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编号:0810106227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6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及物理化学处理等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三大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专业:环境工程学时数:72 学分数:4预修课程: 微生物学

2、 化工原理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2 张希衡水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3 谢嘉水污染控制工程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二、各章教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性指标包含的内容。2、BOD、COD的概念、类型及相互关系。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水体自净作用的净化机制、氧垂曲线。4、污水的最终出路。难点:氧垂曲线第二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8学时)要求深刻

3、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格栅的作用、设计、清渣方式。2、沉淀法的四种应用,沉淀的类型。3、沉砂池的作用、工作原理,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4、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曝气沉砂池的特点、设计。6、提高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7、油类污染物在废水中的状态及去除方法。8、浮上法的概念、类型。难点:沉淀的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计算。第三章 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微生物的呼吸类型。2、废水好氧、厌氧生物处理的概念,转化有机物的示意图。3、微生物的四个生长时期及其对废水处理的指导意义。4、

4、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米门方程。6、莫诺特方程式。7、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模式。难点: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基本数学模式。第四章 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稳定塘和污水土地处理的概念、基本原理。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稳定塘和土地处理的分类第五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生物膜法(8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生物膜法的概念、类型。2、生物滤池的构造、工作机理、计算与设计。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生物转盘的构造、设计。4、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与生物滤池的区别。5、流态化原理。难点:

5、生物滤池的工作机理、计算与设计。第六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10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活性污泥的概念。2、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3、活性污泥法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原理)。4、曝气的作用与设备。5、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6、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7、曝气池的池型。8、活性污泥法的各种运行方式。9、二沉池的设计。难点: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七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6、2、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与设计。难点: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第八章 污水的化学处理(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污水化学处理的对象。2、化学混凝法的概念、原理、影响因素。3、氧化还原法的类型,应用。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混凝剂与助凝剂。5、中和法的概念、应用。6、化学沉淀法的概念、应用。难点:化学混凝法。第九章 污水的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处理(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法处理的对象。2、吸附的原理、分类。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活性炭的再生方法。4、吸附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5、离子交换法在废水处理中

7、的应用。6、萃取法的概念,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7、膜析法的概念、类型、应用。难点:膜析法第十章 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深度处理的概念。2、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方法。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废水中氮、磷去除的工艺设计与计算。4、城市污水的其他三级处理方法。难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第十一章 小型污水处理设施(4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水量、水质特点。2、组合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类。第十二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污泥的来源、性质及主要指标。2、污泥浓缩方法与设计3、污泥消化

8、法的概念、方法、设计。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污泥的处置。5、污泥调理。6、污泥脱水。难点:消化法第十三章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8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厂址选择原则。2、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选择。3、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难点: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机动学时:4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编号:0810106230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6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

9、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模式,颗粒污染物和SO2、NOX等气态污染物的各种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扩散、常用的较为成熟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理论与设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专业:环境工程学时:66 学分:3.5 预修课程:化工原理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2 朱联锡空气污染与控制原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3 宋文彪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授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

10、,期末考试80%。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概论(4学时)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大气污染的概念。2、大气污染物常见的分类及形式。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大气环境标准的种类、作用。4、国内外大气污染概况。5、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难点: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燃料燃烧的性质及影响燃料燃烧的主要因素。2、燃烧过程中SOX、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燃烧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与烟气量的计算。难点:理论空气量与烟气量的计算。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

11、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气温直减率和大气稳定度的概念,两者关系,及对大气扩散的影响。2、逆温的定义,种类,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大气层的结构。4、气温、气湿、气压、风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含义及表示方法。5、大气边界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难点:气温直减率,大气稳定度。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8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点源的高斯扩散模式及浓度估算。2、烟囱的设计计算。3、厂址选择。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及城市和山区的扩散模式。5、线源和面源扩散模式。难点:高斯扩散模式。第五章 颗粒物染物控制技术基础(6学时)要求深

12、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粉尘粒径分布的定义、表示方法。2、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及计算。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颗粒捕集运动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力(阻力、重力、离心力、电场力等)作用时的受力和运动情况。4、粉尘粒径表示方法及其物理特性。难点:粉尘粒径分布,颗粒在各种力场中的空气动力学行为。第六章 除尘装置(10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性能,设计计算。2、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性能,设计计算及选型。3、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除尘过程,驱进速度和捕集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设计。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 4、惯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

