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验探究题有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试验探究题有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试验探究题有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试验探究题有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试验探究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分类汇编】测量平均速度1、(2014?天桥区)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斜面和滑块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情形.当滑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块自顶端A出发开始计时,分别,t至B和斜面底端C时依次停止计时,秒”.(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2)滑块由A滑至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3)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和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的大小关系是声音的产生和利用2、回顾声现象的实验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音调高低”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把格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相同的力拨动格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既能听

2、到格尺发出的声音,又能看到;改变格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做几次实验,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2)在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中,如图乙所示,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的过程中,现象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空气越稀薄,传播声音的效果越差,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3)在观察“会跳舞的烛焰”实验中,如图丙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且音量越大,烛焰跳得越欢。此现象说明。甲乙3、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丙,这个

3、现象说明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成功,这是因为,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4(能/不能)成功.实验乙,晶体和非晶体熔化4、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2)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

4、化图象如图12丙,该物质的熔点是(3) t2时刻,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4) 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理由是。5、如图11所示,是某种固体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且每分钟的供热不变,由图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这种物质是体。这种物质在AB段是呈态。BC段表示这种物质的过程,熔点是o(4)CD段这个过程中热量,温度。DE段表示这种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

5、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2)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和。(3)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4)图像丙是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另一种固体熔化图像,其熔点是C,熔化用了min,处于固(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甲乙t时Rl/min液共存的是图中的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t恨度门?沸腾实验7、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丙(选填“高”或“低”C.(3) 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

6、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C,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乙8、(2013丹东)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C909294969899999999(1)图中甲、乙、丙三名同学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2)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C,水的沸点低于100C,可能的原因是水上方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水沸腾时有大量的“白气”冒出,“白气”是水蒸气(填“汽化”“液化”或

7、“升华”)形成的.(4)实验收集9组数据比收集5组数据的好处是(只填字母).A.只有5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B.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C.得到物理量的关系更接近实际(5)另一小组将水加热到沸腾时共用30min,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写一个).9、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1中图甲和图乙所示两种情况:(1)你认为图(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景.(2)实验过程中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操作建议:;.2,其中能正确反映“探究水的沸腾”(3)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

8、化关系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10、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小聪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如图(a)和(b)所示。摆放器材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平面镜上竖直放一张白色纸板;对比分析图(a)和(b),可得出的结论是,(2)小明同学利用如图(c)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何确定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位置,小明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写出得到此结论的实验操作思路。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雨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2)实验中对

9、蜡烛1和蜡烛2有什么要求?(3)实验前,小雨她们猜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你能帮她们检验这个猜测是否正确吗?(4)用刻度尺量出像和物体各自到玻璃板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了证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你还应该怎样对实验进行改进?12、某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甲).(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

10、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中哪一种更好?13、如图是小霖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第3题图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1)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2)实验时应点燃A蜡烛的目的是为了,当移动B蜡烛无法使其与A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3)实验中,若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了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选填“亮”或“暗”)。1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

11、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并确定其位置(2)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选填“靠近玻璃板”“不变”或“远离玻璃板”)移动。(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凸透镜成像原理15、

12、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右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应从凸透镜的(选填“右”或“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

13、屏上所成像.(选填“完整”或不完整,)(5)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

14、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3)将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P图乙17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如图(1)光屏上所成像应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是相机/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缩小)的实像。LD21甲所示:(照(2)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上/向下)移动。(3)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1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透镜,该同志是(近视/远视)。测量质量和密度18、【1】

16、小颖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雨花石,她测量雨花石密度的实验操作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凸凸由(选填“石块”或“祛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内。用已经调节平衡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测量时应将若加减祛码的方式不能使天平平衡,则应该调节天平平衡后,盘内祛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15(甲)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块的体积,石块放入量筒前后,量筒内水面高度变化情况如图15(乙)所示,则该石块的密度为g/cm3。本实验中系着石块的线会使测量的密度结果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曦同学也想测这块雨花石的密度,却不小心把量筒损坏了。身边刚好还有盛水的烧杯,她们利用剩下的器材和烧

17、杯测出了石块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请完成其中的空格。(水的密度已知为p水)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位置,调节天平平衡,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将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其中“适量”的含义是指。)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第二步骤烧杯的水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壁,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测出的质量是m;通过测量的数据求出石块的体积V=,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了石块的密度。【3】小涵看见了小曦的操作过程,她提出可以不用小曦的第步,在原来的第步后增加一步:松开细线,让石块沉入烧杯底,调节天平再次平衡,测出此时的质量是m。按照小曦的方案,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p=.19、某同学利用“替代法”

18、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g.将玻璃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mL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即为花生米的密度.(2)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进行如下操作:.(3)实验中遗漏了重要的一步,即.20、小明利用两个相同圆筒形玻璃杯、天平(无祛码)、水、

