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键入文字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于考研看法的社会调查报告B Kill在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其毕业后,考取 研究生,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是其成为此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考研倍受高 校教育工作者和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报考研究生人数不断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毕业班有 50%勺同学考研。下表是近 19年全国考研人数统计(单位:万人)考硕年份报名人数报名增长 率录取人数考录比例2012165,69.6%2011151J7.9%49.53:12010140.612.8%4

2、7.42 8:12009124.63.8%44 92 9:12008120-6.8%3863.0:1200712820.8%36 J3512006127.1284%34.23212005117.224%313.6:1200494518.5%27.3291200379.7277%22291200262 4357%16.43 2:120014617.3%13 34 2:1200039 222.9%10.34.6:1199931 916.4%12491199827.413.2%5.84.7:1199724218.6%5.14.7:11996F 20 4 "31.8%4.7441199515

3、,538.4%4.03.6:1199411,44227:1注:数据仅供参考由上表可以看出,自 2000年开始考研人数大幅增加,考录比例也逐年提高,随着考录比例的提高,反过来又刺激考研人数的增加。在校大学生出现考研热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研热又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考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把它放到战略地位,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 考研促学风,以考研创品牌。一、出现考研热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人才

4、战略思想就是培养创新型、学历层次越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2、躲避就业压力。现在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唯高学历不用,不怕大材小用,就怕招不到大材,显得单位档次低。就是一些小型企业招聘一名文秘人员也提出了非研究生不要的条件, 在这样 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再拼搏几年。这样,很多大学生抱着

5、高一级学历就能赢得更多机遇、多一个竞争祛码、 少一份就业压力的想法报考研究生,不得不再次踏上寒窗苦读之路。3、盲目赶潮流。同在象牙塔,抬头不见低头见。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形成一种从众 行,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但考研的过程 是枯燥的、乏味的,在重重困难面前,很多同学就会临阵脱逃,半途而废。4、近几年本科扩招的结果。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扩招、各种民办高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上大学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

6、会成为主导,因此,在上大学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导致学历贬值,现在社会上就有一种说法,新博士不如老硕士,新硕士不如老本科。现在社会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社会人才结构的变化就像人们在饮食上的变化。温饱以前,人们讲究“什么能吃”,现在人们讲究“该吃什么”;同样,高校的扩招让更多的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也让更多的用人单位有了充分的人力资源选择。当大家都在寻求如何吃的科学吃的健康的时候,馒头还是馒头,但却已不再是非吃不可了。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三, 面临选择的大学生, 借着这次毛概课的机会我对关于当 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2 .调查

7、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3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4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调查方法:随机抽样方法(由于此问卷是由笔者一一将连接发给好友,由好友选择是否填写,所以不一定符合随机抽样的方法,可能造成结果有误差,部分数据仅供参考)5 .数据与分析:以下是对我们小组对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你有考研意向吗根据调查显示,没有考研意向的占 55.56%,有考研意向的占 44.44%,

8、这一结果说明当下打算考研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根据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打算考研的人当中随着复习的深入会不 断有人推出考研大军,到最后考试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通过对被调查者的回答内容分析,我们小组总结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经过小组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制作下图:不想考研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上图是不考研原因的交叉分析 ,由此图可以看出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男生比女生高的原因是两个,"不用考研,一样可以找到好工作","成绩不好,估计考不上“前者说明男生 在就业的问题上比女生自信,后者说明男生成绩普遍比女生差.这两者看似矛盾,但或许正是因为男生在大学期间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锻炼而对

9、于课程学习不是很重视吧.女生持“已经读了十几年书,不愿意再读“观点比男生高,说明女生在考研上具有性别 优势,毕竟都不愿做李莫愁啊; 由于女生更能体谅家里的难处, 所以经济原因对女生的阻挠 作用更大.,选择考研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小计比例个人喜欢所学专业,想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 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本科毕业已不具有竞争优势,考研有利于将22 145.83%60.42%来更好的就业不喜欢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希望考研选择自292525%己满意的专业12躲避社会压力,想继续过校园生活8IM,| 16.67%家长的督促使自己萌生考研的想法,完成父27.08%母心愿13 目标不明确,考考再说,跟着社会形势走816

10、.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8对于考研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按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是因素平均综合得 分学习基础1.49心理素质1.31身体素质0.84经济基础0.56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习基础和心理素质很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考研期间也一定要注意加强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习的不间断和高效.考研的最大的挑战挑战类型小计比例考验与正常学业之间的冲突14 29.17%为了考研而不得不放弃工作机会,可能得不 偿失2347.92%经济方面的原因(比如报辅导班、买资料)8116.67%毅力是决定考研是否成功的首要因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3572.92%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室友) 对自己考研究生的支持度

11、816.67%因为第一次考研究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认真考虑418.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48排在前两名的是毅力和工作机会, 这似乎是必然的.每年都有很多半途而废的考研者. 传说我院1 2年最终进考场的只有6。人,我不知道报名的有多少,但是2 0 0估计是有的,也就说说至少有7 0 %的人放弃了. 谁又能够可定自己一定能坚持到最后呢?还有就是如果我们考不上,不仅这一年的复习白费了, 跟严重的是我们损失了一年的时间, 损失了很多 工作的机会.对考研有哪些忧虑忧虑因素小计比例时间不够1939.58%毅力不够3164.58%实力不够2654.17%考上以后难以承受经济负担1122.92%其他418.

