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1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2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3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4页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平面图及板配筋1.1 制图要求1.1.1 平面图设计要求图面整洁、布图合理。1.1.2 图层层次清晰,应便于后期梁、板、竖向构件设计时参照和使用。1.1.3 字体、线宽、标高、填充等均按公司统一要求。1.1.4 应保证绘图的精度,按实际尺寸绘图,不得人为修改标注尺寸。1.2 板厚、降板及梁高1.2.1 常用板厚一般按如下取值:(混凝土规范2010版9.1.2条,板的跨厚比: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L<3.9m,h=100;3.9vLW4.2m,h=110;4.2<L<4.5m,h=120;4.5<LW4.8m,h=130;4.8<L<5.1m

2、,h=140;大跨异形板可适当加厚,连接板厚度不小于120,客厅板最小120,转角窗处板厚150。1.2.2 降板应根据建筑要求确定,一般工程如下:结构标高:H=FL(建筑)-0.050阳台,主卫,厨房:H-0.050厨房阳台:H-0.10次卫:H-0.3001.2.3 外围梁高需与建筑协商确定,一般工程如下:(含阳台)一般为:550、500(-0.050)、450(-0.100)1.3 平面图设计制图1.3.1 要画好平面首先应读懂建筑条件图,且平面、立面、剖面、大样都应对照着看。1.3.2 原则上节点大样图单独成图。1.3.3 梁定位时,最好以梁位置不变的一方进行定位。1.3.4 注意飘窗

3、结构尺寸的大小,一般比窗边宽100150mm。1.3.5 如根据结构需要设置的连接板或连接薄弱部位的板,板厚一般取150mm,配筋R隧150,或根据具体工程另外规定。1.3.6 对称部位可用对称符号表不。1.3.7 结构板面高差处,应复核主梁能否兜住次梁。1.3.8 降板的位置应准确表示出来,宜画出沉板线,包括梁是否跟着降。1.3.9 剖切号、索引的方向应和大样对应。1.3.10 梁(板)定位尺寸、梁截面标高、板厚、标高应设置单独的图层,以便构件设计时引用。1.3.11 虚、实线应表示清楚,上翻梁和降板边线的实线应是围合的。1.3.12 竖向构件均按公司统一要求填充、后置、淡显;竖向构件变截面

4、时,应按不同标高设置不同的填充图块。1.3.13 板跨不宜太小,能不布梁尽量不布,要充分发挥楼板作用和钢筋强度。但在板配筋计算中要按等效荷载法考虑这部分荷载。平面图中,板厚及非常规降板板面标高须在平面图中单独标出;1.3.14 转角飘窗楼板厚度取150mm进行加强,配筋双层双向;楼板内设暗梁;配筋为814,箍筋6150;其余情况转角飘窗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处理;1.3.15 地下室顶板平面图及主楼一层平面图中,降抬板标高均应在图中单独标注;且应在原位标出标高,标高可米用相对标高或实际标高,以方便为准;1.3.16 LZ、QZ填充不淡显,配筋由平面表示,GZ、LZ、QZ定位尺寸及大样均在起始层表示。

5、1.3.17 注意结构标高比建施标高低50mm,但构件及大样标高(不加抹灰层),同建施标高。1.3.18 注意非结构构件的计算配筋,(女儿墙GZ、大样、构架等)。1.3.19 画坡屋面时,应注明坡屋面的起始标高,必要时应辅助以大样说明。1.3.20 梁比隔墙厚时,梁偏位按以下原则,(甲方特别要求除外)保证排位在前的房间齐平:客厅>主卧次卧辅助房间;过道、辅助房间>厨房、卫生间;往厨卫偏时注意降标高(H-0.050)。1.4 平面图与其它专业配合1.4.1 有地下室时,与建筑及水专业协商确定底层降板标高及区域;无地下室时,与水专业协商基础顶标高,注意立管处基础标高。1.4.2 注意核

