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1_第1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1_第2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1_第3页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动态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作者:卢海波作者姓名及通讯方式:性别,学校,学院,年级,专业,省市,邮编。卢海男,江西师范大学,理电学院,2012级,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22E-mail:luhaibo20080808】 指导老师:马善钧摘 要: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课堂观察,探索了初中物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以教学实例与分析的结合,用教师实践实例来说明问题,丰富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物理 动态生成性教学 实践研究一、从一道题到另一道题的

2、生成性教学物理新课标对“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指向“结果性知识”,而更多地侧重于“生成性知识”以及“生成知识的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学应由传统的“预成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长”到学生已有的认识上。在生成显性的知识同时,也生成了隐性的知识思维。有的时候一道题的讲解也可以进行生成性教学,这是刚学完弹簧秤之后的一道习题。例题1、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5.4-4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6N,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6N B一定小于6N C一定大

3、于6N 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讲这道题的时候随手拿起演示弹簧测力计,按程序调零后,我正确拿住拉环,当然读数是零。然后倒过来,拿住挂钩,结果读数不是零。首先我问:是否正拿不要力,反拿要力?学生答:正拿反拿都得拿住弹簧秤,弹簧秤受的重力又不会变,都要用力。我再问:我每次都用了等于弹簧秤重力的力,为什么读数不一样呢?学生答:弹簧秤读数反映挂钩受力情况:正拿挂钩不受力,读数为零;反拿挂钩受力等于自身所受重力,读数不为零。有学生抢答:本题中挂了个东西,那读数就是这个物体加弹簧秤总的重力,一定小于6N,选B。在学完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之后又有一道关于弹簧秤的题,有上次的思维作基础,这次答题明显利索多了。例题2

4、、如图5.3-3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A、B挂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当左边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8N时,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及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分别是:( )A8N,8N B8N,16N C0N,16N D16N,8N首先我问:现在有一只理想的弹簧秤,如果我左手扯着拉环,右手拉着挂钩,各用1N的力水平反向保持静止,请问此时弹簧秤读数是多少?学生答:弹簧秤读数反映挂钩受力情况,所以还是1N,左右二力平衡。还没等我再问学生就抢答了:选A。曾经,我们紧握着严谨的学科知识,将其塞给学生,希望他们从中体会知识的精妙之处,但是结果却吓退了许多学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在物

5、理的学习中感受到亲切。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应在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拓展逻辑思维能力。二、从知识点发散开来的生成性教学。我们都非常清楚,在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自上而下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而且大多数问题只是“虚拟”的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不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要注意到教学过程中出现“非预设性”问题,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生成新的想法和各种要求,在生成性的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动态生成式教学,不

6、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在“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坐在分宜开往南昌的火车上,你非常想知道火车运行时的速度,那么你会想出哪些办法?”学生们都兴奋起来了,大家纷纷尝试。他们的想法很多:学生甲:“找列车时刻表,查找分宜与南昌的距离,再计算平均速度。”学生乙:“找地图,计算分宜到南昌两地的距离,再记录列车的起始时刻和终了时刻,计算平均速度。”学生丙:“询问火车司机,可以知道瞬时速度。”学生丁:“先查阅资料,看看有没有过桥、过隧道的时候,事先知道桥长或隧道长,也可以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学生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而

7、且不等老师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价起来,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应该怎样改进等等。学生们将几种大家都认可的方法总结出来后,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接着让他们谈出“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过程与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解决了计算问题。初步创设出学生构建知识的良好氛围,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与所学知识有效整合。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关注将人文的因素渗透。三、从理论到实践的生成性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有实践中,反过来人类又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需要学习的素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8、准备的通常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我们把备教材、备实验称之为“静态备课”,而正因为人的思维是漂浮不定且无法预测的,所以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我们应该充分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学生的奇思妙想便会泉涌而出,只有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天性、灵性在开放的课堂上才可以自然释放,个性在动态生成性教学中得到了张扬的机会在进行“温度计”教学时,就有学生向我提出过这样有问题:常用有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也是液体,为什么温度计里不装水呢?实际中,因为条件有限,无法制出水填充的温度计,只能邀请学生

9、与我一同想象:第一、水的比热较大以水和水银相比较,质量相等的水和水银吸收相等的热量,根据公式t=Q吸/cm,升高的温度跟物质的比热成反比物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它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就越显著第二、水有反常膨胀现象水在4以上,跟一般物体一样,都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0到4之间却是热缩冷胀的无法标出0到4之间的刻度第三、由于水的凝固点是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更不能测量0以下或100以上的温度学生听后,心悦诚服,认为既解决了问题,又巩固了已掌握的知识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是概念变化,学生在新的学习中,不同程度地扩展、更改或重组头脑中的已有概念以适应科学概念,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参考文献: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2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483陆清华.关注生成性目标构建生命性课堂J.中国教师报,2003.4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 .人民教育,2004.5陈力.预案·生成·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6陈运保.教学的生成性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育学刊,2006.7董绍才; 宋玲.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8李小红; 杨中华.关于生成性课程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