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分享_第1页
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分享_第2页
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分享_第3页
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分享_第4页
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一、前 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共同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着重探讨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阐明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并且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相互渗透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病理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病理生理学总论的任务是研究各种疾病所共有的规律,各论的任务是研究各系统疾病的的一般规律以及每一种疾病的特殊规律。根据“专升本”教学计划及其基础主干课的要求,病理生

2、理学总理论授课学时数为27学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病理生理学。选用教材:病理生理学(人卫专升本),主编:王万铁。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节主 要 内 容学时数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l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3第五、六章缺氧、发热自学第七、八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细胞凋亡与疾病自学第九章应激2第十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第十一章休克2第十二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2第十三章高血压2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3第十五章呼吸功能不全2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2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3第十八章脑功能不全自学合 计27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二章 绪论与疾病概论一、目的

3、要求(一)掌握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康复、死亡、脑死亡、衰老等概念及相应的英语词汇。(二)了解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衰老的发生机制。时数:1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2、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精神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及免疫性因素)、条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3、衰老的概念及其可能机制(遗传程序学说、损伤累积学说、免疫学说)。(二)重点讲解健康、疾病、原因、条件、死亡、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衰老等概念。(三)一般介绍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

4、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发展简史。2、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因果交替 / 转化,损伤与抗损伤,局部与整体),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机制,分子机制)。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反常性酸性尿的概念;掌握相应名词的英语词汇。(二)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四种类型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三)了解上述代谢障碍的防治原则。时数;3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2种脱水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概

5、念、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二)重点讲解l、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概念,2种脱水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发病机制;2、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摄入不足、排出过多、钾由细胞转入细胞内);对机体的影响(骨骼肌的超极化阻滞;心脏的影响包括心肌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下降;肾的影响有尿浓缩功能障碍,肾血流量减少等;胃肠功能障碍;物质代谢的影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变化)。3、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摄入过多、排出减少、细胞内钾释出过多);对机体的影响(对骨骼肌的影响;轻度高血钾时,兴奋性升高重度高血钾时,去极化阻滞;对心脏的影响:心肌兴

6、奋性先升高后下降,自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收缩性降低:对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三)一般介绍正常水钠代谢,高渗性脱水及低渗性脱水的防治原则,等渗性脱水,常见几种类型,水肿的治疗原则。水中毒的概念及原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分类,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正常钾的代谢过程。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各项指标的含义,正常值;掌握四种单纯型ABD和混合型ABD概念及英文词汇。(二)掌握四种单纯型ABD的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三)掌握ABD类型的判断方法。(四)了解四种单纯型ABD的防治原则,了解混合型ABD的类型及血气检

7、测特点。时数:3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酸及碱的概念,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对酸碱的四大调节系统:体液缓冲系统、肺、肾、组织细胞的缓冲。酸碱平衡状况的各项指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意义,单纯型ABD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对机体的影响,ABD类型的判断方法。(二)重点讲解l、酸碱平衡状况的各项指标:包括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0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意义。2、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AG增高型(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水杨酸盐中毒、固定酸排出障碍),AG正常型(消化道丢失

8、HC03、轻中度肾功能障碍、近端和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摄入含C1的酸性药物过多、高钾血症等);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液的缓冲、肺与肾脏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对机体的影响;血气指标的变化特征;3、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呼吸道阻塞、胸廓病变、CO2吸入过多等);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肾脏的调节);对机体的影响;血气指标的变化特征;4、ABD类型的判断方法。(三)一般介绍1、代谢性碱中毒:盐水反应性和盐水抵抗性碱中毒;原因和机制(经胃丢失及经肾丢失氢离子、碱性物质输入过量、缺钾等);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血气指标的变化特征;2