13、形式。5、湿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文丘里洗涤器的设计。6、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性能,设计。7、除尘器的选择和发展情况。难点: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6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吸收过程中存在的气液平衡关系。2、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速率方程。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双膜理论。4、吸附的定义,分类及吸附剂性质、种类。5、吸附机理,吸附工艺与设备计算。6、催化作用的概念。7、催化反应器的设计。难点: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速率方程。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的方法,工艺

14、及原理。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燃烧前燃料脱硫方法。3、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原理,方法。难点: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2、烟气脱硝技术。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氮氧化物的性质,来源。4、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难点:烟气脱硝技术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2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挥发性有机物的性质和危害。2、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预防及其污染控制方法。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2学时)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交通源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2

15、、汽车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3、柴油机污染物的形成。4、减少空气污染的交通管理对策。难点:汽车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2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温室效应。2、臭氧层的破坏。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酸雨难点:温室效应第十三章 集气罩(3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净化系统的组成和设计的基本内容。2、集气罩的基本类型,设计。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集气罩的集气机理,性能参数。难点:集气罩的集气机理第十四章 管道系统的设计(2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管道系统的压力损失类型及计算。要求一般理

16、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管道系统的布置及部件。难点: 压力损失计算。机动学时:4学时【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及处置 英文名称:Solid Waste Treatment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编号:0810107266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6年7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本科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固体废物处理及处置的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有关专业知识、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及新动态,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

17、专业:环境工程学时数:32 学分数:2预修课程:微生物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半振明、高忠爱、祁梦兰、吴天宝合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庄伟强编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杨国清编固体废弃物管理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概论(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基本概念、发展过程、现状与形势、国内外动态、清洁生产、固体废物产量计量等。难点:固体废物产量计算 第二章 固体废物贮运、压实与破碎

18、(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固体废物收集、清运、转运、压实、破碎等相关内容难点:固体废物的收集。第三章 固体废物分选(4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筛分、磁选、重选、浮选、电选、其他分选方法难点:重力分选、磁力分选第四章 脱水、固化与稳定化(4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污泥及性质、污泥调质、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概述、水泥固化、沥青固化、其他固化、稳定化难点:污泥浓缩、污泥脱水第五章 焚烧与热解(4学时)要求与掌握的内容有:焚烧基本概念和概述,垃圾性质,热值、空气、烟气、温度计算,焚烧系统(包括前处理、贮料、进料、焚烧、烟气净化、废水臭气灰渣处理)、工程实例介绍和分析、热解。难点:热值、烟气净化、废水

19、臭气灰渣处理。第六章 生化处理(4学时)堆肥化基本概念和概述,基本原理,堆肥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肥料介绍,堆肥质量与功效、工程实例介绍和分析、厌氧发酵(沼气化)。难点:堆肥工艺。第七章 煤系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煤矸石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粉煤灰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难点:煤矸石性质、粉煤灰性质。第八章 冶金与化工废物处理与利用(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高炉渣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钢渣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烧渣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赤泥性质及其处理与利用,废石膏、石灰处理与利用,其他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难点:高炉渣性质、钢渣性质、烧渣性质。第九章 轻工与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和利

20、用(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废电器、废电池、包装废物、废塑料、废橡胶、秸秆等类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难点:废电器、废电池处理与利用。第十章 危险固体废物处理(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危险废物基本概念、分类与管理、处理方法。含铬、铅、砷、汞等重金属危险固体废物处理。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难点: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第十一章 固体废物处置(2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基本概念与方法、卫生填埋、安全填埋。机动学时:4学时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噪声污染控制 课程英文名称:NoiseControlEngineering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编号: 0810107271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

21、工程学院制定时间: 2006年7月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声学理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其内容包括:噪声污染的规律、噪声评价方法和标准,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测试技术和仪器,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噪声污染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具有噪声控制仪器设备使用、选型和噪声控制方案选择的能力,掌握隔声、吸声、消声及隔振阻尼等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计算及应用,学会噪声影响评价的原则方法。授课专业:环境工程学时:36 学分:2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洪宗辉主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肖洪亮,噪声污染控制,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3 李耀中主编,噪

22、声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授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噪声的定义和危害,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重点: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物理度量及主观评价。第二章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4学时)噪声及其类型、噪声的声学特征、噪声的传播特性、噪声控制的基本途径重点:噪声的概念及其危害、物理度量及主观评价、噪声在传播中的、噪声源治理。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3学时)主要内容:声波的产生,基本类型和传播规律;重点:声波的产生、类型,叠加,反射透射等,声波在传播中的衰

