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controls实用教案_第1页
casecontrols实用教案_第2页
casecontrols实用教案_第3页
casecontrols实用教案_第4页
casecontrols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反反 应应 停停” 灾灾 难难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 新药新药 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妊娠期控制精神紧 张,防止孕妇张,防止孕妇 恶心恶心 安眠安眠 药名药名“反应停反应停”(沙利度胺、酞胺哌啶酮、(沙利度胺、酞胺哌啶酮、ThalidomideThalidomide),),19571957年首次年首次19601960年,医生年,医生 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新生儿四肢缩短和其他畸形 警觉警觉! !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原因是孕妇服用了“反应停反应停”? 19611961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年被禁用,但当时全世界约有8000 8000 余婴儿受害余婴儿受害。 疾病病因疾病病因(bng

2、yn)(bngyn)和影响因素的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反应反应(fnyng)停停第1页/共78页第一页,共79页。2夫妻间的性传播夫妻间的性传播差差 别别 ?第2页/共78页第二页,共79页。3山西省山西省SARSSARS发病发病(f bng)(f bng)时间时间分布图分布图定点医院确定(qudng)医务医务(yw)工作者工作者发病因素?发病因素?易感者发病?易感者发病?第3页/共78页第三页,共79页。4药物(yow)疗效?血药浓度?耐药性产生(chnshng)?疾病(jbng)预后?不良反应?第4页/共78页第四页,共79页。55概概 述述1设计与实施设计与实施2资料分析资料分析3 偏倚及

3、其控制偏倚及其控制4 优点与局限性优点与局限性5新的研究类型新的研究类型6第5页/共78页第五页,共79页。66 概 念 基本原理 研究特点和目的(md) 研究类型第一节 概 述 概述(i sh)第6页/共78页第六页,共79页。77 分析性研究方法 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两组人群,调查其既往(发病前)暴露于某些因素(危险或保护因素)的情况和程度,通过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比例的差异,判断(pndun)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概念(ginin)概述(i sh)第7页/共78页第七页,共79页。88基本原理 过去(guq) 现在 调查方向 比较内容 人数 暴露

4、疾病 acbd概述(i sh)研究(ynji)人群病例组对照组+ + +- -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原理示意图研究起点研究起点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a/(a+c)b/(b+d)第8页/共78页第八页,共79页。99 观察性研究方法(fngf) 设立对照 由果及因 确定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概述(i sh)特点特点(tdin)第9页/共78页第九页,共79页。10101.广泛探索深入研究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2.研究健康状态(zhungti)、医学事件发生等因果关系的影响因素 概述(i sh)v在疾病病因尚未明了时在疾病病因尚未明了时, ,从众多的与疾病发生相关的从众多的与疾病发生相关的

5、v可疑因素中,筛选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在病例对照研究可疑因素中,筛选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在病例对照研究v或其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或其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v对初步研究结论对初步研究结论(jiln)(jiln)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v。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可将研究扩大到疾病与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可将研究扩大到疾病与健康状态相关的医学事件的研究,可进行意外伤害健康状态相关的医学事件的研究,可进行意外伤害目 的第10页/共78页第十页,共79页。113.3.探讨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发生的影响因素 药物利弊药物利弊 药物的有效性

6、和毒副反应,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反应,探讨药物疗效不佳及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的影响因探讨药物疗效不佳及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的影响因素素病例组:药物疗效不佳或发生毒副反应者(如各种病例组:药物疗效不佳或发生毒副反应者(如各种功能障碍、其他疾病发生、畸形出现等)功能障碍、其他疾病发生、畸形出现等)对照组:未出现上述事件者对照组:未出现上述事件者了解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的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毒副反了解导致药物疗效不佳的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毒副反应与药物应用的关系应与药物应用的关系例子:孕妇服用例子:孕妇服用“反应停反应停”与婴儿与婴儿(yng r)(yng r)短肢短肢畸形、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正是病例畸形

