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_第1页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_第2页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_第3页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_第4页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_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解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王立杰(天津商学院国际商业汉语教学中心 , 天津 300400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描写词语的理据特点 , 本文从理据来源的角度将其划分为两类 :直接理 据和间接理据 , 并论述了分析词 语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理据 ; 直接理据 ; 间接理据分类号 H 030The Motivation of Word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dsWang Lijie(Inter na tio nal Commer cial Chinese T eaching Centre , T ianjin

2、U niv ersit y o f Co mmer ce , T ianjin 300400Abstract T 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abo ut the motivation o f Chinese w o rds in or der t o well describe the char acteristics o f t he mo tiv atio n o f w or ds, t he M o tiv ation is div ided into tw o kinds accor ding t o its sour ce:dir ect mo tiv a

3、tio n and indir ect o ne. F inally , the sig nificance of the analy sis of the motivat ion of the w o rds , especially in the tea ching o f Chinese as a for eig n lang uag e is discussed as w ell.Key words mot iva tio n; direct mo tiv atio n indirect mo tiv atio n在日常生活中 , 人们总有一种好奇心 , 常常想弄清 楚 :为什么媒人叫

4、“ 红娘” , 与红有何关系 ? 人脸颊上抿 嘴时出现的小坑为什么叫“ 酒窝” 而不叫“ 水窝” 或者别 的什么“ 窝” ? 它跟酒有什么关系 ? 为什么对人表示喜 欢或者器重时说“ 青睐” 或者“ 垂青” ? 为什么“ 问鼎” 有 “ 图谋国家政权” 之义 ?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也一定很想 知道 , 为什么用“ 饼肌” 来形容人的皮肤又白又嫩 ? 外国 人学习汉语也是如此。 一位在中国学汉语的留学生 , 因 学习勤奋 , 受到表扬 , 他立即很谦虚地说 :“ 老师您拍马 屁。 ”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在词语的理解过程中 , 有时即使理解了一个词的 每一个组成词素的字典意义 , 也未必能做到真正把

5、握 整个词语的涵义 , 其原因在于词中某字或某些字的字 义与该词的词义 (理性意义 之间缺乏直接的或直观的 联系。要建立字面意义与词义的这种直接的或直观的 联系 , 须了解词语复合的内在理据 , 即词语的由来。 1词语理据的概念词语的理据指词语的物质形式 (fo rm 与 所指内 容或意义 (meaning 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换句话说 , 词语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 , 即词 义与事物和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例如 :“ 蝴蝶花” 得 名于人们认为这种植物的花形状象蝴蝶 ; “ 问鼎” 有“ 图 谋国家政权的” 之义 , 则因为中国古代以九鼎为传国之 宝 , 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6、, 若向对方兴师求鼎或在外交场 合问鼎之轻重大小 , 便有取而代之的企图。词语的理据能够使人了解词义构成与发展的逻辑 依据和词内诸词素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 例如 , 中国人 喜饮浓烈白酒 , 饮时不宜大口 , 而为“ 抿” 酒 , 此时两颊 天津商学院学报 第 19卷第 1期 1999年 1月 JO U R NA L O F T IA NJIN U N IV ERSIT Y O F CO M M ER CE Vo l. 19 N o. 1 Jan. 1999收稿日期 :1998-03-13肌肉紧张 , 有人会出现小窝 , 所以叫“ 酒窝” 。 又 :人的眼 睛有黑白两色 , 古人忌讳黑色 ,

7、以“ 青” 代之 , 眼珠是青 色的 , 古代因有“ 青眼” 一词 , 意思是正眼相看 , 以示重 视 , 亦称“ 青睐” ; 反之 , 目斜视则显白色 , 因此又有“ 白 眼” 以表示轻视。 一般来说 , 讲解了这些词语的理据 , 这 些词语就能为人们所真正掌握了。如果那个留学生知 道了“ 拍马屁” 这个俗语产生的客观理据及感情色彩是 这样的 :“ 蒙古族人平时相遇时总要拍拍对方坐骑的屁 股 , 说声 好马 , 以示欣赏 , 后来引申为巴结奉承 , 用作 贬义” , 就不会有词语误用的笑话了。2词语理据的来源词语的理据从来源上看不外乎两种 :直接理据和 间接理据。直接理据即词语基本上就是对自

