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章末质量检测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章末质量检测测 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2019-2020 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质量检测测新人教版选修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章末质量检测测新人教版选修 4 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1. 已知葡萄糖(CH0)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C0 和 H0,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612622()A.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氏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个放热反应D. 该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解析: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生成 co2和H2O,同时释放人体所需的能量,因此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答案:C2. 在 25C、101kPa 下,1g 甲醇燃

2、烧生成 C02和液态水时放热 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3A. CH0H+丁 0(g)=C0(g)+2H032222H=+725.8kjmol-1B. 2CH0H(l)30(g)=2C0(g)4H0(l)3222H=l452kjmol-iC. 2CH0H(l)30(g)=2C0(g)4H0(l)3222H=725.8kjmoliD. 2CH0H(l)30(g)=2C0(g)4H0(l)3222H=+l452kjmol-i解析:在 25C、101kPa 下,lmol 甲醇(即 32g)燃烧生成 C02和液态水放热为32X22.68kj=725.8kj,2mol 燃烧放热 145

3、2kJ.答案:B3. 下列关于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0(aq)=ZnS0(aq)Cu(s)44H=216kJ/molEE反应物生成物B. CaC0(s)=Ca0(s)C0(g)32H=178.2kJ/mol,EE反应物生成物C.HCl(g)=2H2(g)+|ci2(g)H=+92.3kj/mol,1molHC1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 92.3kJ 的热量D.H+(aq)+0H(aq)=H0(1)H=57.3kj/mol,含 1molNaOH 的烧碱溶液与含0.5molHSO 的浓 HSO 混合后放出 57.3kJ 的热量2424解析:A 选项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EE

4、物;B、C 选项中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E反应物生成物匚十0;D 选项中含 1molNaOH 的烧碱溶液与含 0.5molHSO 的浓硫酸混合后反应物生成物 24放出的热量大于 57.3kJ.答案:B4.(xxxx福建省龙海港尾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已知充分燃烧 ag 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 1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 并放出热量 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H(g)5O(g)=4CO(g)2HO(l)22222H=2bkj/molB. CH(g)5/2O(g)=2CO(g)HO(l)22222H=2bkJ/molC. 2CH(g)5O(g)=4CO(g)2

5、HO(l)22222H=4bkJ/molD. 2CH(g)5O(g)=4CO(g)2HO(l)22222H=bkJ/mol解析:agCH 气体燃烧生成 1molCO 气体时放出 bkJ 热量,则 CH 为 0.5mol,1mol22222C2H2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2bkJ,对照各选项,C 正确.答案:C5.根据下图所示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表示正确的是()物质具有的总能量高CO2(g)+3H2(g)CH3OH(g)+H2O(g)低A. CHOH(g)+HO(g)=CO(g)+3H(g)HVOB. CHOH(g)+HO(g)=CO(g)+3H(g)H0C. CHOH(g)+HO=CO+3HH0D

6、. CO3H=CHOHHOH02232解析:CH3OH(g)和 H2O(g)的总能量小于 CO2(g)和 3H2(g)的总能量,故 CH3OH(g)32223H2O(g)=CO(g)+3H2(g)的H0,其逆反应:CO2(g)+3H2(g)=CHOH(g)+H2O(g)的HV0,C 项未标各物质的状态,错误.答案:B6.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最小的是()A. 2A+B(l)=2C(g)HB. 2A(g)+B(g)=2C(g)HC. 2A(g)+B(g)=2C(l)HD. 2A+B(l)=2CH4解析:反应物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收能量,生成物由气态变为液

7、态需要放出能量,由此知 C 项放出的热量最多,其数值最小.答案:C7. 已知反应:101kPa 时,2C(s)+O(g)=2CO(g)H=221kj/mol;稀溶液中,H+(aq)+OH-(aq)=HO(l)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kj/molB. 的反应热为 221kj/molC. 稀 HSO 和稀 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一 57.3kj/mol24D. 稀 CHCOOH 和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molHO,放出 57.3kj 热量32解析:燃烧热是指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根据 1mol22