7、、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正是病例对照研究在阐述药物有害作用方面的研究范例。对照研究在阐述药物有害作用方面的研究范例。另外,与药物疗效相关的依从性不佳、耐药性发生另外,与药物疗效相关的依从性不佳、耐药性发生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均可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均可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第11页/共78页第十一页,共79页。124.研究疾病预后的因素研究疾病预后的因素 疾病的不同结局(死亡与痊愈、并发症疾病的不同结局(死亡与痊愈、并发症的有无、生存期长短等)受诸多因素影的有无、生存期长短等)受诸多因素影响,用病例响,用病例(bngl)对照研究的方法探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发生不同结局的

8、相关因素,了解影响讨发生不同结局的相关因素,了解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改善疾病预后。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以改善疾病预后。 第12页/共78页第十二页,共79页。1313 非匹配病例(bngl)对照研究 匹配病例(bngl)对照研究类 型1.成组匹配(ppi)病例对照研究2.个体匹配病例对照(duzho)研究概述第13页/共78页第十三页,共79页。1414非匹配病例(bngl)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duxing): 目标人群的全部病例和非病例或其随机样本 病例和对照之间的关系:不作限制和规定 样本量:对照组病例组 目标人群(targer population) 指研究所涉及的人群概述(i s

9、h)第14页/共78页第十四页,共79页。1515匹配(ppi)病例对照研究?匹配(ppi)匹配(matching)又称配比,是指所选择的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bngl)保持一致。目的是去除这些因素和特征对研究结果的干扰。第15页/共78页第十五页,共79页。1616匹配病例对照(duzho)研究 1.成组匹配病例对照(duzho)研究2.个体匹配病例对照(duzho)研究概述(i sh)又称频数匹配(ppi),是指对照组具有某因素或特征者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一致。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某因素或特征的匹配称为个体匹配。1:1匹配,又称配对(pair matching)1:2 、1:

10、3 、 1: R第16页/共78页第十六页,共79页。1717 第二节 设计(shj)与实施确定研究(ynji)目的确定(qudng)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估计样本大小确定研究因素设计与实施第17页/共78页第十七页,共79页。1818病例(bngl)的选择 原则:代表性 统一标准 新病例(bngl) 标准:1.诊断标准明确(mngqu)的疾病,即可按国际及国内统 一标准 执行2.有些研究需规定出适合本次研究的具体的诊断的标准 子宫癌宫体癌或宫颈癌3.有些疾病无明确诊断标准,需要自定标准 注意: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概念?注意: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概念?设计与实施第18页/共78页第十八页

11、,共79页。1919新发病例(bngl)现患病(hun bn)例死亡(swng)病例优点 发病时间短,暴露史的回忆真实可靠缺点 花费时间长,费用大,尤其发病率低的疾病优点 花费的时间短,缩短研究时间,出结果快缺点 暴露史的回忆记忆不清,疾病病因和疾病后果以及 存活因素区分优点 费用低,出结果快缺点 询问亲属或查阅历史资料和记录,欠真实可靠病例的选择类型及优缺点设计与实施第19页/共78页第十九页,共79页。2020设计(shj)与实施病例(bngl)的来源优点 容易实施,配合好,信息可靠(kko),有时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缺点 代表性差,该病病人中病情较严重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优缺点 代表性好

12、,实施难度大已进行的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一定要利用 医院医院v人群人群v其他其他 疾病报告登记及社区卫生服务第20页/共78页第二十页,共79页。2121对照(duzho)的选择 原则(yunz):代表性、可比性代表性: 所选择的对照应(zhoyng)能代表目标人群(源)暴露的分布情况 可比性: 除研究因素之外,对照组中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即可能起混杂作用的非研究因素)与病例组相同或一致。年龄和性别的分布来源来源: :医院和人群选择, 其它病人 一般人群 配偶、同胞、同事设计与实施第21页/共78页第二十一页,共79页。2222不匹配(ppi) 匹配(ppi) 频数匹配(ppi) (fre