6、心筒的剪力墙上是否有送风口,出屋面处风井连风机也需开洞。1.4.3 出屋面楼梯间应注意核对顶部梁是否碰头,注意应考虑门槛高度。1.4.4 穿梁的洞需在模板图上表示,并与设备专业协商穿梁的位置和标高是否合适。1.5 板配筋图设计1.5.1 板配筋计算由板图设计人员进行,应根据模板的板厚及标高,确定合适的支座条件。1.5.2 板计算时,外围边跨支座按简支计算,应确保边界的计算模式与实配方式一致。1.5.3 中间支座两侧板面高差w100mm时,支座两侧按固端平衡配筋(包括长度及配筋值);中间支座两侧板面高差>100mm时,按简支支座计算和配筋。1.5.4 板配筋按弹性算法;跨度较大的板(L&g

7、t;4.2米时)板下部筋适当加大,并验算挠度;异形板宜作有限元补充验算。1.5.5 楼板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负筋的配筋长度为1/4楼板短边净跨。1.5.6 跨度为2m以下的板,支座负筋可以拉通设置。1.5.7 对地下室顶板、屋顶板配筋为双层双向X150或X200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不够时附加钢筋,钢筋间距与满布钢筋间距宜为整数倍。1.5.8 板支座与跨中配筋由计算确定时,支座配筋不宜超过计算面积的1.05,跨中配筋不应超过计算面积的1.1。1.5.9 板配筋间距可以采用任意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1.5.10 楼板钢筋,除有计算配筋值外,下部钢筋在平面图中

8、不画出,仅表示支座钢筋。任一方向下部有计算配筋的板,两个方向均须同时画出;大跨异形板下部钢筋无论有无计算,均需画出。1.5.11 钢筋宜用手绘,且长度宜取50的倍。1.5.12 对称或相同部位可只表示一部分配筋,其余部分用对称符号或板号表示。1.5.13 大跨板应注意验算裂缝和挠度。1.5.14 悬挑板问题:跨度较大的悬挑板,所在边梁和内跨板相应考虑挑板传来的弯矩作用;内跨板厚宜接近悬挑板厚;挑板钢筋伸入内跨板内长度不小于悬挑板长度;悬挑板配筋放大1.2倍,相应边梁应考虑扭矩影响。第二讲梁配筋2.1 原则:安全、经济、合理(及便于施工)。2.2 配筋值满足计算要求(最起码的要求),两个模型交界

9、处应注意是否和实际受力情况相符。注意检查吊筋,特别是挑梁处。2.3 梁的破坏方式:弯(适筋梁延性)一剪(脆性)一扭(脆性)。2.4 梁受扭筋的配置方法:a.受扭纵筋沿周边均匀配置,梁截面较小时,一般为上、中、下各1/3;b.受扭箍筋最小直径有要求。2.5 计算模型梁端点绞的问题:点绞支座按1/4底筋配筋,有时对主梁偏于不安全。2.6 次梁距离主梁支座较近时,对主梁的扭矩较大时,宜采用手工调幅的方法,将次梁的支座筋减小,使扭矩折减,相应加大次梁的底筋,同时主梁宜按未折减的扭矩配筋。一般不建议点绞,点绞是应判断对相关构件是否安全。其他处理方法:梁加腋,注意塑性较转移,加密区范围扩大。2.7 挑板内

10、侧无板相连(如雨篷板、线条挑板等),梁的扭矩较大,应手工复核梁的配筋。2.8 不要随意放大梁的上部钢筋,对支承构件可能偏于不安全2.9 悬挑梁的内跨底筋可能偏于不安全。2.10 钢筋锚固的要求:锚固不够,配得再多也没有作用,次梁端支座宜采用:小直径、多根数、配一排的方式,支座未配够时加大底筋。2.11 高差处梁应注意复核计算假定与实际是否一致(次梁与支承主梁的配筋均可能有误)。2.12 梁跨数的合理取法:a.符合实际受力;b.偏于安全。2.13 需加强的梁一重要的梁:扭梁、挑梁、无板相连的梁、抬柱梁、楼梯间梁、传力复杂的梁。2.14 半框梁和柱、墙平面内相连的一边按框架梁控制,编号为KL。2.

