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1页
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2页
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3页
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4页
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一、区域的概念l二、区域的类型l三、区域差异及其测度l英国的区域经济学家哈里里查德逊(H.Richardson)认为区域不存在唯一的概念定义l不同的学科对区域有不同的定义l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区域的一般定义l区域经济学从经济的角度定义区域,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l综合起来,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1)经济区域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2)经济区域特指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3)具有均质性和集聚性;(4)经济结构基本完整;(5)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 l区域类型的划分是根

2、据划分目的和划分标准的不同而不同。l区域划分的标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同质性同质性和依依存性存性两个标准。l不同学者的划分布代维尔(J.R.Bouldeville)的划分克劳森(L.H.Klaassen)的划分 汉森(N.Hansen)的划分 国内学者的划分 l概念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或人均意义上的经济总量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GNP、GDP、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的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l测度指标测度区域差异一般选取的是

3、经济总量或人均经济总量指标,常用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等 还有的学者选择多指标或综合指标来测度区域差异。国际上使用比较多的综合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QLI)以及各种指标体系。 l计算方法l地理学定义区域是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并且具有可重叠性和不可遗漏性;l行政学定义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并且具有可量性和层次性;l社会学定义区域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群落。 l“区域是指有内聚力的地区。根据一定标准,区域本身具有同质性,并以同样标准而与相邻诸区域相区别。区域是一种学术概念,是通

4、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划定的。” l哈里里查德逊认为,在讲区域经济时的区域就是指国家的下位空间单位。l西伯特(H.Sibert)认为,“一个区域概念是一个中间性范畴,它介于无空间维的总量经济与定义为一系列空间点的高度分散的经济体系之间,这一新概念是一个类似于部门的中间范畴,它使得人们可对众多单个企业作某种程度的总量分析而无需对整个国民经济作全面的总量分析”。l胡佛(E.M.Hoover)认为,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 l同质区域:是指根据地理的特性、经济社会的特

5、性等一些共同特性,由几个空间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区域。这里指的空间单位可以理解为行政区域或人为划分的区域。生产结构、消费方式、职种分布、地形、气候、人均收入等诸因素可以成为同质区域的划分因素但所划分的区域,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讲的同质区域。l分极区域:也称结节区域,是指由具有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的几个空间单位所组成的区域。这种区域具有最大限度的自足性,并且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机能的空间单位集合体,所以区域内空间单位之间的依存关系比其它区域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这种区域是由相互异质或者是由机能密切的空间单位所构成,它是以构成空间单位的机能分化为前提。区域内的经济活动或者人口分布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空间单位

6、上,所以与其它空间单位相比,具有经济活动和人口更为集中的特点,因此把这种空间单位一般叫做结节或者分极。在这种分极区域里,资金、商品和劳动力的流向,一般都取向于支配该区域的据点或者中心地点。 结节区域具有区域内的机能关系和等级结构这两个特点。在这种区域里,周边空间单位和中心地点之间的机能关系大部分是通过人口的流动,商品、服务的流动,上下班劳动力的流动,电话等信息的流动而形成,而且这种流动都具有规律性。这种流动是以周边空间单位转向中心地点为主,因此通过这种流动关系,出现区域内等级的空间秩序。l计划区域 :是指国家通过以就业或者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优区域开发方法,实现开发目标的连续空间,它是根据计划的

7、必要性而设定的区域。计划区域的设定应考虑空间单位之间的机能联系 在一般情况下,计划区域具有结节区域或者分极区域的性质,但有时根据需要,结节区域也可以成为设定计划区域的基础。 l克劳森针对传统的以收入水平为标准将区域分为增长区、停滞区与退化区这一分类法缺乏动态观这一缺陷,提出了按增长率进行区域分类。l划分指标即区域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之比(A)区域增长率与全国增长率之比(B) l划分四种类型繁荣区:A1,B 1 ;发展中的低开发区:A1,B 1 ;潜在的欠发达区:A 1 ,B1;落后区:A1,B1。 l汉森利用三种资本或投资,即直接生产活动、经常经济资本与经常社会资本,根据它们的组合状

8、况将区域分为三类:拥挤区、中间区与落后区。“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中,行动者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它包括三要素行动者之间的义务、预期与信赖,群体中的信息渠道,惩罚的规范与效果。 拥挤区:进一步扩张的边际社会成本(MSC)高于或等于边际社会收益(MSB)的区域;中间区:MSC小于MSB、私人投资可明显获利的区域落后区:经济结构以小规模农业和下降或停滞的工业为主的、对新经济活动缺乏吸引力的区域。 l国内一些学者依据经济区履行功能的性质和种类,将经济区划分为多功能经济区和单一功能经济区。l多功能经济区流域区l流域区是以河流为中心,大致以分水岭为界线而划分的一种经济区域。l把整个河流的流域面积划成