19、刻度尺、胶头滴管等器材测定食用油的密度。(1)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端,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将装有适量食用油和水的玻璃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用胶头滴管增、减杯中水的多少,使天取下两只玻璃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杯中水和油的高度h1、h2,则食用油的密度P=(水的密度为p水)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原(2)小明认为两个圆筒形玻璃杯质量不完全相同会造成实验误差,请你也提出一项因:21、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酒精的密度进行了测量。请将他们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Pt己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往烧杯中倒入适量

20、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m;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将水倒出,倒入酒精,用天平称出的烧杯和酒精的质量仍为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P酒精=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Ai永(p水已知)测量酒精密度的过程如下: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为G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i;计算酒精密度的表达式为:p酒精=(已知:5浮=6排=p液gV排)请你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对两位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估。O弹簧与伸长的关系22、在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记录数据如下:的码雳软克03010011502002503004

21、00指针位置(厘兴1245677.57.5(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天平/弹簧秤/压强计)(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成正比。(3)作出乙图的三个图象中正确的是.g值得测量23、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测量对象质量m/kg重力G/N比值g/N-kg1物体10.10.989.8物体20.21.969.8物体30.32.949.8(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

22、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地点赤道广州武汉上海北京纽约莫斯科北极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地理纬度.0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g值相同的城市是:。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8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二力平衡2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

23、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2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祛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

24、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祛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祛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3)实验改进后,如果想验证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小明的做法是.(4)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的(填“正确”或“错误”).2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25、,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摩擦力与那些因素有关27、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

26、匀的长木板等。(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甲乙2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内(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利用的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观察甲乙二个图得出的结论,二个图是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利用的原理

2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观察甲乙二个图得出的结论,二个图是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29、小强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12所示。10(1)小强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4)小强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发现无论是大块还是小块肥皂对海绵的作用效果与之前一样,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强的方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5)在物理学中

28、,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30、如图所示的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一: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猜想二:圆柱体铁块cYj.底面以纸;”所以它对京ii看日跟工屋猜想二*二铁块的高度.相n所以它们对桌面的不黑相等。(1)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p,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表达式的推导:p=:(2)分析判断:由上面压强的表达式可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有关

29、,所以猜想是正确的。(3、加唐绵或上他徜.孙器科,阳卜一个勺变粗略后述HiI品限3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3)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甲乙丙丁11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32、(2011贵阳中考)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

30、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I(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3

31、3、小中做“研货液体的.不比”士验到引L蛆超据扣卜表:序号液体深度/cm橡皮膜方1可压强U左右液面同度差/cm1水5朝上4.92水5朝下4.93水5朝侧面4.94水10朝侧面9.75水15朝侧面14.66酒精15朝侧面11.8根据表中的数据,博回答卜列问双:(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I(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34、小刚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F浮=6捧)后,推导得出F浮=p液丫排g,从而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32、小与液体的和物体有关。小刚进一步猜想,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针对这个问题,他选用以下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圆柱体和长方体铝块各一块、烧杯、细线和水。实验步骤如下:用细线将圆柱体、长方体铝块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出它们的重力分别为G1、G2;将圆柱体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将长方体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1)比较两铝块的重力G1、G2的大小关系为;(2)利用以上实验数据比较:若,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无关;若,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有关。1235、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

33、.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人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弹簧秤B的示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Fb(迭

34、填“”、或“=).(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3)对比前图、后图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条)36、(1)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2)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选填代号即可)。(3)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

35、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探究的因素是:。选用的图是:.(填图中的序号)。探究的结果是:。13测量机械效率37、小刚小组探究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后,联想斜面也是一种机械,那么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萌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于是他们将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不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下表是他们实验记录的有关数据。实验次做科曲做角料面材料物支G/N斜面高Vm拉力”N斜面长j/m疝用助茗功3机弑效率号13070.54.913

36、,54,971.4%230木板P70.56.013.5330毛巾70.56.5J-156.553.8%420木板70.344.9JZ3S4.948.6%515s毛巾70.265.111.82|5.135+7%在第1、2、3次实验中,选用玻璃、木板、毛巾作为斜面表面的材料,是为了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若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实验中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小,越(选填“省力”或“费力”)。38、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

37、验中,某同学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4拘码承力G/N句码1.升的即漓hcm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弹籁测力it上升的距离jcm机械械率752.42052.1%1052065.8%15515.1油(1)编号处数据应为,编号处数据应为有关。(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39、某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他们将测得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此用、总功W、和机械效率刀数据一并记入下表:(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表格中数据=;(3)比较实验1、

38、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4)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40、用图所示的装置来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端时,拉力的方向应,并使物体上升。(2)若弹簧测力计移动15cm,则物体移动cmo(3)若被提升的物体是钩码,每只钩码重为2N,每只滑轮重为0.5N,弹簧测力计读数是2.5N,则拉力做的额外功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选填“相同”或“变大”“变小”)(4)若再加挂一只钩码重做实验,所测的机械效率与前一次相比将15比热容的测量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下图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

39、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址您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下:液体质量(S)初温(匕)末温(十)加熟时间(min)水300203012媒油30020306(1)在此实验中,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的不同;也可以。(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热的热量多,表明的吸热能力大。(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请你运用同