11、15 类似部位的类比:a.边梁及挑梁不同层的比较(应有看模板图和建筑图的习惯,荷载输入有可能有误);b.相同楼梯间及楼梯间上、下层配筋的比较。2.16框架梁的5个强条:(本措施中一级钢暂按210强度考虑)序号条款规范要求备注1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局度七(最大配筋率)考虑受压钢筋:一级0.25,二、三级0.35pmax=(As-As')/(bh0)=E*fc/fyC30,360钢:0.99%(1级)1.39%(2,3级)2最小配筋率非抗震,不向抗震等级的支座及跨中人为加入截回后,未核对配肋率3底筋/顶筋一级0.5,二、三级0.3大小跨、半框梁、大悬挑的内跨应特别4箍筋间距、直径箍筋间距:m

12、inhb/4,8d,(6d-1),150(100-1,2);p>2.0%,直径增加2mm。1.梁高V400时,注意满足hb/4;2.注意2-4(1)级抗震,KL的纵筋不宜小于14(18)的直径,否则箍筋100不够.3.p>2.0%检查,大小跨、半框梁、大悬挑的内跨应特别注意,回图前先用用老虎软件检查。2.17框架梁应与不应的条款:序号条款规范要求备注1梁端钢筋取大配肋率TOK2.75%(高规)画图前先用用老虎软件检查,大小跨、半框梁、大悬挑的内跨应特别2顶面通长筋一、二级14,As/4,三、四级123非加密区配箍率psv=Asv/bs一级0.3ft/fy,二级0.28ft/fy,三

13、、四级0.26ft/fy,非抗震0.24ft/fy(V>0.7ftbh0时)一级、二级、三、四级、非抗震分别为C30,210钢时:0.204%、0.191%、0.177%、0.163%300宽梁最小配:8160,8170,8180,8200。4纵筋搭接对箍筋间距要求受拉时:5D,100的小值受压时:10D,200的小值D为搭接纵筋的较小直径,梁贯通筋(按受拉考虑)采用小直径搭接,有时并不省钢筋。5梁高对箍筋间距的要求;剪、扭时的Psvhb<300,V>0.7ftbh0时:s<150V>0.7ftbh0时:psv=0.24ft/fy受扭构件时:psv=0.28ft/

14、fy本条是对非抗震考框架梁的要求,抗震时已有更严格的要求。次梁也有此要求。6有受压纵筋时对箍筋间距的要求SWmin(15d,400),且应满足混凝土规范9.2.9第4条要求d受压纵筋的较小直径箍筋直径也后要求,易满足未列出。7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七混凝土规范考虑受压钢筋:七b=0.517(C30,360钢)pmax=(As-As)/(bh0)=2.0%。无爻压翼缘的梁配筋较大时(挑梁及梁的顶部钢筋、或无板相连的梁),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受压钢筋。抗震框架梁在前面已有更严格的要求。8顶层端节点处梁负筋配筋率P新混凝土规范9.3.8条:P=0.35*3c*fc/fyC30,360钢时:p=1.39%不考

15、虑受压钢筋2.18框架梁宜与不宜的条款:序号条款规范要求备注1中柱内纵筋直径一、二级抗震:1/20柱宽或弦长柱截回不能太小2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200,20d取大值;二、三级250,20d,四级300箍筋肢箍可为奇数3梁端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2.5%;大于2.5%时,配置不小于受拉钢筋一半的受压钢筋。4箍筋间距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2.19连梁条款:(与老高规相比,连梁内容变化较大,LL配筋的4个强条,新高规已经取消)序号条款规范要求备注1连梁纵筋根据跨高比确定最小及最大配筋率新高规7.2.4及7.2.5条。配筋率大于限值时,按实配钢筋进行强剪弱弯验算。2连梁箍筋应符合框架梁

