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及作用班级 姓名5一、知识归纳。散文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人称、叙述顺序等。(一)修辞手法及作用。1 .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
2、刻的印象。8 .对比(也属于表现手法):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各有表达作用。1. 记叙。分四种方式:( 1 )顺叙,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插
3、叙, 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4) 平叙(分叙)。2、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描写总体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具体有:(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
4、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 7)白描与细描。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方式4、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散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1 )阐发事物的意义,(2)表达作者的看法,(3)揭示文章的主题。(四)表现手法1 、象征(托物言志)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
5、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2、衬托(反衬),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
6、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与衬托区别: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0 、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11、点面结合,文章结构中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
7、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 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11、夸张讽刺、寓庄于谐、反语幽默等。12、行文的结构,如前后呼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卒章显志等。二、典型例题。例1、(辽宁卷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规范要求:考查人称,答第二人称本身的作用,并结合文本进行解析。例2、(全国I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
8、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规范要求:表达技巧手法 +作用分析例3、( 2009江苏)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 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 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规范要求:第一步,确认该句(段、篇)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并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析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析。温馨提示:留意题
9、干中“表达特色” “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概念异同,因为它们决定了答题的方向。前三个概念问的是同一回事,如问“修辞手法”,绝不可同“表达特色”等术语混用,只能答“修辞手法”三、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路边黄 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乡风轻拂,百果飘香。一群群闹 猛的鸟儿在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儿时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 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节选自葛克文
10、走进同一片阳光)1、本段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试分析其表达特色。(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来,晒晒太阳! ”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冬天里,阳光总以一种 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那时,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 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一摊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 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 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满嘴流油。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
11、,把 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节选自徐迅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2、该段画线部分描述了冬日里老人们在阳光下畅谈的场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作小学教师的母亲,工作曾有三次调动,记得每次她都在新住地门前支上篱角。篱角,就是用竹枝在门前造出 的围墙。尖利的竹竿,“人”字形斜插进地面松土里,连成一串,三面围拢,简单构成,却把家的温暖圈在墙内。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一一此后,我成人了,漂泊,说到家的生活, 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样子。夏天,各种藤蔓缠绕,瓜叶层层叠叠,将三面篱角覆盖成绿色的矮墙。丝瓜,是
12、母亲在篱笆墙边种得最多的瓜,蔓儿像蚯蚓顺着竹竿爬,蓬蓬勃勃,毫无规则,跟我刚上学时信笔在草稿纸上的涂鸦一个样子。其实在春天,篱角 就已经作为植物园存在,绿色一点点爬出来,渐渐地,花儿站在墙头,期待蜜蜂来做媒,随后,必然结果。终有一 天,它们一起熟了。丝瓜像瓜中的瘦长秀才,甜瓜是瓜中的侏儒风过小院,各种瓜很卖力地搔首弄姿。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我看着朝阳从篱角升起,又看着夕阳从篱角落下去,篱角与阳光配合着,在小院留下斑驳 的光影。我也喜欢探寻绿叶丛中的虫子们,尤其是绿色的蟋蟀,大而雄壮,漂亮的触角和头盔,身披坚硬的铠甲, 绷紧双腿,从一片绿叶弹射到另一片,划过的弧线,令人心动。动物、植物,大地上一些
13、细微的事物,被圈在绿色的篱笆 内,被聚拢的生命,盎然有生机,一蔓一枝、一动一静皆有趣。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意,由篱角而触发。翻一翻唐诗宋词,看看“篱角”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有多高!孩提时从此处获得乐趣,中年漂泊它成了怀乡的意象。杜甫见了篱角上的一只秋瓜,曾老泪纵横地写道:“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即便童年,秋天,我的心也变得空旷。当萧瑟的秋风吹起,篱角上藤蔓已变得枯黄,枯叶沙沙作响,萧萧而去,几只秋瓜孤悬于篱架,随风摇晃,有“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的凄清。儿时的某一天,一不小心,我无意走进了某种诗意。黄昏,夕阳爬过篱角上的衰叶,落入院内,风,像猫一样 蹑手蹑脚地蹭过去。独坐小马扎上的我,
14、感到孤单,也感到美好,心里充满了倾诉的欲望。多年后的阅读,我一直 留心“篱角”这个词,才知道彼时的心境可用姜夔疏影来描述:“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一一惆怅,且一往情深。(节选自查一路篱角,有改动)3nt析文中画线句。(i)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答:(2)惆怅,且一往情深。答:(4) 一棵迁移的杜仲树布鸣春天到了,公园路边的杜仲都开始忙不迭地抽枝发芽长叶了,因为这已是桃花开谢了的晚春了。这些杜仲整齐 地排列在路的两边,面对面地相峙着,彼此瞄着对方,似乎生怕哪个伙伴错过了这一季的好时光!农艺师按照间距 要求种下了这些树苗,好让它们在以后成长的日子里各自吸足营