9、、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对机体的影响。3、四种单纯型ABD的分类,混合型ABD的类型及血气检测特点。四种单纯型ABD的防治原则。第五章 缺 氧(自学)一、目的要求(一)熟悉缺氧、发绀的概念及英文词汇;掌握反映缺氧的常用血气指标概念及正常值。(二)熟悉四种缺氧的原因和机制,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变化。(三)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了解氧疗与氧中毒。二、教学内容(一)缺氧的概念,常用的指标及意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氧饱和度、血氧容量、P50、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二)缺氧的类型、原因、发病机制与特点(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10、组织性缺氧)。(三)缺氧时组织细胞、机体功能代谢变化:组织细胞代偿性反应(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糖酵解加强及乳酸生成增多、肌红蛋白增加);组织、细胞的损伤(细胞膜损伤、线粒体损伤、溶酶体损伤);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心功能的变化、冠脉血流量的改变、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血液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代谢耗氧率、机体的代偿能力。(五)氧疗与氧中毒。第六章 发 热(自学)一、目的要求(一)熟悉发热、发热激活物、EP的概念及英语词汇;(二)熟悉发热激活物的种类;熟悉EP的种类;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种类;(三)熟悉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基本机制;熟悉发热的时相及热

11、代谢特点,发热时代谢和功能的变化;(四)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二、教学内容(一)熟悉正常机体体温的调节,发热与过热概念;(二)了解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外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概念、种类(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l、IL8、内皮素)、产生、释放;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正调节介质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环磷酸腺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Na+Ca2+比值、一氧化氮等:负调节介质主要包括精氨酸加压素、黑色素细胞刺激素、脂皮质蛋白A1)及其作用。(三)熟悉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四)了解

12、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和发热的生物学意义:物质代谢变化;发热时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改变及防治原则。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自学)一、目的要求(一)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二)了解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发病环节;(三)了解与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二、教学内容(一)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主要途径:(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二)了解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受体异常与疾病(遗传性受体病、自身免疫性受体病、继发性受体异常);G蛋白异常与疾病(霍乱、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多个环节细胞

13、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肌肥厚、肿瘤)。(三)了解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的防治原则。第八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自学)一、目的要求(一)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了解凋亡与坏死的异同点、凋亡的过程及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二)了解与细胞凋亡有关的疾病及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一)了解凋亡的概念及与坏死的异同,细胞凋亡的过程(凋亡信号转导、凋亡基因激活、细胞凋亡的执行、凋亡细胞的清除)与调控;(二)了解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凋亡信号(生理性凋亡信号、病理性凋亡信号);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 胞内Ca2+信号系统; cAMPPKA信号系统; FasFasL信号系统; 神经酰胺信号系统;

14、二酰甘油PKC信号系统; 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系统);凋亡相关基因(抑制凋亡基因,如:EIB、IAP、Bcl2等。促进凋亡基因,如Bax、ICE、P53等。双向调控基因,例如cmyc、Bclx等);(三)了解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凋亡不足(肿瘤、自身免疫病)细胞凋亡过度(心血管疾病、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四)了解细胞凋亡的防治原则。第九章 应 激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应激、应激原、AP、HSP、GAS的概念;掌握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二)熟悉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熟悉应激相关的疾病;(三)了解应激的生物学意义;了解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

15、)详细讲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原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全身适应综合征指非特异的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及衰竭期三个阶段。(二)重点讲解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及其它激素在应激时变化状态; 热休克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及其生物学功能(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结合与运输功能)。 应激时机体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变化:能量代谢明显加强;物质代谢总的特点是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三)一般了解应激

16、性损害与应激性疾病:神经系统的损伤与疾病、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与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消化系统的损伤与疾病、免疫系统的损伤与疾病、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与疾病、血液系统变化与疾病、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应激的分类(良性与恶性应激、躯体与心理应激等);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目的要求(一)掌握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FDP等的概念及英语词汇;掌握DIC的发病机制,机体变化和临床表现;(二)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分期、分型;了解DIC的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DIC的概念;DI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IC的机能代谢

17、变化(出血、脏器功能障碍、休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二)重点讲解DIC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组织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细胞大量破坏;其它促凝物质入血)。(三)一般介绍DIC的分期与分型;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DIC的防治原则。第十一章 休 克一、目的要求(一)掌握休克、MODS的概念及英语词汇;掌握休克的发病机制,休克时细胞的变化及器官功能衰竭;(二)熟悉各型休克的特点;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三)熟悉了解休克的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机

