夕同游之乐 事,有风光依旧而物是人非的悲慨。【解析】题干是“本词表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此题的 考点是分析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 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 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

11、相思之情。上片通过对比手法,反映南宋 统治集团贪图享乐、昏聘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贫孤寂。“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 大场面。“笼纱未出马先嘶”,仅以七字概括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 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白头”二 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马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这是作者晚年贫寒落拓生活 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 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下 片写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

12、衣” 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以乐景写哀, 则倍增其哀。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 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回答时,抓住重要的意象分点回答词人的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八归湘中送胡德华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族墙萤暗,群阶蛰 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嘱。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飘渺行舟如叶。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注】族墙

13、:竹篱院墙。蛋:蟋蟀。啼鸿:杜鹃鸟。文君:西汉司马相如妻卓 文君,借指友人的妻室。玲珑:皎洁、晶莹。1 .下列对这首词上阙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头着重描写了初秋寂寞萧条的庭院景色,莲花脱落了粉色的花瓣,梧桐树吹下带 绿的叶子。8. “暗雨乍歇”写天气突然转晴,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 惊喜之感。C.莲花、梧桐、萤虫、蟋蟀,词人从植物写到动物,从视觉写到听觉,营造了一种冷 清凄迷的氛围。D. “送客”句表明所写场景由庭院移至水边,“西去”指客行方向,“重寻”表明在此 送行不止一次。E.上阙最后三句声情激越,意境雄浑壮阔,词人借杜鹃鸣声来衬托与友人的离别之情,极

14、为沉痛感人。2.词的下阙主要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参考答案】1 . BE (B项,“暗示人物心情也随之好转,还见则透露出词人的惊喜之感”理解有 误,一场秋雨刚停歇,庭院景物更显箫瑟凄凉,又见暗淡萤火,问凄切虫声,离别愁绪 更添一层。E项,“意境雄浑壮阔”分析有误,结合词句中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分析, 应是凄清、苍凉的意境。)2 .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的手法。前六句着重写江边送别的情景,通过 “西风”“洲渚”“烟水” “船棹”“行舟”等眼前之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后六句写词人想象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

15、人的良好祝愿。【解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 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通过“又对西风离别”可知是眼前的实景: “想文君望久”“归来后”是想象离别之后的情形,效果是表达情感,情感结合“销魂 处”“送客重寻西去路,,分析“依依不舍之情;结合“翠尊双饮” “闲看月”分析“想象 别后友人归家与亲属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玉梅令姜夔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花未吐, 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下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 绕

16、花千转。【注】作者自序说:此词写于客居朋友范成大家,当时“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范 成大因病"畏寒不出1 .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玉梅令”是词牌又是题目,暗示词写的是白梅,“令”表示短的词调。B.两个“疏疏”叠音学,写雪片稀疏飘落的景致,切合初春下小雪时的特点。C. 一个“锁”字,写出春寒的料峭,使“旧家亭馆”门窗紧闭的情景。D. "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运用比拟手法,想象奇特,读起来情趣盎然。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愿望与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 A (A项中“,玉梅令是词牌乂是题目”错,它只是词牌。D项的“

17、报春的喜悦” 错误)2 .希望朋友能豁出一天,出来绕花转,领略梅花的美好,梅花能劝慰人的情绪,病 就好转一些,还能令人诗情大发。(3分)表达了词人要“揉春为酒”,用酒祝愿朋友像 凌雪的梅花一样永开不败,身体更健康的情感。(3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淡黄柳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 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注】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

18、,由于南宋 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江左:泛指江南。小桥:后汉乔玄 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1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 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 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 “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不是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而 是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感受。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

19、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6分)【参考答案】1 . B (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项应 为“这种感觉不仅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是来自于空城晓角的心理 感受“ 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 之意)2 .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 居异乡的万般愁绪:异乡又逢寒食,诗人

20、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 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题。(11分)江梅引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 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 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注】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 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 子。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21、分)()()A. “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 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B.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 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 “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 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D. “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 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E.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 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

22、之情,意境凄苦。2 .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LAE (A项“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 指序文;E项写的是词人自己,而非恋人。)2.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 和相思情感。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 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 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

23、,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 感。(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言之成理亦可给分。)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齐天乐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 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 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

24、七月篇:“七 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 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 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 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2

25、.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 有怎样的作用? (6分)【参考答案】1 . B (B项“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这两句空间 的展开,在这些地方都曾听到过蟋蟀的叫声,目的是藉以触发更广泛的人事)2 .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织声,大自然的风雨声,捣衣的砧杵 生,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3分)这些声音都是作者听到或联想到的一切声响,这些声响,并不是客观声响的简单模 拟或再现,而是作者深深愁思与哀怨的艺术反映,其中“儿女的欢笑声”属于乐景与哀 情,与凄苦之景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作品主旨。(3分)九

2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念奴娇姜夔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 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 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 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 处喻指荷叶与荷花。C.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

27、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 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D.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 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E.本词多处直接引用前人的诗句。例如“田田多少”(形容水面荷叶),南朝民歌有“江 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2 .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1 .CE (C项,“词人巧用比喻”有误,“将荷花刻画成痂情仙子”为拟人,''青盖亭亭” 为比喻。E项,本词多化用前人诗句,不是直接引用。)2 .构思巧妙:想象荷花的香气仿佛飞入了诗人的诗句,用语新奇。手法