15、养、水分、阳光等。夏天到了,杜仲的叶子已长得很大了,像大桑叶一样,但形状椭圆一些。清晨的阳光透过这些绿叶的间隙,零 零碎碎地洒在水泥路面上,晨练的老人们走着,虽然这些杜仲并非自己种下的,但也很自在地享受着这些树带来的 阴凉。杜仲们并不知道这个夏天与过去的十多个夏天有什么不一样,早上起来我依旧走在公园的路上,看到几个工人正拿 着电锯在商量从哪儿下锯。我上前问个究竟,口气强硬,以为能美女救大树。几个工人说公园马上要改造了,设计图纸上标明就在这个地方要建一个公厕方便晨练的人们,而这棵杜仲树,恰好就碍了事,所以只好让步!我据理力争:只要稍微挪两三米,就可以不用砍树了呀!可是工人们说:这是设计师定的,我
16、们也没办法。晨练的老人们都说建公厕这是好事啊。我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极对称极完美的一列杜仲中,慢慢地少了一棵。锯过的杜仲,树干上流出了很多的汁液,早上还硬挺青绿的树叶就那么眼瞅着鬻下去,然后卷曲,锯齿形的小边也焦黄了。 再一会儿工夫,就连树根也被刨走了。原来那地方,留着一个深深的树坑,它仿佛也留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期待着它有怎样的新面貌。可过了几天,没有了动静,一问才知,园林设计师没考虑到这里是花岗岩地质,不好开挖,所以更改了设计, 改设计,只需要一纸设计变更就好了,可是,那棵杜仲呢?似乎没有人在乎什么,即使栽树的人,看到这棵杜仲被伐倒,也许也会 无动于衷。秋天到了,碧空如洗,温暖的阳光无碍地从
17、稀疏的树顶间投射下来,我走到曾经有过一棵杜仲的位谿上。如果不是 刻意回想,谁还会看出这里曾有过一棵杜仲?阳光在缺了一棵树的空间里显得恣意了很多,人们还是依旧在晨练。 几个老人低头忙着捡杜仲飘落下的叶子,据说拿回家煮水洗脚可以舒筋活血,他们像孩子似的,捡起地上一堆堆的 叶子,这儿没有叶子就向不远处叶子多的地方走去。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是飞快,昨天的事都不记得了,还有谁会想 起一季前的事情呢?那些后来的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才是公园原有的样子。他们一定会展开自己天才的想象,赞叹早年种树的人们极具美学观点,恰巧在这个地方,于不对称中营造了一种零落的美吧?冬天到了,走过这里,我告诉我的孩子:这儿曾经有一
18、棵杜仲,但是夏天里被砍掉了。她很快地说:那我们再补种一棵吧?我说: 可是,到哪儿去买杜仲的树苗呢?她说:那咱们就随便种一棵别的树。我说:好吧,明年开春,咱们种一棵。第二年3月12日,我和女儿如愿以偿,把家里的那棵杜仲树迁移到了公园里。现在,已是第三个年头的冬天了,昨天是立冬,我走过新栽的那棵杜仲树的地方。它们虽然年龄不一般大,但 都是那样的坚毅挺拔,那样的协调、富有生机。我还应该为被扼杀的一棵杜仲树而哭泣吗?心里不应该充满无限的 欣慰和愉悦吗?(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4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含意。(1)他们一定会展开自己天才的想象,赞叹早年种树的人们极具美学观点,恰巧在这个地方,于不对
19、称中营造了一种零落的美吧?(2)我还应该为被扼杀的一棵杜仲树而哭泣吗?心里不应该充满无限的欣慰和愉悦吗?5 .文章中有多处对比,请选出其中一处并分析其作用。6 .本文以春夏秋冬的四季流转为写作顺序,这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5) 水乡戏台祝勇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 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 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
20、把戏台称为“万年 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它们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 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 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 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 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 就能看见它
21、伸展的挑角, 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 让人相信它的轻盈, 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无论水上, 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 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 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 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 个需要它的夜晚。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
22、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 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一一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 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 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 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 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 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
23、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 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 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 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7 .文章为什么要叙写鲁迅对绍兴的回忆?答:8 .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 答: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五赏析散文艺术手法及作用参考答案(一)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从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 有韵味。(二)整体上作者将一群老人放在冬日阳光的背景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表现了老人们的幸福与满足;前一句话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将无法感触的阳光化为老人们嘴里的美食;后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们的话语 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马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过程量具考试题及答案
- 国画写意考试题及答案
- 公文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工程物资考试题及答案
- 高处安装考试题及答案
- 放射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674-2024 《谷子二段式机械化收获技术规范》
- 杜塞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内审流程与执行检查清单
- 2024年普通考研-机械设计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中水合同模板
- 《电子邮件我收发》参考课件3
- 【独立储能】山西省独立储能政策及收益分析-中国能建
- 汽车焊装工(技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 2024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考点总结
- 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及教学计划附安全知识川教版(人教版)
-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条文解释
- ICU抗凝药物合理应用
- 2024年院感安全注射培训
- 人工智能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