18、制(休克、期的变化机理与特点);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意义;休克时细胞代谢的变化及功能、结构的损害;重要器官功能的改变(心、肾、肺、及肝和胃肠道、多器官衰竭)。(二)重点讲解体克的概念;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三)一般介绍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与全身反应,器官功能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休克的防治原则。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目的要求(一)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自由基、氧自由基、钙超载、心肌顿抑、无复流现象的概念及英语词汇;(二)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发生机制;熟悉心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二)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9、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心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二)重点讲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白细胞作用)。(三)一般介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影响因素;其他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防治原则。第十三章 高血压一、目的要求(一)掌握高血压、血管重构、高血压性脑病的概念;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继发性高血压的类型;(二)熟悉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分类;熟悉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了解其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高血压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继发性高血压的类型(肾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

20、多症、Cushing综合征);(二)重点讲解高血压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肾脏排钠能力降低、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重塑);(三)一般介绍高血压的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原则。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紧张源性扩张、心肌肥大等概念及英文词汇;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生机制、机体的代偿;(二)熟悉心力衰竭的诱因、分类、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时数:3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代偿反应(心脏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

21、脏扩张、心肌肥大)。(二)重点讲解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性减弱)。(三)一般介绍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分类;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代偿反应(心外代偿反应、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临床表现、防治原则。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呼衰、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肺性脑病的概念及英文词汇;掌握呼衰的原因、发病机制,血气变化特点;(二)熟悉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紊乱、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了解防治原则。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呼吸衰竭、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原因、发病机制。呼

22、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机能代谢变化(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与胃肠道功能变化)。(二)重点讲解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或无通气真性分流,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血气变化的特点。(三)一般介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改善肺通气与吸氧。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一、目的要求(一)了解肝功能不全的一般概述;(二)掌握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假性神经递质、肝肾综合症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

23、中三大学说;熟悉肝性脑病治疗原则;(三)了解肝功能不全临床综合症的发生机制;了解肝性肾功能衰竭类型及发病机制。时数: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概念;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二)重点讲解肝性脑病、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概念,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三)一般讲解肝功能不全的概念,肝功能不全的分类及病因,肝性脑病的分期,肝性脑病防治原则,肝性肾功能衰竭类型,肝性功能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少尿等的概念、病因、分类、发病机制和机

24、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二)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高血压、肾性骨营养不良等的概念、发病机制和机体的主要机能及代谢变化;(三)了解尿毒症时机能代谢变化及发病机制,了解尿毒症的防治原则。时数:3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与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发生机制,少尿期的代谢紊乱。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过程及其机制(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二)重点讲解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少尿期、多

25、尿期、恢复期的特点)、发生机制(肾血管因素、肾小球因素、肾小管因素、细胞代谢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三)一般介绍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第十八章 脑功能不全(自学)一、目的要求了解脑功能不全的概述;了解脑的认知障碍;了解脑的意识障碍。二、教学内容(一)一般了解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脑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脑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二)了解认知的脑结构基础;认知障碍的表现(学习、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痴呆);认知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脑外伤、脑老化、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缺血、缺氧性损伤、慢性全身性疚病);认知障碍的防治原则。(三)了解

26、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谵妄、精神错乱、昏睡、昏迷);意识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急性脑损伤、急性脑中毒、颅内占位性病变和破坏性损伤);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专升本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前 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授课内容以局部解剖学为主,同时在不同章节适度介绍系统解剖学和断面解剖学内容,目的是: 加强知识的巩固和衔接: 为临床影像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断面解剖学知识。通过多媒体面授、录像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知识,为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人纲适用于临床、口腔、影像、护理学专升本3年制的教学。选用教材:人体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邵

27、华信主编。二、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 节主 要 内 容学时数第一章头部1面部:面部的浅层结构;面侧区。2颅部:颅顶;颅底内面。3第二章颈部1颈部的层次结构:颈筋膜及其间隙。2颈前区: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3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4颈根部的内容。5第三章胸部1胸壁的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2膈的位置、分部、裂隙与薄弱区。3胸腔及其内容。4纵隔:上纵隔;下纵隔。5胸部的断面解剖学概要 6第四章腹部1腹前外侧壁:层次结构;腹股沟区。2腹膜与腹膜腔。3腹腔脏器。4肝门静脉。5腹膜后隙。6腹部的断面解剖学概要。9第五章盆部与会阴1盆部:骨盆;盆底肌与盆膈:盆筋膜及其间隙。2会阴:肛区;尿生殖区。3第六章