8、1C 燃烧生成 1molCO 放出的热量为亍 kj=110.5kj,则 1molC 一 1mol 巴时,放出的热量应大于 110.5kj,故 A 正确.而根据反应热的定义,的反应热应为一 221kj/mol,故 B 错.根据中和热的定义,稀 HSO 和稀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时的中和热为 57.324kj/mol,故 C 错.而 D 中的醋酸电离时吸热,故其中和热应小于 57.3kj/mol,故 D 错.答案:A8. (xx哈师附中高二检测)在 36g 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体积,CO2占|体积,且 C(s)+|O2(g)=CO(g)H=110.5kj/mol;CO

9、(g)+|O2(g)=CO(g)H=283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A.172.5kjB.1149kjC.283kjD.566kj解析:36g 碳的物质的量为 3mol,所以生成物中含有 1molCO2molCO.损失的热量即 1molCO 完全燃烧生成 CO2时放出的热量,即 283kj.5答案:C9.(xx绍兴质检)以 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H(g)+2A222O2(g)=2CC2(g)+H2O(l)H=1300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 12N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 1300kJ 的能量AB. 当 1N 个水分子生成且

10、为液体时,吸收 1300kJ 的能量AC. 当有 2N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 1300kJ 的能量AD当有 8N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 1300kJ 的能量A解析:(g)=2CO2(g)H2O(l)H=1300kJ/mol当有 10mole-转移时,生成 1mol 液态水,生成 2molCO(O=C=O)其中含 8mol 碳氧共用电子对,放出 1300kJ 的能量.答案:D10.已知 25C、101kPa 条件下:4Al(s)+3O2(g)=2AO3(s)H=2834.9kJ/mol4Al(s)+2O3(g)=2Al2O3(s)H=3119.1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

11、是()A. 等质量的 O 比 O 能量低,由 O 变 O 为吸热反应2323B. 等质量的 O 比 O 能量低,由 O 变 O 为放热反应2323C. O 比 O 稳定,由 O 变 O 为吸热反应3223D. O 比 O 稳定,由 O 变 O 为放热反应2323解析:用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O3(g)=3O2(g)H=284.2kJ/mol,A 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11. (xx四川高考)25C,101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aq)SO

12、2(aq)Ba2(aq)2OH(aq)=BaSO(s)2HO(l)H=57.3kJ/molB.KOH(aq)+HSO(aq)=KSO(aq)+HO(l)H=57.3kJ/mol224224225C. C8H18(l)+-2O2(g)=8Cq(g)+9H2O(g)8182222H=5518kJ/mol5D. 2CH(g)25O(g)=16CO(g)18HO(l)818222H=5518kJ/mol解析:A 项,生成的是 2molH2O;C 项,应生成液态水;D 项,辛烷应为 1mol.答案:B12. (xx连云港期末)白磷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烧伤,白磷(P)分子结构为.2009 年 14月 11

13、日,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曾在其报告中指责以色列在加沙人口稠密地区使用了违禁武器.该组织在报告中指出,以军在轰炸和炮击加沙地区时使用了白磷炸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可自燃B. 白磷、红磷为同素异形体C. 31g 白磷中,含 PP 键 1.5molD. 已知 P(白磷)+30(g)=2P0(s)H=QkJ/mol,贝 V 白磷的燃烧热为 QkJ/mol4223解析:D 选项中的白磷燃烧产物 P2O3(s)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白磷燃烧的最稳定的氧化物是 P0(s).25答案:D13. (xx韶关模拟)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

14、取:2HO(g)=2H(g)+O(g)H=+517.6kJ/mol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A. 构成水的氢气和氧气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 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能成为二级能源B. 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 寻找特殊的化学物质,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 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解析:水的分解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C14. 已知 2H(g)+O(g)=2HO(l)222H=571.6kJ/mol.C3H8(g)+5O2(g)=3CO2(g)+4H2O(l)38222H=2220kJ/mol.设有氢气和