16、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构造要求,非抗震设计时,/、应小于61503连梁腰筋应设腰筋,可用N表示h>700,配8200L/hW2.5时,p>0.3%2.20 单排钢筋根数的问题:a.梁与柱(墙)一边平齐时,b.两侧均与柱(墙)平齐时,c.200宽的梁单排尽量只配2根钢筋。2.21 钢筋排数的问题:a.负筋:能配2排得不要配3排,挑梁能配1排的不要配2排。b.底筋:合理的直径,尽量排数少,同样不宜配3排。c.负筋可略少配,相应加大底筋。2.22 支座两侧负筋配原则:a.直径应相同,尽量减少负筋在支座内的锚固。b.两侧计算配筋相差较大时,配筋可不同(强条:底筋不小于支座筋的0.5倍(一级)

17、、0.3倍(二、三级)。2.23 尽量少采用上翻梁(施工不便),特别是上翻较少时(施工质量差)。2.24 屋面梁上翻时,注意是否有支座,支座是否可靠。2.25 支座有夹角的连续梁,支座筋较大时应往跨中调幅。2.26 如何利用已有成果,减少绘图的工作量:a.次梁可仅在某一层表示;b.线条层中部可不配筋,仅周边梁配筋;c.梁合理的分段;d.其它请补充。2.27 基本功、认真仔细、善于思考、自圆其说、看模板图和建筑图;质疑、类比、关联、相互配合。应保持图面整洁,布图合理,定位尺寸、板厚、洞口线等无用的图层应关闭。2.28 当标高较复杂时可保留板的标高线,但应注意设置为极细线打印,大面积的降板区域的梁

18、可不写相对标高,可写为某填充区域未注明梁顶标高为多少,以保持图面整洁明了。2.29 跨度较小的梁,采用角筋贯通;大跨度的梁设置小直径贯通筋与角筋搭接。2.31 次梁传来集中力处应优先考虑箍筋,再考虑吊筋,有梁上柱时,吊筋不需考虑柱传来的集中力.2.32 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宽w600时,KL宜拉通编号。2.33 地下室顶板梁下部钢筋多于一排时,最上排钢筋可不伸入支座。2.34 跨度较大的梁应注意按规范要求注意控制裂缝,挠度应控制(扣除起拱后),不过挠度一般都没问题。配筋时在满足计算及方便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用小直径钢筋。2.35 个别梁由于次梁引起的剪力很大时,可只加大引起剪力很大的这部分梁的箍筋。

19、2.36 连梁统一在梁图上表示,应注明连梁的硅等级及抗震等级同剪力墙,构造也需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的要求。2.37 标准层分几段画由具体工程确定,一般情况分三段。2.38 梁宽较大,设置4肢以上的箍筋时,梁顶与梁底单排最多钢筋根数均按梁顶取值。2.39 次梁钢筋不必配置通长筋,可用架立筋,打括号()。2.40 抗扭筋:无抗扭要求用通用表格设置,有抗扭纵筋要求按照计算,注意抗扭纵筋的配置方式为周边均分(需适当加大主筋),抗扭箍筋注意单肢面积需满足计算要求。(注:程序计算时级别同梁纵筋级别)。2.41 吊筋:集中荷载处加密箍,宜优先考虑箍筋,不足时,再用吊筋。吊筋2中12,主次梁同高或相关很小时,集中

20、荷载主要由吊筋承担。悬挑梁承受封口集中力处应注意复核是否需要设置吊筋。吊筋设置按照剪力包络图设置,如为程序自动生成,须进行检查复核。2.42 当与墙相连接的框架梁跨高比小于5时,按照连梁编号。2.43 梁截面人为加高时,应复核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要求。2.44 次梁边支座按钱接计算时,配筋不小于跨中筋1/4,不是按校接计算不需满足1/4。2.45 地下室顶板梁采用井字梁时,箍筋按计算结果配置,加密区以外有计算配筋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段配置的方式。2.46 次梁支座箍筋较大时,可设加密区,在总说明上说明加密区的长度按1.5h取。第三讲柱及剪力墙3.1 柱3.1.1 柱均以平法及表格形式表示,

