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4)综述_第1页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4)综述_第2页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4)综述_第3页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4)综述_第4页
《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报告(4)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RCGIS软件应用课程上机实验指导书专 业 班级学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学 期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目 录上机守则3上机实验注意事项4实验一:操作地图与图层.5实验二:地图符号化7实验三:符号库制作9实验四:专题图制作11实验五:数据编辑13实验六:屏幕跟踪矢量化15实验七:网络分析应用17实验八: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应用19实验九:数据转换21实验十:三维建模与三维显示23实验十一:三维分析应用25实验十二:创建Geodatabase27上机守则1. 学生必须按指导教师安排的上机实验时间进入机房上机,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进入机房。2. 进入机房时必须穿上鞋套,否则不得进入机房。3. 认真填

2、写上机情况登记表,若遇计算机有异常情况,应先向老师汇报,不得擅自处理。4. 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即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结束时须关闭计算机,关机时先通过Windows功能关闭系统,主机电源指示灯灭了以后再关闭显示器。5. 禁止上机时玩游戏或从事与上机实验无关的内容。6. 保持机房安静和整洁,不得携带食品、饮料进入机房,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或杂物,禁止吸烟、大声喧哗或闲聊。7. 爱护机房设施,严禁更改设置参数、添加口令或删除非本人文件。对于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影响他人上机者,将取消其上机资格。8. 严禁私自拆卸配件或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一经发现,除要求按价赔偿外,将通报批评和取消其上机

3、资格,情节严重者交有关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理。上机实验注意事项1、上机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上机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上机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2、严格遵守上机守则,严禁大声喧哗或玩游戏。3、认真填上机实验记录,不可潦草,填写内容包括上机实验时间、地点、实验主要内容、步骤及完成成果说明等。4、独立完成上机实验内容,实事求是,严禁抄袭他人作业。若有弄虚作假现象,该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实验结束时,应向指导教师提交上机实验报告和有关成果,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关机和离开机房。6、按时上机,不准迟到、早退、旷课,有事须预先履行请假手续,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上机实验一、操作地图与图层一、实

4、验目的熟悉桌面GIS软件ArcGIS 9.2,熟悉ArcMap的窗口布局及其菜单、工具的功能,掌握地图文档与图层的基本操作。二、实验内容:1.熟悉ArcMap的菜单和工具;2.地图文档的创建、打开与保存;3.地图模板的使用;4.图层的添加和基本设置。三、实验准备1 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 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 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9 周、星期 四 、第 9 10 节课3 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主要任务是熟悉ArcMap的使用及了解各界面的基本工具熟悉ArcMap的菜单和工具;地图文档的

5、创建、打开与保存;地图模板的使用;图层的添加和基本设置。帮助文档的使用 ArcTutor教程及在线帮助等用法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ArcMap的菜单和工具地图文档的创建、打开与保存地图模板的使用图层的添加和基本设置ArcMap帮助文档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 ArcMap的是很专业的GIS软件,其基础和复杂的各项应用需要专业的知识,在能学好理论的同时要熟练掌握Map软件的应用,还要下工夫研习,多加锻炼才行。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二、地图符号化一、实验目的掌握ArcMap里地图符号化方法的类型及其使用;掌握图层标注的几种方法。二、实验内容:1. 符号化方法的使用,单一符号、分类符号、分级色彩、分级

6、符号、比率符号、组合符号等方法的实现;2. 图层的标注,手工标注、自动标注及链接标注。三、实验准备1. 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 2. 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 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9 周、星期 四 、第 9 10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对图形进行点、线、面符合化使用,包括单一符号、分类符号、分级色彩、分级符号、比率符号、组合符号的使用。 图层的标注,手工标注、自动标注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 单一符号分类符号 分级色彩结果图人口数量分级符号人口比率符号组合符号 图层的标注-城市名称手工标