13、quency matching) 个体匹配(ppi) (individual matching)选择对照(duzho)的方法种类(zhngli) 1:1 pair matching1:R 理论上讲,随着匹配数R的增加研究功效增加,但超过1:4匹配时研究效率增加缓慢个体匹配:设计与实施第22页/共78页第二十二页,共79页。2323匹配(ppi)的目的 一是提高研究效率(xio l) 二是控制混杂因素的干扰设计(shj)与实施第23页/共78页第二十三页,共79页。2424匹配(ppi)变量 匹配变量 A. 病因链上中间环节 与暴露有关,与疾病(jbng)无关 B.匹配变量应是已知的混杂因素 或

14、至少有充分理由这样怀疑,否则不应匹配. 某一变量一经匹配就不可能再分析其对疾病(jbng)作用 根据某些根据某些(mu xi)(mu xi)特征或变量来选择与病例一特征或变量来选择与病例一致的对致的对 照照, ,这些特征或因素称为匹配变量这些特征或因素称为匹配变量概念设计与实施不可匹配不可匹配第24页/共78页第二十四页,共79页。2525匹配过头(匹配过头(overmatchingovermatching)如果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如果将不起混杂作用的因素作为匹配变量进行匹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xinggun)(xing

15、gun)因素。因素。匹配过头的作用匹配过头的作用 歪曲研究变量与疾病的关系歪曲研究变量与疾病的关系 增加选择增加选择对照的难度对照的难度 降低研究效率降低研究效率 不能分析因素对疾病的综合作不能分析因素对疾病的综合作用用 如交互作用如交互作用等等 设计(shj)与实施 第25页/共78页第二十五页,共79页。2626估计估计(gj)样本大小样本大小决定决定(judng)样本大小的因素样本大小的因素u人群中所研究人群中所研究(ynji)(ynji)因素的暴露率因素的暴露率u 约在约在20%-40%20%-40%样本量较小,不太高不太低时样本量较小,不太高不太低时u 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RR

16、R)或比值比()或比值比(OROR)u 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第一类错误的概率()u 把握度(把握度(1- 1- )设计与实施0p样本大小的估计样本大小的估计公式计算公式计算查表获得第26页/共78页第二十六页,共79页。27271. 1. 非匹配非匹配(ppi)(ppi)或成组匹配或成组匹配(ppi)/(ppi)/两组含量相等两组含量相等时时样本含量大小的估计样本含量大小的估计-公式计算法公式计算法lU与与U分别分别(fnbi)为为与与的标准正态分布位数,查得的标准正态分布位数,查得lP1与与P0分别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某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病例组及对照组某因素的暴露率,可由与比值可由与比值(bzh)

17、比比 OR或相对危险度或相对危险度RR求得求得lN为病例组或对照组人数设计与实施)1(1001RRpRRpppqppp12/)(01第27页/共78页第二十七页,共79页。2828例 某学者拟进行口服避孕药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据调查,该地区妇女口服避孕药的暴露率为15%,文献报道口服避孕药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为2.5,设0.05(双侧),0.10,计算样本(yngbn)量N。 P 1 p 0 R R / 1 + p 0 ( R R - 1 ) = 0 . 1 5 2 . 5 /1+0.15(2.51) 0.3061 由此得 P = (0.15+.3061)/2=0.2281, q =

18、1 0.22810.7720 查表得: U=1.96 U =1.28 由公式求N N=152 即病例组和对照组各需152人 查表得150例 病例组和对照组样本(yngbn)含量不等时计算见表设计(shj)与实施第28页/共78页第二十八页,共79页。2929查表获得(hud)第29页/共78页第二十九页,共79页。3030 2. 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估计 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暴露情况 首先要计算病例和对照暴露情况不一致的对子数(m),Schlesselman推荐的计算公式如下(rxi): m为病例与对照暴露情况不一致的对子数 P = RR / ( 1+RR ) OR

