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收稿日期 2009202210作者简介 吴英俊 (1977- , 男 , 硕士 ,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 ; 赵秀琴 (1976- , 女 , 硕士 , 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讲 师 , 研究方向 :语用学及翻译理论 。53 W ilss, 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 m s and M ethods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 2001.54 Woods worth, J. Teaching literary translati on:Th
2、eory and p ractice in the classr oom A.谢天振 编 翻译的 理论构建与文化透视 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 2000:3832394. 55 王树槐 , 王若维 . 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 究 J .外语研究 , 2008, (5 :80288.56 维果茨基 . 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M.余震球 译 北 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57 许 钧 , 袁筱一 .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M.武汉 :湖 北教育出版社 , 2001.上海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09N o . 3非英语专业研
3、究生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吴英俊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海 200444赵秀琴 (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 , 上海 200041摘要 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翻译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 引导学生建构 自身知识体系 ,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提高翻译技能指明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 网络辅助翻译教学 ; 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 H315. 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9358(2009 0320049204 我校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翻译选修课 , 有 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翻译意识和翻译技能 。 1 问题及对策同其他选修
4、课一样 , 翻译选修课也面临教什么 和怎么教的问题 。在教什么方面 , 争论的焦点往往 集中在是否需要教授理论这一问题上 。 考虑到课程 性质和教学目的 , 我们认为 , 应当将理论讲解与翻译 实践相结合 , 以实践为主, 使学 , 自觉进行翻译实 践活动 。 同时应力求让学生掌握翻译技能的训练方 法 , 明确自身努力方向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 在课程结 束后仍可以保证自行学习和训练 。在怎么教方面 , 传统的讲解技巧 、 点评练习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导 , 学 生处于被动配合地位 , 其主体作用被完全或部分忽 略 , 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 、 培养技能的动因 , 在课 程结束后 , 学习也即宣告结
5、束 , 从而也就背离了上述 的教学初衷 。 要真正保证学习的可持续性 , 需要让 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 在亲历亲为的 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于翻译的兴趣 , 从而进一步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性 。而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内 实现上述目的对于教师与学生提出了诸多挑战 , 对 于部分实行短学期制的高校 如上海大学 更是如 此 。 此时 , 。 , 教学要求 在课程设 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 , 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 ” ; “ 各高等 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 采用新的教学 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 式 。 ” 这为应对翻译选修课面临的挑战指明了方
6、向 , 即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通过建设网络辅助教 学平台 , 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 , 将教学内容转向网 络平台 , 通过平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 拓展充实翻 译教学内涵 , 实现学习 (技能训练 的可持续性 。 当前在校研究生大都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 , 自 身对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方法并不陌 生 。 而且 , 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 , 各高校建成了较 为完善的校园网络 , 这也为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提供 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发 挥网络的辅助作用 , 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 9 4形成互补 。2 教学指导原则建构主义者认为 , “ 学习是建构内
7、在的心理表 征的过程 ,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 中 ,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 通过与外界的相互 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 (Cunningha m , 1991转引自张 建伟 , 陈琦 , 1996:76 。这说明学生学习的过程并 非机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 ,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将 知识建构在自身已有知识体系中 。 传统的翻译教学 往往是灌输式的 , 忽视乃至漠视学生的主体性 , 似乎 学生只需记住教师所讲的翻译技巧 , 配合翻译练习 就能提高翻译技能 。 这导致了教学实践中学生将翻 译视为强化记忆翻译技巧 , 自主探索 、 自主学习能力 薄弱 。 建构主义者认为 , “ 每个人