21、均采用公司统一的附注、说明及图例。3.1.2 柱图中只表示主体结构的框架柱,屋顶构架的梁上柱(LZ)、墙上柱(QZ)均在平面中表示。3.1.3 在归并柱时,应首先注意截面尺寸,然后看配筋,归并柱以节省钢筋为原则。(即少数一两根柱配筋较小时,可和配筋较大的柱归并在一起;少数一两根柱配筋较大时,应单独编号。)3.1.4 只有角柱才受角筋的控制(按双偏压计算),其余部位的柱可不受角筋大小的控制,但配筋时可适当加大角筋的直径。3.1.5 柱两边箍筋肢数不同时(长扁柱),大多数情况受体积配箍率控制,满足体积配箍率即可。(看非加密区输出的箍筋面积是否为零,即使不为零也不一定代表加密区不是构造配筋。)3.1

22、.6 对轴压比较大、碎强度等级较高的柱,基本上由入v起控制作用,宜尽量采用出级或冷轧带肋钢筋做箍筋。3.1.7 柱纵筋配筋率应满足高规6.4.3条的要求,纵筋W200,净距a50;3.1.8 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按复合箍采用,详见高规表6.4.7;短柱的体积配箍率1.2%;3.1.9 箍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重叠部分。3.1.10 框架柱、框支柱纵筋可以采用大直径钢筋+小直径钢筋的配筋形式(级差不宜大于三级),以使实际配筋与计算或构造要求配筋更接近,且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3.1.11 框支柱要求详高规10.2;3.1.12 柱纵筋配筋率表:柱纵筋配筋率表(采用钢)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非抗

23、震中、边柱0.95(1.05)0.75(0.85)0.65(0.75)0.55(0.65)0.55角柱1.150.950.850.750.55框支柱1.150.95-0.75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2.采用表中各数值增加0.05,3.混凝土等级大于C60时加0.05。3.2 剪力墙墙身3.2.1 电算时注意剪力墙的轴压比,需满足规范要求。如某墙肢轴压比超规范不是太多,但各肢加权平均值不宜突破规定限值。注意短肢墙及一字墙轴压比限值应按规范要求降低。3.2.2 注意加强部位的高度及约束边缘构件的高度,画图时列出层高表,指出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11G101-1规定)3.2.3 剪力墙

24、墙身水平及竖向配筋,(同时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以下仅为构造配筋):剪力墙墙身配筋表墙厚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一般部位分布筋拉筋分布筋拉筋200四级、非抗震8200640082506500二、三级8150645082006600250四级、非抗震8150645082006600二、三级10200640081506600300300四级、非抗震10200640081506600二、三级101506450102006600注:四级及非抗震时,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部需满足规范要求(8200)。一级抗震等级时墙身水平及竖向配筋可在

25、二、三级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3.2.4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的要求。跨层剪力墙应手工复核其稳定性,高规附录D中,墙稳定性验算增加了一个公式D.0.4,该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带端柱剪力墙的稳定性。3.2.5 剪力墙的截面厚度有必要时可以采用多种尺寸,可不只考虑尺寸为常规尺寸。3.3 边缘构件3.3.1 边缘构件箍筋有体积配箍率要求时,尽量采用高强度箍筋(),箍筋的间距尽量与墙水平筋一致。3.3.2 箍筋的无肢长度:约束边缘构件w300mm,构造边缘构件w300mm。端柱纵向钢筋及箍筋满足框架柱构造要求。暗柱及端柱内纵向钢筋连接和锚固与框架柱相同。非阴影区长度小于300mm

26、时统一按阴影区范围考虑。3.3.3 边缘构件配筋表如下:边缘构件配筋表抗震等级约束边缘构件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其他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纵筋纵筋箍筋纵筋拉筋一级1.2%,8161.0%,61681000.8%,6148150二级1.0%,6160.8%,61481500.6%,6128200三级1.0%,6140.6%,61261500.5%,4126200四级0.5%,41262000.4%,4126250非抗震41262004126250注:a角部边缘构件根据房屋的高度和体型的不规则程度适当加强b剪力墙平面外搭有较大的梁时,应设暗柱(宽度取两倍墙厚)或扶壁柱,纵筋和箍筋需满足高规7.1.6条