19、/ ( 1+OR ) 研究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M m /( p0 q1+p1 q0 ) P0与P1分别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 P1= P0 RR / 1 + P0 ( RR1 ) , q1 1-p1,q0 = 1-p0设计(shj)与实施22) 2/ 1(/)1 (2/pppUUmD C+ + a+ + a b b+ + c c d d第30页/共78页第三十页,共79页。3131 例例 某学者用某学者用1:1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某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某地4545岁以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等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设上人群高血压等因素与脑卒中的关系,设0.050.05(双

20、侧),(双侧),0.100.10,据资料报道,该地,据资料报道,该地454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20,OROR为为2.52.5,计算,计算(j sun)(j sun)样本含量样本含量M M。p pRR /RR /(1+RR1+RR)= 2.5 / (1+2.5)= 2.5 / (1+2.5)0.7143 m = 530.7143 m = 53p1p10.20.22.5 / 1+0.2 (2.5-1)2.5 / 1+0.2 (2.5-1)0.38460.3846q1 q1 1 10.38460.38460.6154 0.6154 ,q0 q0 1 10.200.2

21、00.800.80M M53/53/(0.200.20 0.6154 0.6154 0.3846 0.3846 0.800.80)123123 即此项即此项1:1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需要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需要123123对病例和对照。对病例和对照。 1:R1:R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公式公式 查表查表设计(shj)与实施第31页/共78页第三十一页,共79页。32321:11:21:4第32页/共78页第三十二页,共79页。3333确定确定(qudng)研究因素研究因素原则 精而全 统一标准 定量(dngling)测定来源(liyun)描述性研究

22、提出的研究线索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进行的病例对照研 究提出的研究线索 其它学科领域提出的研究线索设计与实施第33页/共78页第三十三页,共79页。3434第三节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zhngl)(zhngl)与分与分析析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2资料(zlio)分析 推断性分析推断性分析3第34页/共78页第三十四页,共79页。3535整理整理(zhngl)资料资料核实与整理资料 注意两方面(fngmin)的问题:严格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正确区分暴露与否以及不同的暴露程度2 分组、归类,建立数据库资料(zlio)分析第35页/共78页第三十五页,共79页。3636

23、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fnx) 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ybn)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出生地、居住地、疾病类型等在两组的分布情况,一般(ybn)以均数和构成比表示v均衡性检验目的考核两组间有可比性 方法 卡方检验、t检验来分析 两组间确有统计学差异,分析时要考虑对结果的影响资料分析第36页/共78页第三十六页,共79页。3737推断推断(tudun)性分析性分析1.1.不匹配不匹配(ppi)(ppi)或成组匹配或成组匹配(ppi)(ppi)资料的分析(不分层)资料的分析(不分层)2.2.配对(配对(1:11:1)资料的分析)资料的分析3.3.分层分析分层分析4.4.分级分析分级分析 5.5.归因

24、分值归因分值6.6.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资料(zlio)分析第37页/共78页第三十七页,共79页。3838(一)不匹配或成组匹配(不分层)资料(一)不匹配或成组匹配(不分层)资料(zlio)的分的分析析1. 1. 资料(zlio)(zlio)整理到四格表2.2.暴露与疾病间有无联系检验3.3.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oR oR4.OR95%4.OR95%可信区间的计算资料(zlio)分析步骤步骤第38页/共78页第三十八页,共79页。3939资料(zlio)分析 病例(bngl)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表第39页/共78页第三十九页,共79页。4040暴露与疾病间有无暴露与疾病间有无(yu w)(yu