23、减。隔声原理、隔声装置、隔声设计。重点:隔声原理。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4学时)主要内容:噪声的评价量,评价的目的的意义,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标准和法规;重点:噪声的评价量,标准确定,噪声预测和内容。第四章 噪声的测试和检测(2学时)主要内容:测量仪器,测量方法;重点:测量仪器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确定。第五章 噪声控制技术概述(4学时)主要内容:噪声源分析,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重点:城市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隔振元件的选择与设计、阻尼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第六章 吸声和室内声场(3学时)主要内容: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音特性,多孔吸声材料,共振吸声结构,室内声场和吸声降

24、噪;重点: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和使用。第七章 隔声技术(2学时)主要内容:隔声的评价和结构;重点:隔声的评价方法。第八章 消声器(2学时)主要内容:消声器性能评价、消声器分类及消声机理、消声设计、消声器的选用与安装。重点:消声器性能参数、消声机理、消声器的选用与安装。第九章 隔振技术及阻尼减振(2学时)主要内容:隔振、阻尼。重点:隔振元件的选择与设计、阻尼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第十章 环境噪声控制应用实例(2学时)主要内容:噪声控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及技能训练隔振与阻尼;重点: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的选择。专业外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环境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SpecialtyEngli

25、sh forEnvironmentalEngineering课程类别:选修课程编号: 0810100002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6年7月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环境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既为学生继续英语学习并同时接受环境专业训练提供帮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英语初步的“读写听”(“说”也有练习的机会)能力,同时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学习一些新的环境工程知识。本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便于理解课文的图解和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理解英文文献、正确翻译文献以及初步专业英语写作的能力。 本课程要求教师力图

26、创造一种活跃的、合作学习的气氛,尝试“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力、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能力方面都有一定提高。授课专业:环境工程学时:36 学分:2 预修课程: 环境学概论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钟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2 WaterManagement、EnvironmentalEngineering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授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或阅读文献。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二、 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Part1.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6学时)掌握本部分出现的英语

27、单词和专用术语,理解课文内容,课后完成阅读材料的练习。了解环境工程涉及的领域。Part2.AirPollutionandControl(8学时)掌握本部分出现的英语单词和专用术语,掌握课文内容,课后完成阅读材料的练习。了解大气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控制手段及设备。Part3.WaterPollutionandWastewaterTreatment(8学时)掌握本部分出现的英语单词和专用术语,掌握课文内容,课后完成阅读材料的练习。了解水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控制手段及设备。Part4.SolidWasteandDisposal(8学时)掌握本部分出现的英语单词和专用术语,掌握课文内容,课后完成阅读材

28、料的练习。了解固废来源、分类和污染控制手段。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编号: 0810101049课程归属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制定时间: 2006年7月一、 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同时,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

29、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授课专业:环境工程学时:36 学分:2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 唐永銮等环境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2 刘培桐环境科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教学方法:教师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授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二、 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 绪论(2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环境、环境科学的概念,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2、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以及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3、环境的组成和结构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4、人类环境系统的发展及历史上出现的环境问题5、环境

30、科学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第二章 大气环境(7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大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以及大气污染的类型3、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的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的内容有:4、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和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过程5、主要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及主要污染源扩散的模式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6、大气的结构和组成7、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及其他因素8、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及大气环境标准第三章 水体环境(6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水体、水体污染的概念2、水体污染物质的来源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3、

31、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量、总需氧量的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的内容有:4、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动特征、河流水体中污染物扩散的稳态一、二维模型及其解;河流水质模型及其解5、水体中耗氧有机物进行降解时的基本概况;水体富营养化过程;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物质负荷的沃伦威德尔模型、吉柯奈尔迪龙模型及其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6、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天然水的水质7、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废水处理方法第四章 土壤环境(6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土壤污染和土壤净化的概念2、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概念及其主要的检验方法3、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污染的特征4、

32、化学农药对环境污染的特征要求深刻理解的内容有:5、土壤条件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6、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降解及残留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7、土壤的组成和性质8、土壤污染源、土壤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的类型9、主要的农药类型10、土壤污染的防治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2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概念2、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及其资源化系统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污染途径及其危害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4学时)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及基本内容、环境质量评价的方

33、法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内容及方法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环境质量的概念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意义和作用、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第七章 环境规划(3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环境规划的概念2、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3、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要求深刻理解的内容有:4、区域环境规划决策方法、区域环境规划优化方法、环境承载力、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5、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环境规划的类型6、区域清洁生产第八章 全球环境