8、然界声音 的近似描摹 , 即拟声 , 也就是用与有声事物的声音相似 的语音形式给事物命名。例如根据动物的叫声为之命 名的很多 :猫、 牛、 鸡、 鸭、 鹅、 蛙、 布谷等。 这些词语的本 义也由此而一目了然了。词语的间接理据 , 产生于有了原始基本词汇以后 , 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认识和语言习惯 , 从不同视角给 事物命名。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的思维日趋完善 , 语 言也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 , 由贫乏到丰富。 体现在词汇 上 , 由根词滋生出大量新词 , 由单纯词向合成词发展。 汉语的单纯词有无理据 , 目前学者们意见不一。 一般认 为单纯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初级形式 , 多数无理据可寻 ; 或

9、者 , 即使单纯词有理据 , 则也因邃古茫茫 , 多数单纯 词的理据已经被历史磨灭 , 很难查考了。因此 , 有很多 单纯词的本义也无从而知了 , 有些只能以复合词的词 素为存在方式了。人们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映在词汇上 , 表现 为词语音义的联系。 以原词为基础 , 依“ 音近义通” 之理 创造出新的词语 , 这些新词的理据至为明显 , 例如 :鱼 :鱼类 , 滋生为渔 , 捕鱼冒 :蒙盖 , 滋生为帽 , 蒙盖在头上的客观事物的事理是相通的 , 不同的事物可以有相 同的事理 ,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似联想。 由原词经相 似联想产生的新词的理据就在于此。例如 :解 :解结 , 滋生为懈 ,

10、 松懈 , 不紧张崖 :山边 , 滋生为涯 , 水边以上那些新词与原词都是同源词。训诂学者们的 研究成果 , 为我们把握单纯词的理据提供了方便。 随着 人们认识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进入语言 , 但表示 它们的词语的词素却是“ 旧” 的。那么旧词是如何产生 新义的呢 ? 其途径常常也在联想 (相似联想和接近联 想 。 结果是 , 原词不变 , 词义作联想引申 , 不产生新词 , 只产生新义 , 这些新义是以本义为基础的 , 也就是词语 分析时所说的引申义。人们常常因事物的事理相似而 以近及远 , 以己度物 , 把人的属性加到事物上。 例如 :人 有口 (嘴 、 眼、 鼻、 耳、 舌、 头

11、、 腰、 脚等器官 , 于是物的相 似部位也有了同样的“ 器官” :关口、 心眼、 针鼻、 木耳、 火舌、 山腰、 针头、 山脚 , 或者还可以把一事物的属性加 到另一事物之上。 如“ 角” 本为牛或羊等动物所特有的 , 结果是形状象角的东西都可以有“ 角” , 比如 :皂角、 菱 角、 号角、 岬角、 八角、 口角、 眼角。汉语的合成词开始大都是两个单音词 (三个或更 多单音词组合的例子较少 的临时组合 , 或者说原本是 词组 , 由于长期反复使用才逐渐凝固为合成词而成词 汇单位的。因此合成词的词义与其构成词素的意义有 密切关系。 许多合成词可以从字面上了解词义 , 其理据 也显而易见。 例

12、如 :平地、 昏君、 国务、 爱国、 圣人、 外交。 有些词则不然。其整体意义并不能从构成的词根语素 义中获得 , 也不等于各个构成语素意义相加之和 , 它们 的理据就不如以上那些词明显了 , 词语理据也因此有 了显隐之别。 一些词起初造词的时候只有本义 , 但在使 用过程中由于事理相似又产生了比喻义 , 例如 :心脏、 虎口、 风云、 猴头、 根源、 风雨、 骨肉、 治理、 汇集。另有一些词起初造词的时候就只有比喻义 , 或是 在使用中比喻义更通行 , 本义反倒不用了 , 例如 :心腹、 爪牙、 肺腑、 领袖、 泰斗。此外 , 同一种类的事物的相似 或相对应也可以联想而得新词 , 这与上述产

13、生于比喻 的合成词的情况有所不同。如 :女士男士空姐 空嫂水池乐池舞池音乐人电视人电影人工薪族追星族红唇族人体感觉器官的功能可以相互沟通、 相互补充 , 在 语言中 , 表示人的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触觉等的词 也可以相互通用 , 如表示颜色的词常常可以表达人的 心理感觉 , 心理学家称之为伴生感觉 , 语言学家称之为 通感 , 是比喻的一个特殊种类。 汉语中用通感而造的词 有很多 , 如 :红利、 黑白、 白痴、 苦力、 毒辣、 酸懒、 大方、 小气、 眼热、 冷眼、 重视、 粗心、 滑头、 眼尖、 嘴硬、 薄情。 当事物之间没有相似点但又有不可分离 的关系 时 , 人们也可以利用