25、 w)联系联系 检验检验= (ad-bc) n /(a+b)(b+d)(a+c)(c+d)(a+b)(b+d)(a+c)(c+d)当1T5, n40= (|ad-bc |-n/2) n /(a+b)(b+d)(a+c)(c+d)(a+b)(b+d)(a+c)(c+d)资料(zlio)分析第40页/共78页第四十页,共79页。4141暴露暴露(bol)(bol)与疾病关联强度与疾病关联强度 病例对照研究中没有(mi yu)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只有病例组和对照组,不能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因此也就无法直接计算RR,而用比值比代替RR来测量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比值比(比值比(odds

26、 ratio,OR): odds ratio,OR): 比数比比数比, ,优势比、估计优势比、估计(gj)(gj)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 2. 2.表示病例组某因素的表示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比值暴露比值与对照组该因素与对照组该因素暴露比值之比暴露比值之比 3. 3.反映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为对照组的若干倍反映病例组某因素的暴露率为对照组的若干倍 1 1. .表示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大小的指标表示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大小的指标资料分析第41页/共78页第四十一页,共79页。4242比值比值(bzh)(bzh)比(比(OROR)的计算)的计算odds-odds-比值:是指某事物比值:是指某事物(shw)(

27、shw)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比 即指暴露比值即指暴露比值1.1.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概率为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概率为a/(a+c), a/(a+c), 无暴露史的概率为无暴露史的概率为c/(a+c)c/(a+c),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为a/(a+c)/c/(a+c) a/(a+c)/c/(a+c) ,a /ca /c;2.2.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为b/(b+d)/d/(b+d), b / db/(b+d)/d/(b+d), b / d病例组的暴露病例组的暴露(bol)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bol)比值之比值之比比 OR为(

28、a/c)/(b/d) = ad / bcOR的计算是四格表资料的交叉乘积得来的,又称交叉乘积比资料分析第42页/共78页第四十二页,共79页。4343 OR的取值 (无限大) OR=1 因素与疾病无关联;OR1 表示暴露(bol)与疾病呈正关联, 该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1 表示暴露(bol)与疾病呈负关联, 该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当发病率较低,小于5%时,OR是RR很好的估计值资料(zlio)分析 OR的意义(yy)第43页/共78页第四十三页,共79页。4444OR95%OR95%可信区间可信区间(q jin)(q jin)的计算的计算两种常用(chn yn)计算方法)96. 11(

29、2%95ORCIORMiettinenMiettinen法法WoolfWoolf氏自然对数氏自然对数(z rn du sh)(z rn du sh)转换法转换法)(96. 1ln%95LnORVarORCIORVar(LnOR) 为OR的自然对数 Var(LnOR)=1/a+1/b+1/c+1/d取LnOR95%CI的反对数值即为OR 95%CI Woolf氏法计算比Miettinen氏法所得可信区间范围大 Miettinen氏法简便,较常用 不校正 值, MH资料分析第44页/共78页第四十四页,共79页。4545OR95%OR95%可信区间可信区间(q jin)(q jin)的意义的意义1

30、.1.有有95%95%的把握说明总体的把握说明总体OROR所在的范围所在的范围(fnwi)(fnwi)。 2. 2. 是否包括是否包括1 1 来推断因素与疾病间关联强度的可靠性。来推断因素与疾病间关联强度的可靠性。如果(rgu)OR 95%CI不包括1 1.53.9,0.3 0.7 如果OR 95%CI包括1 0.6 2.8说明如果进行多次病例对照研究,有说明如果进行多次病例对照研究,有95%95%的可能性的可能性OROR不等于不等于1 1,该项研究该项研究OROR不等于不等于1 1并非抽样误差所致,并非抽样误差所致,有理由认为研究因素是研究疾病的有理由认为研究因素是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