34、问题(1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危险废物的概念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全球气候变化概况3、臭氧层破坏概况4、生物多样性被损害的概况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5、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概况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1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世界及中国人口现状3、人口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口预测模型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2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世界能源消费情况3、各种能源的利用4、探索和开发新能源5、我国能源的现状和前景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

35、2学时)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矿产资源的总态势、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2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协调发展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要求一般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3、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4、可持续发展战略、开阔持续发展道路应做好的几方面工作。机动学时:2学时Outline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Dual-language)Curriculums Subject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Curri

36、culums Classification:Required CourseCurriculums Number :Institute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stablishment Time :December, 20061. Property and target of courseThe target of this course aims to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dam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37、s the mean time when human beings made reform of nature and developed the social economy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being damaged and threatened by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refore,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

38、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we should recognize the environment, understand the producing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he protection methods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Teaching major: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eachi

39、ng hours:36Scores:2Pre-study Courses:physical geography, common chemistry, common biologyPropose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1 Wang Shuying et al.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4.2.2 Chen Yingxu.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China environmen

40、tal sciences press, 2001.3.3 He Qiang et al.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 (No.3 Edition).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4.7.4 Zuo Yuhu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7. 5 Eldon.D.Enger,Bradley F.Smith. 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seven

41、th edition).McGraw-Hill,2000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lectureExamination way: closed test. Scores grading: peacetime scores accounted for 20%, final test accounted for 80%。2. Teaching contents:Part on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4h)Teaching requests:Main contents: concept of environment,

42、 environment elements,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Main points: environmental elements,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s of environmental functi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

43、nmental issues, main environmental issues, important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process that human beings realized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target and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art two: Basic theory of Eco-environment (4h)Teaching requests:Main contents: concept and developm

44、ent of ecology, succession of ecosystem, status of biodiversity, status of China eco-environmentMain points: concept and composition sof ecosystem, structure of ecosystem, function of ecosystem, meaning of ecological balanc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balance, damage of ecological balance, concept of

45、biodiversity, value of ecological balance, general rules of ecology, basic pricinples of ecosystem protection. Part thre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6h)Teaching requests:Main contents: concepts about atmospher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s, atmospheric layers, damages of atmospheric pollution, control w

46、ays of air pollution, status of China air pollution Main point: main characterization of atmospheric bandary,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types of air pollution, chemical tracnsformation of air polluiton, diffusion of air pollutants, geological factors effecting on air pollutants diffusion, global air

47、 pollution issues.Part four: water environment (6h)Teaching requests:Main contents: water distribution and recycle, important fun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tatus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world, causes of water crisi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natural water, dama

48、ges of water pollution, layed action, control models of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grading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source of waste water.Main points: concept of water environment, difin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haracters of water resources, nature status of China water resources,

49、 facing problems of China water resources, meaning and exhibition of water pollution, mechanism of water self-purfication,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types and damages of water pollution, transferance and tranformation of organic and heavy elements pollutants in water environment, cause and damage of

50、water eutrophication, source control measurement of water polluiton, statutas of China water resources Part five: soil environment (2h)Teaching requests:Main contents: compositions and characters of soil, status of China soil pollution.Main points: pollu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oil, the transferanc

51、e and tranformation of pesticide and heavy metals in soil, soil pollution prevention.Part six: solid wastes and disposal (2h)Teaching requests: Main contents: sources and classfications of solid wastes, character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solid wastes.Main points: policies and measurements of soli

52、d wastes reducing, resources and complex utilization of solid wastes, harmless treatments of solid wastes.Part seven: physical pollutions (4h)Teaching requests: Main contents: sound pollution sources, damage of sound and noise, electromagnetism pollution sources, sources, damage and effects of radio

53、active pollution, light pollution and its sources, types of heat pollution, heat pollution control. Main points: target and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assem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mentPart eigh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ment (2h)Teaching requests: Main contents: sound pollution sourc

54、es, damage of sound and noise, electromagnetism pollution sources, sources, damage and effects of radioactive pollution, light pollution and its sources, types of heat pollution, heat pollution control. Main points: definition of sound pollution, characters of sound pollution, sound pollution contro

55、l, damages of electromagnetism pollution, electromagnetism pollution control, damages of light pollution, damages of heat pollution.Part n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h)Teaching requests: Main contents: origi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is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56、 development ide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oght by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ecology.Main points: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ic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ic principle, implementary measu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arget and contents of clean production, main methods of implem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