8、都在以自己的经 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理解 , 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 不同方面 , 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 。教学要 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 , 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 解 , 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 。而通过合作和讨论 , 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 , 看到自己抓住了 哪些 , 又漏掉了哪些 , 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 (张建伟 , 陈琦 , 1996:80崇 , 。通过 网络交流平台 , 学生可以开展合作讨论 , 重新梳理自 己的思考过程 , 通过同化 、 顺应 、 平衡等建构自身知 识体系 , 而师生之间 、 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在传统课堂 上由于耗时较多 , 受到较大限制 , 影响了效果
9、的发 挥 。 但通过网络平台 , 则可以将这一环节移至课外 充分展开 。在翻译教学中 , 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 充分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 将信息技术 作为资源的获取工具 、 情景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 、 作为协商 、 交流 、 讨论的通信工具 、 作为知识构建和 创作的实践工具 、 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 等 (李克东 , 2001:19221 , 创造条件调动学生主观能 动性 、 创造性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在 学习实践中建构自身对于翻译现象 、 翻译技能 、 翻译 转换机制的认知体系 。3 翻译辅助教学平台及教学环节为实现网络与教学的有
10、机结合 , 笔者自 2005年 参与了学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 在翻译选修课教学中 , 采取各种方式发挥该平台的 交互式作用 ,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下面笔者结合翻译 教学就该平台功能设计做一介绍 。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四大模块 :课程训练 、 课 外充电 、 在线交流和教学管理 。课程训练模块主要提供翻译课程讲义 、 同主题 阅读材料 、 课后作业以及补充作业练习 。课堂讲义 主要内容为辅以大量例句的翻译技巧阐释 。 例句主 要取材自学生所做各类翻译练习 , 其目的是为了消 弭学生心中翻译技巧与实际练习之间的疏离感 , 让 他们切实感受到翻译技巧对于改善自身译文质量的 作用 ,
11、 能够养成在实践中自觉归纳 、 总结技巧并加以 运用的习惯 , 最终形成翻译技能 , 做到“ 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由于课时有限 , 提高课堂效率变得极为 重要 , 教师应该尽量精简知识讲授部分 , 提纲挈领的 讲解翻译技巧 , 并在课程训练模块中提供相关讲义 , 以便学生课下结合实践细细体味 。, , 却因目的语 , ” 1980:66 。学生困惑产生的原因恰恰在 于对于原文本所涉及的知识领域陌生 , 目的语文本 语言表述积淀不足或应用技巧匮乏 , 从而导致翻译 中抬笔即译 , 却又理屈词穷 、 无言以对的局面 。 即使 勉强译出 , 译本也往往表现为诘屈聱牙 、 欧化倾向明 显 ,
12、甚至是不知所言为何物 。要解决这种表述缺位 的问题 , 必须加强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互文性 阅读 , 不断积累表述方式 , 提高表述技巧 。 在翻译课 程中可以通过提供同主题阅读材料的方式 , 引导学 生认识到互文性阅读的重要性 , 并自觉养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 。例如针对翻译作业“ America:the Land and Peop le ” 一文 , 笔者从百度百科 , Encarta 微软百 科等搜集了“ 美国地理 ” 、 “ American Geography and Peop le ” 等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 。针对“ The Ameri 2 can A ttitude t owar
13、d Manual Labor ” 一文 , 笔者提供了 “ The Evoluti on of the American D rea m ” 以及 “ 环球时 报 :多数美国人不信 美国梦 ” 等材料 。学生普遍感 觉互文性阅读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于原文的理解 , 也 增强了对于英美国家地理 、 文化 、 社会等方面的认 识 , 同时译文表述也变得丰富起来 , 不再是对原文形 式亦步亦趋 , 从而提高了翻译兴趣和阅读热情 。 课外充电模块主要提供如翻译史实 、 翻译名家 、 翻译逸闻趣事 、 美文翻译鉴赏 、 翻译与语料库 、 机器 翻译与翻译软件 、 翻译与互联网等课外阅读材料 , 旨 在从其他
14、角度提高学生对于翻译的体认和兴趣 , 强 0 5化其翻译学习动机 , 在实践中提高翻译技能 。材料 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提供 。在线交流模块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 创造性 ,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热情 , 强化其学习动机 , 实现知识 内化的重要平台 。 首先 , 通过该平台 , 师生可就课堂 内容 、 课后练习及其他未尽事宜展开进一步讨论 , 学 生可在此提交课外补充练习译文 , 讨论 、 点评练习中 所涉及的语言 、 文化 、 思维等诸方面的内容 。 教师从 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不足 , 便于课堂开 展针对性教学 。其次 , 学生还可以为课程训练模块 和课外充电模块提供同主题英汉
15、阅读材料及补充阅 读材料 , 实现自主学习 。 再次 , 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专 业背景 , 自主组建翻译小组 , 结合本专业文献翻译 , 定期开展翻译讨论 , 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 引向深入 。 即使在翻译课程结束之后 , 学生依然可 以使用该平台进行相关讨论 。教学管理模块提供公告管理 、 学生权限管理 、 课 程训练及课外充电内容管理接口 , 保证网络辅助教 学有序开展 。 、 课 后三大环节中的应用。 课前 ,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文性阅读 , 并在 此基础上完成并提交相关翻译作业 。 教师在批阅过 程中总结典型性问题 , 并在 PPT 中以译文对比的形 式呈现同一原文的不同译文
16、, 既便于学生在比较中 发现问题 , 也便于学习不同译文的优点 。同时针对 作业中的问题 , 教师安排相应的技巧讲解 , 使学生在 对于问题有感性认识之后 , 系统理解造成问题的根 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 技巧讲解中的例文应以 学生在各类练习中实际翻译过的内容为主 , 使学生能够温故知新 , 深化认识 。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 翻译 作业的选材十分重要 , 既要难度适中 , 又要能够集中 反映翻译中的典型问题 , 以便于教师开展针对性教 学 。 选材一般来源于翻译教材 、 英文书籍 、 杂志以及 国外知名英文网站 , 题材涉及欧美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 历史等 。对于选材难
17、度 , 教师可以利用蓝思 (lexile 分级 控制文章难度 , 并通过试译决定是否 适用于翻译教学 , 从而将翻译选材建立在一个相对 科学的基础之上 , 避免因为难度的不确定性影响教 学效果 。 另外 , 选材难度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 在教学初期难度不易过高 。 因为该阶段主要是让学 生在翻译实践中认识翻译困难 、 感悟翻译思维 , 初步 运用翻译技巧解决翻译问题 。如果选材难度太大 , 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理解困难 , 削弱翻译热情 , 影响教 学效果 。课上 , , , 。 , , , 并针对译文中所涉及的翻 、 翻译技巧进行系统讲解 , 以帮助学生将感性 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从片