28、脊柱区1表面解剖。2软组织:浅层结构;深筋膜;肌层。3脊柱2第七章上肢1表面解剖。2肩部:腋区。3臂部:臂前区:臂后区。4前臂部:前臂前区;前臂后区。5腕和手。4第八章下肢1臀部的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2股部:股前区;股后区。3小腿部:小腿前区;小腿后区。4第九章神经系统l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系统的区分。2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脊髓和脑。4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常见的神经反射。5脊神经和脑神经自学第十章感觉器1视器:眼球;眼副器2前庭蜗器:外耳;中耳;内耳。自学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1垂体。2甲状腺。3甲状旁腺。4肾上腺。自学合 计36三、教学内容要求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

29、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1掌握内容 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学生必须全面地掌握,做到能说得出、用得上。2熟悉内容 重点讲解,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3了解内容 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与规律,使学生有一般认识,知其要点,学到有关知识,做到一般理解。第一章 头 部1熟悉头部重要的体表标志:眉弓、枕外隆凸、乳突、颧弓、下颌角、翼点、耳屏。2了解脑膜中动脉、中央前回、中央后回、运动性语言中枢的体表投影。3了解面部的浅层结构。4掌握腮腺咬肌区的位置、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5了解面部软组织间隙。熟悉了解口腔、鼻、咽的结构。了解眶的构成。6掌握颅顶软组织层次及其解剖学特点和临床意义。7

30、掌握颅顶血管、神经的分布规律。8了解颅内外静脉交通途径。了解颅底内面蝶鞍区的形态结构,垂体毗邻及临床意义。9了解头部断面解剖学概要。第二章 颈 部1熟悉颈部的分区。了解颈部的重要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第7颈椎棘突、锁骨上大窝。2掌握颈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与连通。3掌握甲状腺形态、位置、毗邻。掌握甲状腺的血管及其与喉神经的关系。4掌握气管颈段的毗邻及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5了解颈根部的境界及重要结构的位置、毗邻、特点及临床意义。6了解颈部淋巴分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颈部断面解剖学概要。第三章 胸 部1了解胸部的境界和主要标志线。2熟悉女性乳房的构造、血供。掌握

31、女性乳房的淋巴回流。3了解胸壁的层次、胸部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意义。4掌握肋间隙结构及神经、血管走行的排列关系及其临床意义。5了解胸膜腔的构成、胸膜顶、胸膜窦以及胸膜的体表投影。6了解肺的形态、分叶分段、肺门与肺根的定义,肺门结构的排列、肺根的毗邻关系。7掌握纵隔的概念、境界、位置和分部。掌握上纵隔结构层次。8掌握后纵隔各结构的起止、行程和重要毗邻及临床意义。熟悉心包和心包腔的概念。9了解胸部断面解剖学概要。第四章 腹 部1了解腹部的境界、分区、体表标志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2熟悉腹前外侧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特点及其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了解腹股沟斜疝

32、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4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形成的结构、腹膜腔的分区、重要间隙及其临床意义。5熟悉胃的形态、位置;了解胃的毗邻、神经分布及血供。6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结构、分部、毗邻及十二指肠悬韧带的位置和临床意义。7掌握肝的位置、体表投影及毗邻。掌握肝蒂的组成及重要结构的排列关系和临床意义。8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邻。了解胆囊、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异常情况及胆囊三角(Calot三角)在寻找胆囊动脉时的实用价值。9了解脾脏的位置、毗邻。10了解空、回肠动脉分布的特点及对肠切除吻合术的意义。11掌握阑尾的位置、根部的体表投影及寻找阑尾的方法。12熟悉结肠的

33、动脉供应。13掌握肝门静脉的特点、组成、主要属支及与腔静脉间的吻合情况。14了解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和界限、主要脏器以及对腹膜外手术的意义。15了解胰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邻(尤其是与十二指肠及大血管的位置关系)。16掌握肾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17熟悉输尿管的行程、狭窄部位以及与输尿管结石的关系。18了解腹部断面解剖学概要。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1了解盆部与会阴的境界、分区与体表标志。2熟悉骨盆的整体观和性别差异。3掌握盆膈的概念与组成。了解盆筋膜的配布、移行。掌握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直肠、膀胱、前列腺的位置及毗邻。5了解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与