15、丙烷的混合气体 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 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是()A.l:3B.3:1C.l:4D.1:1解析:法一:假设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混合,贝 2.5mol 丙烷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 3847kJ,则 A、C、D 均不可能正确,只有 B 可能正确.法二:已知:571.61mol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kJ,571.621450.638472220/、483.6ntt1450.63n 趴=483.6 芍法三:设混合气体 H、CH,分别为 xmol,ymol,238x+y=5571.,2x+2220y=3847x=3.75mol解得y=1.25mol答案

16、:B15.(xx上海高考)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Q2均为正值):H2(g)+Cl2(g)一 2HCl(g)+QH(g)+Br(g)2HBr(g)+Q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QQ12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 生成 1molHCl 气体时放出 Q1热量D. 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 1molHBr(l)具有的能量解析:A 项,因为 Cl 比 Br 活泼,所以 QQ;B 项,因为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生成2212物总能量要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 项,生成 1molHCl 气体时放出*Q热量;D 项,因为HBr(g)-HBr(l)为放热

17、反应, 所以 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 1molHBr(l)具有的能量.答案:AD16.(xx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mol 混合气体燃烧所放出的热量=38475kJ.+2O2(g)NaO(s)CO(g)=NaCO(s)22223H=226kJ/molA. CO 的燃烧热为 283kJB. 右图可表示由 CO 生成 CO 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2C. 2NaO(s)+2C0(s)=2NaC0(s)+0(g)H一 452kj/mol222232D. 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X

18、1023解析:A 错,燃烧热的单位应是 kJ/mol.B 项,图中没有标注物质的系数.C 项,由CO(s)=CO(g)H0 及盖斯定律可知 C 项正确.D 项,当反应放出 509kJ 热量时,参加22反应的 CO 为 1mol,电子转移数为 2X6.02X1023.答案:C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52 分)17. (6 分)“嫦娥二号”卫星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H)和强氧化剂液24态 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产生大量

19、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 0.4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 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 256.652kJ 的热量.(1)_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又知 H2O(l)=HO(g)H=+44kJ/mol,则 16g 液态肼与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解析:(1)AH 的数值与反应的量要对应,0.4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 N2和水蒸气放出 256.652kJ 的热量,则 1mol 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和水蒸气放出 641.63kJ

20、的热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2)由 HO(l)=HO(g)H=+44kJ/mol可知 NH(l)+2HO(l)=N(g)+4HO(l)H=(641.63+44X4)kj/mol.242222(3)生成物为 N、HO,对环境无污染.22答案:(1)NH(l)+2HO(l)=N(g)+4H0(g)242222H=641.63kJ/mol(2)408.8(3)对环境无污染18.(6 分)红磷 P(s)和 Cl2(g)发生反应生成 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所示(图中的H 表示生成 1mol 产物的数

21、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反应过程(1)-P 和J 反应生成 PJ 的热化学方程式(2)P 和 Cl 分 两 步 反 应 生 成1molPCl 的H=,和 Cl 一步反应生成 1mol2532PCl 的H(填“”“”或“=”)H.543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molP 在 Cl2中燃烧生成 PCl3放出的热量为 306kj/mol,3所以 P 与 Cl2反应生成 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P(s)+Cl2(g)=PCl3(g)H=-306kj/mol.(2)由盖斯定律可知,一步生成 PCl 和两步生成 PCl 的总热效应相等,即H=399553kj/mol.3答案:(I)P(S)+2Cl2(g)=

22、PCl3(g)H=306kj/mol(2)399kj/mol=19(10 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H(g)+占 0(g)=HO(l)H=285.8kj/mol22222H(g)+2。(g)=HO(g)H=241.8kj/mol22223C(s)+|o(g)=CO(g)H=110.5kj/mol4C(s)+O,(g)=CO(g)H=393.5kj/mol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2)H 的燃烧热为;C 的燃烧热为2(3)_ 燃烧 10gH2生成液态水, 放出的热量为.(4)CO 的燃烧热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均为放热反应.(2)燃烧热为 1mol 可燃物生成稳