31、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说明如果进行多次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有若干次或有一定说明如果进行多次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有若干次或有一定比例的研究其比例的研究其OROR值等于值等于1 1或接近或接近1 1,也即研究因素与,也即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无关研究疾病无关。资料分析第45页/共78页第四十五页,共79页。4646例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研究病例(bngl)(MI) 对照合计 服OC 39 24 63不服OC 114 154 268_合计 153 178 331 =(39*154-24*114) 331/(63*268*153*178) = 7.70 OR= 39*154/24*114

32、= 2.20 Miettinen法 OR 95%CI= 1.263.84 Woolf氏法 OR 95%CI = 1.253.86资料(zlio)分析第46页/共78页第四十六页,共79页。4747 (二) 配对(pi du)(1:1) 资料的分析 1:1 配对(pi du)资料分析表病 例对照合计 暴露 未暴露暴露 b a+b 未暴露 c d c+d 合计 a+c b+d a+b+c+d 资料(zlio)分析D C+ + a b+ c d第47页/共78页第四十七页,共79页。4848(1)暴露与病例有无(yu w)联系 检验 (b-c)2 / b+c 校正 (|b-c |-1)2 / b+c

33、 (b+c40) (2)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OR值 OR cb 意义:同前()OR 95%可信区间的估计: 同前 资料(zlio)分析第48页/共78页第四十八页,共79页。4949 例OC与子宫(zgng)内膜癌1:1配对分析 病例对照 合计 服OC 不服OC 服OC 27 3 30 不服OC 29 4 33合计 56 7 63 19.53 P 0.005 OR= 29 / 3 = 9.67 OR 95%CI = 3.5426.45资料(zlio)分析第49页/共78页第四十九页,共79页。5050(三)分层分析(三)分层分析(fnx)意义(yy):1.识别(shbi)混杂因素2.控制混杂作

34、用, 提高检验效率。分层分析是按照某种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把研究分层分析是按照某种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把研究人群分为不同的层次(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人群分为不同的层次(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这种分层的某种因素或特征是可疑的混杂因子病的关联。这种分层的某种因素或特征是可疑的混杂因子( (如如吸烟可分为吸烟与不吸烟两层吸烟可分为吸烟与不吸烟两层) )概念:资料分析第50页/共78页第五十页,共79页。5151 分层分析的步骤分层分析的步骤 在计算粗在计算粗OR的基础上的基础上(1)分层资料整理)分层资料整理(2)计算各层)计算各层OR,检验各层,检验

35、各层OR是否接近是否接近(jijn) 若接近若接近(jijn)(3)计算总)计算总 、总、总OR及及OR95%可信区间可信区间(4)判断可疑混杂因子的作用)判断可疑混杂因子的作用资料(zlio)分析第51页/共78页第五十一页,共79页。5252病例对照研究(ynji)分层资料整理表 i 层 暴露史 病例 对照 合 计 有 ai bi n1i 无 ci di n0i 合 计 m1i m0i ti资料(zlio)分析第52页/共78页第五十二页,共79页。5353举例 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死(MI)关系研究(ynji)病例(MI) 对照合计 服OC 39 24 63不服OC 114 154

36、 268合计 153 178 331 资料(zlio)分析 =7.70, P 0.01, OR= 2.20 ( (粗粗OR)OR) Miettinen法 OR 95%CI= 1.263.84 Woolf氏法 OR 95%CI = 1.253.862第53页/共78页第五十三页,共79页。5454 分析OC与MI的研究(ynji)时,考虑年龄是否为可疑的混杂因素,如是,则按年龄大小进行分层分析。 OC ? MI 年龄 (f)资料(zlio)分析判断(pndun)可疑混杂因子第54页/共78页第五十四页,共79页。5555 按年龄分层分析OC与MI的关系 40岁 40岁 服OC 不服(b f)OC

37、 合计 服OC 不服(b f)OC 合计 病例组 21 26 47 18 88 106 对照组 17 59 76 7 95 102 合 计 38 85 123 25 183 208 OR = 2.80 OR = 2.78 两层OR接近,两资料同质 资料(zlio)分析第55页/共78页第五十五页,共79页。5656Mantel-HaenszelMantel-Haenszel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式中式中E E(aiai)为)为 ai ai 的理论值的理论值 V V(aiai)为)为aiai的方差的方差(fn ch)(fn ch)资料(zlio)分析计算计算(j sun)(j sun)总总 、总、总