9、一个经济区,其目的是为了结合河流的整治进行全流域的经济开发。l与其他经济区一样,流域区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区域系统。综合经济区l综合经济区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合理组织地区各产业之间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和协作体系而划分的经济区。l综合经济区通称为经济区,这是根据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及各地区发展的客观条件,对全国或特定区域进行经济区的划分,并进一步确定各经济区发展的目标、方向、战略重点、产业结构和对外经济联系,研究实现经济区合理发展的措施和政策。 综合经济区的特点l(1)综合经济区拥有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可以为实现更高一

10、级经济区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的任务。l(2)在综合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那些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既能为实现上级经济区的发展目标服务,又能有力推动地区经济全盘发展的主导专业化部门。各综合经济区主导专业化部门的合理发展及其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组成全国强大的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l单一功能经济区部门经济区l部门经济区是为了在特定区域范围内规划发展某个经济部门而划分的经济区l部门经济区覆盖规划区域的全部地理范围。特殊经济区l特殊经济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加速发展某些特定区域而划分的经济区l这类特殊的经济区一旦被确认,将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便实现

11、经济的迅速发展。 问题区是为了尽快解决某些局部地区特定的经济问题而划分的经济区l落后区域一般是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的供给处于过剩状态,在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占主要比重的区域。这些区域大部分因土地条件恶劣,经营采用传统方式,所以单位土地的农业生产效率很低,而且还由于人口过剩,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之间的比率很低,因此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都很低。此外,农业不是以城市市场为对象生产农产品,而是为了维持农户自身生存而生产农产品,所以农户收入比起其它区域,即与现代部门占绝大比重的城市区域相比较就显得很低。 l萧条区或沉滞区有些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很迅速,但后来因多种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处于长期停滞甚

12、至衰退阶段。因开发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地下资源,而一度繁荣的地下资源采掘区域,或者是一度因生产需求量很大的产品而成为产业化的区域就属于这种区域类型。这些区域一般比其它区域失业率高,停滞期很长,为了寻求就业机会而流动的人口不断增加。过去所投资的各种设备被闲置,出现大量背井离乡的移动人口而造成损失,这就成为庞大的社会浪费。l过密区过密区是因过多人口、产业集中和过度增长而引起诸多问题的区域。过密区域的问题不仅在于该区域的过密性,而且还在于与落后区域、过疏区域之间的关系上。 l区域差异可以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区域绝对差异是指某变量值偏离参照值的绝对额;相对差异是指某变量值偏参照值的相对额(多为倍数或

13、百分比)。 l绝对差异的计算极值差幅极均值差幅极分位数差幅:极二分位数、极三分位数、极四分位数等l极二分位数:指处于前两位或最后两位的平均数。注意物价的影响l相对差异的计算极值差率:指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极均值差率:指极值与均值的比率极分位数差率:极二分位数差率、极三分位数差率、极四分位数差率等l综合差异系数的计算l标准差l相对平均离差和变异系数l加权平均离差和加权变异系数l基尼系数lTheil系数 l计算公式S为标准差; 为区域的人均GDP; 为各区域的人均GDP的均值;N为区域的个数。l标准差越大,区域间的差异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区域间的差异越小。211()niisxxNixxl计算公

14、式D为相对平均离差V为变异系数 lD和V的值均大于零,且它们的值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大;反之,它们的值越小,区域间的差异越小。 11100%niixxDNx2111()niiVxxxNl计算公式 为加权平均离差 为加权变异系数 为第i地区的人口 为各地区人口总数1() 100niiwixxpDxp211()niwiipVxxxpwDwVippl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l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l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l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

15、0.2为高度平均,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 l也许是出于直观性的优点,人们已习惯于借助洛伦兹曲线给基尼系数以形式化的表述。即用公式表示为: 表示基尼系数 表示洛伦兹曲线L和 直线OC围成的面积 表示ODC的面积 l上述公式是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AA BSGSOCDEAB人口份额累计收入份额累计100%100%图1LGASA BS(1)l直接计算法基尼于1912年给出了无替换的基尼平均差计算公式:式中:是基尼平均差; 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 绝对值;是样本容量;是收入均值显然,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单调递增函数,于是,基尼规定 作为收入不