34、输尿管的位置关系。6掌握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及其与子宫阔韧带的关系。7掌握肛门外括约肌。掌握坐骨肛门窝的结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8掌握尿生殖膈的形成:了解会阴浅隙、深隙的概念及其与男性尿道破裂尿外渗的解剖关系。9了解盆部断面解剖学概要。第六章 脊柱区1了解脊柱区的范围及分区和体表标志。2掌握脊柱区层次和腰上、下三角的境界及临床意义。3了解椎骨及其连结。了解脊柱四个生理性弯曲。4掌握椎管的组成及其管壁的构成、毗邻及临床意义。5掌握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的解剖特点,硬脊膜外隙、蛛网膜下隙。6了解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第七章 上 肢1了解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2掌握上肢浅静脉(头静脉

35、、贵要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及其临床意义。3了解上肢骨及其连结。4了解腋腔的构成。掌握腋腔的内容、腋鞘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桡神经的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6了解前臂前群肌的层次。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行程和支配。7掌握腕管的概念及通过的结构。8掌握手掌筋膜鞘的构成。了解手掌的筋膜间隙。9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在手的分支和分布。第八章 下 肢1了解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2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3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4了解阴部外动咏、腹壁浅动脉、旋骼浅动脉的行程及分布。5掌握腹般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及收纳范围。6掌握肌

36、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组成及内容。掌握股管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收肌管的组成及内容。8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闭孔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9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及支配。10了解胫后动脉、腓动脉及胫神经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了解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程。了解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11掌握踝管的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和临床意义。12了解足背动脉的行程、分支和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第九章 神经系统1熟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比结构。3熟悉脑神经核的分类和性质。4了解大脑半球的分叶和机能定位。5了解端脑的内部结构。6了解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7了解周围神经。第十章 感觉

37、器1了解眼球壁的层次结构。2熟悉眼屈光装置的构成。3了解外耳和中耳的构成。4熟悉内耳各感受器的名称和功能。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了解各内分泌腺的位置和主要功能。专升本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前 言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口腔、影像、护理等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选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教材,由金丽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要求的精神和成人继续教育的实际需要,本版教材着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突出了生物化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特点。且深入浅出,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力求集

38、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一体的培养意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真正达到各专业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的需求。教学基本目的和基本要求: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主要知识点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XXX;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了解现代生物化学理论、技术新进展及在各学科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采用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生物化学理论面授学时定为33学时,根据成教专升本临床医学、预防、口腔、影像、护理等专业学科的教学目的。并结合成教专升本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本大

39、纲规定了生物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对某些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教学大纲内容分重点掌握、熟悉、了解二级。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节主要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自学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第三章酶3第四章糖代谢3第五章生物氧化2第六章脂类代谢3第七章蛋白质分解代谢3第八章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3第九章DNA的生物合成2第十章转录与转录后加工修饰2第十一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2第十二章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2第十三章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2第十四章细胞信号转导2第十五章肝的生物化学1第十六章营养与疾病自学合 计33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一、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生

40、物化学发展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一、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二、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及现代生物化学发展特点,生物化学研究主要内容。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一、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二、熟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分类。教学内容一、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特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肽键、酞链的概念和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和各种空间结构及其维持这些结构的作用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及其等电点、胶体性质及维持亲水胶体的稳定因素、变性、疑固。二、熟悉: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三、了解:氨基酸的分类;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分类;

41、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第三章 酶目的要求一、掌握酶的组成、结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和有关酶学的基本概念。二、熟悉各类B族维生素和变构酶、修饰酶的概念。三、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酶催化作用的机制和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一、掌握: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和组成;辅基和辅酶;酶促反应的特点;绝对特异性和相对特异性;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影响机理;米氏方程式、Km的意义和Km、Vm值的求法;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不可逆性抑制的概念及应用;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酶原和酶原的激活及其生理意义;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二、熟悉:B族维生素结构与缺乏症;变构酶和酶的变构调节;修饰酶和酶的