12、33%考研过程中最困扰的因素是小计比例对学校了解不够,信息量少2756K5K 56.25%对所报的学校专业课缺乏了解2041.67%自身基础薄弱2143.75%不知道怎么规划自己的考验计划1939.58%感觉压力很大,自信息不足1939.58%很显然U对学校了解不够,信息量少”稍微显得严重.考研不仅市场硬仗,也是一场信息战.希望校方能这方面作出努力.学校与就业指导中心, 为什么不能创建一个考研服务中心呢?专人负责解决考生的迷惑.这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盲目填报院校和不对路的复习.少走冤枉路,提高成功率.六.调查结果这次调研中,选择考研的同学仍然占据大部分,说明考研可以使我们能力增强,增加

13、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并不是考研适合所有的同学,在考研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就业而选择考研,当然也有不少为了深造来考研,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对于不考研就一定失败的说法, 结果表明是否定的,因为许多同学仍然相信在后来的工作中可以得到 提高,而且学历高不一定能力高,自己的能力,仍然是最重要。考研受到主客观因素制约很 多,比如家庭环境,经济条件,自身条件,都制约着考研,因此我们要结合自身条件来选择 考研或者是不考研。总结来说,考研还是不考研,都应该是结合整体环境,自身条件来选择的, 而不是盲目的,敢潮流似的的去考研。对待考研要考虑全面,要做好心理准备,还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去准备和

14、努力。 考研有利于发展,但不考研就未必会失败。 因此也不必要有很大的心理 压力,放平心态。以正确的眼光去对待考研和工作,相信选择考研的同学会有一个好的成绩,而选择不考研的同学同样也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七.关于问卷的思考(一)大学生考研带来的问题1、影响了正常教学。为了考研,很多同学从大三就开始行动,有的同学甚至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这些同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一切为了考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研书”就是这些同学的心理写照。这样,他们只埋头于考研的课程当中,与考研有关的课就认真学,与考研无关的课就不学,甚至不去上课,到了期末考试突击两天,混个及格就行。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大四上学期,

15、也是专业课最多的一学期,学生的到课率非常低,考研的学生上课时要么不认 真听讲,要么逃课,教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讲,学生在下面一点也不听,只顾学习与考研有关的课程的学习, 更有甚者连课本都不带, 这大大影响了上课教师的情绪,课堂效果难以保证。而学生们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一切为了考研。现在,随着考验人数的增加,考研与 上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2、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相矛盾。大学有大学的培养目标, 本科教育应当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 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

16、目标, 学生必须对本专业所开课程进行系统学习,掌握课程的精髓。只为考研而学习,只注重了与考验有关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其他课程 的学习,这样就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本科阶段的学习,达不到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一个不合格的本科生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这对以后的学习是不利的。3、浪费教育资源,本科生教育质量下降,造成恶性循 环。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 考录比例的提高,导致各学校研究生人数骤然增多,很多高校不得不把本不充裕的骨干教师甚至非骨干教师充实到研究生教学第一线,这样无法顾及本科教学,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 很多教师奔波于商场和学校之间,无暇顾及教学工作, 最终导致本科生质量下降。一个学校的“产品”不

17、合格,“销售”就会成问题这既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又会使学生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回过头来考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恶性循环。(二)解决办法考研与教学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考研学生的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之间的矛盾,如何保证考研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业,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质量标准,既是解决问 题的出发点,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分班教学法。随着高校本科扩招幅度的提高,各高校在校生规模增大,这具备了分班教学的基本条件,学校可对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对考研学生,有针对性地对高等数学、英语、主 干专业课等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加强,并根据考研的时间安排, 在大四上学期尽量少安排课,使考研学生有充足的

18、时间学习。对就业学生可加强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根据专业增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就业需要。在培养计划上的制定上,对考研学生和就业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根据不同需要对专业课的设置、学时多少、开课时间等进行不同安排,对学生因材施教。2、完善学分制,实行二次教学法。学分制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能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目前一般院校在实行学分制中,大多是学年学分制,对课程的限定过多,大部分课为必修课,修课学期必须按教学计划,学生无权选择。限选课和任选课很少, 有些也是进行了学期规定,这样学生的自主权得不到保障。为了解决考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矛盾,可适当加大选修课的力度和范围。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对考研有帮助的课程,合理地安排学习与复习时间,以满足考研要求;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了解社会、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和素质 等课程或实践环节,以满足就业需要。二次教学法就是对重点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在每学期 都开设,改变按年级、按班机授课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统筹管理。目前,学生由于考研 或其他情况造成的不及格课程, 只能通过重修来完成,由于正常课与重修课上课时间的冲突,重修课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实行二次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