40、样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和相同。(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方法二:。(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3、如图18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

41、值,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来反映的;(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两图进行实验;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物质C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9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液体的比热容较大.16液但a燃料2乙图18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间的关系4、(2012?福州)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苣1圄2(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2)小新将实物连接

42、成如图1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X”并改正.(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巳使定彳1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A,则R的阻值为Q.(4)换上10a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V.(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5、某同学想探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选用的器材有:阻值约为4的2B铅笔芯一根,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00.6A

43、的电流表,03V的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Q2A),开关,导线等.打4片总总甲实险序号八/A0.4必】20rK2【二0.42+00.5(1)该同学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端(选填a”或b”)(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这种实验方法是法的思想.(3)排除故障后,该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将获得的几组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当采集第三组数据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A.(4)由表中数据可知,通过铅笔芯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比.(5)若本实验的电源采用四节干电池,则提供的电压表的量程还

44、适用吗?;原因是176、在“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刚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小刚连完最后一根导线后就发现两个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且指针总在晃动,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分别O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读出并记下电流值;再将5n的电阻改接成10n的电阻,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2V,于是他下一步的操作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填“左”或“右”)移动,使,并记下电流值;再改接20n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4)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7、我们已进行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1)请你在下边方框画出该实验的电路图。(2).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

45、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法。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表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是图;表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选填“甲”或“乙”)(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和。(4)实验的结论是.。图1438、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3V恒定)。(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13中完成实物电路连接(要求电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导线不能交叉)。图12国13(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端(选填“左”或“右

46、”)。(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如下数据:18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R=Q.b.根据上述数据,在图14所示的坐标系中做出IU关系图象.c.从实验可以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比.d.第3次测量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Q9、如图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图。(1)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法。(2)实验探究分两步进行:a.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14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其中正确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图(选填“

47、甲”或“乙”)。(3)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R的目的是。(4)综合图甲、乙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13图1410、小红利用如图2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250、200、150、100、5Q,实验中控制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2.5V不变.甲图25乙丙(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的滑动变阻器;(3)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4)实验中将定值电阻R的阻值由25依次更换为200、150

48、、100、5Q,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则每次闭合开关后都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依次向移(选填“左”或“右”);(5)若将乙图中的电阻R换成标有“2.5V”的小灯泡,用此电路也可以测量灯泡的功率电阻的测量11、下面是小明做“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2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端(选填A或B)。19(3)小明在连线时,不小心将线连错了,开关闭合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纠正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2乙所示,则该定值

49、电阻阻值为Qo他认为这个结果就是定值电阻的准确阻值,你认为合理吗?答:,理由是。(4)该实验电路还可以用来探究。(写出一条即可)甲E1212、(2014泸州)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6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a.我们在图甲中的MN之间接入不同的待测电阻和小灯泡,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填空:(1)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仅将MN间的电阻由10替换成5,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将(填“增大”或“减小”),要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应将滑片向(填“a”或b”)端滑.(2)若在MN间接入额定电压为3.6V的小灯泡L,调节滑片P使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灯泡

50、的电流为A,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现在的位置不动,将灯泡L换成看不清标识的电阻箱,只调节电阻箱,将电压表的示数调为3.6V时,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Q.(3)为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阻值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间的关系,他们将5和10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入MN之间,移动滑片读得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下:当U1=2.92V时,11=0.20A;当U2=4.44V,12=0.30A,分析两组数据可得到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阻值的测量值是Q.1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甲图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乙图为连接不完整的实物图.(1)对照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图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51、.(2)实验操作中有可能出现下列A、B、CD四种错误,如果出现:电流表示数较大,电压表示数为0的现象.其错误属于A.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B.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C.电阻R发生了短路D.把滑动变阻器下端两接线柱连入电路(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某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测得的RX=Q.(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最后求电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2014、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为10左右,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a1A”字样。请你在图甲中

5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移到(选填“左”或“右”)端。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A,电阻为Qo在完成以上实验后,小明进一步测量并描绘出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有体现,例如家里的白炽灯在刚开灯的瞬间,灯丝(选填“容易”或“不容易”)烧断。甲15、 某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所用实验器材均完好。(1) (1分)下图甲是测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请你在。里填上合适的电表符号。(2) (2分

53、)根据图甲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3) (2分)该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导致上述现象的两个操作错误是。(4) (2分)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利用该实验电路,你还能研究相关的哪一个问题?2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16、小华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如图所示是他实验的电路,但电路连接不完整,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3分)将连接好的电路图画在旁边的方框内。(2分)电路连接完整后,当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闭合开关,小华发现小灯泡发光很亮,其操作存在的问题是:。纠正上述操作后,小华测出三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二组的功率数据忘记处理了,请你帮他把数值填入表中的空格内。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电阻R/Q灯泡的亮度13.00.280.8410.723.80.3012.7正常34.20.321.3413.1偏亮小华根据测出的三组数据求出各次电阻,发现灯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