42、共价修饰调节。三、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金属离子的作用;酶催化作用的机制;酶活性的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与医学的关系。第四章 糖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糖代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生理意义。二、熟悉糖代谢的调节和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三、了解糖的消化和吸收、体内糖代谢的概况和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教学内容一、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的正常含量;糖酵解的概念、基本过程和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概念、基本过程;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反应过程、生理意义;ATP的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概念及主要途径;糖异生的概念、原料、主要途径、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糖代谢各种途径的有关关键酶。二、熟悉:糖酵

43、解、有氧氧化、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具体途径及糖代谢各种途径的调节;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三、了解:糖的消化和吸收;体内糖代谢的概况;糖磷酸戊糖代谢途径;其他单糖代谢;肌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第五章 生物氧化目的要求一、掌握重要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ATP生成方式及能量转移和储存。二、熟悉生物氧化概念、CO2的生成、细胞液中NADH的氧化作用和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三、了解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及非线粒体氧化体系。教学内容一、掌握:电子传递链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两条重要呼吸链的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概念、PO比值、偶联的部位和生成ATP的数量;高能磷酸键、高能化合物,ATP生成方式、

44、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和磷酸基的转移和储存、磷酸肌酸,ATP的循环;a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所处部位及结果。二、熟悉:生物氧化概念及特点:生物氧化过程中CO2的生成;a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抑制剂、激素、ATPADP比值。三、了解: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电子传递链各成分结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ATP合酶,化学渗透学说;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第六章 脂类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脂类及脂肪动员的概念、脂肪酸的氧化及酮体的代谢、甘油磷脂及胆固醇基本代谢和血脂及血浆脂蛋白概念。二、熟悉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及胆固醇合成调节和调节的因素。三、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脂肪

45、酸合成过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产物、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以及代谢异常。教学内容一、掌握:脂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含量、生理功能;脂肪动员的概念、过程、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氧化概念、过程(活化、进入线粒体、氧化循环)、氧化所释放能量的计算;酮体生成的器官、原料、基本过程(关键酶),酮体利用的器官、基本过程(关键酶),酮体代谢生理意义;脂肪酸的合成的原料及主要过程;甘油磷脂的合成原料及主要过程;胆固醇来源、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主要过程、转化与排泄;血脂的概念、组成、含量、来源、去路、存在形式,血浆脂蛋白概念、分类(电泳分类法、超速离心分类法)、组成和功能,载脂胆白的概念。二、熟悉:甘油

46、的代谢;甘油三酯合成的部位、原料、基本过程;甘油磷脂组成、分类、合成过程及降解代谢;胆固醇合成调节和调节的因素。三、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脂肪酸合成过程及脂肪酸的碳链的加长;甘油三酯代谢调节;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产物,前列腺素、血铨素、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命名、合成、生理功能;鞘糖脂的代谢;血浆脂蛋白结构及载脂蛋白分类、功能;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过程以及代谢异常。第七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尿素生成及个别氨基酸的特殊代谢的基本概念。二、熟悉氨基酸的代谢概况及氨基酸、糖、脂肪代谢的关系。三、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腐败及内源蛋白质的降解。教学内

47、容一、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式、有关酶的作用及其特点,转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转氨酶及其辅酶的作用机理,ALT,AST的作用及在组织中的分布、其测定的临床意义,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式、生理意义及产物,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所处部位;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尿素生成的部位、主要过程(鸟氨酸的循环)、调节,高血氨与氨中毒的概念、引起的原因和结果及其机理;a酮酸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的产物及作用;一碳单位概念、种类、代谢的生理意义;蛋氨酸循环及S腺苷蛋氨酸的作用。二、熟悉:氨基酸的来源、代谢概况;氨基酸、糖及脂肪代谢的关系;一碳单位代谢过程;肌酸的合成;苯丙氨

48、酸、酪氨酸的代谢概况。三、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内源蛋白质的降解;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嘌呤核苷酸循环脱氨基作用的过程;半胱氨酸、胱氨酸的代谢,色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的代谢过程;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第八章 核酸化学与核苷酸代谢目的要求一、掌握核酸的基本性质、结构、功能和核苷酸代谢的概况。二、熟悉基因、基因组和DNA的超螺旋结构、核小体的概念。三、了解mRNA、rRNA及其他RNA的结构与功能和核苷酸代谢途径的过程与调节。教学内容一、掌握:碱基、戊糖、核苷、核苷酸、核酸等的基本概念,核酸和核苷酸的分子组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DNA双螺旋结构要点;RNA的种类