7、注效果图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 链接标注的使用不懂 图形符号化有许多复杂又系统的问题,还得了解更多的知识和GIS操作。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三、符号库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符号库的引用、制作与输出。二、实验内容:1. 为当前地图文档添加系统自带的符号库文件;2. 符号库制作,自定义一个符号库文件,并为其制作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3. 符号库输出,将制作好的符号库以文件的形式输出保存。三、实验准备1. 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 2. 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 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10 周、星期 四 、第 9 10 节课3机房: 地坤 机

8、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系统符号库的使用。符号库制作,自定义符号库,包括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3 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系统符号库自定义符号文件自定义符号使用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四、专题图制作一、实验目的熟悉地图整饰的内容,掌握专题图制作的方法和过程。二、实验内容:1. 按照美国各洲的1990年人口密度不同,分别用不同颜色来表达。要求分7个等级来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2. 添加并合理设置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等辅助要素。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 数据:ArcTutor/Using_ArcGIS_De

9、sktop 四、上机时间、地点4 学时:2学时5 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分级颜色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添加并合理设置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等辅助要素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 加载数据人口密度颜色分级(7级)图幅制作 添加经纬网、标题添加比例尺、指北针、图例添加统计图表城市名称标注输出地图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 地图成图过程要准确用图示符号表现地理数据信息,亦要美观简介。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五、数据编辑一、实验目的熟悉ArcMap数据编辑的流程,掌握ArcMap中各种编辑工具条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辑工具条的添

10、加与设置; 2.要素的创建,创建点状、线状、面状要素;3.要素的复制、删除、移动、合并与分割等; 4.要素接点的捕捉、添加、删除、移动;5.属性数据的编辑;6.拓扑的编辑。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 2. 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 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编辑工具条的添加与设置; 2.要素的创建,创建点状、线状、面状要素;3.要素的复制、删除、移动、合并与分割等; 4.要素接点的捕捉、添加、删除、移动;5.属性数据的编辑;6.拓扑的编辑。

11、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添加编辑工具条创建点线面要素图层要素的复制、删除、移动、合并与分割要素接点的捕捉、添加、删除、移动属性数据的编辑拓扑的编辑Topo工具面编辑线编辑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六、 屏幕跟踪矢量化一、实验目的掌握地图矢量化的实现方法,掌握GeoReferencing、ArcScan模块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与设置; 2. 影像图的配准;3. 屏幕跟踪矢量化。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ArcTutorEditorExerciseDataDigitizingDigitizingFeatures.tif

12、)四、上机时间、地点1 学时:2学时2 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与设置;2. 影像图的配准;3. 屏幕跟踪矢量化。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实验栅格数据加载坐标系与投影设置编辑工具条的添加与设置;Shapefile文件的创建与设置影像图的配准 屏幕跟踪矢量化(点线面绘图)属性添加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七、网络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ArcGIS中网络分析模块的使用。二、实验内容:在数据库City.mdb里有网络数据集City(包含有城市交通网net,商业中心place

13、,网络接点city-net-junctions等要素)。请利用网络分析功能完成以下任务: 1,在网络中任意指定两个商业中心,分别求出在距离最短,时间最短两条件下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找出从起始点出发,逐个经过访问点,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3,分析障碍的设置对最佳路径选择的影响。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 数据:由教师提供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12 周、星期 4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在网络中任意指定两个商业中心,分别求出在距离最短,时间最短两条件下的最佳路径; 2,

14、给定访问顺序,找出从起始点出发,逐个经过访问点,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3,分析障碍的设置对最佳路径选择的影响。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数据载入启动网络分析工具标志要经过的地点,查找路径,可得路径图设置路障,则重新规划路线距离加权最佳路径速度加权最佳路径(12600m)时间加权最佳路径(12.8min)路途受阻,路口问题不可通过,添加边、点要素障碍,已获得最佳路径无阻时(28.9min)受阻后(31.5min)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八、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掌握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功能的使用,能利用该分析功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二、实验内容:现有城市道路图(r