14、这种关系以甲事物之名来为乙事 物命名。 这些关系或者是特征与事物本身 , 或者是局部天津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 19卷第 1期与全体 , 或者是具体与抽象。对此有人称之为借代 , 有 人称之为换喻。为新事物命名所用的相关性可以说是 这些新词的理据。例如 :“ 东西” , 据梁章钜 浪迹续谈 卷七说 , “ 通行之语 , 谓物为东西。 物产四方而约举 东西 , 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 其他如 :江山、 眉目、 人手、 头脑、 胃口、 丝竹、 口齿、 巾帼、 龙井、 红娘、 杜康。 联想是无止境的。 由于联想的基础和角度不同 , 所 使用的语言材料不同 , 即理据不同 , 有时会给同一个事

15、 物取出几个名字。 例如 , 番茄 :外来的 , 果实象茄子一样 生长在植株上 ; 西红柿 :外来的 , 成熟的果实象红色的 柿子。其他例如 :卷心菜、 包心菜、 洋白菜、 大头菜 ; 西 湖、 西子湖。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 , 因为“ 一种语言的 词往往并不反映外部世界的全部实际情况 , 只是反映 出操这种语言的人注意到的地方” 。 因而 , 尽管世界 上的自然事物都是一样的 , 但各种语言给同样事物命 名的角度却可以各不相同。3文化赋予词语理据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文化是语言的内蕴。 世界上任 何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中都积累了丰 富的文化底蕴 , 并在心理情绪、 道德观念、

16、社会制度等 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联想的方向和途径。 这样 , 文化因 素就融入到语言中 , 成为一种语言的词语理据。 如果不 了解文化背景 , 是很难理解这种语言词的全部内涵的。 “ 文化” 的内涵十分丰富 , 包括物质文化 (人类所创 造的物质文明 、 社会文化 (各种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 等 和心理文化 (道德观念、 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 三 个方面的许多内容。这些都会赋予词语独特的理据。 3. 1物质文化赋予词语的理据“ 龙、 凤、 鼎、 饺子、 华表” 等词的理据也只有中国文 化才能解释。中国人明白“ 龙王、 玉皇” , 西方人常想到 “ 上帝” , 难怪 国际歌 原文里的“ 凯撒” “

17、护民官” 等字 眼 在汉语译文中都以“ 救世主” 取而代之了。日本的 “ 饼” ( 是用糯米捣成的黏性食品 , 近似中国的年 糕 , 给人们的印象是又白又滑润 , 于是联想就 由此而 起 , “ 饼肌” ( ! , 形容人的皮肤又白又嫩。古代 埃及等地帝王的陵墓是用石头堆成的三角形或多面的 角锥体 , 因为远看像汉字的“ 金” , 汉语叫“ 金字塔” 。 3. 2社会文化赋予词语的理据一个民族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等社会文化 , 包括 生活方式、 婚姻形式、 风俗习惯、 亲属关系、 姓氏名讳、 地理、 法律、 礼仪等方面的内容都会成为词语的理据。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 帝王的名字不能直说 ,

18、还要避 讳 , 如秦始皇名赢政 , 为避讳“ 政” “ 正” , 将“ 正月” 改为 “ 端月” ; 刘邦的妻子吕后名“ 雉” , 于是将“ 雉” 改叫“ 野 鸡” 。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 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也用 卑称。古俗“ 男子居外 , 女子居内” (见 礼记内则 , 故有“ 贱内、 内人、 内子” 之称 ; 又因旧时居室结构外为 “ 堂” , 内为“ 室” , 故又称 自己的妻子为“ 室 人、 内室” 。 “ 红娘” 是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婚姻者的代称。如果不了 解中国古典名剧 西厢记 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 中国 古代“ 男女授受不亲” 的礼教规范 , 男女结识须有中间 人介绍这种习俗

19、, 恐怕是很难准确理解这一系列词 (红 媒、 红娘 的理据的。自隋朝兴起的科举制度也留下了 理据很有趣的词语。如 :明代科举考试时设有“ 出恭入 敬” 牌 , 防止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如要大便 , 先领此牌。 俗语因婉称大便为“ 出恭” 。3. 3心理文化赋予词语的理据心理文化以更抽象更隐晦的形式融入词语中 , 对 词义影响的程度更深 , 范围更广。从大的方面来说 , 中 华民族自古崇拜龙 , 有龙文化 ; 皇帝是真龙天子 , 与之 有关的有“ 龙体、 龙颜、 龙子、 龙孙” ; 入药的蚯蚓叫“ 地 龙” ; 龟甲和兽骨叫“ 龙骨” 。带“ 龙” 字的成语、 俗语、 歇 后语比比皆是 , 带“