49、及RNA的结构特点、功能,tR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DNA的变性、复性,解链温度(Tm)、高色效应。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部位、特点;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部位、过程、所需的酶、意义;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概念、原料、特点、UTP的生成、UTP转变CTP;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的过程、酶;脱氧核苷酸的生成;dTTP的生成;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的产物。二、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及核小体的概念;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嘌呤、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举例说明。三、了解:mRNA、rRNA及其他RNA的结构;cAMP的组成、结构、功能;核酸的大小和测定及

50、核酸的水解。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过程与调节;嘌呤核苷酸的互相转变;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过程与调节;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及其产物。第九章 DNA的生物合成目的要求一、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及有关的基本概念、DNA半保留复制、DNA的修复。二、熟悉DNA复制的基本特点及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三、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及DNA的损伤与修复的机理。教学内容一、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的概念;DNA半保留复制的基本概念;DNA复制的反应体系;模板、原料、引物、DNA聚合酶、解旋、解链酶类、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连接酶;大肠杆菌D

51、NA复制过程;起始、延长、终止,复制叉、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逆转录的概念;DNA修复的种类、过程以及酶。二、熟悉:DNA复制的基本特点及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逆转录病毒与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DNA的损伤的因素及突变分了改变的类型。三、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滚环复制;DNA的损伤与修复的机理。第十章 转录与转录后加工修饰目的要求一、掌握原核生物转录的过程及真核生物mRNA、tRNA转录后修饰加工。二、熟悉真核生物生物的RNA聚合酶及转录的大致过程。三、了解rRNA的转录后加工及核酶的概念。教学内容一、掌握:转录的概念,转录与复制的异同点;转录的模板和原核生物的RNA聚合

52、酶,模板链,编码链,不对称转录;原核生物转录的大致过程:起始、延长、终止;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帽子、尾巴、剪接,tRNA的转录后加工剪切、3端加上CCAOH。二、熟悉:真核生物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生物生物转录的大致过程。三、了解:rRNA的转录后加工,RNA编辑;核酶的概念、种类及发现的意义。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目的要求一、掌握mRNA、tRNA、rRNA的功能及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二、熟悉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及有关酶、蛋白因子。三、了解蛋白体合成后的加工、靶向转运及抗生素等对翻译的影响作用。教学内容一、掌握:翻译的概念;mRNA的功能,遗传密码的概念、特

53、点;tRNA的功能及其三叶草型结构、氨基酸臂、反密码环的功能;rRNA的功能,大小亚基的功能,给位、受位;氨基酸的活化和转运。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大致过程;肽链的起始、原核细胞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肽链的延长,进位、转肽、移位、肽链延伸方向;肽链的终止,终止信号、终止因子、大小亚基分离;核蛋白体循环。二、熟悉:氨基酰tRNA合成酶、转肽酶、转位酶的性质、功能;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大致过程及特点。三、了解:蛋白体合成后的加工:去除N端的蛋氨酸,二硫键的形成,侧链修饰,连接辅基,水解修剪,亚基聚合;蛋白体合成后的靶向转运;抗生素对翻译的抑XXX用及白喉毒素、干扰素对翻译的干扰作用。第十二章 基

54、因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目的要求一、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操纵子调控模式及真核基因转录调控元件。二、熟悉原核转录终止、翻译水平的调控和真核基因结构、表达调控的特点。三、了解原核生物转录的整体调控模式和真核转录后、翻译水平调控。教学内容一、掌握:基因、基因组的概念,基因结构及基因表达概念;原核生物的操纵子调控模式;操纵子的结构与功能,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cAMP对转录的调控;真核基因转录调控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二、熟悉:原核转录终止和翻译水平调控,衰减基因的调节;真核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特点。三、了解:原核生物转录的整体调控模式:真核基因转录激活、终止和调节;真核转录后和翻译水平调控。第十三章 基因工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目的要求一、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二、熟悉基因重组中的转化、转导、转位的基本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