38、OROR及及OR95%OR95%可信区可信区 (合并(合并OROR,调整,调整OROR)ORMH的95%可信区间的计算可用Miettnen氏法公式。MH2)(/)(1211IiiIiIiiiaVaEaIiiiiIiitnmaE1111/)(IiiaV1)(Iiiiiiiittnnmm120101) 1(IiiiiIiiiiMHtcbtdaOR11)/()/(第56页/共78页第五十六页,共79页。5757 按年龄分层分析OC与MI的关系 OR1 = 2.80,OR2 = 2.78 两层OR接近,两资料同质 计算(j sun)总2M-H 及总ORMH a1 = 21, a2 = 18, E(a1

39、) = 47 38 / 123 = 14.52 E(a2) = 106 25 / 208 = 12.74 V(a1) = 47 76 38 85 / 1232 (123-1) = 6.25 V(a2) = 106 102 25 183 / 2082 (208-1) = 5.52 总2M-H(ai- E(ai)2/ V (ai) = 11.71 总ORMH (aidi / ti) / (bici / ti) = 2.79 (1.555.02) 判断: cOR=2.20 aOR=2.79 说明年龄为混杂因素,减弱了OC与MI的关系资料(zlio)分析第57页/共78页第五十七页,共79页。5858

40、 思路(sl) 各层间OR接近(jijn) (齐性检验)齐性检验无显著性,示各层间OR接近,说明两层的资料是同质的,即各层间OR具有(jyu)齐性;应计算总 、总OR及总95%CI,以分析可疑混杂因素是否起混杂作用及其程度; 各层间的OR相差较大经齐性检验(用Woolf的齐性检验)两组资料差异有显著性,认为两组资料不属同质资料,不宜再计算总 、总OR,需进行标准化处理(如计算SMR)及交互作用分析。资料分析第58页/共78页第五十八页,共79页。5959(四)分级(四)分级(fn j)分析分析 将不同暴露水平的资料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分成多个有序的暴露等级,不同水平的各级分别与无暴露或最低水平的

41、暴露作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jling)反应关系,以加强因果关联推断的依据。 概念(ginin) 资料分析第59页/共78页第五十九页,共79页。6060病例对照研究分级分析资料(zlio)整理表暴 露 分 级 0 1 2 3 4 合计 病例 a0(=c) a1 a2 a3 a4 m1 对照 b0(=d) b1 b2 b3 b4 m2 合计 n0 n1 n2 n3 n4 t 资料(zlio)分析第60页/共78页第六十页,共79页。6161例: 每日吸烟量与肺癌的关系(gun x) 0 1 5 15 合计 病例组 2(c) 33(a1) 250(a2) 364(a3) 649

42、对照组 27(d) 55(b1) 293(b2) 274(b3) 649 _ 8.11 17.17 28.18 OR 1 8.10 11.52 17.93 OR95%CI 2.1830.13 3.6236.68 6.0048.90 _ 43.15 df=3 P 0.01 趋势 = 63.08,df = 1,P 0.01 资料(zlio)分析第61页/共78页第六十一页,共79页。6262(五)归因分值(五)归因分值概念概念: :归因分值(归因分值(attributable fraction,AFattributable fraction,AF) 也称病因分值(也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43、fractionetiologic fraction,EF)EF)或归因危或归因危险度百分比险度百分比 是分析是分析(fnx)(fnx)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种类种类(zhngli):(zhngli):暴露暴露(bol)(bol)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分值(AFeAFe)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分值(AFpAFp)暴露者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占其全部发病的比例暴露者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占其全部发病的比例 人群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占人群全部发病的比例人群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占人群全部发病的比例资料分析第62页/共78页第六十二页,共79页。6363病因病因(bngyn)分值的计算方