20、龙” 字的人名、 地名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古代人们的尊卑观念还反映在颜色上。红色 是汉民族最常用也是最喜用的颜色 , 象征幸福、 吉祥、 喜庆、 欢乐、 热烈等好的意义 , 如 :红运、 满堂红等词。 白 色有表示低贱、 无利可得等贬义 , 自汉到唐宋 , “ 庶人以 白为服” , 所以白衣多指庶人百姓 , “ 白丁” 指没有文化 没有功名地位的人。在天津市有“ 红眼儿” “ 白眼儿” 的 叫法 , 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 人们重男轻女 , 重嫡亲 , 孙子是自己家里的人 , 是“ 红眼儿” , 外孙子是外姓人 , 吃了就走 , 无利可得 , 所以叫“ 白眼儿” 。此外 , 不管在什么时代

21、, 人们都有避俗就雅的文化 心理 , 于是北京的“ 狗尾巴胡同” 就成了“ 高义伯胡同” ; 有些使人听而生畏的中药 , 人们也给配上好听的名称。 如蝙蝠屎称“ 五灵脂” , 小儿胎衣称“ 紫河车” , 结在尿桶 上的尿垢称“ 人中白”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化在语言中反映 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赋予词汇特殊的理据。 19世纪德 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曾指出 :“ 一个民族的词汇本身就能 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 F. R. Palrner. 语义学 . 国外语义学 , 1984(1 :1 常敬宇 . 汉语词汇与文化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5. 1王立杰 :词语的理据与词义理

22、解 兼及词语的理据研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 词汇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和文化研究结合 在一起了 , 研究词语的理据更离不开词语产生的文化 背景。4分析词语理据的意义分析词语的理据 , 有利于理解词义 , 对语文教学和 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意义。大多数词语的构成词素和语法结构可以揭示全部 或大部分词义 ,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语的透明度低 , 必 须研究其理据信息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意思。例如 :“ 二锅头” 是一种较纯的白酒。 在蒸馏时 , 除去最先出的 和最后出的酒 , 留下来的就是二锅头。 这个名称原来是 从制造过程得来的。再如“ 瓜代” 是任期已满换人接替 的意思 , 这个意思与

23、瓜有什么关系呢 ? 原来春秋时齐襄 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人去戍守葵丘地方 , 那时正当瓜 熟季节 , 就对他们说 , 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 (见 左传 庄公八年 , 于是“ 瓜代” 就有了现在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 , 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 分析词 语的理据用途最明显。人们学习第一语言的过程是把概念与声音直接联 系的过程 , 因此形式结构、 意义结构和语义结构是同时 习得的 ; 学习第二语言时 , 也只有同时学习这种语言现 象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 , 才能习得这种语言现象。 幼 儿学习第一语言 , 总是从学习单词 (也可能是独词句 开始 , 然后学习词语的句子。无论学习单词还是词组 ,

24、 都必须借助于实物和实情 , 把语言和概念结合在一起 学习。 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 , 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 的概念 , 而且已经是一个跟思维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完整的语言系统 , 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有关词语 组织起来 , 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 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 时也需要借助于实物和实情。但是学习者们常常不能 或只能把少量的词语跟实物和实情与目的语 直接联 系 , 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相反 , 他们习惯于首先 拿目的语跟自己原有的语言相对照。可是语言的民族 性和词语的文化背景常常使得这种对照失去意义 , 而 且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条件把语言的概念与实物 和实情逐个联系。 教师就有必

25、要介绍词语产生的理据 ,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词义与实物的联系 , 从而真正理 解词义。汉语中的“ 泰斗” 指地位最高或水平最高的人。可 是泰山不是最高的山 , 北斗也不是离地球最远的 , 为什 么要用“ 泰斗” 表示最高 ? 这需要以文化因素解释其理 据 :泰山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五岳之首 , 万山之宗 , 所谓 “ 万岳朝宗” 的“ 宗” 就是指的泰山。中国历史上有些开 国之君得了天下要答谢上天 , 便到泰山行“ 封禅” 之礼 ; 北斗星的形状很像中国古代的酒斗 , 北斗随四季旋转 而能在夜间指明方向。 二者又的确高高在上 , 所以便用 “ 泰斗” 来指最高的地位或水平。古语“ 不肖” 即是“ 不 像” , 由此“ 不肖之子” 便用为对子女的严厉谴责。为什 么不像父亲就是没出息呢 ? “ 不肖” 是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形成的固定词语 , 最早出于 孟子 。 孟子认为唐尧的 儿子丹朱不贤 , 不像他的父亲 ; 虞舜的儿子不贤 , 也不 像他的父亲。 从此以后不贤就称为不肖 , 这与中国封建 社会的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