28、巧妙:“嫣然”照应前句之“玉容”,喑含拟人,将荷花当作美人;荷花于风 “吹”、雨“洒”中的“摇动”又与“冷香”在视觉、触觉与嗅觉上相通,“飞”字巧用 比拟,化静为动。【解析】题干说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要求赏析 其精妙之处。这是考查考生赏析诗句的能力,作答时可以从诗句的艺术手法角度考虑。“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句是说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杏飞上我赞美 荷花的诗句。这一句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力,“香”是人们喜欢的一种 气味,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而诗却是诉之不视觉或听觉的。“嫣然”,赋广荷花人的 情态,而“飞”字巧用比拟,化

29、静为动,让人们想象着荷花的“冷香”是如何惹起诗人 诗兴大发,写出了优美的诗句的情态。本句诗人构思巧妙,用语新奇。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注】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 家杭州己近。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 沉重的感情基调。B. “雁怯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 云回

30、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C. “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 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D. “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 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2 .清代评家陈廷焯说:''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 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白雨斋词话)请据此分析这首 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6分)【参考答案】L A (A项"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错,下片情感却焕

31、然一新,卜一片首句 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 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 长,几乎高与门齐了,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春浦渐生迎棹绿”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 一片温暖,借春水展绿欢迎词人归来,抒发的喜悦;拟人,“春浦渐生迎棹绿”中“迎”写出春波对词人的欢迎,“一年灯火要人归”中 “要”写出灯火对词人的期盼,赋物以人的特点,也表现出词人即将到家时的欢欣愉 悦;想象(虚实结合),后两句用虚笔写想象中自家门前的小梅已然新枝生长,高与门

32、齐,一年一度的除夕守岁之灯催人还家团聚,均似有盼归的殷切;从对方入笔(对写法),词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感情,而是着眼于春绿、小梅、灯 火,从对方入笔,欲露不露,反复缠绵,表达了回乡路上的急切与喜悦。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暗香旧时月色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 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退,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 处,干树压、西湖寒碧。又片

33、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范成大居此,因号石湖居士。何逊:南朝梁 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后 居洛思之,请再往。抵扬州,花方盛片,逊对树彷徨终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旧时”和“而今”相对,饱含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 惜,往事如烟,历历在目,感慨良多。B.上阕结尾两句中的“疏"与''冷"二字,引人幽思,既烘托凄凉忧伤的氛围,又令 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C.词的下阕选取“酒”这一意象,借酒浇愁,面对盈盈翠盏

34、,反而是“酒未到,先成 泪”,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无法排遣。D.整首词以梅花为线索,似咏梅而实际并非咏梅,非咏梅而又句句与梅密切相关,通 过回忆对比,抒写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2.古人评价这首词“用字精工”,其中“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中的“唤”与“清” 运用得尤为精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l.B (B项"又令人感到时过境迁,世道人情,冷暖难料”错误。这两句是写花木无 知,多情依旧,把清冷的幽香照例送入词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围的一切,尽管“忘却春 风词笔”,却仍免不了撩起深长的情思,引起词人的诗兴,并无让人感到“时过境迁,世 道人情,冷暖难料”之意。)2.月下、梅

35、边、玉人,构成极为幽静美丽的画面,再著一 “唤”字则静中有动,静 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 都融而为一,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念奴娇毁舍后作姜夔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澧浦捐裸。因觅孤山林处土,来踏梅根残雪。辨女供花, 伦儿行酒,卧看青门辙。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o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绕枝三匝, 白头歌尽明月。【注】姜夔杭州的住宅因遭火灾被毁。林处土:北宋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种 梅养鹤,终生不仕。一丘:指

36、隐居.1.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曾客游湘中,在湘水边听瑟,澧水边捐裸,这样的记忆仿佛还并不遥远。B.寓居杭州时,作者曾到西湖孤山寻访林逋隐居的胜迹,足踏残雪,赏梅寄情。C.面对丑女供花,粗仆斟酒的简单贫寒生活,作者只能无奈地卧看青门外车辙。D.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三句,借仙人口吻,以沧海桑田的自然 规律劝慰自己不必对毁舍一事过分执着。2.词学宗师夏承素先生对姜夔词的艺术特色有这样的评论:“白石在婉约和豪放两派之 外,另树清刚'一帜。”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 分)【参考答案】l.C(C项“只

37、能无奈卧看”错误,这里是为了表达词人闲暇自安的生活状态和心态)2.“清刚”指姜夔词清雅(清新、典雅、清空、清冷、清静)、刚健(刚劲)的特 点。比如“梅妻鹤子”“一丘一壑”“沧海桑田”“乌鹊绕枝”等多处用典,且多选择以 自然物象言忐抒怀的典故,清净淡泊,典雅含蓄。再如孤山、梅根、残雪、旗女、伦儿、 青门、白头等意象多用冷色调的词,营造出清冷之感,素淡,高雅。比如屋舍被焚毁,隐居一隅的计划落空,词人却能以世事变迁自然之理劝慰自己任 情放达,表现出精神意志的刚健。再如炼字方面,“卧”之姿态尽显贫寒中的泰然处之,“痴绝”看似仙人的嘲笑,实则自我宽慰,“尽”则表现出诗人以尽情吟诵明月之诗解脱 愁情的放达,由辛酸趋向超旷。十三、阅读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