44、法分值的计算方法暴露暴露(bol)(bol)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分值(AFeAFe) AFe AFe (IeIe I0 I0)/ Ie/ Ie(RRRR1 1)/RR/RR (OR-1OR-1)/OR /OR 例:吸烟(x yn)与肺癌OR2.97 AFe(2.97-1)/2.97=0.66 AFp(ItI0 )/ It Pe(OR1)/1Pe(OR1)例2: P e0.62, AFp0.62(2.97-1)/1+0.62(2.97-1)=0.38人群归因分值(人群归因分值(AFpAFp)资料分析第63页/共78页第六十三页,共79页。6464 分层分析虽能分析一个以上因素,但分层较多时,各

45、层例数可能会很少,需加大样本其应用也受到一定(ydng)限制。资料(zlio)分析(六)多因素(六)多因素(yn s)分析分析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常用logistic回归模型 1.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可进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多因素分析; 2. 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可进行非匹配或成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 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的目的探讨多个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第64页/共78页第六十四页,共79页。6565偏倚(pin y)概念(ginin):第四节第四节 偏倚偏倚(pin y)(pin y)及其控制及其控制偏倚是事件发生的结果,可以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各偏倚是事

46、件发生的结果,可以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各个阶段,可由设计的失误、资料获取的失真、分析方法不正确或个阶段,可由设计的失误、资料获取的失真、分析方法不正确或推断不符合逻辑等所引起。推断不符合逻辑等所引起。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目标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得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情况之间出现偏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造成的。产生的原因:第65页/共78页第六十五页,共79页。6666偏倚(pin y)的分类

47、选择选择产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产生于研究的设计阶段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是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不当而导致的研究结果法不当而导致的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偏离真实情况信息信息在收集资料阶段在收集资料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组所获得的信息不真实,组所获得的信息不真实,产生了系统误差产生了系统误差混杂混杂可产生设计阶段,也可发可产生设计阶段,也可发生于资料分析阶段生于资料分析阶段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杂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混真正联系被

48、错误的估计混杂偏倚。杂偏倚。偏倚(pin y)第66页/共78页第六十六页,共79页。6767偏倚(pin y)选择(xunz)偏倚n 入院(r yun)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n 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prevalence-incidence bias)也称奈曼偏倚(Neyman bias)n 检出症候偏倚(detection sigal bais)如果以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来源时,容易产生此种偏倚。现患病例更多地提供了与存活有关的因素;或者是由于疾病而改 变了的一些暴露特征,与新发病例所提供的暴露信息有所不同。 雌激素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也叫伯克森偏倚(Berks

49、on bias)第67页/共78页第六十七页,共79页。6868回忆偏倚(recall bias) 诱导偏倚(inducement bias)与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 调查者将自己倾向性的观点体现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就会发生诱导偏倚;研究对象(duxing)因某种原因有意报告非真实信息而导致的偏倚为报告偏倚 错误分类偏倚(misclassifacation bias) 暴露情况及诊断结果划分发生错误会导致错误分类偏倚,原因可能是诊断标准不明确,暴露的执行定义不严格或研究者工作态度不认真产生。偏倚(pin y)信息(xnx)偏倚第68页/共78页第六十八页,共79页。6969研究的设计阶段,可用随机化、限制、匹配 的方法控制混杂偏倚的影响;资料的分析(fnx)阶段,可用分层分析(fnx)、标准化及多因素分 析的方法控制和分析(fnx)混杂偏倚的影响。 偏倚(pin y)混杂(hnz)偏倚概念:当探讨研究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时,某个既与疾病有关联又与暴露有关联的因素可以歪曲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混杂偏倚。 如何控制:第69页/共78页第六十九页,共79页。7070第五节第五节 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