18、面认识上升为全面认识 。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写作 的角度进行译本评论 , 即不仅考察一句译文本身是 否妥当 , 还应考察该句译文与上下文是否能够共同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从而拓展学生思路 , 避免认为翻 译即是句子翻译的错误倾向 。课后环节是网络辅助功能的彰显阶段 。 在本阶 段 , 学生首先应当结合课堂讲解修改整理翻译作业 , 并撰写译后感 , 通过文字表述 , 及时总结梳理对于翻 译的最新体认 , 形成理性认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热情 , 认真严肃对待此项任务 , 教师可要求学 生在学期末按照一定格式将每周作业译文 、 译后感 连同其后的补充翻译练习译文
19、制作为电子书上交 , 将其作为一项课程考核内容 。同时在本阶段 , 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 , 通过在线交流模块张贴 补充练习译文 , 师生可就上述译文以及课堂未尽事 宜开展深入讨论 , 力求通过短时间 、 高密度的练习及 讨论加速学生知识内化 、 建构的过程 。这是因为 “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 , 从而 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 , 不存在唯一的标 准的理解 。 但是 ,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Cunningham , 1991转引自张 建伟 , 陈琦 , 1996:77 。此外 , 学生还可以根据各自 兴趣和专业自行组织翻译小组 ,
20、 自辟主题进行翻译 ,15或就本专业文献翻译开展讨论 , 将通过翻译一般性 题材文章所获得的翻译知识迁移到本专业文献翻译 上来 , 借此 , 学生也可进一步加深对于互文性阅读重 要性的认识 。 与此同时 , 教师则通过教学管理模块 上传新的翻译作业 、 同主题阅读材料 、 补充练习材 料 、 课外充电资料以及参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 从对上图的阐释中不难看出 , 网络辅助平台 “ 主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和之后使用 , 其教学内容不 仅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再现 , 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 自然延伸和扩展 ” (段自力 , 2008:46 。网络极大地 充实并拓展了翻译课程的内容 , 将翻译教学从传统 的课
21、堂讲授拓展到课外互动 , 从教师灌输转向学生 自主学习 , 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转向发挥学生主体 作用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 为建构主义 教学观的真正落实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 重要的依托平台 。4 网络辅助翻译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4. 1 动机问题翻译选修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动机问题 。 根据 笔者课堂调查 ,然是提高听力和口语 ,思等原因 。 不难看出 , 很容易在中途丧失 学习动力 , 导致学习缺乏可持续性 。这无疑对于有 限的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 , 而且 , 此类同学学习效果 也无法反映实际教学效果 ,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学校 允许同学试听两周后再确定是否选修该课程 ,
22、教师 需要利用这段时间对学生选修动机进行调查 , 对于 动机存在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引导 , 厘清其对翻译 课程所抱误解 ,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 从而消 除了上述问题的影响 。4. 2 翻译素材的搜集 、 整理翻译素材的搜集 、 整理是一个长期探索积累的 过程 ,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实际出发 , 不断 搜集整理各类翻译练习材料 、 同主题阅读材料以及 课外充电材料 , 以便发现真正适用的素材 。翻译练 习材料应该做到难度适宜 、 有技巧针对性 、 融合知识 性和趣味性 。 而同主题阅读材料的选择则应重视与 翻译练习的相关性 , 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互文性阅读 与译文质量之间的关系
23、, 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课外充电材料的筛选则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 际 ,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一张密密匝匝的翻译知 识网络 , 引导学生从历史传承 、 文化交流 、 思维逻辑 、 技术发展等角度深化对于翻译活动的认识 , 培养对 于翻译本身的兴趣 。4. 3 分工协作从以上对于网络辅助翻译教学的分析中可以看 出 , 网络 (信息技术 的出现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 教学思路 、 方式和手段 ,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 习方式 。 但无论怎样 , 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 提供了若干可能性 。 其效能的真正发挥需要教师在 课堂以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这种负担是以往 传统课堂所无需面对的 。 如若教师不能承受这种负 担 , 则网络辅助教学很可能成为一种空谈 , 教学模式 又会重归老路 。 为了减轻这种负担 , 需要教师与学 生分工协作 、 教师与教师分工协作 。前者指充分调 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 邀请他们共同负责各类素材的 搜集 , 乃至部分网络维护工作 , 使教师能够将主要精 力集中用于教学核心环节 。 后者指打造一支翻译教 学团队 , 既有助于群策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模块化电池包壳体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游戏中的汽车资讯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模拟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内蒙古大学校园引才笔试备考(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牙克石莫拐免渡河农牧场有限公司招录人才39名笔试及答案详解参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带答案详解(新)
- 设备采购质保金管理制度
- 互助友爱班级大家庭主题班会课件
- 中国目前各行业的现状
- 小学生情绪调适心理课件
- 返工返修挑选管理办法
- 第10课《美丽的颜色》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
- 艾梅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心包疾病患者的护理
- 高校援建人才管理办法
-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