16、平等的一种度量基尼于1914年证明了一个重要定理: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线OC和洛伦兹曲线所围面积的两倍,即:11/ (1),02nnjijixxn nu jixx/2 ,01GuG /2Gu /22AGuS (2)(3)由式(1)得:可见,式(1)和式(3)所定义的是同一个量,后人称之为基尼系数由式(2)和式(3)得式(4)给出了基尼系数的直接计算法。由于直接计算法不存在产生误差的环节,因此该方法不存在产生误差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只要不存在来源于样本数据方面的误差,用该方法算出的基尼系数值完全真实准确,这是其他估算方法不具有的优点。 1112 (1)nnjijiGxxn nu(4)212AAAA

17、 BSSGSSl回归曲线法回归曲线法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函数关系式算基尼系数的方法由于 ,所以有:这样,就可通过以下基本步骤 求出:(1)设定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例如,设这一函数关系 式为幂函数:(2)用回归法得出具体的洛伦兹曲线。例如,根据选定的样本数据,用回归法得出=,=,则曲线(作为实际洛伦兹曲线的近似)的具体形式为: OCDEAB人口份额累计收入份额累计100%100%图1L12A BODCSS122()122AABBA BSGSSSS (5)IPnImP(3)求积分并算出的值。将式(6)代入式(5)得: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回归曲线法依赖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知道洛伦兹曲线是(或近似

18、于)何种类型的函数;二是这个函数是可积的。若前者不满足,则设立回归曲线方程的盲目性很大。事实上,面对一个具体的国家或地区,人们很难得知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是何种函数。在使用该估算方法时,人们往往假设洛伦兹曲线为一种可导可积的函数,这就形成了极易产生误差的一个环节。另外,用回归法求出具体的函数关系式也是易产生误差的环节。可见,用回归曲线法估算基尼系数时,产生误差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误差率可能相当高。 101nBmSmp dpn(6)21 211BmGSn (7)l人口等分法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组,设第 组的收入

19、额为 ,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且有:从图1知:OEC的面积与的面积与 之和等于扇形OEC的面积,即: l人口等分法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组,设第 组的收入额为 ,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且有:从图1知:OEC的面积与的面积与 之和等于扇形OEC的面积,即: l人口等分法这是一种利用洛伦兹曲线分组求和的方法,其基本步骤是:把全部人口(或家庭)按收入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等分为k组,设第 组的收入额为 ,则该组的收入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且有:从图1知:OEC的面积与的面积与 之和等于扇形O

20、EC的面积,即: iyi1iikiiYyY(1,2, )ik1212,1kkyyyyyy122312121111()()222211(2)()2kAkkkkyyySyyyykkkyykyyyykkOCDEAB人口份额累计收入份额累计100%100%图1扇形OEC的面积是k个梯形面积的和第一个梯形面积为第二个梯形面积为同理,第k个梯形的面积为OCDEAB人口份额累计收入份额累计100%100%图1L111112121(1 1)211()(1)2221()21()2kkyyykkkyyyykyyyk 11212212121231(11)2211()(1)2221()21()2kkyyyyyykyk

21、kyyyyykyyyk 121121121211(10)11()221212kkkkkyyyyyykkyyyyyykyk所以扇形OEC的面积为所以,最后得:从上述推导过程可看出,虽然人口等分法也是一种借助于洛伦兹曲线求基尼系数的一种估算方法,但与回归曲线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并不依赖于洛伦兹曲线的函数关系式,因而也就不受回归曲线法中的那两个条件限制,进而使该方法总是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求扇形OEC的面积时,是用个梯形的面积累计而成,这种用线段代替弧线的做法,容易造成对SA的明显低估。 122312122312121111()()2222111()()()22211(2)()

22、2kAkkkkkkkkyyySyyyykkkyyyyyyyyyykkkyykyyyykk12111(2)()22AkSyykykk12212(2)()AkkGSyykykk(8)l城乡分解法据伦敦经济学院的收入分配方法论专家Cowell教授的研究,基尼系数在不同人群组之间无法完全分解于尽。总体基尼系数除了包括各个组内差距之外,还应包括组间差距和相互作用项。用公式表示为:式中, 是总体基尼系数, 是第 组内部的基尼系数( =1,2,), 是 的权数, 是组间的差距指数, 是相互作用项。 是各个组内部收入分布 的函数,其大小取决于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的重叠程度。特别地,当各个组之间收入分布完全不重叠时,式(9)的意义在于它形式化地表述了对总体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思路或框架。但由于它并未给出 和 的具体计算方法,所以,式(9)还不是估算基尼系数的具体方法。 1()niiiiGwGIf(9)GiGiiiwiGI( )if( )ifif( )0ifI( )if经济学家Sundrum(1990)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对一国或地区基尼系数进行分解的方法,其数学公式为:式中,表示总体的基尼系数, 和 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 分别表示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