15、oads.shp),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学校分布图(schools.shp)等数据,要求通过缓冲区分析、空间叠置分析功能来寻找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 1,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值由fanwei字段确定); 2,距离学校在1500米内; 3,距离特定道路(FID值在10到30内的)200米以外,以减少噪音污染。三、实验准备 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由教师提供四、上机时间、地点3 学时:2学时4 时间:第 13 周、星期 4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用缓冲区分析选定范围,用空间叠置

16、分析工具对得到的图层进行叠加提取。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加载图层数据1缓冲区分析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值由fanwei字段确定);缓冲区分析结果距离学校在1500米内;缓冲区距离特定道路(FID值在10到30内的)200米以外,以减少噪音污染。选择道路200m内建立缓冲区2叠加分析 商业中心与学校缓冲区intersect再减去道路缓冲区(erase)结果即为选择区域(返回整体图)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九、 数据转换一、实验目的熟悉ArcToolbox的基本功能,能通过ArcGIS的相关模块来实现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二、实验内容:1. Geodatabase、Sh

17、apefile、Coverage、CAD等格式数据间的相互转换; 2.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 数据:可使用ArcTutor目录里的样例数据四、上机时间、地点1学时:1学时2. 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 Geodatabase、Shapefile、Coverage、CAD等格式数据间的相互转换; 2.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Geodatabase加载Shapefile文件Shapefile转换为Geodatabase

18、结果Shapefile转换为Coverage结果Shapefile转换为CAD结果CAD 转GDB结果矢栅数据转换矢量转栅格(states图层)结果栅格数据转矢量数据:栅格矢量化绘图。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十、三维建模与三维显示一、实验目的熟悉三维分析模块的功能,掌握表面模型的创建与显示方法。二、实验内容: 1,TIN表面模型建立,通过含Z值的点文件生成TIN模型; 2,GRID表面模型建立,通过含Z值的点文件生成GRID模型; 3,TIN三维显示,分别采用高程、坡度、坡向、三角边、接点高程来显示TIN表面; 4,GRID三维显示,采用分级色彩的方法显示三维栅格表面。三、实验准

19、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ArcTutor3D AnalystExercise5 四、上机时间、地点5 学时:1学时6 时间:第 15 周、星期 2 、第 3 4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 TIN表面模型建立2. GRID表面模型建立3.TIN三维显示,分别采用高程、坡度、坡向、三角边、接点高程来显示TIN表面;4.GRID三维显示,采用分级色彩的方法显示三维栅格表面。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 TIN表面模型建立TIN表面创建成功GRID表面模型建立(IDW插值)效果TIN三维显示1 等高线(10m)高程坡度坡向三角边接

20、点高程栅格分析坡度坡向Tin triangle提取高程点GRID分级色彩三维显示(10级)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实验十一、三维分析应用一、实验目的熟悉三维分析模块的功能,掌握表面分析、可视性分析功能的使用。二、实验内容: 1,表面分析,加载三维表面模型数据,通过三维分析模块计算等值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等; 2,可视性分析,可视线分析、可视域分析、剖面图分析、最陡路径分析。三、实验准备1参考书:教材,ArcMap在线帮助2数据:ArcTutor3D Analyst 四、上机时间、地点7 学时:2学时8 时间:第 周、星期 、第 节课3机房: 机号: 其他成员: 五、实验总结及上交成果1实验主要步骤总结1.表面分析,加载三维表面模型数据,通过三维分析模块计算等值线、坡度、坡向、山坡阴影等; 2.可视性分析,可视线分析、可视域分析、剖面图分析、最陡路径分析。2实验完成情况及提交成果加载TIN数据转换为raster栅格计算计算等值线(10m)坡度坡向山坡阴影可视性分析可视线分析(红色不通视,绿色通视)可视域分析(3点处)剖面图分析最陡路径分析3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4指导教师评阅上机实验十二、 创建Geo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