27、的要求。c.边缘构件短肢(无墙身部分)的箍筋需满足墙身的水平配筋要求。d.短肢剪力墙配筋另有要求,见高规7.2.2-5条。e.非一般结构的构造边缘构件需根据具体工程单独定。3.3.4 约束边缘构件及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以箍筋为主,拉筋不多于总肢数的1/3,一般部位构造边缘构件全部采用拉筋(一级除外)。箍筋或拉筋间距可与墙身分布筋不一致(当用水平分布筋代替箍筋时,尽量一致或为墙身分布筋间距的一半);墙短肢方向外围用封闭箍筋,长肢方向用墙身分布筋代替箍筋,箍筋或拉筋间距与墙身分布筋间距一致或为墙身分布筋间距的一半,统一在边缘构件外部搭接、焊接。3.3.5 对配筋较大的墙肢可用组合墙进行验算,不

28、需要对所有剪力墙都进行组合墙配筋验算。3.3.6 对于短墙肢(tW4bf)配筋应与计算一致,将大直径钢筋配在端头。3.3.7 画图时统一按1:25画,然后用多义线画出边缘构件外轮廓线,缩小4倍,在其旁边分别标出配筋面积,有体积配箍率要求的还应标出体积配箍率,设成不打印层(以便校审)。也可按1:1画图,将图框缩小4倍,此时注意文字及标注的大小。3.3.8 边缘构件配筋时统一按简化图配筋,且均满足计算及构造要求,先统一按构造配,根据截面不同用不同的编号,再根据配筋不同用角标表示。配筋时可先把较小的数据过滤掉,以方便使用。3.3.9 当两个边缘构件之间的墙体长度小于300mm时,边缘构件合并处理;长

29、度300500mm时,可在一起绘制但分开配筋。3.3.10 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同一截面可采取两种直径钢筋进行配筋设计,以使实际配筋与计算或构造要求配筋更接近,且大直径钢筋放置在角部。3.3.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纵筋间距要求:a.约束边缘构件在墙身段,间距不大于300mm;墙肢段,间距不大于250mm;b.构造边缘构件均不大于300mm。3.3.12 剪力墙箍筋形式要最大限度减小重叠部分(允许用拉筋处尽量不用箍筋)。3.3.13 约束边缘构件在非阴影区,均应随详图一并画出配筋,不采用统一大样;非阴影区长度在200以内可合并至阴影区。3.3.14 300厚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配置箍筋时,均考虑30

30、0墙厚方向中不设的方式。第四讲地下室及基础4.1 .底板无抗浮要求时最小配筋率为0.15%,底板厚度为150200;有抗浮受力时,底板厚度按计算确定,且不小于250,底板最小配筋率为0.2%。4.2 地下室底板配筋计算采用PKPM软件中SLABCAD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且配筋为双层双向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不够时在支座附加钢筋。底板底筋深入基础内满足锚固长度即可;4.3 独立基础归并应根据柱轴力细分进行,计算时归并系数不宜太大;4.4 独立基础高度根据冲切计算结果确定,钢筋可采用多种间距,不只考虑间距为100mm、150mm、200mm。4.5 双柱基础计算时,应考虑重心偏移,上部钢筋的配置应计算复核配置;4.6 筏板基础的最小配筋率为0.15%,筏板厚度由抗冲切计算控制,板厚不宜小于400mm,当局部墙柱轴力很大造成筏板厚度增加较多时,建议采取局部增加筏板厚度的方式进行设计。4.7 筏板配筋计算采用PKPM软件中JCCAD中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配筋为双层双向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不够时附加钢筋。4.8 侧壁计算时应考虑水及土的荷载。如离消防车道较近,消防车道荷载按堆载考虑为20kN/m2,其余情况下载取10kN/m2。土体侧向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当回填土无确切物理指标供设计参考时,土摩擦角按30度考虑,土容重取20kN/m3。4.9 单层地下室一般侧壁计算时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