23、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屯的燃烧热 285.8kj/mol,C的燃烧热为 393.5kj/mol.由可得,CO(g)+l1O2(g)=CC2(g)H_393.5kj/mol+110.5kj/mol_283.0kj/mol 其燃烧热为 283.0kj/mol.答案:(1)(2)285.8kj/mol393.5kj/mol(3)1429.0kJ(4)283.0kj/molCO(g)+O2(g)=CC2(g)H_283.0kj/mol20(12 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观察放热反应的装置其实验顺序是: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在 U 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打开 T 形螺旋夹,使 U 形管内两边

24、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在中间的试管里盛 1g 氧化钙,滴入 2mL 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3)该实验的原理是.(4)实验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5)说明 CaO 和 HO 的能量与 Ca(0H)能量之间的关系22(6)若该实验中的 CaO 换成 NaCl,观察到的现象是若换成 NHNO,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3解析:由于 CaO 和 H2O 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会使红墨水柱沿开口端上升.若换成 NaCl,NaCl 溶于水热效应不明显,红墨水基本不动,NHNO43

25、(3)Q_10g放2g/molX285.8kj/mol_1429.0kJ.溶于水吸热,使 U 形管里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答案:(l)u 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2)检查装置气密性(3) CaO 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的空气膨胀,引起 U 形管中的红墨水柱不再相平(4)CaOHO=Ca(OH)22(5)CaO 和 HO 的能量和大于 Ca(OH)的能量22(6)红墨水柱基本不动 U 形管里端红墨水柱上升,开口端下降21. (10 分)磷在氧气中燃烧, 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 的单质磷(P)在 3.2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 XkJ 的热量.(1)通

26、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是(用化学式表示),其相应的质量(g)为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 Ykj/mol,则 1molP 与 0?反应生成固态与 05的反应热H(3)写出 1molP 与 0 反应生成固态 P0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23解析:设生成 P0 xmol,P0ymol,则有 2x+2y=0.1mol,3x+5y=0.1X2,得 x2325=0.025mol,y=0.025mol.由燃烧热的概念,可知燃烧热生成 0.5mol 放热 YkJ,Y所以生成 0.025molP0 放出热量:X(頁)X0.025=(X0.05Y)kJ 由此可推算出其他230.5问题的答案.答案:(1)P0 和 P

27、02.753.552325(2)(20XY)kJ/mol31(3)P(s)+4O2(g)=2P2O3(s)H=(20XY)kj/mol22. (8 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1)键能也可以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化学键PPP00=0P=0键能/(kjmol-i)172335498X已知白磷的燃烧热为 2378.0kj/mol,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上表中 X(2)1840 年, 俄国化学家盖斯在分析了许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基础上, 总结出一条规律:“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

28、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这个规律被称为盖斯定律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以利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求得1已知:c(石墨)+02(g)=cq(g)H=393.5kj/mol2H2(g)O2(g)=2H2O(l)H=571.6kj/mol2cH(g)5O(g)=4cO(g)2HO(l)22222H=2599.2kj/mol则由 C(石墨)和 H2(g)反应生成 1molC2H2(g)的焓变为.2已知 3.6g 碳在 6.4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 xkJ 热量.已知单质碳的燃烧热为 ykj/mol,则 1molC 与 0?反应生成 CO 的反应热H 为

29、解析:(1)由反应 P+50=P0,可知由H=6PP+50=0-(4P=0+12P0)可求42410得 P=O 的键能;(2)关键是理解信息,由盖斯定律可知,一个反应的焓变仅与反应的起始状态和反应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将三个反就方程联立,得H=AH1X2TT1TT1+HX-HX-.2232答案:(1)470(2)+226.8kJ/mol一(5x0.5y)kJ/mol2019-20202019-2020 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 1 1 新人教版必修新人教版必修 2 2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

30、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同位素与核素的常识,最后一部分为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教材中还编写了阅读材料与有关资料,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前三个部分为教学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的难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

31、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核素、同位素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1、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课时:21(习题课)1(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课的准备:1、思考:元素周期律中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所隔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规则?与元素周期表的行是否有关系?2、翻开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以第二周期和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为例分

32、析周期表排列方式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本节标题(元素周期表概念)。元素周期表新课进行: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行。1周期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行,分析比较各元素原子间结构关系,并填写表 5-11。发现:1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一卤素一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2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有 7 行,共有7 个周期;3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8、8,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长周期;第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6,不完全周期。介绍:镧系元

33、素57La“Lu15 种元素第六周期;锕系元素gAcLr15 种元素第七周期;课型:新课超铀元素92U 号元素以后。(说明元素周期表在排列时采取“短空长出”的办法保持两端对齐)4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一 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列)2族比较:同一列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点分析卤族元素及碱金属元素的相同。发现: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列,除 8、9、10 三列为一族外,其余 15 列各为一族;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 A 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 B 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

34、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族类AB训0族数7711列序号1、2、13、14、3、4、5、6、8、9、101815、16、177、11、12族序号IA、IIA、IIIA、WA、VA、WA、WAIIIB、WB、VB、WB、WB、IB、IIBO I I I B族 到I I B族 共1 0列 通 称 为 过 渡 元 素 , 包 括 哪 族 和 七 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新课的延伸:1思考: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列,18 种元素的周期是标准周期,凡不标准的周期,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处理的?2练习:元素周期表从第 1 列到第 18 列,主族、副族、哪族及零族的分布情况。教学小结:1关于周

35、期表、周期、族的概念;2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作业:P 习题一、1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新课的准备:游戏:各小组同学派五名同学,依次分别在黑板上写出:118 列对应的族序数、族类、所包含的周期数、对应的元素数、有关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各小组其它同学在座位上也做同样的工作,并可以帮助本组同学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新课进行:讲述: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关,由于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因此,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主要化合价元

36、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元素金属性等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齿状线两侧为往往表现一定金属性,又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是寻找半导体材料的区域;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 Cs,最强的非金属元素为 F。设问: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有何关系呢?讲述: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电子层结构关系密切,通常把最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关系:主族元

37、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 8。三、核素同位素复习元素的概念,给出:Cl、Cl,H、H、H,让学生指出它们的不同。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名称俗名H10氕普氢H11氘重氢H12氚超重氢建立概念它们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又是不同种原子,引出:1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间,互称同位素。强调: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

38、比是不变的。新课的延伸:1Cl、Cl,H、H、H 属于几种原子,几种元素,构成几种分子,组成几种物质?2为什么有 15 种分子,只有 13 种质量?15 种分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3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原子原子个数百分比/0/、相对兀素相对兀素平均相(%)质量原子质量对原子质量Cl75.7734.96935.4535.48Cl24.2336.966计算方法:34.969X75.77%+36.966X24.23%=35.45335X75.77%+37X24.23%=35.48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史实:1869 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

39、究的一种重要工具。门捷列夫用元素周期律预言了未知元素,为发现新元素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工农业生产。教学小结:1、元素性质与元素所在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概念:同位素、核素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作业:习题一、2、3、4、5、6、8(课堂巩固)习题二、1、2(课堂巩固)习题三、1、2(书面)习题三、3、4、5、6(书面)课后小结:第三课时辅导课新课的准备:复习几组关系: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的关系2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3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 8。新课进行:一、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同

40、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强,碱性渐弱;同一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氢化物稳定性渐小,氢化物还原性渐强。二、元素属性判定规律1第 n 周期,有 n 种主族金属元素,最后一种金属属 nA 族;有(8-n)种非金属(含稀有气体元素)。2过渡族元素,元素化合价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非金属性,如,MnO;元素化合价不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金属性,如,MnO。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规律各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与该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相同。HFHONHCH23410 个电子、10 个质子FOHNH210 个电子、9 个质子HONH3410 个电子、11 个质子四、原子序数差规律同周期元素IIA 元素原子序数为 n 同周期 III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m 二、三周期,mn=1四、五周期,mn=11六、七周期,mn=25。同主族元素左侧:HfLifNafKfRbfCsfFr各周期容纳的元数28818183232FfClfBrfIfAt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Be、Ar;最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